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稻螟发生区螟卵寄生蜂的自然寄生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江苏和安徽几个不同稻螟发生区螟卵寄生蜂的调查表明 ,稻螟赤眼蜂为优势种。在一代二化螟中 ,以二化螟特大发生的常熟地区稻螟赤眼蜂寄生率最高达 1 0 0 % ,每卵块羽化寄生蜂数也高达 82 3头 ;三化螟和二化螟发生均较重的安徽省和县稻螟赤眼蜂寄生率为 1 7 1 % ,每一卵块羽化的蜂仅 3 5头。由于地区间卵块大小有差别 ,寄生蜂对二化螟实际控制效果以金坛西部最高。一代三化螟中 ,常熟及金坛西部的寄生率均高达 1 0 0 % ,其它地区寄生率为 46 7%~ 79 1 % ,每一卵块羽化的蜂数则较少。赤眼蜂在不同代次螟虫间变动较大 ,金坛东部地区 ,一代二化螟到二代二化螟 ,每卵块寄生蜂数量由 3 8 3头下降为 0头 ,这主要是由于化学农药影响。在和县 ,寄生蜂随三化螟代次增加而增加 ,但在高淳 ,寄生蜂却在二代出现最低峰 ,三代最高。寄生蜂性比也因地区、螟虫种类和代次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2.
通过1993~1994年对稻水螟的田间调查,黑光灯诱集和药剂防治试验,表明该害虫在吉林稻区6月上旬始见幼虫,6月中、下旬为幼虫盛孵期;黑光灯下7月下旬为成虫高峰期。药剂防治可选用3%呋喃丹颗粒剂1.5kg/667m,加15kg细土,或50%辛硫磷乳油0.15kg/667m,加10kg细土于田边深水处幼虫筒密度大的地方撒施,能有效地控制该害虫  相似文献   

3.
稻螟发生演变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螟为浙江省水稻的主要害虫。近50 a 来稻螟发生的演变是:50 年代后期,三 化螟随着单季稻改为双季稻,而发生量大增,采用“六六六”药剂防治得到控制,至1965 年,因产生抗药性而再度严重。二化螟在50 年代经过一度下降后,至60 年代初又有回升,随着三熟制的推广,迟熟早稻扩大,其发生受到抑制,至70 年代中期, 杂交稻面积扩大,发生 为害随之加重。80 年代后期,因种植业 结构调整,二化螟和三化螟又一次回升。发生上述演变的原因是耕作制 度改变、品种的更换、种植 业结构调 整、防治措施的发展和气候的变化等。防治对策应采取:适时灌水耕耙 等农业防治为基础,优 化药剂防 治策略,选用对口农药等科学用药为重点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衡阳地区大螟危害水稻也是生产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在大发生年份造成损失相当严重。 大螟的发生,各年密度因条件而不相同。从历年看,分布在稻田中单位虫口密度不大,但面积广,总虫量并不小,一般以中稻田多于一季晚稻,更大于连作晚稻。  相似文献   

5.
稻螟是我省水稻主要常发性害虫之一,从江西有记录可查的公元八二三年算起,至今有千余年的历史。常年因螟害损失稻谷轻则几亿斤,重则几十亿斤。据记载,一九二九年全省因螟虫为害损失稻谷约达40%,当年南昌近郊几十里宽园地带的晚稻几乎尽是白穗。解放后,螟害仍然严重,特别在1964  相似文献   

6.
作者采用室内外结合的方法,根据台湾稻螟幼虫、蛹、卵的形态特征,制定了台湾稻螟分龄分级标准,并按所测定的相应虫态历期,采用分龄分级法进行了3年的发生期预测验证,平均准确率达96.7%,用于指导大田防治1.93万hm~2,平均防治效果达85.8%。  相似文献   

7.
台湾稻螟在汕头部分地区上升为稻螟优势种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发生为害基本情况台湾稻螟是广东省的3种水稻螟虫之一,长期以来都是局部轻发生。汕头市水稻螟虫一直以三化螟为主,但是近几年来台湾稻螟的发生为害逐渐加重,每年发生面积0.3万~0.7万hm2,大发生年份达1.3万hm2,尤以澄海市发生严重。主害代第二、四代白穗率一般为0.5%~2%,最高达10%以上。澄海市2000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调查第三代稻螟密度,平均667m2有3种稻螟1935头。其中台湾稻螟1451头,占75%,三化螟193头,占10%,大螟291头,占15%。枯心率平均1.8%,最高10…  相似文献   

8.
一、发生概况和发生趋势籼型杂交水稻自从七十年代中期在全国各地推广以来,稻螟不断地发生变化。七十年代后期至1985年以前,长江中下游各稻区,三化螟种群数量逐年下降,不少地区无需开展三化螟的药剂防治工作;而二化螟种群数量则在迅速上升。特别是湖南、江西、浙江、湖北和四川等省的大部分地区,二化螟的发生量和为害程度超历史记录,并且由以前主要为害早、中  相似文献   

9.
1980年我县二晚不少品种特别是杂优稻稻曲病发生严重,发病面积达5-6万亩,给二晚带来一定的损失.此病是我县推广杂优以来,在杂优品种上发病最重的一年.据10月中下旬在五个公社抽样检查,杂优品种南优二号、汕优二号、银优等穗发病率一般1.4-2.3%,严重达4.07%;一病穗最多有稻曲7个,平均每病穗有稻曲1.08个.常规品  相似文献   

10.
东北地区稻田杂草稻发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七级目测法于2009年7—9月对辽宁、黑龙江、吉林3省14个地区水稻田杂草稻的相对盖度、多度、高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7月杂草稻发生相对较轻,综合值为2.00%~14.00%,密度为0.58~20.91株/100 m2;8—9月辽宁省、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杂草稻发生普遍加重,辽宁省营口、沈阳、盘锦地区,黑龙江省黑河、佳木斯地区杂草稻综合值较高,密度较大,其中黑河地区9月杂草稻发生危害重,综合值达到52.00%。  相似文献   

11.
稻水螟Nymphula fengwhanalis Pryer也叫稻筒螟、白纹水螟等。据考查和资料记载稻水螟在华北、华中、华东、西北、广东、宁夏等地都有发生,可是东北地区未见报道。吉林省蛟河市拉法乡1984年曾大面积暴发,发生面积800多公顷,其中毁秧重新插秧面积100多公顷,以后这几年连续发生,每年发生面积500公顷左右,其中程度不同的危害面积达30公顷左右。  相似文献   

12.
李太龙 《植物检疫》1997,11(6):373-373
稻水象在集安市的发生情况李太龙(吉林省集安市农技推广总站134200)集安市位于吉林省南部,全市19个乡(镇),为长白山支脉——肖野岭分为岭南和岭北两大部分,南北气候差异较大。岭南靠鸭绿江,与朝鲜隔江相望,似有海洋性气候特点,无霜期为150~160天...  相似文献   

13.
张遵雄 《植物保护》1989,15(6):49-50
1989年8月,中国植物检疫代表团赴朝鲜考察水稻、果树检疫性病虫害发生和防治情况,并交流中朝植物检疫协定的执行情况。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是朝鲜新发生的害虫。此虫危害性大、扩展快,防治困难,是我国植物检疫对象。中朝山水相连,根据此虫当前在朝鲜发生蔓延情况,对我国水稻生产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现将考察中了解此虫有关情况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杨奇华 《植物保护》1964,2(4):155-156
近年来防治稻螟采取农业防治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不少地区由于抓住了影响稻螟种群数量变动及为害程度的基本因素,因地制宜,结合农作制和农业技术进行防治措施,对压低螟害起了显著的作用。各地推行的主要农业防治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自1979年以来,对农业昆虫天敌种类分布进行了调查,并对优势种的利用开展了研究,现将稻螟赤眼蜂的观察结果报道于下: 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 Ashmead,分布广,数量多,寄生率高,是自然控制二化螟种群数量消长的主要优势种。据弋阳县调查,该蜂在施用农药较少的稻区,对螟卵的寄生率高达100%,低的为7.14%,平均为53.80%,卵粒寄生率最高达94.44%,低的O.99%,平均为28.10%。在丰城荣塘,曾用人工繁殖稻螟赤眼蜂56万头,于第一、二代二  相似文献   

16.
笔者近年对野生稻的抗虫性作用进行了一些观察,现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一、野生稻对二、三化螟的抗性1.野生稻与栽培稻茎秆结构比较野生稻茎秆髓腔较栽培稻小,茎壁厚,有多层厚壁组织,维管束数目多,木质化程度较强。其维管束被厚壁组织所包围,外层有维管束鞘,所以维管束发达,茎秆坚硬(见表1)。  相似文献   

17.
18.
稻负泥虫Oulema Oryzae(Kuwaya-ma)属鞘翅目、叶(虫甲)科.俗名背屎虫.柳州地区北部的三江、融安、融水及金秀等山区县有发生.近年来、由于稻田施药、改革耕作制度,稻田受害大为减轻,但有些地方尚能造成一定的损失.为摸清此虫的发生、为害情况,笔者于近年对融安、三江、融水、金秀等县的稻负泥虫发生和为害情况作了一些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发生及为害情况  相似文献   

19.
稻螟赤眼蜂抗药性品系培育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药性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从昆虫的遗传变异来讲,长期使用一种化学农药,最终必将使昆虫产生抗药性。赤眼蜂的大量繁殖和利用,对害虫的防治、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害虫的防治成本,已经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深受人们欢迎。如果赤眼蜂对杀虫剂产生抗性,对协调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必将带来更为良好效果。本试验从1983年6月开始至1985年10月的两年半时间里,用8种杀虫剂对稻螟赤眼蜂卵、蛹和成虫三个发育期分别进行连续处理。探讨赤眼蜂抗性品系培育方法和初步阐明那些药剂对赤眼蜂较易形成抗性,为害虫综合防治提供更为光明的前途。  相似文献   

20.
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允景洪县,属亚热带气候,终年无霜,夏热冬暖,年温差小,一年可以2—3熟,因而病虫种类繁多,稻螟的为害也很严重。 关于稻螟虫的种类,过去都认为只有二化螟、三化螟、大螟三种,但1962年12月及1963年1月在允景洪曼井兰合作社及思茅农校附近稻田进行越冬稻螟虫种类调查时,发现稻桩中有很多台湾稻螟的幼虫。在1,009条稻螟的活幼虫中,二化螟占39.85%,台湾稻螟24.70%、三化螟23.65%,大螟11.80%。 由此可见,允景洪地区不但有台湾稻螟,而且还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