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又称甘薯粉虱、棉粉虱,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重要害虫之一。该虫可危害棉花、蔬菜和园林花卉等植物,并且能传播双生病毒,平均每年在  相似文献   

2.
从海南省杂草胜红蓟和假马鞭上检测到粉虱传双生病毒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三抗体夹心ELISA(TAS-ELISA)及PCR检测的方法对采自海南的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和假马鞭(Stachytarphetajamaicensis)的5个病样进行了检测,表明均为粉虱传双生病毒。PCR扩增产物克隆后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存在2类双生病毒,其中样品Hn2存在2类病毒的复合侵染。这是在海南首次报道存在有粉虱传双生病毒。  相似文献   

3.
甘薯双生病毒(sweepoviruses)是侵染甘薯的一类重要病毒,通过烟粉虱以持久方式传播,我国甘薯上至少存在8种甘薯双生病毒.本研究根据我国已报道的8种甘薯双生病毒基因组保守区设计了一组引物,建立了单头烟粉虱中甘薯双生病毒的半巢式PCR快速检测方法.特异性和灵敏性分析结果表明,半巢式PCR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  相似文献   

4.
粉虱传双生病毒的TAS-ELISA及PCR快速检测   总被引:37,自引:5,他引:32  
 利用粉虱传双生病毒(WTGs)多克隆抗体及单克隆抗体,建立了三抗体夹心ELISA (TAS-ELISA)检测WTGs的方法,并发现了单克隆抗体SCR18可广泛用于我国WTGs的检测。利用根据WTGs基因组上基因间隔区及外壳蛋白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的引物,建立了PCR特异检测WTGs的方法。对田间病样的TAS-ELISA和PCR检测表明,粉虱传双生病毒在云南省烟草、番茄和南瓜上均存在,2种方法的测定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福州市发生由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引起的朱槿曲叶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棉花曲叶病是世界棉花生产上最具毁灭性的病毒病害,其主要病原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Cotton leaf curlMultan virus,CLCuMV)已经入侵我国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多个地理区域,扩散危害范围日益加大.2011-2012年调查发现福建省厦门、福州和宁德等多个城市绿化植物朱槿(Hibiscus rosa-sinensis)发生朱槿曲叶病的流行.应用双生病毒通用引物以及烟粉虱生物型鉴定的通用引物,通过PCR扩增、序列分析等方法,分别检测或鉴定了福州市朱槿曲叶病的病原、介体烟粉虱的生物型以及朱槿病株上烟粉虱的带毒率.结果显示:福州市朱槿曲叶病的病原是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与CLCuMV广东分离物和广西分离物的相似性高达99.6%以上;介体烟粉虱生物型为B型,病株上烟粉虱的带毒率为100%.试验结果说明CLCuMV已经扩散至福建省,应警惕和控制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的进一步扩散和危害.  相似文献   

6.
日光温室条件下,分别以温室粉虱和烟粉虱作为扩繁寄主,建立起稳定的2种丽蚜小蜂种群(分别以E1和E2表示)。对这2种不同寄主来源的丽蚜小蜂在番茄、黄瓜、菜豆、茄子上烟粉虱和温室粉虱的寄生率进行了研究与比较。结果表明,E1和E2对4种寄主植物上温室粉虱的控制作用均显著大于对烟粉虱的控制作用;E1对茄子和黄瓜上的粉虱类害虫的控制作用较好,E2对4种植物间粉虱类害虫的控制作用无显著差异。2种小蜂在4种植物上烟粉虱的寄生率,除番茄上E1(27.84%)低于E2(42.22%),差异显著,其余3种植物上,均是E1高于E2,差异显著;2种小蜂在4种植物上对温室粉虱的寄生率,均是E1高于E2,差异显著,即对于4种植物上的粉虱类害虫的控害效果E1要相对优于E2。  相似文献   

7.
中国番木瓜曲叶病毒南宁分离物的基因组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广西南宁田间表现曲叶症状的番木瓜植株上分离到病毒分离物G4,经三抗体夹心ELISA (TAS-ELISA)检测,G4与粉虱传双生病毒的抗体呈阳性反应。对G4 DNA-A全序列测定和分析表明,G4 DNA-A全长2 748个核苷酸,共编码6个ORFs。同源性比较及系统进化关系分析表明,G4 DNA-A与在亚洲发现的粉虱传双生病毒关系较近,其中与我国报道的中国番木瓜曲叶病毒(PaLCuCNV)同源性最高,达到98.0%。进一步比较发现,G4 DNA-A编码的AV1、AV2、AC1、AC2、AC3和AC4与PaLCuCNV相应ORFs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4%、95.7%、97.5%、97.8%、94.1%和94.6%,表明G4应属于PaLCuCNV的一个分离物。G4编码的ORFs与中国胜红蓟黄脉病毒(AYVCNV)、辣椒曲叶病毒(PepLCV)及烟草曲茎病毒(TbCSV)有较高的氨基酸同源性,可能起源于共同的祖先。利用DNA-B及卫星DNAβ的保守引物均未能从G4分离物中扩增出相应的组分。  相似文献   

8.
 由粉虱传双生病毒引起的番茄曲叶病[1]在我国最初仅分布在海南、云南、广东和广西,自2006年上海市和浙江省先后在番茄上发现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以来,该病害蔓延迅速,在多个省份的番茄上暴发成灾[2]。引起番茄曲叶病害的病原较复杂,在我国其主要病原为TYLCV、中国番木瓜曲叶病毒(Papaya leaf curl China virus, PaLCuCNV)、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China virus, TYLCCNV)、泰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Thailand virus, TYLCTHV)和台湾番茄曲叶病毒(Tomato leaf curl Taiwan virus, ToLCTWV)[2~5],而浙江省的主要病原为TYLCV和ToLCTWV。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番茄黄化曲叶病最有效的手段。了解番茄品种对不同双生病毒的抗性,对因地制宜布局抗病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浙杂502、浙粉701、浙粉702是浙江省大规模种植的番茄品种,为了解这些品种对上述5种病毒的抗性,本研究利用5种病毒的侵染性克隆,在人工接种条件下,综合评定分析这3个番茄品种的抗病指标。  相似文献   

9.
<正>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复合种主要通过刺吸式口器直接吸食植物汁液导致植物生长不良,分泌蜜露引发煤污病以及传播双生病毒等方式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网站的项目检索"项目主题词"栏中输入"烟粉虱"查询到的数据显示:2001年至2015年的15  相似文献   

10.
 从新疆加工番茄上分离到病毒分离物XJ26-4,对其基因组DNA-A 全序列测定表明,XJ26-4 DNA-A 全长2 737 个核苷酸(GenBank 登录号:FN985163),具有典型的双生病毒基因组特征。进一步序列比较发现,XJ26-4 DNA-A 与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China virus, TYLCCNV)各分离物的同源性最高,达到91. 2% ~ 99. 5% ,而与其他双生病毒的序列相似性均在79. 5% 以下,表明XJ26-4 是TYLCCNV 的一个分离物。这是首次明确新疆加工番茄受到粉虱传双生病毒的侵染。  相似文献   

11.
北京地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鉴定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是一种由烟粉虱传播的病毒病,给番茄生产造成严重威胁。2009年在北京郊区调查时发现部分保护地种植的番茄植株表现典型黄化曲叶症状。通过提取典型症状样品总DNA利用粉虱传双生病毒检测简并引物PA/PB,进行PCR扩增到541bp的特异条带。通过测序和核苷酸序列比对表明该序列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9%。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北京郊区部分保护地种植的番茄已被烟粉虱传播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侵染危害。  相似文献   

12.
粉虱取食为害以及传播植物病毒给全球作物生产带来重大危害。寻求高效、经济、环境友好型的防控方法成为当务之急。在害虫综合防治中化学信息素的使用可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然而目前并没有实际可用的防治粉虱的化学信息素类产品。鉴于挥发性化学信息素在粉虱行为反应中的重要作用,以此开发的化学引诱剂将在粉虱监测和防治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植物-粉虱-天敌之间的信息化合物研究进展,重点关注粉虱相关的挥发性信息化合物,及基于此类化合物开发新型防治技术和作物栽培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3.
粉虱取食为害以及传播植物病毒给全球作物生产带来重大危害.寻求高效、经济、环境友好型的防控方法成为当务之急.在害虫综合防治中化学信息素的使用可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然而目前并没有实际可用的防治粉虱的化学信息素类产品.鉴于挥发性化学信息素在粉虱行为反应中的重要作用,以此开发的化学引诱剂将在粉虱监测和防治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植物-粉虱-天敌之间的信息化合物研究进展,重点关注粉虱相关的挥发性信息化合物,及基于此类化合物开发新型防治技术和作物栽培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4.
 对双生病毒编码基因的变异进行了密码子用法分析,推测双生病毒基因的表达水平普遍不高,而外壳蛋白基因的表达水平相对较高,它们在密码子第3位上偏好使用A或T。双生病毒的密码子用法主要受到突变偏好和翻译选择等因素的影响。双生病毒的密码子使用具有基因特异性和一定程度的寄主特异性。基于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频率的聚类分析可以很好反映侵染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双生病毒之间的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双生病毒之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5.
南疆温室番茄黄化曲叶病病毒种类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南疆温室番茄黄化曲叶病的病毒种类,利用双生病毒的兼并引物通过PCR扩增,对采集的20个番茄病株进行了分子检测.从20个病株中均扩增到约500 bp的目标片段,对其中4株进行克隆和测序,其相互间序列同源性为97.1% ~99.3%,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的同源性较高,为98.6% ~ 99.5%.随机选取莎车分离物KS2-5进行全基因组的克隆和测序,KS2-5 DNA全长为2781 nt(序列号:JQ807735),具有典型的双生病毒基因组特征,与TYLCV其它分离物同源性达到98.9%~99.5%,而与其它粉虱传双生病毒的序列同源性较低,为68.3% ~75.5%,表明危害南疆温室番茄的病毒种类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  相似文献   

16.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暴发原因分析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正>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为双生病毒科(Geminniviridae)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Begomovirus)成员[1]。该类病毒通过B型烟粉虱和Q型烟粉虱进行传播,同时可经嫁  相似文献   

17.
甘薯粉虱又称棉粉虱、烟粉虱Bemisa tabaci(Gennadius)。它有以下几种危害植物的方式:直接取食危害;产生蜜露而导致霉菌生长;传播黄斑病毒(yield—limiting Virus)。这些危害作用使该害虫可能成为农业生产中重要害虫之一。  相似文献   

18.
双生病毒——一类值得重视的植物病毒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双生病毒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发生的一类植物单链DNA病毒,已在多种作物上引起严重危害。重组是导致双生病毒变异和病害流行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在单组份双生病毒中发现有新型卫星DNA分子——DNAβ,DNAβ是病毒致病所必需的。本文就双生病毒的危害性、病毒的重组、DNAβ的发现及与致病性的关系、双生病毒与伴随的小分子DNA形成病害复合体、双生病毒DNA-A和小分子DNA的进化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9.
粉虱和蚧类是吸取柑桔汁液和其他经济植物的重要害虫之一。植物被害后,枝叶变黑,生长缓慢,产量减少。江西有关寄生柑桔粉虱和蚧类的跳小蜂过去尚无报导,为了解其寄生情况,1976—1980年,我们在省内部分柑桔产区进行调查,现将初步结果,粗加整理,作一报导。  相似文献   

20.
正双生病毒(Geminivirus)是一类基因组为单链环状DNA的植物病毒,具有孪生的病毒粒子。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ICTV)最新的分类报告将双生病毒分为9个属[1]。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利用小RNA或转录组测序可鉴定植物中的已知和未知病毒,新的双生病毒也不断被发现和鉴定[2]。山茶褪绿矮缩伴随病毒(Camellia chlorotic dwa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