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洋参果实不同部位发芽抑制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改进了传统的发芽抑制物质的提取、分离与鉴定方法,首次从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L)种子中鉴定出发芽抑制物质-邻苯二酚,其抑制中浓度(LC50)为39.81μl/L。同时,对西洋参果实不同部位发芽抑制物质的种类和相对含量进行了测定,证实了果肉抑制活性最强的原因就是由于其中含有的发芽抑制物质种类最多,相对含量最大。  相似文献   

2.
西洋参果肉中的六种发芽抑制物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西洋参果肉中的6种发芽抑制物质进行了研究,用梯度洗脱法初步提取,通过TLC分离与纯化,用GC-MS联用仪进一步分离鉴定,从西洋参果肉中分离鉴定出6种发芽抑制牺牲物质,它们是:乙酸、庚酸、任酸、丁酸、壬醛和异丁酸,并且确定了它们的有效抑制浓度。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证实了人参种子中确实存在发芽抑制物质。人参果的果肉及胚乳中含有发芽抑制物质;胚乳和果肉的甲醇提取液及果肉的乙醚提取液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薄层层析实验显示人参果肉的乙醚提取物中的抑制物质主要存在于带1,3,5,6上,甲醇提取物主要存在于带0,1,2,3,4,5及9上。  相似文献   

4.
西洋参果肉中发芽抑制物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宝瑞  李向高 《特产研究》1999,(3):11-13,32
对西洋参果肉中所含的发芽抑制物质进行了研究。采用系统溶剂法将果实的粗提物分离为五个组份;石油醚相、乙醚相、乙醚相,乙酸乙酯相,甲相及水相。抑制物质主要集中在甲醇相与乙醚相中。对甲醇相进行了LC分离,进一步通过GC-MS联用仪分离纯化,并鉴定出结构式。  相似文献   

5.
西洋参果实中发芽抑制物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宝瑞  徐凌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302-7304
[目的]对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 Linne)种子休眠机理进行探讨。[方法]用系统溶剂法提取分离发芽抑制物质,之后大量制备,进行TLC分离,并采用GC-MS联用仪纯化和鉴定其结构式。[结果]在西洋参果肉中鉴定出21种发芽抑制物质。[结论]证明了果肉中确实含有多种抑制物质,其抑制活性强弱与稀释倍数成反比。  相似文献   

6.
黄精种子内源抑制物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黄精种子存在休眠的生物学特性,对其内源抑制物质存在的部位及抑制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精种子、胚乳和种皮均存在活性较高的内源抑制物质,对白菜和小麦种子的萌发及芽(主根)、胚芽鞘和根条数量(小麦)有显著抑制作用,随质量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在相同质量浓度下,甲醇粗提物的抑制活性高于蒸馏水粗提物;同时,黄精种子不同部位抑制物质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表现为种皮高于胚乳。  相似文献   

7.
桔梗种子内源抑制物质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证明了桔梗种子中存在着活性较高的内源抑制物质。抑制物质的乙醚提取物纸层析谱活性最高区段为Rf0.3和Rf0.8区段;乙醚萃取后残液纸层析谱活性最高区段迷Rf0.3区段这说明桔梗种子内源抑制物质中有易溶于水的成分。也有易溶于非极性溶剂乙醚的成分,桔梗种子内源抑制物质可以通过温水浸种,有机溶剂浸泡部分除去,桔梗种子粗提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地上部分有地下部分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且抑制活性随粗提物浓度增大而  相似文献   

8.
南方红豆杉种子发芽抑制物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系统分离、GC-MS鉴定的方法,从南方红豆杉种子甲醇浸提液中分离鉴定出多种有机化合物,分析确定了它们的种类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有机物质主要为有机酸类、酯类、胺类、醇类和酮类等。其中乙酸的抑制活性在其他种子抑制物质的研究中已被证实,胺类物质首次从南方红豆杉种子中被分离鉴定。分别对南方红豆杉种子胚、胚乳和3层种皮的甲醇浸提液进行生物测定,比较几个部位中发芽抑制物质活性的差别,结果说明种子各部位中均含有发芽抑制物质,这些物质对白菜种子的发芽率和胚根生长有抑制作用,但各部位抑制物质的抑制活性存在一定差异,其活性的强弱为胚>内种皮>胚乳>中种皮>外种皮,且随浸提液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9.
西洋参果实中发芽抑制物质——二苯胺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纸层析(PC)、薄层层析(TLC)和质谱(MS)方法,首次从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 Linne)果实中提取、分离并鉴定出发芽抑制物质-二苯胺。以白菜(Brassica chinensis Linne)种子为指示植物,测定出二苯胺对其胚根生长抑制率达到50%时的浓度(中等抑制浓度-IC50)为74.13μg/mL.同时,改进了传统的将PC纸和TLC板分为十等份的抑制物质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老参地问题是制约参业发展的重大难题,笔者在总结前人关于老参地研究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采取了测土施肥,有益微生物菌剂处理,酸碱度调整等土壤处理方法,成功地实现了老参地的短期再利用,建立了周期为1-3年的人参和西洋参的短期轮作体系。在处理后的老参地上种植西洋参,其长势,产量,病虫害及烧须情况,总皂苷含量等,与对照地新林土栽参无显著差异(P>0.05)。并开展了中试规模的推广,试验结果显示,老参地短期轮作制是改造老参地的有效措施之一,该轮作技术方法应用简便,实用,可操作性强,轮作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秦巴山区西洋参病害的种类和发生特点,提高对西洋参病害防控的针对性及预见性,我们采用田间调查和实验室鉴定等方法,对留坝县、勉县和太白县等西洋参主要种植区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秦巴山区危害西洋参的主要病害共20种,其中侵染性病害有14种,非侵染性病害6种。西洋参灰霉病、锈腐病、黑斑病、根腐病和菌核病为当地主要病害,发生较为普遍,为害严重。  相似文献   

13.
西洋参愈伤组织培养及皂甙含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西洋参芽孢为外植体,接种于MS加不同激素组合的培养基中,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并测其生长量,结果表明;愈伤组织生长以植物激素2,4-D2mg/L+6-BA0.5mg/L+IBA1.5mg/L为最好,而西洋参总皂甙含量以2,4-D2mg/L+6-BA0.5mg/L为最高。  相似文献   

14.
西洋参施用菌肥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对比试验法对西洋参施用菌肥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用菌肥,西洋参增产25.1%,株高和叶宽分别增加16.6%和13.3%,黑斑病感染率下降9.5%,皂苷含量增加6.78%,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花旗参立枯病的防治药剂.[方法]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五硝·多菌灵、霜霉·辛菌胺、噁霉灵、哈茨木霉菌4种杀菌剂对花旗参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几种药剂对花旗参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对立枯病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其中3亿CFU/g哈茨木霉菌(根部型)2000倍稀释液的防治效果最好,99%噁霉灵3000倍稀释液次之,40%五硝·多菌灵600倍稀释液最差.[结论]试验结果为大田栽培花旗参的立枯病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西洋参磷素营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西洋参磷素营养规律,利用^32P示踪技术与农化方法,西洋参移栽时在根部施入^32P标记磷肥:展叶期、果期叶面供磷,研究了西洋参对不同施肥方法、不同供磷时期对磷的吸收利用规律。结果表明:西洋参对底施和叶面供磷的吸收利用均随着生育期的推进而逐渐增加;底施磷肥是西洋参中磷素的主要来源,并主要分部于根部,约1/3分布于地上部;不同生育期叶面供磷,磷素向代谢活性部位分配,展叶期叶面供磷有利于向根部转移;供试期间皮,底施磷肥与展叶期和果期叶面供磷的单株^32P利用率分别为11.90%、37.49%和27.64%。  相似文献   

17.
利用拮抗微生物防治人参、西洋参土传病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连举  关一鸣  逄世峰  魏云洁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630-15631,15657
综述了人参、西洋参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现状及应用拮抗微生物防治土传病害的作用机理,指出了土传病害生防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人参和西洋参种子具有休眠特性,发芽困难。本文就两种参种子物理催芽技术的研究进展加以概述。  相似文献   

19.
用正交试验法对影响西洋参蜜片中总皂甙含量、出货率、色泽、口感等因素进行试验,综合各项指标结果,得出用椴树蜂蜜蜜炙2次(1h/次),烘干8h为最佳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