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罗园 《农业与技术》2022,(6):101-105
对湖北省2009—2016年的耕地资源可持续性进行研究,客观评价湖北省耕地资源状况,为湖北省耕地可持续发展和耕地资源的优化提供科学的依据.运用改进生态足迹模型,计算湖北省耕地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亏和生态可持续性,并对湖北省的耕地可持续性进行评价.2009—2016年间,湖北省的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基本稳定,人均耕...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兰州市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生态足迹以及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兰州市从2000年~2010年人均生态足迹由13.0230亩增加至68.0925亩,人均生态承载力由5.5410亩减少至5.3865亩,同期的人均生态赤字也由8.1390亩上升到63.3525亩。从兰州市近几年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变化趋势可知,目前兰州市的人均生态足迹,已远远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范围,现有的发展模式亟待转变。  相似文献   

3.
为保定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及生态压力指数模型,研究了保定市土地利用的生态安全。结果表明:1)2002-2012年保定市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水平呈下降趋势,生态压力指数年平均增长率为3.57%,2002-2003年土地利用生态系统的生态安全等级处于很不安全状态,2004年以后处于极不安全状态。经对2012年保定市区及22个县(市)安全等级进行分区,由西部山区到东部平原区的生态安全等级依次为较安全→很不安全→极不安全→较不安全。  相似文献   

4.
研究2014年福建主要城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状况,计算这些城市的人口容量,并分析了这些城市人口容量与实际人口规模的差异。结果表明,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龙岩、三明、宁德面临生态赤字和人口过剩问题,具有相对较大的人地矛盾。最后从降低生态足迹和提高生态承载力两个方面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连云港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连云港市2004年的生态足迹,主要包括生物资源消费和能源消费两部分进行计算,评价研究了该市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连云港市2004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988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704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369 hm2。人均生态足迹赤字是人均生态承载力的2.2倍。连云港市2004年人均生态足迹是全国人均生态足迹(1.5 hm2)的1.33倍,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又低于全国人均水平(0.700 hm2),这反映出生态足迹需求超过了其生态承载力,影响了该市的可持续发展。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对西昌市1985—2005年的生态足迹进行计算,结合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剖析了西昌市20a生态足迹动态变化的空间表现,以及生态承载力变化和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985—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总平均从1.1753hm2.人-1增加到5.2479hm2.人-1;除建设用地人均承载力上升,耕地、林地、草地、水域人均承载力均下降,总人均生态承载力从1985年的1.0372hm2.人-1下降至2005年的0.7769hm2.人-1;人均生态赤字呈现显著上升,生态足迹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万元GD,P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基于村级生态足迹分析的村落生态安全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靓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368-4370
为了制定村级生态安全策略,利用建立的生态足迹模型,对辽宁省葫芦岛市东窑村2008年生态足迹和生态容量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该村2008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546 4 hm2,人均生态容量为1.041 0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505 4 hm2。通过对6种用地类型的供给和需求比较研究,揭示了当前该村生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调整土地使用、合理规划建成用地、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增加生态环境用地4项东窑村生态安全策略。  相似文献   

8.
卞晓庆  徐丽  张庆国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4):185-187,208
根据生态足迹模型,分别计算了合肥市2000—2006年的生态足迹、2002年的生态承载力以及生态安全3项指数,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合肥市人均生态足迹从2000年的1.372452hm^2上升到2006年的2.184914hm^2,呈现不断增加的态势,2002年的生态赤字达到1.814752hm^2,表明合肥市的生产、生活强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亟需调整。各类土地生态足迹中,耕地的生态足迹最大,其次为化石能源用地,反映出合肥市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生物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消耗。林地、建筑用地的平均生态足迹虽然总体呈递增趋势,但占总体人均生态足迹的比重相对较小,对人均生态足迹增长贡献率较小。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态足迹的贵州省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研究贵州省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采用生态足迹方法对2005年贵州省土地利用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2005年贵州省人均土地生态足迹需求为2.2906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4178hm2,区域土地利用生态足迹总体上呈现生态赤字,人均赤字-1.8728hm2,贵州省2005年土地利用为不可持续,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以生态足迹模型为基础,通过对重庆市涪陵区统计年鉴为主要数据来源的分析,对涪陵区1997-2006年的生态足迹进行计算,并且利用线性回归模型预测2007-2012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涪陵区1997-2006年的人均生态足迹由1997年的1.129 2 hm2/人增加到2006年1.304 8 hm2/人,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基本维持在0.85 hm2/人左右,同期生态赤字2005年增长到0.542 4 hm2/人.从1997-2006年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虽有小幅度波动,但总体增长趋势明显.线性回归模型显示,2012年涪陵区人均生态足迹为1.602 6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701 4 hm2,人均生态赤字达到0.901 2 hm2,增长趋势明显.基于以上分析得出涪陵区现有发展模式受到挑战,提出减少生态赤字的措施.
Abstract:
Based on an "Ecological Footprint" (EF) model,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from 1997 to 2006 of Fuling District of Chongqing was analyzed, and the potential changes for the period 2007-2012 in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Fuling were predicted, using linear regression model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per capita ecological footprint increased from 1. 129 2 to 1. 304 8 hectare in Fuling during 1997-2006, the per capita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remained at the level of 0.85 hectare,and the ecological deficit reached 0. 542 4 hectare in 2005.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the ecological deficit showed a general trend of increase in the past 10 years with slight fluctuations. Th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s showed that the EF and DF will continue to increase during 2007-2012 and per capita EF, per capita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and per capita ecological deficit will be 1. 602 6, 0. 701 4 and 0. 901 2 hectare,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the paper offers some policy options for decreasing ED to tackle the challenges confronted by Fuling in its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1.
利用生态足迹方法对1993—2010年延吉市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和分析,并利用灰色系统对其2011—2014年土地生态承载力状况进行动态预测。结果表明,延吉市处于生态超载、不可持续发展状态,至2014年人均生态赤字将达到1.522hm2/人。因此,需提出优化措施,以期适应延龙图一体化社会经济功能的特点,寻求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范围内实现延吉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以耕地生态承载力供需关系为切入点,应用耕地生态足迹模型和GIS方法,在修正了Wackernagel提出的耕地产量因子的基础上,构建耕地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指数,以2009年为例,对重庆市的耕地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状况进行了系统的评价.结果表明:(1)重庆市耕地生态承载力供需空间分布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不平衡性,总体上从东到西呈现出从富裕到严重超载的空间分布态势,且耕地生态超载区与主城区分布具有较好的吻合性;(2)就县(区)数量而言,重庆市耕地生态赤字区最大,其次是耕地生态盈余区和耕地生态平衡区;就人口数量而言,同样是耕地生态赤字区最大,其次是耕地生态平衡区和耕地生态盈余区;就土地面积而言,耕地生态盈余区最大,其次是耕地生态平衡区,耕地生态赤字区面积最小.重庆市约3/5的人口分布在约4/5表现为耕地生态平衡或盈余的土地面积上,而约2/5的人口集中分布在约1/5表现为耕地生态赤字的土地面积上.可为重庆市的区域耕地生态安全预警、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张掖市2005年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张掖市2005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张掖市耕地和草地的生态足迹比重最大,说明该市的生态供给过分依赖于耕地和草地;张掖市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为2.39 hm2,人均承载力为1.38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82 hm2,人均生态足迹的供给与需求之比为1∶1.72,总人口生态赤字为1 049 090 hm2,表明张掖市生态系统的压力和强度甚高,在区域尺度上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在此基础上,对张掖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评价,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态足迹法的鹤壁市可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鹤壁市2008年的统计数据为主要支撑,运用生态足迹法定量测度鹤壁市可持续发展.结果表明,鹤壁市2008年生态赤字为4.2247hm2·人-1,处于非可特续发展状态,并且煤炭资源开采与消耗较大.鹤壁市的发展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力,针对此问题本研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延吉市生态足迹分析与生态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延吉市2007年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对延吉市2006年的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分析,结果人均生态赤字为0.996687hm^2/人,延吉市对生态资源的索取已经大大超过了本地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对此提出减缓延吉市生态赤字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态足迹方法的陕西省承载力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承载力的定量评价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基础,生态足迹分析方法为此提供了一套简明而又综合的工具。本文在简要介绍生态足迹概念、计算方法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陕西省2005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陕西省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9310 hm2,人均生态生产面积为0.8018 hm2,人均生态足迹赤字为1.1292 hm2,化石能源地在生态足迹和赤字中占的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17.
运用生态足迹方法探寻城市生态安全的演变特征,分析了2000-2008年丽水市快速发展时期生态足迹的构成及其动态演变规律.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丽水市人均生态足迹呈现持续升高的态势,从0.884 hm2增至1.511 hm2,年均增幅为6.96%;人均生态承载力较为稳定,年变化率低于0.69%;2008年生态足迹多样性为0.974,生态经济发展能力为1.465 hm2,分别是2000年的1.50倍和2.56倍.说明城市化发展影响了丽水的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不断提升的居民消费水平已经成为生态压力的主体.适度控制资源开采规模,重视生态保护和建设,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以及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目前该类城市缓解区域生态压力的主要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足迹法是一种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有效方法。运用生态足迹方法对黑龙江省进行可持续发展状态分析。结果表明,26年来黑龙江省生态足迹呈现快速上升趋势,而生态承载力缓慢下降,从而导致黑龙江省的生态赤字逐年加大。2005年黑龙江省生态赤字已经达到0.745hm2,是当年生态承载力的0.8倍。和全国以及世界相比,黑龙江省生态赤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9.
西安市2004年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给西安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的理论依据,在介绍生态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以2005年西安市统计年鉴的数据为依据,对西安市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西安市人均生态足迹为1.07 hm2,可利用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23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84 hm2,较大的生态赤字反映出目前西安市对生物生产土地面积的需求量已经严重超过区域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区域生态系统处于过度开发利用压力之下,其发展模式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状态,最后提出了减缓西安市生态赤字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成都市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以相关统计资料为依据,对成都市2000-2004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研究,比较并分析了成都市生态足迹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结果表明:①成都市生态足迹需求逐年增加,生态承载力不断减少,生态赤字从2000年的1.1904hm^2上升到2004年的1.3601hm^2。说明人类活动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已超出了生态承载力的闽值,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亟需调整;②各类土地生态足迹中,化石能源地生态足迹最大,其次为草地和耕地。反映出成都市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自然资源的消耗;③从各类土地生态足迹发展趋势看,除耕地逐年减少外,其余均不断增大;④万元GDP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表明成都市的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分析了生态赤字的直接原因,提出了成都市在进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