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茶树嫁接换种,就是将老茶树地上部低位或齐地台刈,选择符合要求的枝干作"砧木",将无性系良种的"接穗"嫁接到"砧木"上,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便形成完整的砧穗共生体——"嫁接茶树"。实现茶园无性系良种化,应针对目前种植有性品种的老茶园进行改造,传统的改造方法是进行改植换种。但按常规的换种改植方法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挖老茶树费工多、投资大,而且易造成水土流失;二是许多老茶园因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新种茶苗成活率低,生长不良;三是种后3年左右  相似文献   

2.
提高改植茶苗成活率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茶园换种改植,往往出现改植茶苗成活率低、生长势差的问题。有人认为这主要是由于老茶园留下的残根败叶,引起茶根腐类病害造成的。笔者试验证明,茶树组织能分泌一种自毒性抗性物,该自毒性物质能渗入土壤抑制改植茶苗的成活和生长。本试验旨在探求一种合适的方法,以提高改植茶苗的成活率和生长势,提高茶园换种改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老茶园套种改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套种改植,常称“以老带新”或“以新代老”,是指先在老茶园行间套种新茶树,待新茶树成园投产后再挖去老茶树,以此实现老茶园的彻底改造和茶树品种的更新换代的一种改植换种模式。这一技术是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在茶树栽培技术领域内的一项新成果,目前正在推广示范。我省安化、慈利、汨罗和长沙等县部分茶场及我所茶叶试验场先后通  相似文献   

4.
老茶园换种改植,是新茶园建设的一部分,是一项科学实用的新技术.针对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01年提出的用10年时间,实现全省茶树无性系良种化60%的要求,各地积极响应,一方面进行无性系良种新茶园的建设,另一方面着重进行老茶园的换种改植.5年来,浙江省开展了良种化工程建设,至2005年春茶结束,全省茶园面积236.06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已达81.99万亩,而在去冬今春种植的无性系良种面积就达12.28万亩,包括换种改植面积2.25万亩.目前,全省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占茶园总面积的34.73%.但要再用5年时间达到无性系良种化60%的预期目标,还需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5.
茶树嫁接的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选用优良品种逐步更换现有生产上的群体种,发展名优茶园,不断提高我国茶树良种化水平,加快三高茶园建设,是当前茶叶生产上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按常规方法换种改植,费工多、成本高、时问长。采用嫁接换种,使之成为新的无性系良种,节约了常规法改植技种挖茶树、整地、开种植沟、施基肥、移栽良种茶苗、幼树培育等人力物力的资金消耗。并且在新品种选育中具有借助砧本品种优势弥补按穗品种某些不足的潜在应用前景。因而,世界名产茶国对茶树嫁接技术在生产及品种选育方山的应用极为重视,并获得不同程度的进展。如中非用在茶树…  相似文献   

6.
二月茶事     
《中国茶叶》2010,32(2):19-19
1.茶树栽植 进行茶苗栽植、定型修剪、浇定根水,建设新茶园。改造茶园要完成换种改植或归并移植。  相似文献   

7.
茶树短穗嫁接换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优良品种逐步更替现有生产上的群体种,不断提高我国茶树良种化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茶园,是当前茶叶生产上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更替现有生产上混杂茶园常用的方法,一是把老茶园的茶树统统挖掉,按照新垦茶园的要求,重新规划,种上优良品种。二是在现有条栽茶园行间,栽种一行良种苗,待良种树长大,再挖掉老茶树。这两种办法都可以达到换植良种的目的,但花工多,投资大,成本高,在生产上推广受到条件限制。本文探讨了第三种方法,利用嫁接改造老茶园的茶树,使之成为新的无性系,但此种方法国内外未见有关成功的报道。  相似文献   

8.
随着茶树良种的广泛推广应用,推动了老茶园的改造和新茶园的迅速发展,近年来,新建立的茶园和更新改造的老茶园,以无性系茶树良种为主,而且大多数是从外地引进茶苗,据了解,目前许多地方茶苗移植成活率不高,有些成活率只有30-50%,尤其是远距离购买的茶苗,由于种种原因,成活率很低,个别地方甚至不到10%,造成大面积死苗,不但给生产单位和广大茶农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耽误农时,浪费种苗。因此,如何提高茶苗移植成活率,加速茶园早成园、早投产是茶叶生产单位和茶农的迫切要求。对于这个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现就此作如下浅析:  相似文献   

9.
茶树嫁接换种技术 老茶园换种改植,即挖去老茶树,种上新的无性系良种一般要3~4年后才能成园。该法投入成本大,见效慢,同时易造成水土流失。而应用嫁接方法则能缩短建园时间,降低成本,加速良种化进程,避免水土流失。作者在文中对嫁接换种的技术要点,即嫁接工具、遮荫材料、接穗留养、台刈茶树、砧木劈切、接穗切削、插接穗、培土保湿、浇水、遮荫作了详细叙述。 [刘摘自《新农村》,1999,(12),10〕 茶叶施用有机生态液肥效果及其施用方法 福建省平南市近年引进“太丰”系列和“奥普尔”生态型有机液肥,在该市的武夷…  相似文献   

10.
茶树经济树龄约50年,经长期栽培,树龄老化生产量逐渐降低,因此茶园更新、换种改植成为重要的措施。过去茶园更新的观念少,现存数百年的茶园也有,战后20年间改植换种也曾引人注目地推行,今后的茶业经营,在采取新植时首先应是老茶园的改植。  相似文献   

11.
新建茶园和老茶园改植,对于如何提早成园投产,是栽培技术上关注的问题。近几年来,关于密植茶园获得早产高产的报导颇多,同时也认为常规茶园虽同样能获得高产,但早期成园慢,投产迟。其实并非尽然。根据笔者在福建宁化华侨茶场工作实践,采用表土回沟、大苗移植方法,常规茶园同样可以获得早产高产,现谨作简介,供参考。一、表土回沟种植沟是茶树根系生长的活动场所,表  相似文献   

12.
顺昌县大历茶场现有茶园面积42公顷,其中菜茶面积166公顷是在1975年大集体开山种植的,因当时只求数量多,完成任务好,忽视了建园质量,加上多年来来养和耕管不善,茶园已内侵外斜,水土流失严重;茶树病虫多,发芽无力,平均单产30公斤/666·7m2。1994年冬季我站结合市农业局下达茶园低改项目任务,选其8公顷老茶园于茶行内侧开沟种植福云6号作套改试验,经三年多的精心耕管,成活率高达95%以上,去年秋茶打项采摘平均产干茶13.5公斤/666·7m2,今年春茶采摘30.0公斤,预计全年产量可达50公斤以上,为老茶园套种新茶树获得成功走出一…  相似文献   

13.
目前,全国各地新建茶园已基本采用无性系茶树良种,而老茶园基本为有性系茶园,在全国130余万公顷茶园中约占60%,要换种无性系茶树良种则要挖掉重种,投入成本大、收效慢,若操作与管理不当,势必造成山地水土流失。因此,对老茶园大多还是采用不同程度的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14.
缪泽群 《茶叶科学》1987,7(2):50-51
许多高等植物能分泌抗生物质或自毒性物质,茶树是否能分泌自毒性物质,目前尚无报道。但从成龄茶园中每年落于土中的大量茶籽却不能成苗、茶园换种改植时新植茶苗的成活率及生长势都比新垦地的差、扦插苗圃轮作比不轮作的茶苗易成活且生长好等现象观察,茶树有可能分泌自毒性物质,因此有必要通过试验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5.
二月茶事     
《中国茶叶》2010,32(2)
1.茶树栽植进行茶苗栽植、定型修剪、浇定根水,建设新茶园。改造茶园要完成换种改植或归并移植。2.茶树施肥生产茶园春茶开采前30~40天施催芽肥(沿树冠滴水线开施肥沟深10cm,宽10cm,施肥后以土盖沟平地),做好春茶生产准备。3.茶园防寒北方茶区要做好茶树越冬防护扫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闽东生态茶园建设措施和目标,总结出适合闽东红绿茶生产的新垦茶园、茶林嵌合型和纯茶种植老茶园生态建设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不同坡度 ,不同树龄的茶园 ,年土壤冲刷量不同。据调查 ,在浙江的气候条件下 ,坡度为 5度的幼龄茶园 ,年土壤冲刷量为 4 5- 60t/hm2 ;福建的调查则表明 ,在 12万hm2 的茶园中 ,有 66 1%的茶园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刷 ;安徽大别山的调查结果是 ,有 70 %的茶园受到严重的冲刷。新垦茶园的水土冲刷随种植年份增加逐年减少 ,随坡度降低而减少。这一现象在常规生产园中至少维持 3年以上。 3年生的茶树根系仍不能布满行间 ,树幅也仅55cm左右 ,若不采取其它措施 ,引起土壤被冲刷是必然的。可见 ,老茶园的改植换种过程中 ,茶园水土保持是维护茶园…  相似文献   

18.
茶树再植障碍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然界中许多植物在同一地块连年种植都会出现连作障碍又称自毒作用,是指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产生某些化学物质并释放到土壤中积累,使同种植物的种子萌发、生长受到抑制或毒害作用。研究发现,茶籽在茶园中不能顺利萌发成苗,老茶园改植换种茶苗生长势比新垦殖茶园差等现象也与自毒作用有关。通常表现为幼苗生长衰弱,根系发育不良、腐烂,植株矮化,节间缩短,  相似文献   

19.
安徽新店河公社项家塝生产队五亩低产茶园于1979年冬季采用建立密植速成茶园的方法,深沟吊槽,用茶籽三行条播进行改园,而后又在1980年7月上旬将该园的老茶丛采用台刈和重修剪的措施进行改造。1983年新茶树是4年生,老茶树是改后3年生。自改园、改树后连续3年实行科学管、采。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云南宁洱县是普洱茶的原产地,普洱山历史上是出产普洱贡茶的名山。《普洱府志》记载:"普洱山所产茶性温,味重,异于他产,名普洱茶,道府官员用以入贡"。由于历史的原因,如今普洱山古茶树所剩无几,为做好普洱山的旅游开发,恢复打造普洱山品牌,凸显名山效应,要重视大茶树的恢复发展。2013年11月宁洱县创新生态茶园建设中高密度留养技术(茶园高密度留养的技术核心是,在云南大叶种群体老茶园中,按株、行距4m×4m规格,挖除多余茶树,留养剩余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