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6 毫秒
1.
加强生态住宅小区绿化建设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鹏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2):5110-5116
绿化建设是生态住宅小区建设的重要部分,但目前生态住宅小区在绿化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区.在简要阐述了生态住宅小区绿地的功能、归纳了绿化设计的原则、分析了生态住宅小区绿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了加强生态住宅小区绿化建设的建议,并探讨了加强生态住宅小区绿化建设的具体措施,以推动生态住宅小区绿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城市住宅小区绿化设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增进人与自然和谐以及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阐述了园林植物在城市住宅小区绿化中的重要作用,对当前中国城市住宅小区绿化设计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城市住宅小区绿化设计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及通过植物配置的最佳方式来提高城市住宅小区园林绿化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3.
浅论生态住宅小区水环境的生态设计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综述了生态住宅小区的内涵及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根据生态住宅小区水环境系统技术导则的基本要点,讨论了生态住宅小区水环境生态设计的必要性,并对水环境系统的生态设计的目的和原则、给排水子系统设计的模式、人工湿地处理生态住宅小区污水的生态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论述。结果认为,在生态住宅小区水环境系统的设计中,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雨水收集系统、景观水系统、中水回用系统和绿地系统综合起来进行设计,使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工艺与生态小区园林及其水景艺术相结合,建设集观赏、娱乐和污水处理于一体的景观湿地系统是实现住宅小区水环境生态化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生态住宅小区的概念和基本理论,阐述了生态住宅小区的设计原则及绿化标准,并通过对我国生态住宅小区目前存在进行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浅谈我国生态住宅小区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住宅产业的传统发展模式严重违背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和谐社会的发展战略.生态住宅小区是我国住宅产业的发展方向.在分析了生态住宅小区涵义、性能和经济性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态住宅小区建设应采用双重标准的发展模式,以采用常规技术和常规材料为主等.  相似文献   

6.
田俊 《甘肃农业》2012,(10):5-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但人们更加渴望回归自然,怀念富有人情味的社区生活,而住宅小区外部环境承载着这些综合功能,因此越来越受重视,人们追求自然、回归自然的愿望更加迫切,因而建设生态住宅小区、绿化住宅小区是对城市生活贴近自然的补充和完善,因为环境始  相似文献   

7.
生态住宅小区的水循环利用系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生态住宅小区为例,阐述了生态住宅小区水循环利用系统。即以雨水、地表涵养水、地下水和污水作为可利用的水资源,利用水循环往复的原理,深层次发掘水可循环利用的特性,创造性地利用和开发了中水人工循环利用系统、地表涵养水半自然循环利用系统和地下水自然循环利用系统,并使3个系统有机结合,形成独创的生态住宅小区水循环利用系统,从根本上解决了缺水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调查福州城市住区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福州城市湿地及住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城市住区湿地环境建设的对策,同时,较系统地研究了将湿地生态空间设计引入现代住宅小区环境设计与创造方法等,以期对生态住区空间建设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城镇化建设的迅猛发展,建设生态型、绿色住宅小区已是当务之急.由此,许多房地产开发商在建设住宅小区的同时进行住宅小区园林化建设,旨在为住户营造优美的居住环境.建设园林化住宅小区,必须突出地方特色,具有鲜明的个性,从而发挥其最佳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笔者通过近几年对嘉宝花园、贵都花园、天平花园、泉景花园等小区的园林化设计,由衷产生以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胡文瑾  屠梅曾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429-2430,2434
以可持续发展为方向的生态住宅小区在环境、社会和经济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成为今后建筑发展的趋势。生态住宅小区作为刚刚进入市场的新兴事物,缺乏相关的政策指导和规范,如果不能在它进入市场的初期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防,今后可能会造成更大的影响。从风险产生的原因出发,分析风险的种类,并提出控制风险的具体方法——建立风险共担机制。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做好农村环保工作与建设和谐新农村之间的内在辨证关系,论证了在新形势下进行农村环保的必要性,就实现和谐新农村这一战略目标提出了创新农村环保工作的建议。从农村环保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谐农村发展的必然选择、夯实社会和谐的基础4个方面对农村环保工作对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强调要做好农村环保工作,必须在改善环境的实践中进行探索创新,走农村环保创新之路。要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观念、创新技术,通过对激励、监管等多种机制创新、完善法律体系、强化农民环保主体意识、推广传统技术并引进先进技术等方面来做好农村环保工作,促进和谐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2.
基于模型的温室环境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了基于模型的温室环境调控技术,给出了温室环境调控中温度的适宜值、夜平均温度和24h平均温度的确定方法,并建立了基于模型的温室环境调控系统。系统能够根据当前温室内环境参数给出温室的环境调控方案,并能与温室环境控制器连接进行温室环境调控,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为确保甬沪宁进口原油管道对沿线地区的环境影响最小化,必须识别其工程风险和环境风险,制定适宜的环境风险管理措施.通过综合管道运行风险因素和管道沿线环境敏感因素,建立了管道运行风险度和管路环境风险度的评价模型,采用多层次模糊数学法对管道运行风险和环境风险进行了评估,并结合当地的环境敏感因素和建设项目中的工程工艺因素,对管道环境风险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估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管道的环境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4.
调水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调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许多方面,着重从水质、水量、土壤潜育化及肥力、生物等方面进行阐述。调水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就其影响的本质来看,主要通过直接影响水环境及地形地貌环境,间接影响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和气候环境等,使局部生态环境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5.
铅胁迫对鱼腥草根际环境pH和电导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不同铅浓度胁迫对2个来源地鱼腥草根际环境pH和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鱼腥草根际环境的pH明显低于对照,说明铅处理可造成鱼腥草根际环境的酸化,但随着胁迫处理时间的延长,2个来源地鱼腥草根际环境的pH都呈现上升趋势,说明鱼腥草抑制了根际环境的酸化;电导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铅胁迫对2个来源地鱼腥草根际环境pH和电导率的影响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建筑环境对人文精神的体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敏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18(12):114-115,121
图书馆环境包括建筑外环境、内环境以度服务环境3方面。文章提出了图书馆建筑环境对人文精神的体现.应当从馆舍建筑的外环境和内环境两方面入手:应凸显人文关怀的结构设计理念;营造优美环保的绿色环境;室内环境布局、装饰要蕴涵审美情趣,设施建以致用;保障健康的室内空气质量,并提出了如何营造具有人文关怀的服务环境。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归纳演绎等研究方法,运用布迪厄反思社会学理论来分析影响体育赛事资源自身的环境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当前体育赛事资源配置受到政策环境、法制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技术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各环境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体育赛事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体育赛事资源的存在和合理利用;依托各种环境因素,积极的因势利导的开发体育赛事资源,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促使体育赛事产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云南少数民族织绣纹样生境是指其赖以生存、发展、传承的土壤,由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所构成。自然环境具有气候的垂直性、资源的带状分布性、人为自然的多样性;社会环境具有社会经济形态的多样性、文化的多元性、宗教文化的多元混融性以及"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居住格局的特点。因生境构成要素的独特性、多元性,导致了云南少数民族织绣纹样生境的复杂性,再加上生境的相对稳定性,为云南少数民族织绣纹样符号种类的繁多、文化内涵的丰富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银川市滨河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需进行生态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文章分析了银川市滨河新区建设对新区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提出了滨河新区生态环境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20.
巴松错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旅游环境容量的评价体系进行总结,将旅游环境容量分为旅游空间环境容量、旅游生态环境容量、旅游设施环境容量和旅游社会环境容量4个分量指标。用4个分量指标对巴松错风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进行评价,指出巴松错风景区的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其空间环境容量是开发中的限制因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