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施氮量、密度对油研九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裂区试验研究了密度和施氮量对油研九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施氮量以及密度和施氮量的交互作用对产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产量达3000kg/hm^2的栽培措施是每hm^2施纯氮270kg、密度18万株。产量性状间的相关与通径分析表明:一次分枝数、二次分枝数、群体有效角果数、主花序长通过群体干物重对产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并与产量间均呈显著的相关性,高产栽培的主攻方向是提高整个群体的干物质重量。  相似文献   

2.
运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播期、密度,施氮、磷、钾量对油研7号高产高效栽培中纯利润和产投比的影响。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五因素的一次效应对纯利润和产投比的影响顺序是不同的。播期和密度的一次效应对纯利润和产投比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播期和施氮量,施磷量与施钾量的交互作用对纯利润和产投比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不同产量水平下,纯利润间,产投比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纯利润与产量,产投比与产量,纯利润与产投比间均呈极显著正相产,但获得最高纯利润和产权比的栽培措施是不同的。实践证明,尽可能提高产量,减少投入,才能够获得较高的利润和产投比。  相似文献   

3.
栽培因素对油菜茎、分枝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旋转回归设计研究栽培因素对群体中茎、分枝产量形成的影响,表明,播期、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对甘蓝型杂交油菜群体中茎、分枝各个部分产量的影响各不相同。5个栽培因素对群体中主茎产量、一次分枝产量、分枝产量的影响呈多因素的数学关系,而对群体中二次分枝产量的影响则不存在。不同产量水平下,群体中茎、分枝各个部分产量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而占群体产量的比例间变化很小。主茎产量、一次分枝产量、二次分枝产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播期、密度、施氮量、施磷量和施钾量5个主要栽培因素对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品质性状的影响。[方法]以‘油研599’和‘三北98’为材料,运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芥酸含量与播期、施氮量间均呈负相关,与密度呈正相关;硫苷含量与播期呈负相关、与施钾量呈正相关;含油率与播期、施氮量间均呈负相关,与密度、施钾量呈正相关;种子蛋白质含量与播期、施氮量间均呈正相关,与密度、施钾量呈负相关;油酸含量与施磷量呈负相关,与施氮量呈正相关;棕榈酸含量与施钾量呈负相关,与’油研599’的播期、密度、施氮量、施磷量均呈正相关,与’三北98’的播期、密度、施氮量、施磷量均呈负相关;硬脂酸含量与播期、密度、施磷量、施钾量间均呈正相关;亚油酸含量与密度、施氮量呈正相关,与施钾量呈负相关;亚麻酸含量与施氮量、施钾量呈正相关;廿碳烯酸含量与播期呈负相关。栽培因素对品质性状的影响有的呈相关,有的呈负相关,正负相关会发生部份相互抵消,每一个处理品质性状的表现都是5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5个因素与10个品质性状的50对简单相关中,有26对在2个品种中表现一致,有24对在2个品种中表现不一致。播期、密度、施氮量、施磷量4因素对2个品种芥酸含量的影响较大、播期、密度、施氮量、施钾量4个因素对2个品种棕榈酸含量的影响较小。[结论]多个栽培因素的综合作用不能根本性的改善杂交油菜的品质性状。  相似文献   

5.
陈光蓉  孙学映  刘春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9):11425-11427
[目的]为制定三峡麦8号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小麦新品种三峡麦8号为试材,采用5因素2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播期、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和基本苗数5项栽培措施与产量的关系,通过模拟寻优找出综合栽培措施决策方案。[结果]建立了重庆市万州区三峡麦8号综合栽培措施的产量数学模型,复相关系数为0.9258,达极显著水平;5项栽培措施中播期和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影响显著,施磷量、施钾量和基本苗对小麦产量影响不显著。[结论]三峡麦8号产量在4282.05kg/hm2以上的优化栽培措施为:11月3~6日播种,基本苗207.36万~212.64万株/hm2,施纯氮量55.38~190.38kg/hm2,施磷量71.70~78.30kg/hm2,施钾量57.36~62.64kg/hm2。  相似文献   

6.
对优质油菜品种"A35"进行不同播期、播种密度和施氮量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产量的第1因素是播期,第2因素是播种密度,第3因素是施氮量,播期间、播种密度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施氮量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以9月30日播种、24万株/hm2、施纯氮310.5 kg/hm2的处理组合最佳。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施氮量与栽植密度对常优1号产量及群体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270kg/hm^2和栽植密度5.0×10^5/hm^2的处理产量最高。施氮量与栽植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以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影响较大,达极显著水平,对千粒重影响较小,为显著水平,对结实率影响不显著;施氮量与栽植密度对茎蘖数、叶面积指数以及干物质生产与积累等群体生长特性的影响与产量的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8.
进行杂交抗虫棉全棉5号的播期、施氮量、密度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播期、施氮量、密度及施氮量与密度的互作效应对棉花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全棉5号在全椒地区适宜播期为4月11—15日,施氮量为330 kg/hm2,密度为2.4万株/hm2,最高组合产量为4 519.4 kg/hm2。  相似文献   

9.
运用三元二次通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密度,施氮量,施钾量对甘蓝型杂交油菜一次枝数,总茎枝数形成的影响,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三因素对群体中一次分枝数,总茎枝数影响的大小顺序为密度-施氮量-施钾量,其中密度和施氮量对一次分枝数,总茎枝数影响的一次项效应分别达极显著水平和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就不同性状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进行相关分析,得出:单株粒数、穗数、穗长、结实小穗数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为显著负相关,而经济系数与产量也呈正相关,但不显著.选择冬小麦种植的主要栽培因素密度(x1)、施氮量(x2)、施磷量(x3)、施钾量(x4)作为决策变量,采用四元正交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数学模型.由此确定产量大于461.33kg/0.0667hm^2,各因素水平的最优组合为:密度31.35万粒/0.0667hm^2,施氮量为纯N22.52kg/0.0667hm^2,施磷量为P20513.02kg/0.0667hm^2,施钾量为K2O8.44kg/0.0667hm^2.  相似文献   

11.
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分析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和化控量等5项栽培因子对瓜套棉皮棉产量的影响及相互作用效应,并进一步优化各栽培因子。结果表明,各因子对瓜套棉皮棉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依次为施氮量、化控量、施钾量、密度和施磷量。密度与施氮量、密度与施磷量间交互效应达显著水平(P0.05),生产中应注意协调。频数分析结果表明,皮棉产量大于1 850 kg·hm-2的优化栽培措施为密度2.68万~2.84万株·hm-2,施氮量(N)为211.95~229.32 kg·hm-2,施磷量(P2O5)为93.42~102.33kg·hm-2,施钾量(K2O)为222.03~247.14 kg·hm-2,化控量(25%助壮素)为410.97~450.49 m L·hm-2。  相似文献   

12.
【目的】确定直播油菜大地95的适宜播期、播种量和施氮量,为其栽培及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指导。【方法】采用裂区设计,调查不同播期、播种量及施氮量下大地95生育进程及农艺性状表现。【结果】油菜生育进程主要受播期影响,同播期不同播种量、施氮量对油菜生育进程无明显影响。株高、分枝部位、分枝数目、主序长度、主序角果数、角果间距、单株角果数、角果长度、单株产量和小区产量在不同播期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株高、分枝部位和分枝数目在不同播种量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播期对产量的影响最大,早播可以提高油菜产量。小区产量和主序长度、单株角果数、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角果间距呈显著负相关。【结论】4月12日播种,每667 m~2播种量0.75 kg、尿素用量15 kg处理的油菜产量最高,较平均值高38.64%。油菜早播,适当提高播种量和施氮量,可以有效增加油菜产量;油菜晚播,低密度高施氮水平虽然可使植株生长旺盛,但不利于群体产量发挥,适当增加密度可以保证总体产量。  相似文献   

13.
对杂交油菜陕油10号的播期、施氮量、密度进行栽培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播期、施氮量、密度及施氮量与密度的互作效应,均对其产量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在我地陕油10号高产栽培适宜播期为9月10~17日,施氮量为300千克/公顷,密度为12~15万株/公顷,最高组合产量为3244.95千克/公顷.  相似文献   

14.
对杂交油菜陕油10号的播期、施氮量、密度进行栽培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播期、施氮量、密度及施氮量与密度的互作效应,均对其产量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在我地陕油10号高产栽培适宜播期为9月10—17日,施氮量为300千克/公顷,密度为12—15万株/公顷,最高组合产量为3244.95千克/公顷。  相似文献   

15.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设计,研究了菜豆种子产量与栽培密度、施氮量、施磷量和施钾量的定量关系,建立了以菜豆种子产量为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解析了各因子对产量的主效应及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建立的回归模型达极显著水平,且拟合较好;各栽培因子对菜豆种子产量的影响为:栽培密度>氮>钾>磷;栽培密度与氮、磷和钾的交互效应在0.1水平显著。最后对回归模型进行了仿真优化,提出了菜豆种子生产优化组合方案:栽培密度19.508~21.313万株/hm2;施氮量292.664~324.128kg/hm2;施磷量93.938~144.023kg/hm2,施钾量437.400~492.300kg/hm2。  相似文献   

16.
采用5因素5水平的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播期、密度以及氮、磷、钾施用量对糯高粱黔高7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以及氮、磷施用量对产量和穗粒数有显著影响;密度以及钾施用量对产量和穗粒数影响不显著;播期、密度以及氮、磷施用量对千粒质量有显著影响,钾施用量对千粒质量影响不显著;随播期的推迟、密度及施肥量的增加,产量、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均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在5个因素中,播期与氮施用量、氮施用量与磷施用量、氮施用量与钾施用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产量有显著影响;播期与氮施用量、氮施用量与钾施用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穗粒数有显著影响;播期与氮施用量、密度与氮施用量、氮施用量与钾施用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千粒质量有显著影响。5个因素与产量、穗粒数、千粒质量之间的回归关系极显著,拟合程度较高,可用于实际生产预测。同时满足黔高7号产量大于6 300.00 kg/hm~2、穗粒数高于4 500.00粒,千粒质量大于24.00 g,农艺方案为4月15—20日播种、密度为13万~17万株/hm~2、施氮61.7~82.1 kg/hm~2、施P2O576.1~104.1 kg/hm~2、施K2O 61.9~82.6 kg/hm~2。  相似文献   

17.
主要栽培因素对弱筋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皖麦48的推广和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元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研究不同施氮量、施钾量、施磷量、密度和播期对弱筋小麦皖麦48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各试验因子对产量的影响表现为施氮量>施钾量>播期>密度>施磷量。建立了各试验因子与产量性状之间的数学模型并分析了它们的互作效应及其优化组合。以产量7796.0kg/hm2为目标,共模拟提出了1490套组合方案,95%置信区间分布对应的密度、施氮量、施钾量、施磷量和播期分别为294.60~305.40万基本苗/hm2、157.08~164.64、85.62~89.55、198.08~207.90kg/hm2和11月1日~3日。[结论]找出了影响皖麦48产量的最佳栽培组合,可用于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18.
运用三元二次通用正交施转组合设计研究密度、施氮量、施钾量对甘蓝型杂交油菜成熟期根冠比的影响,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仅有施氮量的一次效应对根冠比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三因子对根冠比影响大小的顺序为氮肥〉钾肥〉密度。根冠比与产量间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栽插密度及施肥量对京薯6号产量的影响,为该品种在广西的高产栽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栽插密度与施肥量的L9(34)正交设计,4个试验因素分别为栽插密度(A)、施氮量(B)、施磷量(C)和施钾量(D),各因素均对应3个试验水平.测定小区鲜薯产量,对结果进行极差和方差分析,对比不同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结果]在试验设计条件下,栽插密度因素对京薯6号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施钾量和施氮量,施磷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其中,栽插密度和施钾量对京薯6号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P<0.01),施氮量达显著水平(P<0.05).[结论]在广西南宁地区种植京薯6号的适宜密度为6.00万株/ha,氮、磷、钾肥料的适宜用量分别为纯N 135 kg/ha、P2O5 45.0 kg/ha、K2O270 kg/ha.  相似文献   

20.
施氮量对杂交油菜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获得油研9号和油研10号高产栽培的适宜施氮量,进行了不同施氮量对叶面积系数、群体干物重、植株性状和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处理间的产量、平均叶面积系数差异极显著,平均干物重差异显著.各生育时期的叶面积系数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大,整个生育进程叶面积系数发展动态呈抛物线型变化,现蕾至初花期达最大值,平均为1.85~7.05;各生育时期的群体干物重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大,但成熟期施氮量最高(375kg·hm-2)时干物重则降低;群体干物重随生育进程逐渐增加,成熟期达最大值,平均为8 937.0~20 313.5kg·hm-2;施氮量对植株性状有明显的影响.油研9号和油研10号适宜施氮量(纯氮)为205~225kg·hm-2,能获得3 100kg·hm-2以上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