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是一种大型经济贝类,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渤海及黄海北部.自1989年以来,山东、辽宁沿海有关科研和生产单位开始了魁蚶室内人工育苗工作.笔者自1993年开始从事魁蚶苗种生产,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其人工育苗的主要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魁蚶(Scapharcabroughtonii)是一种大型经济贝类,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渤海及黄海北部。自1989年以来,山东、辽宁沿海有关科研和生产单位开始了魁蚶室内人工育苗工作。笔者自1993年开始从事魁蚶苗种生产,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其人工育苗的主要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一、亲贝选择及采捕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泥螺(Bullacta exarata)的繁殖特性和胚胎发育过程,于2021年夏季在江苏盐城地区沿海滩涂观察泥螺的交配、繁殖行为,并采集一批泥螺及其卵群,带回实验室,解剖观察泥螺亲体性器官发育状况;然后在20℃条件下培养泥螺受精卵,采用显微镜观察泥螺的胚胎发育状况,并记录其各个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卵群大小与怀卵量呈幂函数关系,即卵群体积越大,其所含卵子数量越多。泥螺胚胎平均直径为210μm,根据泥螺胚胎发育各个时期的特征,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将泥螺从受精卵发育成稚贝这一过程划分为卵裂、囊胚、原肠胚、膜内幼虫发育、浮游面盘幼虫阶段和附着变态阶段6个阶段16个时期。受精卵排出后50 min开始卵裂,约23 h达到囊胚期;排出后31 h胚胎发育进入原肠期,排出后38 h 25 min开始形成器官,受精卵排出后115 h 30 min最终变态为稚贝。通过观察发现,在泥螺受精卵孵化过程中如何使泥螺胚胎快速摆脱胶质膜以及适合的孵化温度设置是影响泥螺孵化成功率和孵化速度至关重要的因素。研究结果可以为泥螺人工育苗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杨国华 《海洋渔业》2002,24(3):137-138,133
泥螺(Bullacta exarata)隶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后鳃亚纲、头楯目、阿地螺科,是滩涂常见小型经济贝类,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潮间带滩涂。近年来,泥螺养殖在启东市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产量不断增加,已逐渐形成泥螺育苗、养殖、加工一条龙的生产格局,成为启东市海水养殖的主要养殖品种之一。随着泥螺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泥螺苗种的需求量也随之加大。为了有效解决目前启东市泥螺苗种的短缺问题,启东市黄海滩涂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率先对泥螺土池育苗技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对虾养殖事业的发展,一大批对虾人工育苗室(场)已在沿海各地相继建成投产,仅辽宁省目前已有106座。对虾育苗室内部供水、排水、升温、充气、饵料培养、备用电源等系统投资、比较大,设施比较齐全。可是近年来,随着对虾人工育苗技术的提高,单位水体出苗量增多,不仅可以满足对虾养殖生产、增殖放流的虾苗需求,而且开始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而对虾育苗占用育苗室仅4—5两  相似文献   

6.
泥螺滩涂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泥螺(Bullacta exarata)俗称梅螺、黄泥螺、麦螺等,广泛分布于朝鲜、日本和我国厦门以北沿海。泥螺螺肉味美爽口、营养丰富,除食用外,还可入药。泥螺滩涂养殖周期为2~3个月,一年可养2茬(春、秋两季),每茬每公顷产量在750 kg以上。目前市场上泥螺价格可  相似文献   

7.
北方地区菊黄东方鲀室内越冬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菊黄东方是近年来我国南方沿海发展起来的海水养殖新品种 ,其肉质鲜美 ,营养丰富 ,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养殖发展潜力。 2 0 0 0年引入我国北方沿海地区开始试养 ,经过 2年的养殖试验初步取得成功。在北方地区养成商品鱼一般需要 2~ 3年 ,每年冬季都需要进行室内人工越冬。本文就两年来的越冬实践对相关技术做初步总结与探讨。1 越冬设施条件1 .1 越冬设施 菊黄东方室内人工越冬可以利用红鳍东方人工越冬设施设备 ,不需要添加或改造设备 ,只要设施完善 ,充气设备完好 ,进排水系统及加温系统工作正常的育苗室均可进行菊黄东方室…  相似文献   

8.
泥螺(Bullactaexarata)隶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后鳃亚纲、头目、阿地螺科,是滩涂常见小型经济贝类,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潮间带滩涂。为了有效解决目前我市泥螺苗种的短缺问题,我市黄海滩涂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率先对泥螺土池育苗技术进行探索,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现将泥螺土池育苗技术总结如下,供养殖者参考。一、生活习性泥螺是一种广温广盐性品种,其生存温度为-1.5~33℃,最适温度为10~25℃,盐度适宜范围为8‰~28‰,pH最适范围为7.13~8.01。泥螺为舔食性腹足类,摄食时翻出齿舌在滩面上舔…  相似文献   

9.
泥螺(Bullacta exarata)是腹足纲、后鳃亚纲的软体动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的潮间带滩涂,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浙江温岭市横山乡湾塘养殖场于1994年进行了泥螺精养高产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是一种大型、经济贝类,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渤海及黄海北部.近几年由于过度捕捞,野生资源遭到破坏,自1989年以来,山东、辽宁沿海有关科研和生产单位开始了魁蚶室内人工育苗.笔者自1993年开始从事魁蚶育苗,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泥螺养殖滩面的敌害生物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泥螺(Bullacta exarata),浙江俗称“麦螺”、“梅螺”、“吐铁”、“黄泥螺”等,北方沿海俗称“海淄”、“海泥板”等,是隶属腹足纲后鳃亚纲阿地螺科(Atyidae)的软体动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潮间带滩涂,尤以浙江一带的泥螺品质最好,深受人们喜爱。目前沿 海各地区已开展了大面积的泥螺 人工养殖生产,泥螺也是浙江北 部沿海的重要经济种类。作者根 据近几年来对浙江沿海泥螺养殖 滩面敌害生物的调查情况,并参 考有关资料,总结如下: 一、泥螺养殖滩面的生物组 成 泥螺生活环境中的生物组成 较为简单…  相似文献   

12.
皱纹盘鲍为我国鲍属中的优势种,主要分布于我国辽宁、山东沿海,属耐寒不耐高温品种。近年来,由于日本盘鲍(黑鲍)抗病力、商品价值(2006年市场差价40元左右/公斤)明显逊色于皱纹盘鲍,南方地区各育苗场开始引进皱纹盘鲍进行苗种培育及养成。笔者于2004年~2006年在平潭县上井海珍品开发有限公司对皱纹盘鲍秋季培育、繁殖及人工育苗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并取得较好的市场效果与经济效益,特将南方地区皱纹盘鲍育苗技术总结如下。一、育苗场设施育苗场交通便利,进排水设施完善,具沙井20口,过滤池1口(面积200m2),室内培养池200m3,培育池规格6m×3.…  相似文献   

13.
<正> 我所自1991年开始进行红鳍东方鲀人工育苗和试养,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992年室内人工育苗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在育苗中进行了氨氮和溶解氧的初步试验。 1 试验地点河北省海洋渔业公司育苗室。 2 试验时间 1992年6月15日至25日。 3试验材料和方法 3.1 氨氮实验分两批进行,每批分6组。第一批氨氮含量梯度为Oppm(对照组、自然沙滤海水、氨氮含量在O.05ppm左右)、0.2ppm、O.5ppm、1.Oppm、2.Oppm和5.Oppm。每组放规格为平均全长9.3mm稚鱼50尾。第二批氨氮含量梯度为Oppm(对照组)、5.Oppm、  相似文献   

14.
海湾扇贝室内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湾扇贝室内人工育苗技术海湾扇贝(Aquipectenirradians)原产美国大西洋沿岸,1982年由中科院海洋所引进至山东、福建沿海试养,获得成功.浙江在1984年引进,翌年人工育苗和海区养殖获得成功.因其生长周期短、产量高、经济效益好,所以苗...  相似文献   

15.
日本黄姑鱼的繁育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日本黄姑鱼(Nibea japonica)主要分布于中国东海和日本南部沿海。由于生长快、抗病力强,近几年在我国南方已开展规模化养殖。养殖苗种主要捕自自然海域,人工育苗技术尚未突破,对其研究国内报道极少。日本人工养殖始于上世纪60年代,人工孵化研究始于1985年,近几年对其苗种生产也进行了系统研究。我们近2年  相似文献   

16.
栉江珧(pinna(Alrina)peclinala Linneaus)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其闭壳肌制成的"江珧柱"是极名贵的海味珍品.栉江珧属于广盐、广温性贝类,是我国沿海广泛分布的大型贝类之一.多年来因过度捕捞自然资源急剧衰退,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开展增养殖很有必要.栉江珧增养殖具有生长快、发病少、经济效益高等特点,但人工育苗技术尚未过关,制约了江珧养殖业的发展.笔者在文登市海水养殖二场进行了室内人工育苗试验,在36 m2的水泥池中培育出平均壳长3.5 mm的稚贝32.9万粒,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有关青蛤产卵期、室内和室外人工诱导产卵与孵化,国内已有研究报道,虽然这些研究对室内试验与小水体育苗提供了依据,但是在大面积土池人工育苗中需要大量的受精卵时则不适用。为此,我站自2007年开始与晋江东石源远水产研究推广中心合作,在青蛤土池大面积人工育苗中提高产卵量、受精率、孵化率等方面开展研究,现将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邱郁春  李月琴 《海洋渔业》1987,9(5):217-218
<正> 泥螺Bullacta,exarata(Philippi)为太平洋西岸沿海和咸淡水特产的种类,我国沿海均有分布,产量很多,具有食用价值,是重要的经济软体动物。它栖息于潮间带的中、下带潮区,含沙泥或泥沙质的海滩上,泥螺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5、6月份性成熟,其交尾繁殖时间较长。上海地区泥螺繁殖期为4月底至11月初,产卵盛期为7、8月份。  相似文献   

19.
魁蚶是一种大型经济贝类,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渤海及黄海北部。近几年由于过度捕捞,野生资源遭到破坏,自1989年以来,山东、辽宁沿海有关科研和生产单位开始了魁蚶室内人工育苗。笔者自1993年开始从事魁蚶苗种生产,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1 亲贝选择及采捕  相似文献   

20.
泥螺(Bullactaexarata),俗称黄泥螺、梅螺,肉味鲜嫩,营养丰富,深受沿海群众的喜爱。泥螺是浙江沿海,尤其是浙江省北部沿海滩涂的主要养殖种类,泥螺的养殖生产,不仅开发、利用了以前荒芜的沿海潮间带滩涂,解决了部分沿海群众的就业,更丰富了群众的菜篮子,使沿海群众多了一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