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松突圆蚧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松突圆蚧(HemiberlesiapitysophilaTakagi)是松类的重要检疫性害虫。文中以福建某试验地松林为研究点,对松突圆蚧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观察研究。4~7月份是虫口密度最大、危害最严重的时期。松突圆蚧有完整的生活周期即有有性世代,每雌平均产卵量为93粒,林间自然雌雄性比为2 05∶1。1a发生4代,世代重叠。  相似文献   

2.
阿拉善盟梭梭林鼠害防治试验初报 .郝俊 ,等 .内蒙古林业科技 ,2 0 0 2 ( 3)∶32 - 34.应用Fuzzy积分对松毛虫危害防治措施的综合评判 .张杰 ,等 .内蒙古林业科技 ,2 0 0 2 ( 3)∶35 - 36 .复合生物杀虫剂防治思茅松毛虫的初步研究 .邓秀明 .福建林业科技 ,2 0 0 2 ( 3)∶33- 36 .波纹杂毛虫综合防治试验 .洪宜聪 .福建林业科技 ,2 0 0 2( 3)∶4 6 - 5 0 .浙江省天牛科昆虫名录补遗 .佘德松 .浙江林业科技 ,2 0 0 2 ( 4 )∶13- 17.松褐天牛在松树枯死木枝干中种群动态研究 .周成枚 ,等 .浙江林业科技 ,2 0 0 2 ( 4 )∶18- 2 1.山竹缘蝽…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不同家系营养物质含量与松突圆蚧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马尾松家系中未受松突圆蚧危害植株与受害植株针叶中可溶性糖、总糖、可溶性蛋白、全N、游离氨基酸、粗脂肪等营养物质的含量,探讨营养物质含量与马尾松对松突圆蚧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高抗家系全N含量低于中抗和低抗家系;2)受松突圆蚧危害的诱导,针叶可溶性糖和总糖含量降低,此诱导反应与家系对松突圆蚧的抗性无关;3)可溶性蛋白、全N含量和游离氨基酸总量也因松突圆蚧的危害而降低,但这一诱导反应与家系对松突圆蚧的抗性有关,高抗家系降低量大于低抗家系,导致高抗家系受害植株中这几类营养物质的含量低于低抗家系;4)高抗家系受害植株针叶中除精氨酸外的16种氨基酸含量低于低抗家系;5)粗脂肪含量和总糖/全N与马尾松对松突圆蚧的抗性无关。  相似文献   

4.
花角蚜小蜂(Coccobius azumai)属蚜小蜂,是日本松突圆蚧上的优势种天敌.有关资料表明[1],在松突圆蚧原发生地日本冲绳,由于花角蚜小蜂的寄生控制,松突圆蚧对松树危害并不严重.因此,1986年我国从日本首次引入了花角蚜小蜂,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应用试验.本文综述了自1999年以来的寄生蜂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的研究,以便更系统了解寄生蜂防治松突圆蚧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依照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的灾害特点,将广东省松突圆蚧发生区以县级为单位进行了发生区划,并构建了基于气象因子的灾害程度判别模型,依据该模型结合林分构成和林业经营特点研究了松突圆蚧发生区划,将广东省松突圆蚧发生区划分为轻度分布、中度发生和重度危害3个区域,并提出了各区域松突圆蚧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6.
恩施山区板栗疫病的发病规律及其药剂防治 .何义发 .林业科技 ,2 0 0 4 ,2 9(1) :2 7- 2 8.沙棘主要钻蛀性害虫综合防治技术 .郭中华 ,等 .林业科技 ,2 0 0 4 ,2 9(1) :2 9- 30 .金解花病虫害防治 .石志红 ,等 .林业科技 ,2 0 0 4 ,2 9(1) :31.曲纹紫灰蝶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刘东明 ,等 .林业科技 ,2 0 0 4 ,2 9(2 ) :2 4 - 2 6 .辽宁杨树主要病虫害的识别及防治 .金传玲 .辽宁林业科技 ,2 0 0 4 (1) :3- 5 .杨干象对杨树生长的影响和防治指标的研究 .夏志立 ,等 .辽宁林业科技 ,2 0 0 4 (1) :9- 11.沙棘木蠹蛾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  相似文献   

7.
红点唇瓢虫(Chilocorus kuwanae Silvestri)是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的重要天敌,其出现期与松突圆蚧的发生期一致,对松突圆蚧有较好的控制作用。本研究应用Holling圆盘式Ⅱ型计算其日极限捕食量,成虫的极限捕食量达到60.94头/日;红点唇瓢虫成虫对隐藏于叶鞘内松突圆蚧的捕食率达到42.20%。经测算,中等受害的马尾松幼林中每株有红点唇瓢虫6头,就可控制松突圆蚧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有害动物萧氏松茎象防治技术研究.龚志海,等.广东林业科技,2006(1):52-55.银杏超小卷叶蛾生物学特性、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杨春生,等.广西林业科学,2006(1):14-17.不同药剂对梨木虱的防治效果.王喜林,等.甘肃林业科技,2006(1):49-50.林业有害生物杨干象危险性分析.宋子英,等.甘肃林业科技,2006(1):51-52.铁丝索套捕杀野兔试验研究.陈小兰.甘肃林业科技,2006(1):57-59.溧水杉木频繁枯死原因及治理对策调查研究.甘玉英.江苏林业科技,2006(1):25-26.栗绛蚧预测预报技术研究.王利忠,等.江苏林业科技,2006(1):27-29.重灾区松材线虫病的治理试验.…  相似文献   

9.
调整松林密度控制清源山松突圆蚧危害的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发生区内松林进行间伐、修枝等营林措施将郁闭度调整至0 5左右,松林中松突圆蚧的虫口密度从调整松林密度前的每束2 61头下降至0 63头,虫口密度下降75 86%,表明调整松林密度能有效地控制松突圆蚧对松林的危害;同时发现,阳坡上松林的虫口密度较阴坡上松林的虫口密度大,从阳坡向阴坡逐步过渡,松突圆蚧的虫口密度也随之下降,表明松突圆蚧的虫口密度与坡向有关,在景区绿化规划设计上应针对不同的坡向营造不同的树种,以防止松突圆蚧的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10.
松突圆蚧在我国潜在的适生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突圆蚧已给我国林业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破坏,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选用Maxent生态位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综合分析影响松突圆蚧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结合寄主分布特征,非常直观定量地获得了松突圆蚧在我国的潜在发生区,计算结果经ROC曲线分析法验证,Maxent生态位模型的AUC值为0.991(非常接近于1),表明预测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研究可为松突圆蚧的检疫及防治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根据松突圆蚧的生物学特性、分布状况、潜在风险性和奇主经济重要性等,对浙江省松突圆蚧入侵风险进行了分析评估,结果表明,浙江省为松突圆蚧生态适生区和易爆发流行区,松突圆蚧入侵风险值达2.092 4,为高度危险的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并提出了加强检疫和进行松林林相改造的营林措施来有效减少入侵风险.  相似文献   

12.
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人工收蜂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Coccobius azumai Tachikawa是有效防治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在前人对花角蚜小蜂研究的基础上,2002年5月从日本冲绳引进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后,改进了人工大量收蜂技术,应用自行设计的收蜂棚进行敞口式大量收蜂,大大提高了收蜂量.2006-2007年分别收到花角蚜小蜂22 372头和54 556头.在福建松突圆蚧发生区推广应用,为松突圆蚧的生物防治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持续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有害动物松褐天牛生活习性观察研究.张学源,等.江苏林业科技,2007(1):36-39.庐山预防松材线虫病的形势与对策.熊起明,等.江西林业科技,2007(1):36-37.三清山地区栎旋木柄天牛生物学特性与防治研究.俞云祥,等.江西林业科技,2007(1):38-39.陕南松阿扁叶蜂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姜保本,等.陕西林业科技,2007(1):31-33.洛南县松阿扁叶蜂危害现状与防治对策.樊骏,等.陕西林业科技,2007(1):34-35.松阿扁叶蜂防治试验.杨大宏,等.陕西林业科技,2007(1):36-37.固原市红庄林场甘肃鼢鼠密度与植被种类关系研究.张洪峰,等.陕西林业科技,2007(1):38-40.温度…  相似文献   

14.
对福建省福清市2003—2016年马尾松松突圆蚧调查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改造措施(皆伐、择伐、带状疏伐套种阔叶树、块状皆伐营造混交林、建立隔离带、幼林修枝间伐等)对松突圆蚧治理影响显著,发生面积、发生率、发生程度呈逐年下降趋势;不同生态区位松突圆蚧发生率、危害程度因不同林分性质差异明显,根据不同生态区位疫情危害程度因地制宜分类实施采取重度重点优先、由外延向内部逐步推进的治理方法成效显著;花角蚜小蜂天敌防治和生物仿生制剂的施用对福清市松突圆蚧的生物防治发挥了重大作用,因此,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措施对指导福清市松突圆蚧的监测预警与发生防治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日本松突圆蚧天敌瓢虫调查与引进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2005年对松突圆蚧原产地日本冲绳县进行天敌瓢虫调查、引进的过程与结果,介绍了冲绳县林业概况和森林保护研究状况;调查了该县的主要松树林分,采集到松林中主要瓢虫6种,其中楔斑溜瓢虫(Olla v-nigrumMulsant)、红点唇瓢虫(Chilocorus kuwanaeSilverstry)对松突圆蚧有较强的捕食能力。  相似文献   

16.
将广西大学林学院提供的菌株喷施于被松突圆蚧侵染的松树树冠上,结果表明:5种生防菌对松突圆蚧的致死率均远远高于松突圆蚧的自然死亡率,防治效果显著。第1次试验进行后的第125天和第2次试验进行后的第85天再次对松突圆蚧的死亡率进行统计,结果表明菌液对松突圆蚧的防治作用可以持续4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17.
有害动物天然胡杨林春尺蠖飞防试验.黄春堂,等.新疆林业科技,2006(2):34-35.草履蚧的危险性分析与危险性管理.冯晓三.河南林业科技,2006(2):31-32.油松小卷蛾防治技术的研究.曹朝银,等.河北林业科技,2006(3):11-12.落叶松腮扁叶蜂越冬态虫口密度调查方法的研究.毕华明.河北林业科技,2006(4):18-19.松材线虫入侵在生态系统水平上的研究现状与展望.梁丽壮,等.山西林业科技,2006(2):1-4.红脂大小蠹驱避剂应用技术的研究.孙永明.山西林业科技,2006(2):25-27.红脂大小蠹危害特点及防治对策.柳林俊.山西林业科技,2006(2):32-33.树干解析测定杨尺蠖…  相似文献   

18.
连续3年对广东省西江林业局直属9个林场的马尾松林分设立标准地进行松突圆蚧的虫情调查,同时调查胸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被调查标准地所在的高要、德庆、云城、新兴、云安、郁南等区县均为松突圆蚧发生区;各标准地因受害时间及危害程度不同,造成虫口密度有极显著差异;不同龄组的马尾松均受到松突圆蚧的危害,同一时期,林龄越大,虫口密度越大;除通门林场外,其他各标准地由于受到松突圆蚧的危害,森林资源增长缓慢。建议将西江林业局受松突圆蚧危害的马尾松林纳入广东省林分改造工程建设范畴,间伐或皆伐后套种或全面更新阔叶树种,从根本上遏制松突圆蚧的虫情升级和蔓延。  相似文献   

19.
松突圆蚧危害时间与危害程度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尾松林受松突圆蚧危害的轻重与危害时间的长短有密切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松突圆蚧侵害的时间越长,马尾松受害程度也越严重。根据这两者的关系,可以预测马尾松林遭松突圆蚧危害后的发展趋势,在生产上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有害动物浅谈森林鼠害及其防治措施.于海龙,等.防护林科技,2004(6):64-65.浅谈松毛虫危害的生物防治措施.曾胜虞,等.湖南林业科技,2004(5):50-51.杨树天牛危害调查、分析与控制措施.刘素华.河北林业科技,2004(6):26-27.利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防治红脂大小蠹.刘满光,等.河北林业科技,2004(6):43-44.双条杉天牛生物学特性观察与防治.刘杰,等.河北林业科技,2004(6):49-50.灭幼脲Ⅲ号与阿维菌素混剂防治杨小舟蛾试验.孙晓辉,等.河南林业科技,2004(3):32-33.不同诱捕器对红脂大小蠹引诱效果的研究.孙永明,等.山西林业科技,2004(4):21-22.康氏粉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