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群落数量结构与干物质生产方面对刘家窑头流域赵家塘不同治理措施下的植被恢复效果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林草复合措施植被恢复效果最好,灌木林地植被恢复优于乔木林地,杨树纯林地效果较差;草方格固沙能使植被迅速恢复;喷撒化学固沙剂对迎风坡植被恢复的效果较为显。  相似文献   

2.
毛乌素沙地不同治理措施植被恢复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群落数量结构与干物质生产方面对刘家窑头流域赵家塘不同治理措施下的植被恢复效果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林草复合措施植被恢复效果最好,灌木林地植被恢复优于乔木林地,杨树纯林地效果较差;草方格固沙能使植被迅速恢复;喷撒化学固沙剂对迎风坡植被恢复的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飞播造林作为沙漠化地区植被恢复的重要手段,在沙漠化治理工程中得到广泛运用。以内蒙古自治区毛乌素沙地飞播造林地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植被恢复年限样地植被恢复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结果表明:植被恢复过程中,植被盖度、植被密度、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都有了明显的增长,植被恢复前5 a,植被盖度年增长为5.87%,物种密度年平均增长量为8.20株/m2,植被地上、地下部分生物量分别达到295.33 g/m2、579.00 g/m2。经过17 a的植被恢复,植被地上、地下部分生物量分别达到963.83 g/m2、1 741.67 g/m2;0~10cm土壤的砂粒含量由94.90%下降到57.95%,粗粉粒和物理性黏粒含量分别由3.33%和1.77%增加到29.22%和12.83%,土壤容重由1.48 g/cm3下降到1.33 g/cm3;0~10 cm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分别增加了700.54%、254.55%、248.33%、234.84%和203.30%,土壤理化性质得到了明显改善,特别是表层土壤更为明显。植被盖度、密度、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0~20 cm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粗粉粒、物理性黏粒呈线性正相关(p<0.05),和土壤容重、砂粒呈线性负相关(p<0.05),表明在植被恢复过程中,植被和土壤有着相互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榆林长城沿线毛乌素沙地的区域气候、土壤和植被特点,根据多年林业生产实践,提出了植被建植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6.
毛乌素沙地飞播植被演替的阶段与速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沈渭寿 《林业科学》1999,35(3):103-108
毛乌素沙地飞播植物的演替,可分为3个时期或阶段。第1阶段为飞播植物群落阶段;第2阶段为飞播植物+天然植物或飞播植物+油蒿群落阶段;第3阶段为天然植物群落阶段或油蒿群落阶段。从各阶段所能维持的时间或演替的速度来看,毛乌素流动沙地飞播以后,飞播植物占优势的阶段最大不超过20年,飞播植物群落阶段和飞播植物与油蒿共同占优势的时间最大不超过35年。也就是说,35年以后,天然植物油蒿在群落中占绝对优势,而飞播植物仅作为伴生种存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乌审旗境内飞播后的毛乌素沙地植被进行调查研究,初步得出以下结论:毛乌素沙地的演替规律是,第一阶段为先锋阶段,植被表现为籽蒿+羊柴群落;第二阶段为过渡阶段,植被表现为羊柴+油蒿群落;第三阶段植被表现为羊柴群落。人为干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羊柴群落的演替,合理放牧和经营管理可使羊柴群落处于相对稳定的阶段。  相似文献   

8.
绿色植被是生态系统的核心,是维持生态平衡的支柱,在生态环境建设中有极其重要的防风固沙功能。为了搞好毛乌素沙地南缘盐池中部沙地的生态建设,加快该区植被重建与恢复的速度,引进更适合当地植被重建的树种,营造合理的林分结构,对该地区的植被型与组成以及演替规律的探讨至关重要。本通过调查分析,对毛乌素沙地南缘盐池中部沙地的植被类型及植被演替特征做了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提高毛乌素沙地飞播成效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毛乌素沙地南缘植被类型及其演替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绿色植被是生态系统的核心,是维持生态平衡的支柱,在生态环境建设中有极其重要的防风固沙功能。为了搞好毛乌素沙地南缘盐池中部沙地的生态建设,加快该区植被重建与恢复的速度,引进更适合当地植被重建的树种,营造合理的林分结构,对该地区的植被型与组成以及演替规律的探讨至关重要。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对毛乌素沙地南缘盐池中部沙地的植被类型及植被演替特征做了较详细的论述。1 研究区自然概况试验研究区赵家塘位于宁夏盐池县,地处毛乌素沙地南缘,位于37°05′~38°10′N,106°30′~107°39′E,属典型大陆性气候,风大沙多,气候干旱。年…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飞播林地封育后5a来的植被状况、土壤水分、土壤有机质及养分(N、P、K)含量等的调查研究,得出流动沙地经飞播造林种草封育5a后,使沙地得到了固定和半固定,地表风蚀减弱,沙物质得到固定,结皮层形成,土壤有机质和肥力提高,小气候得到了改善,但土壤水分含量有所下降,各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2.
高寒沙区植被人工修复与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 195 8年以来青海省沙珠玉治沙站流沙治理实验为基础 ,研究了高寒沙区植被人工修复过程中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 :人工治理初期沙地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_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不断增大 ,并逐渐达到最大值 ;但是随着恢复的继续进行 ,赖草会逐渐占据优势 ,上述三项指数降低。设置人工沙障后削弱了沙丘表面风沙活动对植物定居的不良影响 ,促进植物物种顺利定居并启动植被的恢复重建。  相似文献   

13.
毛乌素沙地流动沙丘风蚀积沙规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光电子式积雪深度测定仪对毛乌素沙地的新月型流动沙丘风沙流动运移规律进行了长达7年的连续测定及定位研究,结果表明,新月型沙丘迎风坡基本处于风蚀过程,落沙坡处于积沙过程,而沙丘顶部则因大风天气特征的变化具有风蚀和积沙过程,落沙坡和迎风坡的风蚀,积沙变化过程与大风发生的频率,风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半干旱区沙地矿区植被恢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榆林沙地矿区为例,通过3个试验研究,探讨了半干旱区沙地矿区植被恢复技术。结果为引进樟子松、沙地柏更新改造原有植被,可增加防护植被类型,改变林分结构;以北沙柳为例,平茬可以更新加快灌木生长发育,改变衰老长势,春季平茬效果好于秋冬季;沙地柏、紫穗槐、北沙柳、樟子松等林分消耗利用水分较少,可作为较好的防风固沙林类型,而塔落岩黄耆、柠条、沙蒿耗水量较大,不适宜大面积营造。  相似文献   

15.
风蚀坑活化形成的流动沙地直接危害草场,使土地逐渐丧失生产力。结合风蚀坑内风速变化特征,采取风蚀坑及边坡、风蚀坑积沙区沙障固沙技术,恢复风蚀坑植被。结果表明:风蚀坑及边坡设置黄柳沙障3 a,植被覆盖率达到27.0%,植物种为7种;PE纱网沙障植被覆盖率为31.0%,植物种为11种;PLA沙障植被覆盖率达到15.6%,植物种为4种;黄柳+PE复合沙障植被覆盖率达到75.3%,植物种为6种,而对照植被覆盖率为1.6%,植物种2种。在风蚀坑积沙区,设置沙障3 a后,PE纱网沙障植物种达到10种,黄柳+PE沙障为8种,PLA沙障为4种,黄柳沙障6种,而对照为1种;植被覆盖率分别达到50.3%、50.7%、22.7%、40.0%,而对照为4.0%。采取网格或带状PE沙障,带状黄柳+带状PE沙障对风蚀坑植被恢复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选取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沙质草原风蚀破口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人工林和林下草本层、土壤进行调查,研究了采取不同治理措施9年后的恢复效果。结果表明:在7种不同治理措施下,造林树种生长状况良好,保存率均达到85%以上;在不同模式下,林下草本层发育和生长受到明显影响。樟子松+山杏混交林、柠条锦鸡儿纯林模式下,林下草本植物丰富度和盖度较高。黄柳+杨柴+小叶锦鸡儿混交林下草本种类少,盖度和地上生物量较低。杨树+沙棘混交林、柠条锦鸡儿纯林草本群落中赖草、冰草占优势。沙棘和杨柴林下草本层以沙蓬、黄蒿、雾冰藜等1、2年生沙生植物为主;杨树+沙棘混交林和沙棘纯林林下枯落物较多,其次为黄柳+杨柴+小叶锦鸡儿混交林和杨柴人工林,其他模式下还没有积累枯落物;樟子松+山杏、杨树+沙棘混交林、樟子松林0~40 cm土壤含水率维持在4%~8%之间。黄柳+杨柴+小叶锦鸡儿混交林、柠条锦鸡儿和沙棘人工林下土壤含水率均低于3%,而且在不同土层之间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7.
以毛乌素盐渍化沙地典型的裸沙丘、放牧草地和人工灌木林地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观测、采样和室内实验,对土壤含水率、全盐量、pH值、有机质、土壤容重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植被样地的土壤容重、土壤盐分、土壤pH值明显低于坡后丘间草地、坡前丘间地、迎风坡坡中、迎风坡坡底、迎风坡坡顶、沙脊线处。植被恢复对降低土壤盐分、土壤容重和土壤pH值有一定积极作用。同时发现人工植被样地对提高土壤有机质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人工植被样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0.60%,而坡前丘间地仅为0.27%。  相似文献   

18.
提高浑善达克沙地飞播治沙造林成效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启动实施以来,飞播治沙造林种草作为治理浑善达克沙地的一项主要技术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并已取得了明显成效。本文根据近年来浑善达克沙地飞播治沙造林情况,就飞播治沙造林中几个关键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对提高浑善达克沙地的飞播成效、加快该地区沙地治理速度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植被恢复对高寒沙区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明确高寒沙区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性质改良效果的差异,探讨各植被区沙地土壤恢复过程的异质性和人工林木的可开发利用潜力。[方法]以沙珠玉治沙试验林场内不同生长年限的人工植被为研究对象,分析高寒沙区6种植被类型区(乌柳、青杨、赖草、柠条、沙棘、柽柳)以及3个对照区(农田、流动沙丘、丘间沙地)土壤的机械组成、p H值、有机质及全N、全P、全K等理化性质指标。[结果](1)植被恢复生长51年后,从黏粒和粉砂粒增加的比例角度分析,土壤质地改良顺序为沙棘(206.3%)柠条(108.5%)青杨(70.5%)乌柳(56.8%)赖草(54.1%)柽柳(42.3%);从全N、全P和全K增加的比例角度分析,土壤养分改良顺序为青杨(198.2%)柠条(166.7%)沙棘(155.3%)乌柳(82.6%)赖草(75.4%)柽柳(53.9%),土壤全P含量偏低,平均0.42 g·kg-1;(2)植被恢复生长51年后,柠条、沙棘、青杨、赖草、乌柳和柽柳林下0 3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依次为20.19、18.25、30.81、23.57、22.13和10.62 g·kg-1,比流动沙丘或丘间沙地相应的提高了766.7%、702.4%、689.8%、517.4%、491.5%和343.9%。[结论]随着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土壤质地和养分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但土壤p H值的变异系数较小;各样地土层间有机质含量差距不断扩大,表聚性越来越明显,并且随深度增加各土层恢复效果存在滞后性。柠条和沙棘适宜在共和盆地推广种植,建议实施适当地抚育管理措施,以促进高寒沙区林场实现可持续经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