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鳗鲡的全人工繁殖是世界水产业长期未能解决的难题。目前,中国、日本和韩国养殖的日本鳗鲡全部依赖捕捞野生苗,由于捕捞过度,鳗苗资源逐年衰退,至今年4月中下旬为止,亚洲地  相似文献   

2.
梅永炼  李孝松 《海洋渔业》1991,13(3):121-123
<正> 浙江省苍南、平阳两县沿海的江河口,每年冬季至翌年清明,盛产鳗苗。苍、平沿海江河口的鳗苗,是以日本鳗鲡Anguillajaponica 的幼苗为主,还有少量的中华鳗鲡Anguilla sincnsis 和花鳗鲡Anfluilla marm—orata 的幼苗。从70年代的后期末到80年代的中后期,捕捞努力量基本稳定在2500个生产单位,年产量波动于621~1296公斤之间。1979~1987年中,年均产量为981.1公斤。鳗苗是苍、平两县出口创汇的拳头种苗之  相似文献   

3.
鳗鲡繁殖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鳗鲡是优质养殖鱼类,但鳗鲡苗种完全依靠天然捕捞。近年来鳗鲡苗种的短缺限制了鳗鲡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开展鳗鲡人工繁殖技术研究势在必行。文章从鳗鲡的催熟与催产、产后鳗鲡的某些繁殖生物学以及鳗鲡胚胎和仔鱼发育等方面简要回顾了鳗鲡繁殖生物学的研究概况,并着重介绍了日本的最新研究进展,日本已将人工苗培育至20多厘米的成鱼,实现了实验室内鳗鲡由卵到成鱼的全人工养殖。文章最后指出人工育苗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应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研究,才能真正实现鳗鲡苗种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4.
鳗鲡又名河鳗,是优良的养殖鱼类。养鳗业收益大,在日本和我国台湾省较发达,被誉为“淘金业”。我国养鳗正在发展中,但是河鳗的人工繁殖尚未解决,鳗苗至今还得靠捕捞天然苗。捕捞天然鳗苗除解决养鳗需要外,还可以出口换外汇,有“一两鳗苗一两黄金”之称。为了提高鳗苗捕捞产  相似文献   

5.
李雄英 《海洋与渔业》2009,(8):31-32,30
鳗鲡肉质细嫩、脂肪丰富,经济价值较高,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必需氨基酸,深受消费者欢迎。惠东县鳗鲡养殖是水产养殖业的一大特色亮点,主要是土池养殖日本鳗鲡和花鳗鲡,鳗苗基本上直接从国外进口,再经标粗培育进行养成。目前,鳗苗人工繁育技术还不成熟,人工养殖要采用天然捕捞苗种,资源有限,苗价较高。现结合惠东鳗鲡养殖情况,对养殖过程的关键技术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6.
日本鳗鲡养殖渔业协会和日本新鱼种开发协会,为了强化鳗鲡的资源管理,于去年年底在东京以”确保鳗鲡苗种的现状和展望”为题,召开了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上,对日本近年来正在减少的天然鳗苗现状和今后趋向作了介绍;同时指出,从现下日本鳗鲡的现状看,已具有面临灭绝的可能性。日本鳗鲡养殖渔业协会为了强化日本鳗鲡的资源管理,确立了今后的工作方针:除了采取削减鳗鲡捕捞量的措施外,致力于促进鳗鲡苗种的人工生产和放流工作。日本强化鳗鲡资源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鳗鲡养殖业迅猛发展。但由于在鳗鲡的繁殖生物学和生态学等方面,有许多问题尚未明了,人工育苗至今未获成功。目前国内外养殖者仍依赖捕捞的天然鳗苗,加上人类活动对海洋、江河生态环境的破坏,致使鳗苗资源濒临衰竭,极大影响了养鳗业的发展。因此,鳗鲡的人工育苗是当今国际水生动物人工繁殖研究中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王思凯  宋超  张婷婷  高宇  庄平  赵峰 《水产学报》2023,47(2):029312-029312
为掌握长江口日本鳗鲡的苗汛特征与捕捞生产现状,于2017—2020年在长江口开展了定点监测和走访调查,分析了长江口鳗苗的汛期规律、捕捞努力量及捕捞产量和产值。研究发现,长江口鳗苗旺发期为2-4月,主要捕捞区域分布在东旺沙、佘山岛和南汇嘴附近水域。长江口鳗苗捕捞努力量呈现下降趋势,有效网口面积从2017年的78.72万m2,下降到2020年的50.40万m2,下降了36%。长江口鳗苗汛期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和总捕捞产量呈现波动变化趋势,2017和2020年较高,分别为(4 474±256)尾/100 m2和(5 220±1 063)尾/100 m2,2018和2019年较低,分别为(1 917±335)和(1 365±257)尾/100 m2。研究表明,长江口鳗苗生产值受到捕捞总产量影响,近4年来逐渐下降。建议进一步加强长江口鳗苗的资源监测和科学评估,指导规范鳗苗捕捞生产。  相似文献   

9.
鳗鲡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古今中外均被视作滋补佳肴。有些国家和地区积极发展人工养殖,世界鳗鲡总产量达十多万吨,仍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价格昂贵。养鳗业虽然迅速兴起,但鳗鲡人工繁殖至今未突破难关,养殖的鳗苗仍然依靠天然采捕,造成鳗苗资源日趋匮乏,已成为限制鳗鲡养殖进一步发展的首要因素。鳗鲡资源属于可更新资源。要充分合理利用鳗苗资源,应做到年捕捞量不超过资源补充量。鳗鲡是降海产卵溯河生长的洄游鱼类。但关于日本鳗鲡的产卵场和产卵后的回归情况仍未模清。最近报导的日本鳗鲡产卵场在14°N—16°N,134°E—143°E海域,即冲绳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养鳗业得到迅猛发展,日本鳗鲡苗种日渐昂遗,廉价的欧州鳗苗大量进入国内,欧州鳗苗容易饲育成黑仔而很难养大,有的不法分子将欧州鳗苗育成黑仔冒充日本  相似文献   

11.
由于日本鳗鲡苗种主要都来自距养殖区较近的区域,人工捕捞集中后,即运输至养殖场,暂养时间一般在10天以内,加之为本地域自然种,因而对养殖环境较适应,在苗种放养期损失量较少;而欧洲鳗鲡、美洲鳗鲡为异域鳗鲡,人工捕捞、集中后需经长途运输至国内,再经中间商暂养处理运输后才能到达养殖场,一般需经20天以上,多次操作,加上异域种类对养殖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因而苗种放养期引起损失较大。根据往年的调查,一般欧洲鳗鲡在苗种放养期的平均死亡率为10%左右,日本鳗鲡的平均死亡率在0.5%左右。但近1~2年生产发现,尤其是2003年投放的日本鳗鲡及欧洲…  相似文献   

12.
世界鳗鲡种类分布产卵场及鳗苗汛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鳗鲡是一种营养丰富、肉味鲜美和滋补身体,被人称为“水中人参”的上等食用鱼类,是国际市场,尤其是日本市场十分畅销的名贵水产品。鳗鲡养殖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和高创汇的产业。目前,世界养鳗业迅速发展,其年产量由1968年的5.1万吨到近年达十来万吨。其中日本年产3—4万吨,我国大陆约万吨,台湾省3万吨上下。但由于人们对鳗鲡的繁殖生物学尚未充分了解,鳗鲡人工催熟与育苗迄今是世界性科技难题而尚未突破。因此,在发展养鳗业中,各国养鳗均靠捕捞天然鳗苗,致使鲠苗来源严重匮乏的现状日趋突出,毁苗供求趋紧,养殖需苗量已超出资源可供量。我省经批准建设的养鳗场91年达4000亩左右。养鳗场面积的迅速扩大,使种苗供不应求的矛盾在我省亦十分突出。为此,需要扩大向外引进日本鳗苗。在进口鳗苗时,一些国内外鳗苗经纪人往往利用时机,购进其他种类的鳗苗,较廉价销向国内养鳗场。近几年来,引进不适合我省养殖的劣质鳗苗时有发生,给养鳗业造成极大损失。本文就世界鳗鲡的种类分布产卵场以及鳗苗汛期进行综述,供养鳗业者和水产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昌海 《齐鲁渔业》2010,(10):62-62
欧盟农业委员会渔业局(EUF)在向CITES(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提交的一份《实施恢复欧洲鳗鲡种苗的措施》的提案中称:由于欧洲鳗鲡种的过度捕捞,使其资源量在减少,为了保护欧洲鳗鲡种群再生资源,从现在起到2013年期间,将削减和限制欧洲鳗鲡种的捕捞量60%,并从严限制欧洲鳗鲡种苗的出口量。此前,欧洲鳗鲡种苗主要提供给亚洲国家。现下,欧洲鳗鲡种苗受到双限后,无疑对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养鳗业造成种苗供应紧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三年来,水产部门贯彻国办发(86)34号“关于发展鳗鱼生产,控制鳗苗出口的通知”精神,加强养鳗生产的组织领导,严格控制鳗苗捕捞和出口,对我国养鳗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在发展养鳗生产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有的甚至相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对外贸易的扩大,鳗苗供不应求的现象越来越突出。解决这一矛盾,满足生产、出口的需要,是水产业的迫切任务。在人工繁殖,鳗苗未解决之前,如何充分地利用觋有的自然资源潜力,根据鳗苗汛期的发生规律,采用先进的捕捞工具、技术,  相似文献   

16.
江春坤 《科学养鱼》2016,(11):38-39
正福清市是鳗鲡养殖大县,已经形成了鳗苗捕捞、养殖、饲料生产、鳗鱼加工、出口贸易和配套服务完整的产业链,是我市单项出口创汇最多的水产养殖品种之一。因此如何建立高效、低成本的循环式高密度养殖系统,对节约能源、保护环境、降低养殖成本、提高鳗场利用率、提高养殖效益、增加市场供给,以及减少养殖户与附近居民的用水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农民增产增收和鳗鱼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鳗鲡“三类苗”也称鳗精、落脚苗或鳗尾,主要是指一些生长缓慢或个体瘦小而难以长成的鳗鱼,一般体重只有几克重左右。鳗鱼养殖过程中,“三类苗”所占数量多少直接影响到鳗鱼的养殖成本、商品率、产量及经济效益,在当前鳗价普遍低迷的情况下,有效控制鳗鲡“三类苗”的数量显得尤其重要。一、导致鳗鲡养殖产生“三类苗”的主要原因1.苗种质量差。在鳗鲡养殖过程中,苗种的选择至关重要。若鳗苗表现为体弱、个体大小不均匀或由于暂养时间过长而体表呈黑色素沉淀,此种鳗苗容易形成“三类苗”。2.鳗鲡作为性情凶猛的鱼类,在高密度养殖的条件下,容…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12~2016年1~5月在东台、如东、启东和海门4个监测区域的捕获数量和渔获规格,研究了江苏海域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苗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2~2016年,江苏海域鳗苗主汛期为2~4月,各区域监测船在主汛期的2~4月捕捞数量占该年总捕捞数量的比例为61.96%~100.00%,平均为88.18%。东台、如东、启东三地鳗苗逐旬捕捞量分布形态5年均呈单峰型,而海门除2015年和2016年呈双峰型外,其余3年均为单峰型。单网月捕获数量均值最高的年份为2014年,最高的区域为海门,最高的月份为3月;最低的年份为2013年,最低的区域为如东,最低的月份为1月。白天苗量比夜间苗量高出约30%。江苏海域鳗苗全长平均为56.1 mm,体质量为95.14 mg。为实现江苏海域鳗苗资源可持续利用,建议将捕捞期调整为2~3月,在捕捞价值较低的1月以及处于鱼类繁殖季节的4~5月实施禁捕。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由于工业污染和捕捞过度,致使花鳗鲡的资源量急剧下降。为恢复和发展花鳗鲡资源,广东、福建等地陆续开展花鳗鲡养殖。本文详述了花鳗鲡养殖过程中由寄生虫、细菌、霉菌及病毒引起的各类疾病的特点及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0.
渔业纵览     
《科学养鱼》2004,(3):35-36
日本率先攻克鳗鲡人工育苗世界性难题据日本水产综合研究中心的网站报道,该中心下属的养殖研究所在全球首次人工培育鳗鲡白仔苗种获得成功。目前人工培育出的变态白仔苗生长正常,最大个体达612日龄,全长超过20厘米,外形与成鳗相似,已实现了人工生产鳗鲡白仔苗作为养殖用苗的世界性梦想。这次的白仔苗人工培育成功,是基于饲育装置的改良和饲育方法的深入研究,以及日本水产株式会社和不二制油株式会社共同研究的改良饲料。孵化仔鱼约250日龄、全长5.5厘米前后即达到柳叶状仔鱼时,开始变态。经约20天的变态过程,长成白仔苗。完成变态的白仔苗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