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特有小麦起源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有关国内外文献综述后,认为:(1)西藏半野生小麦可能不是中国四倍体小麦与中国节节麦的原初双二倍体,而可能是外地传入中国的原始六倍体小麦的后代,其原始性由于其本身的一些特性如闭花受精,抗穗发芽,种子休眠,碎穗,包壳,比当地品种早熟等,以及西藏的复杂地理气候条件和原始粗放耕作农业等因素作用下而得以保存;(2)西藏半野生小麦与云铁壳麦可能有共同的祖先;(3)新疆稻麦可能来源于含有Ch1黄化基因的波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稻作起源的二个问题《中原文物》编辑部张锴生中国是世界公认的农业起源地之一,也是一处不可否认的稻作农业起源中心。稻谷是原始农作物中发现最多、食用最久的一种,探讨稻作农业的起源是研究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发展、农业文明进程的重要内容,这个问题的探讨已持...  相似文献   

3.
小麦是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人们把小麦看作粮食中的一宝是不誇大的。我国自古就栽培小麦,它与黄河流域文化交织在一起成为中华农业文化中一株美丽的花朵,并由此传播到世界各国。  相似文献   

4.
<正>水稻和小麦是我国最重要的两种谷物。除去东北地区之外,水稻的主要栽培地在中国南方,而小麦的主要栽培地在中国北方。水稻的起源地基本确认是在中国南方。但是关于小麦的起源地还存在争论。历史悠久的西方谷物小麦和水稻同属于禾本科。除去热带地区一些罕见陌生的种类外,整个禾本科可以分成势均力敌的两大支。一支的名字叫PACMAD,是由它所包含的6个亚科(顾名思义是  相似文献   

5.
6.
有关麦作文明起源于西亚的历史结论,尽管迄今依然几乎为国际学坛所公认,然而这并不等于最终排除了多倍体普通小麦栽培分系起源的任何可能性。因为仅以中国的考古学发现为例,不但不支持近东唯一起源说,反而表明我们的黄河流域,很可能也是一个重要的普通小麦独立驯化栽培起源中心。  相似文献   

7.
中国几个特有普通小麦起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染色体组分析法,对几个中国特有普通小麦的起源问题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中国特有普通小麦与斯卑尔脱小麦有1—2对染体差异较大。中国特有普通小麦可分为新疆稻麦与云南铁壳麦、西藏半野生小麦、“四川白麦子”两个独立类群;类群间在B组有2对染体存在差异,其中1对可以确定为6B。两个类群可能起源于中国,分而于新疆及黄河中游地区的节节麦可能是D组供体。  相似文献   

8.
关于稻作起源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前言从一九六五年始,笔者在西日本,从稻开始对谷类的栽培进行定向研究后,根据绳文时代晚期遗迹和遗物,发表了《绳文晚期农耕论》。对此,很多前辈提出了不同意见和批评。因为过去认为日本稻作农业的起源始于绳文时代之后的弥生时代初期。《绳文晚期农耕论》大致由三个方面组成。  相似文献   

9.
关于稻作农业起源问题的通讯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刘志一先生:您好!久疏问候,尚希见谅。首先,恭祝先生元旦愉快,新年幸福!其次,有几个学术问题求教于您,望不吝赐教。①您曾在给我的来信中谈到:据您近年研究,澧县及洞庭湖地区应为伏牺氏族创业之地,与贾湖遗址有直接的渊源关系。我对此很有兴趣,想麻烦您给予帮助:A.彭头山与贾湖两遗址的文化遗存有一些共同因素,二者有渊源关系。请您谈谈二者(之间)的传承关系,是彭头山影响了贾湖?还是贾湖影响了彭头山?譬如说,最近贾湖遗址也发现了距(今)8000年以前的稻遗存。稻作这一文化现象,是长江中游的彭头山(或其他地方)传  相似文献   

10.
农业起源,是考古学、历史学、古植物学等学科百余年来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在欧洲,这个问题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872年。这一年尼尔逊(Nilson)提出人类史可分为四个时期:狩猎和采集期;游牧或畜牧期;农业期;文明期。1877年摩尔根归纳为三个时期:蒙昧期(狩猎和采集);野蛮期(畜牧和农耕)和文明期。1882年法国学者 A.de.康多尔(Candolle)发表了《植物耕作的起源》(Origine des plants Cultives)一书,建立了作物学的研究,首先提出并分析了野生作物和家植作物之间的关系。第一次推动了野外考察和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11.
关于农业起源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农业起源的若干问题探讨中国农业博物馆徐旺生农业起源是一个十分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先秦诸子哲人在解古释古的时候,就曾把这一伟绩追加给上古氏族首领神农氏之身了。今天,随着学术的繁荣,学者们早已不满足于那种笼而统之的传说式解诂了。同时,伴随着与农业起源...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的的改革是以社会主义的历史基础为起点的,改等要取得最终成功,就必须从根本上理顺蕴含在社会主义历史中的某些关键因素.而农民问题可能成为观察与解释中国社会主义起源和变革的一条本质性线索.在它的统领下,可以深入地考察中中国社会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发展走向.本义的理论背景是,资本主义发韧之初的工业革命必然也成整个社会生产结构的二元化态,主要表现为近代创造利润的资本主义生产部门与传统的维持生计的农业生产部门的对立,这又引起城市与农村的对立.通常所谓的现代或工业过程也就是结构上的这种二元特征因优势元(资本主义生产部门和城市资本主义性质的权利关系)的扩张而消亡,这是一个充满阵痛的过程,其中有各种激烈的政治反应,马克思的学说考察的基本上是当今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当初的二元转化过程中的矛盾,然而,对后起的落后国家来说,一口纳入业己形成的资本上义世界经济体系而被置于这个体系的边缘,即具有了对资本主义核心国家的依附关系,那么其二元结构势必具有不同于先发资本主义国家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关于西亚农业起源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所知道的人类较高级的发展阶段是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在政治上称之为“国家”在文化上称之为“文明”的阶段。因此,农业的发展是人类社会中文化进化的重要步骤。本文旨在考察这个经济转变在旧大陆,尤其是在西亚地区是如何发生的。考古学者所研究的三个基本课题是形态、功能和过程。那么,这项研究中的这三个基本课题的内容是:  相似文献   

14.
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发明,是人类进步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农业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社会蒙昧时期的结束和向文明时期过渡的开始。因此,研究农业的起源,对认识人类自身发展的历史,探讨古代社会的结构,了解生产力发展的进程,分析人和自然的相互关系都具有极大的意义。人类学家认为,地球上七千万年前开始出现灵长目动物,一千四百万年前,人猿相揖别,人类走上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大约三万五千年以前出现了现代人类。在这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与人类同时生存的许多动物己经灭绝了,而人类的祖先为了自己的生存和繁衍,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创造了原始的劳动工具,从而使人类在向自然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取得了第一次主动权。经验的传授推动了智力的发展,群居的生活促进了思想的交流。于是人类开  相似文献   

15.
中国稻作起源的几个问题——《中国的稻作起源》序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稻作起源问题,在中国农业历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中国农业考古学所要解决的极为重大的课题,一直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在日本,也有很多学者关心这一问题,发表了不少的有关论著。1986年11月我应日本考古界的邀请访问东京、大阪、奈良、福冈、京都等地方,不管是在做完学术报告之后的提问,或是座谈会上的交谈,日本朋友们问得最多的就是中国水稻起源和东传日本的路线及时间等问题。看来,中国的稻作起源已成为中日两国考古学界和农史学界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为了让日本学术界对中国学者研究中国稻作起源的成果有一个概括的了解,日本东海大学文学部副教授渡部武先生建议将中国学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石器时代家畜起源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袁靖 《农业考古》2001,7(3):26-28
一、判定家畜的标准在探讨中国新石器时代各种家畜的起源问题时,首先有必要对考古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是否 属于家畜的认定方法进行讨论。我们认为,认定各种动物骨骼是否属于家畜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种方法是从骨骼形态学的 角度进行判断。即通过测量和观察,比较骨骼、牙齿等的尺寸大小、形状特征等等,由此来 判定其是属于家养动物还是野生动物。另一种方法是根据考古学的文化现象进行推测。比如 ,依据某些种类的动物骨骼相当完整地出土于墓葬、灰坑或特殊的遗迹中,认定这往往是当 时人的一种有意识的处理动物的行为。而迄今为止…  相似文献   

17.
以圆锥小麦、一粒小麦以及B染色体组可能的供体种(拟斯卑尔脱山羊草、沙融山羊草、西尔斯山羊草、两角山羊草和高大山羊草)作母本,与黑麦属的五个种杂交。结果表明,圆小麦与森林黑麦杂交不成功,与栽培黑麦和山地黑麦杂交一般只产生无胚乳的种子,与非洲黑麦和瓦维洛夫黑麦杂交则结出正常的种子。这种可杂交性特点是B染色体组提供的,在所有可能的B染色体组的供体种中,只有拟斯卑尔脱山羊草和沙融山羊草具有上述可杂交性特点,表明这两个种是B染色体组的供体种。  相似文献   

18.
关于小麦育种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回顾了近年来小麦育种工作的进展,并提出了今后小麦育种的目标和途径。小麦育种目标的制定应该包含4个方面:丰产性,稳产性,品质和生产成本。丰产性的实现要依赖生物学产量和经济系数的提高,可以通过繁茂性和粒叶比的选择来实现。目前我国品质改良的工作重点仍是提高面筋强度,应加强高分子量谷蛋白优质亚基和谷蛋白大聚体含量的选择,耐热性也是黄淮麦区品质改良的重要内容。稳产性的提高应增强品种的抗旱和耐热性能,水旱轮选是选育抗旱品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而细胞膜稳定性和气-冠温差在组织和群体水平上较好地反映了植物耐热性的差异,可用于耐热品种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 ,随着我国政府对农业和粮食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特别是小麦生产结构的调整 ,优质专用小麦生产蓬勃发展 ,但在选育、生产、加工过程中 ,仍然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为正确认识优质专用小麦的品质问题 ,笔者进行了一些研究分析和探讨。1 优质小麦概念上的误区近年来 ,由于生产上推广的优质小麦主要以强筋类型为主。例如豫麦 34号、豫麦 47号、郑麦90 2 3、高优 5 0 3、小偃 5 4、河北的 890 1、济南 1 7、烟农 1 5等 ,形成了优质小麦就是强筋面包小麦的错误概念 ,面包小麦成了优质小麦的代名词 ,其他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20.
关于小麦优质高产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乃玲 《安徽农业科学》2003,31(4):698-698,700
1997~ 2 0 0 3年颍州区小麦单产在 45 0 0kg/hm2 上下徘徊 ,产量低而不稳 ,且优质小麦种植面积小。本文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并提出了颍州区发展优质高产小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