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科院校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立足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研究现状,借鉴国外农科院校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经验,探索我国农科院校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模式和实践,提出发挥农科院校在农业现代化中作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由于农业系统的复杂性以及系统模拟方法在农业生产和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农业系统模拟已成为农科院校综合化发展所需的重要教学内容。在讨论系统模拟方法在农业中的应用的基础上,对所涉及的主要方法和目标进行了总结,给出了适合农科院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中系统模拟教学所需的知识体系和框架。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山东省农科院植保所、福建农林大学、湖北康欣农用药业有限公司、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等单位共同完成的“微生物农药发酵新技术新工艺及重要产品规模应用”项目2月27日荣获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4.
沈阳农业大学在全国农科院校中较早提出了"完全学分制"建设方案,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建立了与"完全学分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完善了发挥导师主导作用的培养模式,采用并改进了现代化管理技术,给予学生学习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有效地保证了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基层农科院所在农技推广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积极探索以基层农科院所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是充分发挥基层农科院所科技资源,促进基层农科院所科技成果进村入户,推进基层农科院所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性选择。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作为农业生产第一线的科技力量,以其独特的地域优势和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的优势,在促进本地区和全省农业种植业的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等方面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2006年以来,克山分院积极推进以"院县共建"为依托、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科技入户和致富项目"为载体、以"农业专家大院"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的集"生产示范、项目推广、信息传播"为一体的新型农业推广模式,促进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黑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重点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实行层次目标管理探讨冯志丽,吕世明(甘肃省农科院兰州730070)近年来,众多从事科研、教学及推广的专家同行,对推广工作从体制、队伍、存在问题及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讨、尝试和实践,对发展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事业、成果转化起了积极的推...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2月25日,河北省农科院经作所承担的河北省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项目"大白菜新品种‘多抗4号'的示范与推广"与"无公害韭菜周年生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顺利通过省农发办组织的专家验收。这两个项目建立了"大白菜新品种‘多抗4号'"、"无公害韭菜周年生产栽培技术的示范与推广"中心示范区,示范推广了无公害韭菜周年生产栽培技术和"多抗4号"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等农科院校植物学课程的培养目标,从改革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建立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几方面,探讨了植物学课程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9.
对农科院校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规范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在分析研究了农科院校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规范化建设的意义、指导思想及其背景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农科院校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规范化建设标准和内容。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农科院校传统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结合社会实际和我国农科院校需求,依托“农业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平台,从培养过程、评价体系、质量控制和经费保障四个方面,探索出宽口径、重实践的以“农业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为平台的创新性培养模式。经实践检验,该培养模式具有投资少、效果好、培养的研究生质量高、模式可复制的特点,表现出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同时学生就业前景非常乐观。  相似文献   

11.
农业推广的关键是推广体制改革和建立,在提出建立"以农业推广中心为主体,多元化农业推广体制"的同时,对其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以求探讨能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和发展的新的农业推广体制。  相似文献   

12.
昆明市农科院是集农业科学技术研究、示范推广、教育培训、开发咨询、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服务职责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科技研究与推广机构。昆明市农科院整合了市级农业科学技术资源,但是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个资源,必须制订具有针对性、时代性、科学性与可行性的发展规划并努力实施,才能把市农科院建设成为一个胜任历史重任的农业科学技术机构。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9月24~26日,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京津冀种植业高效用水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进展调度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召开,项目执行组专家及来自中国科学院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农科院、天津市农科院、新疆农垦科学院、河北省农技推广总站、河北省农科院等任务承担单位的责任专家及科研骨干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项目  相似文献   

14.
对农科院校学生就业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大学生就业成为牵动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利益的重要问题,农科院校作为培养高级农业人才的基地,学生就业既有高校的共性,也有自己的特殊性;探索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学生就业工作道路,是农科院校面临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5.
美国农业技术推广考察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1美国的农技推广工作1.1科研、教育、推广"三位一体"的推广模式1855年美国国会通过"赠地法",根据该法案,每个州均设立有赠地大学,密西根州立大学即是全国第一所根据赠地法成立的大学。1887年第43届国会通过"汉奇法案",在赠地大学建立农业试验站(相似于农科院)  相似文献   

16.
城校融合农技推广模式是指高等院校与当地农技推广部门间的协同合作,该模式的建立能够在发挥高校人才与科技优势的同时,充分利用农技推广部门的职能和区位特点,在所属区域发挥"1+12"的双赢合作优势。通过城校融合农技推广模式的建立既能解决推广部门技术力量薄弱、人员老化的问题,又能弥补高校科研成果偏重理论、实践教学中示范基地相对缺乏的不足。文章从城校融合农技推广模式构建的现实需求入手,重点阐明"双赢模式"的具体涵义及建立的必要性,并对措施保障进行了阐明,相关内容能够为农技推广事业中城校融合的模式构建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看了四川省农科院、川农大与邛崃的"院市合作"、"校地合作",感受颇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要求按照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城乡一体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展现代农业."院市合作"、"校地合作"在这方面都取得了成效,也进行了有益探索.现在,发展现代农业我认为应破解三大难题,即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考虑一是粮食安全问题,二是农民增收问题,三是防灾减灾问题.这三个问题中核心是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8.
地处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云南农业大学始终以服务"三农"为己任,扎根农业生产第一线,不断探索校地合作新模式,创造性地开展了"3+3"校县联合行动。文章详细阐述了"双向互动、立体合作"科教兴农"3+3"校县联合行动合作模式,论述了"3+3"校县联合行动的创新实践、合作共赢以及取得的实效,进而得出"3+3"校县联合行动是推进边疆民族县域农业科学发展的一个成功模式,是符合边疆民族区域农业农村特点的融科研、教育、推广为一体的兴农实践。  相似文献   

19.
<正>2008~2009年笔者承担了上海市农科院生物所"花11"大麦的示范和推广项目的实施,得到了各级领导、农业科技人员的认可。"花11"大麦的淀粉含量65%,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20.
正外地优质水稻种入渝,往往会出现"水土不服"。不服输的重庆科研人员经过七八年的不断试验,培育出"Q优"系列稻种,彻底否定了"重庆无法产出优质米"这一多年来的论断。近日,笔者从重庆市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了解到,该所自主培育的"Q优"系列稻种已在全球累计推广种植1.5亿亩。一粒种子,开辟出重庆农业新天地。外地稻种入渝难过"烤验关"李贤勇是重庆市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副所长、水稻育种专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