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豆黄酮对大鼠肝脏氮代谢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生成和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大鼠离体肝脏灌流技术以及大鼠原代培养的肝细胞研究了大豆黄酮对SD大鼠肝脏氮代谢和IGF -I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黄酮可使大鼠离体肝脏灌流液中尿素氮浓度下降 ,并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在给药后灌流的第 1、2、3、4h ,1× 10 -4mol/L剂量的大豆黄酮试验组 (n =8)大鼠离体肝脏灌流液中尿素氮水平分别为 (0 .76± 0 .19)、(1.16± 0 .0 7)、(1.2 8± 0 .13)、(1.5 9± 0 .19) μg/ml(以含每毫克DNA的肝组织所生成的尿素氮浓度表示 ) ;与对照组相比 ,其尿素氮浓度下降的幅度分别为 13.6 4 % (P <0 .0 5 ) ,2 3.18%(P <0 .0 5 ) ,34.0 2 % (P <0 .0 1)和 32 .91% (P <0 .0 1)。 4× 10 -5mol/L的大豆黄酮对大鼠肝脏尿素氮生成影响具有类似的效应。大豆黄酮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大鼠离体灌流的肝组织中GPT的活性 (n =8) ,能够促进大鼠肝细胞蛋白质的合成 ,1× 10 -5mol/L的大豆黄酮可使3 H -亮氨酸的参入量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 2 1.38%(n =6 ,P <0 .0 5 )。大豆黄酮对离体灌流的大鼠肝脏IGF -I生成和分泌也具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n =8)。提示大豆黄酮可通过增加对大鼠肝脏氮的储留、促进大鼠肝细胞蛋白质的合成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肝脏IGF-I生成和GPT的活性 ,而调节肝脏的氮代谢 相似文献
2.
大豆黄酮对大鼠离体肝脏氮代谢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大鼠离体肝脏灌流技术以及大鼠原代培养的肝细胞研究了大豆黄酮 (Da)对SD大鼠肝脏氮代谢和IGF 1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Da可使大鼠离体肝脏灌流液中尿素氮浓度下降 ,并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在给药后灌流的1,2 ,3和 4h内 ,与对照组相比 ,1× 10 -4mol·L-1的Da使大鼠离体灌流的肝脏产生的尿素氮分别下降了 13 6 4 % ,2 3 18% ,34 0 2 % (P <0 0 1)和 32 91% (P <0 0 1)。 4× 10 -5mol·L-1的Da对大鼠肝脏尿素氮生成影响具有类似但较微弱的效应。Da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大鼠离体灌流的肝组织中谷丙转氨酶 (GPT)的活性。 1× 10 -5mol·L-1的Da可使3 H 亮氨酸的参入量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 2 1 38% (P <0 0 5 )。Da对离体灌流的大鼠肝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的水平也有微弱的促进作用。提示Da可通过增加大鼠肝脏氮的储留 ,促进大鼠肝细胞蛋白质的合成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肝脏GPT的活性和IGF 1水平 ,而调节肝脏的氮代谢。 相似文献
3.
4.
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基因外显子在性早熟、高繁殖力品种(济宁青山羊)和性晚熟、中等繁殖力(波尔山羊)以及性晚熟、低繁殖力品种(安哥拉山羊和内蒙古绒山羊)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该基因对济宁青山羊性早熟和高繁殖力的影响;并对济宁青山羊IGF-Ⅰ基因扩增片段进行克隆测序,拼接出山羊IGF-Ⅰ基因4个外显子序列,将济宁青山羊IGF-Ⅰ基因外显子核苷酸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绵羊、牛、人、大鼠、小鼠和鸡6个物种的序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IGF-Ⅰ基因4个外显子在所检测的4个山羊品种中均不存在多态性;这7个物种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79.6%~99.3%和77.8%~99.4%;与牛、人等6物种相比,济宁青山羊IGF-Ⅰ基因氨基酸序列不存在特有变化。可见,物种间IGF-Ⅰ基因保守性强,IGF-Ⅰ基因可能不是影响济宁青山羊性早熟和高繁殖力的主效基因。 相似文献
5.
选择3窝21日龄断奶的长白仔猪,随机分为自然哺乳、基础日粮、表皮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共4组,表皮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剂量为17.86μg·d-1。研究断奶前1d及断奶后1,7,14d血清三碘甲腺原氨酸、甲状腺素、胰岛素、生长激素、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该剂量的表皮生长因子使21日龄断奶仔猪血清中胰岛素、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对血清中三碘甲腺原氨酸、甲状腺素、生长激素水平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表明表皮生长因子可能是通过增加胰岛素、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促进肌肉蛋白质的合成与周转,进而促进细胞对氨基酸和葡萄糖的摄取,增加蛋白质、脂肪、糖原的合成,刺激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而添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效果不如表皮生长因子的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6.
以125Ⅰ标记的、人工合成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为底物,以鸡肾脏的提取液为粗酶液,研究在不同时间、粗酶液浓度、温度及pH值等条件下的酶促分解反应情况.结果显示:①IGF*.Ⅰ分解酶反应时间以30 min为宜;②粗酶液的含量宜在1.08 μg*μL-1以下;③酶活性在45 ℃时最高;④此酶在50 ℃以下稳定,当温度升至55 ℃时其活性急剧下降,升至60 ℃时将降至最大活性的20%左右;⑤此酶最适pH值为6.5~7.0.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营养水平玉米秸秆型日粮对肉牛肝脏IGF-Ⅰ、IGF-ⅠR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选择9月龄、体重相近[(235±7)kg]的健康杂交肉牛(黄牛×西门塔尔)30头,随机分为3组,饲喂3种不同营养水平日粮(低营养水平、中营养水平和高营养水平),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试验期为10个月。结果表明:(1)与低营养水平日粮组相比,中营养水平和高营养水平组的日增重显著升高(P0.05);随着营养水平的提高,血液中的IGF-Ⅰ呈上升趋势,且高营养水平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处理(P0.05)。(2)肝脏中的IGF-Ⅰ、IGF-ⅠR mRNA表达量也与营养水平呈正相关,高营养水平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这说明高水平营养能促进杂交肉牛生长,提高血液中的IGF-Ⅰ含量,并能提高IGF-Ⅰ、IGF-ⅠR mRNA在肝脏中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8.
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sh,Bank)又称马氏钳蝎,俗称蝎子,成年干燥的整体蝎为"全蝎". 以全蝎或蝎尾入药,主治各种风湿痹痛及惊厥等症,为名贵中药材[1]. 蝎尾尖分泌的毒液经分离、提取,制备出的有效活性成分,有镇痛作用[2,3]. 但其全身是否含有其他生物活性成分,值得研究. 本试验将用不同方法制备的蝎子提取物灌喂小鼠,观察其对小鼠生长及血清中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I)、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固相亚磷酸三酯法人工化学合成了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huIGF-I)基因的4条寡核苷酸 片段,再通过片段1、2与3、4末端互补配对和Klenow酶促补平及酶切连接成为完整的huIGF-IDNA片段,用 EcoR I/PstI酶切后克隆于 pGEM T-Easy Vector,经测序证明所得 DNA序列与设计的序列完全一致;选用植物 偏爱密码子校正了启始密码子ATG下游的6个密码子,并在ATG处增加Kozak序列后,插入pBI121的BamHI/ SacI位点,构建了以 35S为启动子的植物表达载体;以 Hind II/EcoRI切下“35S-Kozak-IGF-I-NOS(ter.)”插入 pCAMBIA2300之Hind II/EcoR I位点,构建成huIGF-I植物表达载体;通过CaCl2直接转化法将表达载体导入农 杆菌EHA105(Rif.r),并以菌落原位杂交技术和 DNA dot blot对重组农杆菌进行了筛选,所获得的重组农杆菌菌株为培育huIGF-I豆药用植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1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放射免疫测定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分别与两种载体蛋白——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蛋白(OA)用戊二醛连接,经紫外分光光度仪扫描确定偶联成功。以IGF-1-BSA作为免疫原,皮内多点注射免疫青紫兰兔,制备IGF-1抗体,经ELISA法测定,血清效价为1∶2000,放免工作浓度为1∶15000。采用氯胺-T标记IGF-1,用酸醇抽提法处理样品,去除IGF-1结合蛋白。所建立的IGF-1放免标准曲线,其最小检测量为0.06ng/mL,批内误差为4.8%,批间误差为8.2%(n=10)。 相似文献
12.
伊莎笼养蛋鸡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限制性片断多态性与骨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选择58周龄高产期伊莎笼养蛋鸡90羽,应用PCR扩增鸡IGF-Ⅰ启动子上游7kb处基因片段,用PstⅠ消化产生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IGF-Ⅰ多态性与胫骨、股骨、肱骨骨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伊莎蛋鸡PP、Pp、pp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56、0.311、0.433,P和p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4111和0.5889。方差分析显示,肱骨的骨密度与IGF-Ⅰ基因多态性相关,PP基因型组的骨密度和骨矿含量均显著大于pp基因型(P〈0.05),股骨、胫骨基因型间无显著差异。PP基因型体质量显著大于Pp基因型。表明伊莎笼养蛋鸡IGF-Ⅰ基因多态性和肱骨骨密度显著相关,P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优良骨质指针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选择40头断奶的长大二元杂交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公母各半,其中Ⅰ组为对照组,Ⅱ~Ⅳ组分别口服以减毒沙门氏菌为载体的DNA疫苗pcS/2SS、pGM-CSF/SS和pGM-CSF pcS/2SS,分析这些DNA疫苗对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和相关激素分泌的影响.结果显示,与Ⅱ组和Ⅳ组相比,Ⅲ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8.37%(P>0.05)和17.2%(P<0.05),饲料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4.8%和6.7%.Ⅱ组、Ⅲ组和Ⅳ组血浆中GH的含量有升高的趋势.Ⅱ组IGF-Ⅰ的含量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Ⅲ和Ⅳ组在第2周后处于较低的分泌水平,Ⅲ组IGF-Ⅰ的峰值高于其他组.Ⅰ、Ⅱ和Ⅳ组T3的含量呈下降的趋势,而Ⅲ组呈上升趋势,免疫后第8周,Ⅲ组的T3分泌水平显著高于Ⅱ和Ⅳ组(P<0.05),而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Ⅰ组T4的含量不断降低,而Ⅱ、Ⅲ和Ⅳ组有不断升高的趋势,Ⅱ组和Ⅲ组T4的分泌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述结果表明,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SS DNA疫苗有一定的免疫增强作用,pGM-CSF/SS的免疫效果要优于pGM-CSF pcS/2SS共免疫. 相似文献
14.
选择40头断奶的长大二元杂交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公母各半,其中Ⅰ组为对照组,Ⅱ~Ⅳ组分别口服以减毒沙门氏菌为载体的DNA疫苗pcS/2SS、pGM-CSF/SS和pGM-CSF+pcS/2SS,分析这些DNA疫苗对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和相关激素分泌的影响.结果显示,与Ⅱ组和Ⅳ组相比,Ⅲ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8.37%(P>0.05)和17.2%(P<0.05),饲料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4.8%和6.7%.Ⅱ组、Ⅲ组和Ⅳ组血浆中GH的含量有升高的趋势.Ⅱ组IGF-Ⅰ的含量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Ⅲ和Ⅳ组在第2周后处于较低的分泌水平,Ⅲ组IGF-Ⅰ的峰值高于其他组.Ⅰ、Ⅱ和Ⅳ组T3的含量呈下降的趋势,而Ⅲ组呈上升趋势,免疫后第8周,Ⅲ组的T3分泌水平显著高于Ⅱ和Ⅳ组(P<0.05),而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Ⅰ组T4的含量不断降低,而Ⅱ、Ⅲ和Ⅳ组有不断升高的趋势,Ⅱ组和Ⅲ组T4的分泌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述结果表明,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SS DNA疫苗有一定的免疫增强作用,pGM-CSF/SS的免疫效果要优于pGM-CSF+pcS/2SS共免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电针迎香穴对嗅觉功能障碍大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的影响。方法 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是正常组、嗅觉功能障碍组、嗅觉功能障碍+眶下神经切断组、嗅觉功能障碍+电针组、嗅觉功能障碍+眶下神经切断+电针组,电针干预迎香穴后,运用嗅觉迷宫实验和对大鼠嗅球组织及血液中IGF-1进行ELISA、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嗅觉功能障碍+电针组大鼠与正常组相比,其嗅觉功能明显改善(P<0.01),其嗅球组织及血液中IGF-1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嗅觉功能障碍+眶下神经切断+电针组大鼠与正常组相比,其嗅觉功能和嗅球组织及血液中IGF-1表达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 电针迎香穴对嗅觉功能障碍模型大鼠具有显著干预效应,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三叉神经通路,促进大鼠体内IGF-1的产生,从而有利于嗅觉系统嗅感神经元(ORN)再生,改善嗅觉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6.
东亚钳蝎 (ButhusmartensiiKarsh ,Bank)又称马氏钳蝎 ,俗称蝎子 ,成年干燥的整体蝎为“全蝎” .以全蝎或蝎尾入药 ,主治各种风湿痹痛及惊厥等症 ,为名贵中药材[1] .蝎尾尖分泌的毒液经分离、提取 ,制备出的有效活性成分 ,有镇痛作用[2 ,3 ] .但其全身是否含有其他生物活性成分 ,值得研究 .本试验将用不同方法制备的蝎子提取物灌喂小鼠 ,观察其对小鼠生长及血清中类胰岛素生长因子 Ⅰ (IGF I)、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 (FT3 )浓度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将已取蝎尾毒制成的整体干蝎 (由广州市华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7.
以蛋氨酸作为惟一氮源和碳源,设添加L-蛋氨酸(M et)组(试验组)和不添加L-蛋氨酸组(对照组),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研究了这2组的瘤胃微生物谷草转氨酶(A 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及各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添加M et对A ST和ALT活性无明显影响,添加M et后产物中游离甘氨酸(G ly)含量和蛋氨酸(M et)含量较对照极显著增加,培养液中游离半胱氨酸(Cys-s)和丝氨酸(Ser)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减少(P<0.05),培养16 h培养液中的游离组氨酸(H is)含量较培养8 h显著提高(P<0.05),缬氨酸(V a l)迅速消耗,不能检出。本结果提示,V a l,Cys-s,Ser和H is可能对以M et为惟一氮源和碳源的瘤胃微生物是十分重要的氨基酸。 相似文献
18.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22,(6)
为全面获得鳜Siniperca chuatsi GH-IGFs生长发育轴的调控因子特征,采用RT-PCR、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成功克隆了肝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cDNA序列。结果表明:鳜IGF-ⅡcDNA全长为1 643 bp,包括5'端非翻译区103 bp、3'端非翻译区892 bp和开放阅读框648 bp,开放阅读框编码215个氨基酸;鳜IGF-Ⅱ前肽由信号肽、成熟肽和E肽3部分组成,其中信号肽为47个氨基酸,成熟肽为70个氨基酸,E肽为98个氨基酸;鳜IGF-Ⅱ氨基酸序列与其他脊椎动物的相似度为81%~98%,与鳜IGF-Ⅰ的相似度为62.5%。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鳜成鱼不同组织以及孵化后0~22 d仔稚鱼中IGF-Ⅱ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IGF-ⅡmRNA在鳜脑中表达量最高,在肌肉、心脏、胃、鳃、肾脏中表达量次之,在脾、前肠、后肠、性腺、肝脏中表达量较低;在孵化后早期发育阶段均检测到有IGF-ⅡmRNA表达,孵化当天(0 d)表达量最高,之后表达量有所降低。本研究结果可为鳜IGF-Ⅱ对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选择70只小白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其中第1组为对照组,第2-4组分别肌肉注射pcS/2SS、pGM-CSF/SS和pGM-CSF+pcS/2SS DNA疫苗;第5~7组分别口服以减毒沙门氏菌为载体的pcS/2SS、pGM-CSF/SS和pGM-CSF+pcS/2SS DNA疫苗,以β-actin作为内参,利用相对半定量RT-PCR,检测小鼠肌肉组织GHR和IGF-I 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第3、5和6组的GHR mRNA表达显著高于1组和7组(P<0.05),第5和6组的IGF-I mRNA表达显著高于1组、2组、4组和7组(P<0.05),GM-CSF与SS的融合表达质粒(pGM-CSF/SS)的GHR和IGF-I mRNA表达高于pGM-CSF+pcS/2SS共同免疫,同种DNA疫苗,口服免疫组的GHR和IGF-I mRNA表达总体上比肌肉注射组要高。这些结果证明,GM-CSF可促进SS DNA疫苗的免疫效果,提高肌肉组织中GHR和IGF-I mRNA的表达;pGM-CSF/SS效果优于pGM-CSF+pcS/2SS,口服免疫组要优于肌肉注射免疫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