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传统渔民相比,在巢湖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与水域生态建设进程中,失水渔民可拥有创造生活来源的人均占有水资源数量相对减少,概念和身份逐渐模糊化。因为失水路径不同,形成政策性失水、建设性失水、污染性失水、排斥性失水4种性质不同、成因不一的失水渔民群体。  相似文献   

2.
环境温湿度调控对茶鲜叶萎凋失水及白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改进白茶萎凋工艺,并为实现白茶加工品质的稳定性和可控性提供依据。以福鼎大毫茶1芽1~2叶鲜叶为原料,研究不同温度、湿度环境对茶鲜叶萎凋失水速度和白茶品质特征及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茶鲜叶在萎凋过程中失水速度呈先快后慢的趋势,存在2个明显的失水速度变化临界点,在萎凋减重率达40%前失水速度较快,40%~70%失水速度明显减慢,70%后失水很慢。在相同温度(25、30或35℃)条件下,随环境湿度的增加,萎凋叶失水速度减慢;在相同湿度(RH 65%、75%或85%)条件下,随环境温度的降低,在萎凋初期(减重率≤30%)失水速度加快,后期失水速度减慢。萎凋温度、湿度条件能有效调控茶鲜叶萎凋失水速度,进而影响白茶生化成分与感官品质。在高温低湿(35℃、RH65%)条件下萎凋叶失水速度过快,儿茶素含量较高,氨基酸含量较低,成茶白茶品质特征较不明显;在高温高湿(35℃、RH85%)条件下萎凋失水过慢,儿茶素类明显降低,氨基酸、咖啡碱含量增加,成茶易产生"发酵香",降低品质。由此可见,选择中、高温中湿(30~35℃、RH 75%)或中低温(25~30℃)环境调控茶鲜叶萎凋失水速度,可获得品质相对较好的白茶。  相似文献   

3.
便携式光谱分析仪对叶菜失水程度的无损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行研发的线性可调谐滤光片(LVF)便携式光谱仪对蔬菜失水程度进行了无损检测研究.通过获取小白菜、菠菜、叶菜生菜、油菜4种叶菜蔬菜叶片,分别在失水0h、失水12 h、失水24h、失水48 h的平均光谱曲线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蔬菜在失水过程中,便携式LVF光谱仪能有效快速反映其内部叶绿素的变化,并通过4种蔬菜叶片在同一个失水时间段下的光谱反射率曲线对比分析,表明利用便携LVF光谱仪可快速、无损的对叶菜类蔬菜失水程度的判别进行定性区分.与此同时,根据叶菜蔬菜叶片的光谱曲线构建蔬菜叶片叶绿素SPAD含量平均值综合预测模型,结果显示,叶菜类蔬菜叶片的平均光谱值在新鲜状态下的SPAD值建模相关系数为0.73,表明利用自行研发的便携式LVF光谱仪对叶菜类蔬菜叶片失水程度进行定量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K326上部叶烘烤过程失水干燥特性,为烘烤工艺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K326上部叶为试验材料,分析烘烤过程中烟叶失水特性、形态变化特性及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烘烤过程中,烟叶各部分失水程度表现为叶片>全叶>主脉,叶片失水质量占全叶失水质量比例呈先减小后略有增大再减小的变化趋势,主脉失水质量占全叶失水质量比例呈先增大后略有减小再增大的变化趋势;叶面积收缩率和主脉周长收缩率均随烘烤温度的升高呈逐渐增大趋势;全叶失水程度和主脉失水程度均与主脉周长收缩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R2>0.9500,下同),叶片失水程度与叶面积收缩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结论]烘烤过程中K326上部叶各部分失水特性及形态变化特性不同,可通过主脉形态变化判断密集烘烤过程中烟叶失水程度,进而为烘烤工艺烟叶状态参数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掌握密集烘烤中烟叶水分变化规律,提高烟叶烘烤质量,研究了密集烘烤和普通烘烤过程中烟叶水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气流上升式烤房、气流下降式烤房、普通烤房中烘烤的烟叶失水规律都是呈反S型;不同烤房、不同部位烟叶脱水速度不同。气流下降式烤房失水最慢,气流上升式烤房次之,普通烤房失水最快。同一烤房不同部位叶片失水速度,腰叶<上二棚叶<顶叶。  相似文献   

6.
苗木活力与苗木的含水率密切相关,一般条件下樟子松二年生苗的含水率在50—60%之间,具体数值依季节和环境条件的优劣而变化。苗木离开培育环境后很容易失水,由于其体内水分的组成不同呈现出失水由快逐渐减慢直到与自然界平衡的规律。苗木不同部位失水速度有差别,苗木根系失水最明显,伴随着失水的加重根系浸出物质的量增加,脱氢酶活性显著降低。苗木失水使根系活力降低最明显地是影响了吸水的能力。从而直接影响了栽植后的水分关系和其他的代谢平衡。苗木的生长量和成活率受失水的影响取决于苗木的失水程度,苗龄型和处理的环境条件。一定条件下失水若<10%为一种类型,在这种情况下苗木受失水的影响不大。失水>10%,<20%为另一种类型,此时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量都有降低。>20%的失水率时为第三种类型。苗木的生长量和成活率都降到了最低或者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失水胁迫对月季切花花瓣内肽酶活性和种类的诱导与花朵衰老进程加速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切花月季Samantha为试材,分别进行了如下处理:(1)反复失水胁迫处理,即依次失水胁迫24 h、复水12 h、然后再次失水胁迫24 h,(2)ABA预处理后的失水胁迫处理,即50 μmol•L-1的ABA处理12 h后,失水胁迫24 h;并以直接蒸馏水瓶插作为对照。【结果】(1)失水胁迫和再次失水胁迫,即两次胁迫处理期间花颈的弯曲状况相近,但失水胁迫后花朵的瓶插状况差异非常明显,其中,再次失水胁迫后的花朵出现了严重的僵蕾现象。ABA预处理明显减轻了失水胁迫期间花颈的弯曲程度。(2)第1次失水胁迫后复水6 h,花朵水势能够恢复到胁迫前的水平,而花枝鲜重和花瓣内肽酶活性在复水12 h后才能恢复到胁迫前的水平;再次失水胁迫后,花朵水势下降和花枝鲜重损失率都呈现与第1次胁迫相近的变化,但是花瓣内肽酶活性的变化更为剧烈,上升幅度更大。ABA预处理有效抑制了失水胁迫带来的水势降低、鲜重损失以及内肽酶活性的升高。(3)对照花材在自然开放和衰老进程中,没有检测到金属蛋白酶和巯基蛋白酶活性;丝氨酸蛋白酶活性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在衰老时进一步显著升高。失水胁迫对花瓣内肽酶活性和种类的诱导与花朵自然衰老诱导一致。失水胁迫明显诱导提高了丝氨酸蛋白酶活性,复水使其活性恢复到胁迫前的水平,再次失水胁迫进一步加剧其活性的升高。ABA预处理显著降低了失水胁迫诱导的丝氨酸蛋白酶活性的增加。【结论】失水胁迫对花瓣中丝氨酸蛋白酶活性的强烈诱导与复水后瓶插期间衰老进程加速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失水胁迫对月季切花花瓣内肽酶活性和种类的诱导与花朵衰老进程加速之间的关系.[方法] 切花月季 samantha 为试材,分别进行了如下处理(1)反复失水胁迫处理,即依次失水胁迫24 h、复水12 h、然后再次失水胁迫24 h,(2) ABA 预处理后的失水胁迫处理,即50μmol-L-1的ABA处理12 h后,失水胁迫24 h;并以直接蒸馏水瓶插作为对照.[结果] (1)失水胁迫和再次失水胁迫,即两次胁迫处理期间花颈的弯曲状况相近,但失水胁迫后花朵的瓶插状况差异非常明显,其中,再次失水胁迫后的花朵出现了严重的僵蕾现象.ABA预处理明显减轻了失水胁迫期间花颈的弯曲程度.(2)第1次失水胁迫后复水6 h,花朵水势能够恢复到胁迫前的水平,而花枝鲜重和花瓣内肽酶活性在复水12 h后才能恢复到胁迫前的水平;再次失水胁迫后,花朵水势下降和花枝鲜重损失率都呈现与第1次胁迫相近的变化,但是花瓣内肽酶活性的变化更为剧烈,上升幅度更大.ABA预处理有效抑制了失水胁迫带来的水势降低、鲜重损失以及内肽酶活性的升高.(3)对照花材在自然开放和衰老进程中,没有检测到金属蛋白酶和巯基蛋白酶活性;丝氨酸蛋白酶活性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在衰老时进一步显著升高.失水胁迫对花瓣内肽酶活性和种类的诱导与花朵自然衰老诱导一致.失水胁迫明显诱导提高了丝氨酸蛋白酶活性,复水使其活性恢复到胁迫前的水平,再次失水胁迫进一步加剧其活性的升高.ABA预处理显著降低了失水胁迫诱导的丝氨酸蛋白酶活性的增加.[结论] 失水胁迫对花瓣中丝氨酸蛋白酶活性的强烈诱导与复水后瓶插期间衰老进程加速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正>1.包装、打蜡、涂膜。减少果蔬失水的最简单方法是用塑料薄膜或其他防水材料将产品罩起来,也可将产品装在袋子、箱子或纸盒中。聚乙烯薄膜是较好的防水材料,但必须注意的是,包装在减少产品失水的同时也降低了产品的冷却速度。  相似文献   

10.
《农家致富》2007,(17):36-36
新鲜果蔬的含水量可达65%~96%,但采后失去了水分的补充,在贮藏和运输中逐渐失水萎蔫,使产品重量不断减少,直接造成经济损失。此外,失水还会引起产品失鲜,一般情况下,果蔬失水引起产品失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失水程度及基质重对油茶容器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容器基质重与油茶苗生物量及基质失水程度与苗木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电导率等生理生化特性的关系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容器基质重量与油茶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呈正相关,其回归方程为:y=0.059x+0.919 4。(2)在不同失水程度下,基质与茎叶的重量比值变化趋势为负抛物线型。(3)叶片相对电导率随着失水程度的增加呈先降后升的趋势,且在失水20%左右时,相对电导率达到最低值,随后开始急剧上升。(4)2种酶活性随着失水程度的增加也呈先降后升、最后失活的趋势,且在失水40%时,活性达到最高峰,随后逐步下降。(5)所有试验表明在失水20%时苗木各项生理指标处于一个最佳状态。因此,今后在油茶容器苗培育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苗木水分的科学控制,使容器基质失水程度控制在20%以内。  相似文献   

12.
3个烤烟品种在烘烤过程中色素和水分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红花大金元、翠碧1号、云烟853个品种烟叶在烘烤过程中叶片色素含量变化及失水干燥速率。结果表明:在烘烤过程中,3个品种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总体上存在极显著差异。烘烤变黄期色素降解快,定色期降解慢,叶片自由水含量一直在下降,束缚水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总水量变黄期失水慢,定色期失水快。叶片中色素的含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烟叶的变黄程度。  相似文献   

13.
《农家致富》2008,(9):47
新鲜果蔬的含水量可达65%~96%.但采后失去了水分的补充.在贮藏和运输中逐渐失水萎蔫,使产品重量不断减少,直接造成经济损失。此外,失水还会引起产品失鲜,一般情况下,果蔬失水5%就出现萎蔫和皱缩,在温暖、干燥的环境中几个小时,大部分果蔬都会萎蔫。有些果蔬虽然没有达到萎蔫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伊犁地区马肉中水分含量,探索其与失水率和系水力的关系,为马肉营养价值评价标准及保存条件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取伊犁地区马前腿、背部和后腿三个部位肌肉为试验材料,参照《肉与肉制品水分含量测定》及失水率和系水力的测定,测定马肉的水分、失水率和系水力.[结果]马肉水分含量、失水率和系水力分别为73.7;、6.39;和91.41;.在不同部位间,肌肉的水分含量、失水率及系水力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同年龄马肉水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3岁马肉与4~7岁马肉的失水率和系水力差异均显著(P<0.05),但均与8岁及以上马肉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马肉中水分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系水力的大小,两者之间关系呈正相关;相反,失水率与水分含量呈负相关,水分含量越多,越易失水.系水力与失水率也存在紧密的关系,系水力越强,则失水率越小.  相似文献   

15.
抗蒸腾剂对枣苗失水率与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研究了1年生灰枣嫁接苗在晾晒失水过程中,喷施不同体积分数的薄膜型抗蒸腾剂对其失水率和移栽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木移植前喷洒50,100 mL.L-1的抗蒸腾剂,能有效地降低枣苗的失水率;抗蒸腾剂50mL.L-1时,枣苗的移栽成活率达到最大.作者提出了枣苗成活的根系和茎干失水率阈值分别为30%和8%.  相似文献   

16.
以高香型多茶类兼制品种瑞香1芽2叶为原料制作绿茶,通过日光萎凋和室内自然萎凋2种失水方式,开展不同失水率对瑞香绿茶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浸出物随萎凋程度的加重呈缓慢下降趋势;茶多酚在2种萎凋方式下变化趋势一致,成W型波浪式变化,多酚含量在未经萎凋所制绿茶样茶中最低,在5%失水率下含量最高;在一定失水率范围内,萎凋越重越有利于咖啡碱和氨基酸的形成,失水率对它们的影响较显著,成正相关关系,而酚氨比随失水率的加重有所减小;失水率对2种萎凋方式感官品质的影响比较一致,都是由低到高再下降的过程,自然萎凋至15%~20%失水率时感官品质评分最高,日光萎凋的则在25%时达到最高。总体来说自然萎凋对绿茶生化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影响比日光萎凋更为显著,也更有利于绿茶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离体杏叶片失水过程中几个生理指标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离体杏叶片为试材,探讨了杏叶片失水过程中的几个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杏叶片的失水过程中,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强,脯氨酸含量上升;在轻度胁迫至中度胁迫中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丙二醛(MDA)含量下降;在中度胁迫中期至重度胁迫期间,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中度胁迫中期是叶片不受失水伤害的极限。  相似文献   

18.
王智慧  肖头杰  李淑娥  朱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652-12654,12681
[目的]探索最佳的烟叶烘烤方式和烘烤工艺技术,适应烟叶工场化烘烤的发展趋势。[方法]以烤烟品种K326为供试材料,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去基烘烤过程中烟叶失水干燥变化规律、不同烘烤工艺对去基烘烤质量的影响,并对2种烘烤模式的能耗、用工、烘烤时间进行了对比。[结果]试验表明,去基烟叶在烘烤过程中,水分变化趋势表现为前期失水量少、失水速率小,后期失水量多、失水速率大,失水速率大于常规整叶烘烤;去基烟叶在烤后经济效益及烟叶质量方面表现优于常规整叶烘烤;在节能减耗方面,去基烟叶烘烤时间缩短,能耗有所降低,烘烤投资减少。[结论]烟叶去基烘烤模式具有节能环保、降本增效等优势,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青菜和苹果采后抗蒸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后果蔬会因失水引起萎焉、皱缩,影响外观和品质。防止采后果蔬失水是保鲜的关键[1]。目前,减少采后果蔬失水的方法主要有薄膜袋包装、低温贮藏、果蔬涂膜、增加环境湿度等。在常温下用薄膜袋包装贮藏容易引起大量腐烂,增加环境湿度只能在库内进行,而国内目前能用于果蔬低温贮藏的设施很少,能否用化学药剂处理的方法减少果蔬采后失水,是值得研究的课题。黄腐酸(FHA)是一种抗蒸腾剂,处理后会引起果蔬气孔关闭,在我国西北地区普遍用于大田抗旱[2];蔗糖酯(SE)能在果蔬表面形成微膜,减少果蔬采后失水;虫胶常与其他药剂一起用于苹果和柑桔等水果打蜡,能增加水果亮度,减少失水[3]。这三种试剂对防止青菜(Brassica rapa var.Chinensis)和苹果(Malus pumila Mill.)采后失水的效果如何,目前研究报道还很少。为此,我们开展此项研究。  相似文献   

20.
通过幼苗期自然失水胁迫划分萎蔫指数,并对10个切花菊品种苗期耐旱性进行评价以及对典型耐旱和不耐旱品种叶片失水速率、根冠比、电导率、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形态和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分析,探讨其耐旱生理机制。结果表明:在供试的10个品种中最耐旱的是南京红雀,最不耐旱的是南农粉樱;耐旱品种叶片失水速率较慢、根冠比较大,干旱胁迫使叶片电导率、丙二醛含量、SOD活性均上升,耐旱品种与非耐旱品种各项指标变化率有显著差异。叶片失水速率、根冠比、电导率、丙二醛含量、SOD活性可以作为切花菊耐旱性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