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干巴菌是云南著名的野生食用菌之一,生态干预能有效增加干巴菌的菌塘数和产量。通过研究提出了掘塘(沟)的操作规程,介绍规程制定的相关研究基础;同时从原始菌塘的发掘、挖掘生态干预、干预后管理、出菇管理、采收、出菇后管理和再次干预等方面,讨论相关技术操作规程及实施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干巴菌分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丽源  张玲琪 《食用菌》1998,20(1):16-17
野生干巴菌(Thelephora ganbajun)产量有限,探索其人工或半人工栽培方法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而干巴菌菌种的分离则是研究其生活史及人工栽培的前提条件之一,对干巴菌繁殖具有重要意义。本工作在于探索分离干巴菌菌种的合适方法。 1 试验材料 1.1 子实体 采集于昆明小哨的成熟新鲜子实体(灰白或褐色,帚状小分枝明显,顶端小枝片达5cm以上)和幼嫩子实体(鲜黄色,未见珊瑚状分枝,直径0.5~2cm)。 1.2 培养基 斜面培养基为马铃薯20g,葡萄糖20g,硫酸镁0.5g,磷酸二氢钾0.25g,硫胺素30μg,琼脂20g,水1000mL,121℃灭菌30分钟制成斜面。A培养基:将上述灭菌培养基熔化,稍冷却后在无菌室内加链霉素50μg/mL,摇匀,倒入灭菌培养皿,每皿1O~15mL,厚  相似文献   

3.
革菌属干巴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革菌属干巴菌是一类具有重要经济和营养价值的名贵野生食用菌。从干巴菌分类学研究、生活习性、食药用价值、原生境促繁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旨在为干巴菌的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陈影  彭卫红  甘炳成  唐杰  黄忠乾  王勇 《园艺学报》2016,43(11):2289-2290
羊肚菌新品种‘川羊肚菌1号’是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采集到的野生羊肚菌菌株中选育出的。从播种到采收90~110 d,鲜菇产量2.25 t·hm~(-2)。子实体兼有单生和丛生方式。子实体褐色至深褐色,菌柄黄白色。菌盖棱纹密度中等,菌盖纵棱明显。适宜在四川地区和气候相似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5.
陈影  唐杰  彭卫红  甘炳成  黄忠乾  王勇 《园艺学报》2017,44(9):1831-1832
羊肚菌新品种‘川羊肚菌5号’是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采集到野生羊肚菌菌株中选育出的。子实体兼有单生和丛生方式。子实体菌盖褐色至深褐色,菌盖呈圆锥形,菌盖棱纹密度中等,菌柄黄白色。适宜在四川和气候相似地区栽培。在成都平原地区从播种到采收95~110 d,鲜菇产量为2.7 t·hm~(-2)。  相似文献   

6.
干巴菌Thelephora ganbajun口感独特,菌香浓郁,具有重要的经济和营养价值,是一珍稀野生食用菌。综述干巴菌的分类地位及形态特征、自然分布、人工驯化研究、原生境保育促繁、营养和药用价值等研究现状,分析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为广大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从而推动干巴菌开发利用及研究。  相似文献   

7.
元蘑新品种‘旗冻1号’是从吉林省白河林业局二道林场采集的野生元蘑Y3中经多代系统选育而成。从接种到采收110~120 d,子实体丛生,深黄色,边缘内卷至平展,抗杂菌能力较强。单个子实体大小为6~9 cm×7~11 cm,菌盖厚1.0~1.5 cm,产量为每100 kg干料产鲜菇83.8 kg,子实体干湿比为1.4~2.2︰10。  相似文献   

8.
陈影  唐杰  彭卫红  甘炳成  黄忠乾  王勇 《园艺学报》2017,44(12):2431-2430
‘川羊肚菌6号’是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采集到的野生羊肚菌菌株中选育出的新品种。子实体兼有单生和丛生方式。子实体菌盖红褐色至暗红褐色,菌盖顶端呈尖顶,菌盖棱纹密度中等,纵棱极明显,菌柄光滑,呈白色。适宜在四川和气候相似地区栽培,在成都平原地区从播种到采收80~105 d,鲜菇产量为2.775 t·hm~(-2)。  相似文献   

9.
干巴菌美味可口,营养丰富,是云南群众喜爱食用的野生菌之一,售价为野生食用菌之冠,但野生产量已日趋减少。为了获得人工培育的干巴菌,不少学者开展了此项研究工作。有的认为此菌属菌根菌,有的认为利用人工方法仅可得到菌丝体,说法云云。  相似文献   

10.
正美味齿菌是一种优良的野生食用菌,味道十分鲜美,一般夏秋季生长在混交林地中,与栎、栗、榛等阔叶树形成外生菌根。在2018年3月对千岛湖野生菌类调查中首次于湖边林中发现了美味齿菌群落(图1),浙江省内尚未见报道。干巴革菌是一种独特的野生  相似文献   

11.
平菇新品种"唐平0332"是以平菇"抗病265"单核菌丝和鲍鱼菇单核菌丝为亲本,经原生质体融合获得的菌株。该菌株从接种到采收45~55 d,子实体覆瓦状,黑色或黑褐色,菌盖直径9.23 cm,菌盖厚度1.67 cm;菌柄直径1.67 cm,菌柄长度3.57 cm,出菇整齐,转潮快。2019年区域试验表明,"唐平0332"单棒平均产量为1 195 g,生物学效率平均为108.63%,平均增产率为11.86%。2020年生产试验表明,"唐平0332"的单棒平均产量为1 396 g,生物学效率为107.38%,较对照"4195"提高11.23%。适合在河北、河南等平菇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采用苯酚-硫酸法,研究了12种野生食用菌(马勃、绣球菌、大红菇、珊瑚菌、鸡油菌、黑脉羊肚菌、干巴菌、青头菌、红汁乳菇、桃红牛肝菌、松茸、黑牛肝)中的总糖含量。通过测定得出,总糖含量最高的是马勃(3.469%),最低的是黑牛肝(0.719%)。各种食用菌的总糖含量高低顺序是马勃大红菇干巴菌松茸绣球菌红汁乳菇青头菌珊瑚菌黑脉羊肚菌桃红牛肝菌鸡油菌黑牛肝。  相似文献   

13.
松茸、美味牛肝菌、干巴菌、印度块菌是楚雄州4种珍稀野生食用菌,通过在试验基地对4种野生食用菌子实体的定点观测和访问调查,得出4种野生食用菌子实体从菌蕾形成到腐烂整个过程的历时时间、生长周期及达到各商品级别的生长时间等,掌握4种野生食用菌从菇蕾形成到成菇(经济成熟菇)所需的平均时间及平均个体大小,即质量达到经济价值最大、重量最高的有效时间,然后采取科学合理的野生食用菌保育技术措施,从而有效提高4种野生食用菌在单位面积林地内食用的最高经济收益,为楚雄州开展珍稀野生食用菌保育技术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4.
‘苏椒24号’为早熟甜椒杂交一代品种,果实灯笼形,果实纵径9.6 cm,果肩横径7.1 cm,果肉厚度0.48 cm,单果质量122.6 g,果面光滑有光泽,青果绿色,味甜,鲜果维生素C含量1.23 mg·g~(-1),在黑龙江、河南、江苏、广东等地露地栽培产量为36.0 t·hm~(-2)左右。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适合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三次发酵料工厂化栽培的优良菌株,首先测定20个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和菌丝生物量,再通过二次发酵料栽培观察不同菌株催蕾期菌丝生长状态,记录原基形成时间,采收后观察子实体颜色,记录第一潮菇采摘时间和采收持续时间,统计子实体产量;分别随机选取10个子实体,测量菌盖直径、菌盖厚度、菌柄直径、菌柄长度;采摘第二潮菇,统计子实体产量,计算总产量。采用三次发酵料工厂化栽培901商业菌株和K 6菌株,901商业菌株为对照,按照等级分别统计三潮菇产量和计算总产量。结果表明:菌株U3菌丝生长速度快,为4.85 mm·d-1,且与其他菌株相比,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8302菌丝生物量较大,为2.48 g·100 mL-1,其次是K6,为2.33 g·100 mL-1,两者组间差异不显著;二次发酵料栽培结果表明,菌株MG、XXX、901、FG、W192、914、福蘑38、8305和K6综合表现较好,菌丝长势较好,覆土后第一潮菇采摘时间为17~19 d,第一潮菇采收持续时间为8~10 d,其中菌...  相似文献   

16.
不同木腐菌菌糠对双孢蘑菇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不同来源的木腐菌菌糠,以编织袋为包装材料,采用常压灭菌的方法生产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培养基。测定各种培养基上双孢蘑菇的产量,以及不同菌糠的蛋白质、木质素、纤维素含量,主要培养基的C:N,研究不同菌糠的生产能力。结果表明,以采收过1潮菇的杏鲍菇菌糠产量最高,料层18 kg·m~(-2),产量14.918 kg·m~(-2);平菇菌糠是很好的基质生产料,以采摘过6潮菇的平菇菌糠生产的双孢蘑菇,虽然产量不是最高,但仍比合成料产量高,且具有出菇集中、周期短的优势;双孢蘑菇产量不仅取决于培养料的含氮量和C:N,还取决于培养料中纤维素的含量。以平菇菌糠、采摘过1潮菇的杏鲍菇菌糠、金针菇工厂化生产菌糠添加5%的麸皮作为栽培培养基,可以生产出具有高产能力的双孢蘑菇。  相似文献   

17.
‘苏椒25号’为早熟辣椒杂交一代新品种。果实长灯笼形,纵径13.5 cm,果肩横径4.5 cm,果肉厚度0.30 cm,单果质量62.1 g,果面微皱有光泽,青果绿色,成熟果红色,味微辣,鲜果维生素C含量1.15 mg·g~(-1),产量为41.0 t·hm~(-2)左右。适合在江淮、黄淮流域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18.
茄子新品种‘渝茄5号’是以高代优良自交系11-45-11-1-2-1为母本,194-1-2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一代杂种。果实长棒状,平均纵径36 cm,横径5.8 cm,平均单果质量330 g。果皮黑紫色,有光泽,着色一致,萼片紫色,萼下浅紫红色。果肉较疏松,耐老熟,种子少,平均产量67.98 t·hm-2。抗倒伏、耐热、耐旱、采收期长,适宜于西南片区露地长采收嫁接栽培。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科学可靠的判断斑玉蕈(Hypsizygus marmoreus)菌包成熟度的生物学参数评价指标,为工厂化生产菌包成熟度的判断提供科学依据。分别通过3,5-二硝基水杨酸法、碘试液比色法、福林酚法、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法、愈创木酚法分析斑玉蕈菌包不同培养时间其羧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淀粉酶、中性蛋白酶、漆酶和锰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以及培养时间与出菇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菌包培养温度在21℃~25℃,培养时间120 d左右,菌包上、中、下各部木聚糖酶活力趋于13.7 U·mL~(-1);在70 d菌包上部漆酶活力达到最高值,在100 d中部与下部漆酶活力达到最大值;在120 d各部分漆酶活力趋于173.5U·L~(-1),纤维素酶活力达6 U·mL~(-1)~8 U·mL~(-1),淀粉酶活力保持在20 U·mL~(-1)左右,中性蛋白酶活力4 U·mL~(-1)左右,下部锰过氧化物酶活力达40 U·mL~(-1)时,此阶段出菇的产量最高达461.7 g·袋~(-1)。  相似文献   

20.
昌宁县野生食用菌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昌宁县资源丰富,野生食用菌种类繁多,干巴菌、鸡(土从)、红菌等野生食用菌种品质好,在对昌宁县野生食用菌产业的现状分析后,提出提高认识,增强产权意识,增加科技投入,培育加工龙头企业,建立生产协会组织,打造知名品牌,增加采拾量等产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