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越南消息,芬兰一家研究中心与欧盟委员会协力合作,将开发一项新的工程,该项工程能够将越南一水产加工厂的废料转化成生物燃料。欧盟对这项工程的资助超过250万欧元。这项名为ENERFISH的工程为期三年,只在促进绿色和可持续能源的发展,同时提高发展中国家的经济。ENERFISH工程开发时间为2008年-2011年,在芬兰科学院技术研究中心的协调下,同越南一家鲶鱼加工厂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
<正>本文以改建铁路阳安线增建第二线(简称"阳安二线")铁路大桥跨越湑水河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工程为例,全面分析了铁路建设与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提出了水生生物及其种质资源的保护对策,为促进铁路建设与水域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构建可持续交通发展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办为满足国民经济高速持续发展对新型能源日益增长的需求,适应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需要,加快发展生物质能源是一项战略选择。文章阐述了大力发展新兴生物燃料产业具有的重大经济社会意义,提出以大批粮食、食用油为原料生产生物燃料,是第一代生物燃料,在我国发展中遭遇到不可逾越的障碍。认为大力发展第二代生物燃料,即纤维素燃料乙醇和木本油料生物柴油具有多种优越性,将开辟我国生物燃料持续发展的广阔途径,特别是开发利用广袤的“边际性土地”,即开辟最普遍、最丰富的生产生物燃料的资源,既可改善生态脆弱地区的生产与生活环境,还可点燃农业农村新经济增长点,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效用重大。最后提出我国发展生物燃料的五条必要措施,包括:大力开发广袤的“边际性土地”;尽快攻克纤维素燃料乙醇的技术难关;建立健全生物燃料能源市场体系,以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建立专业生物能源资源产销合作社,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把发展第二代生物燃料列入国家“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我国水产科技将从以下几方面突破一批关键技术。1.宜渔水域可持续开发利用技术。我国今后将重点研究解决浅海滩涂高效。可持续水产培养技术;研究解决湖泊、水库生物种群优化与生态渔业技术;研究解决以渔为主,综合利用和改良低洼地、盐碱地生态环境技术;并解...  相似文献   

5.
9月 2 2日— 2 5日 中国·广州主题 :可持续水产养殖—资源 环境 质量  主办单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支持单位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农业部渔业局中国科学院生物局新的世界性农业科技革命正在兴起 ,高新技术在水产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促进水产科技的研究领域日益拓展。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研究与开发的全球化趋势明显加快。为了加强我国与国际水产科技的交流与合作 ,建立代表我国水产科技发展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 ,提高我国水产科技在世界范围内的学术影响和竞争实力 ,促进世界渔业的共同发展。在农业部有关部门支持下 ,中国水产…  相似文献   

6.
信息集萃     
日本水产养殖研究近况 为落实日本“水产基本计划”(2007--2012),日本水产综合研究中心确立了一系列水产技术研发课题和措施。为优先实现食物自足和产业的全球竞争力,加强专管经济区和公海渔业资源的保护管理工作,发展基于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水产养殖业,建立新型物流分销系统,促进海产品出口以扩大国际市场分额,充分利用渔区的多项功能。水产养殖技术研发将推进基于负责任使用水产养殖场地的可持续生产,  相似文献   

7.
《海洋与渔业》2009,(1):2-3
日前,中国工程院水产科技论坛在沪举行,论坛上,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学术顾问王兆凯介绍了国际科学界的一个新兴热点——从藻类中提取生物柴油,作能源使用。王兆凯指出,如果把实验室成果尽快应用到企业生产中,不但能应对如今的能源危机,还能大幅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相似文献   

8.
开展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工作,旨在促进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做好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工作,通过总结往年的病害测报信息,结合当前的生产环境,可以及时掌握水产养殖病害发生情况,控制疫病流行,为水产  相似文献   

9.
以海洋微藻为原料提取生物燃料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蒙  李纯厚  戴明 《南方水产》2009,5(2):74-80
能源短缺已经引起了各国的广泛关注,各国科学家将目光投向生物燃料.然而由于大量使用玉米、大豆等农产品生产生物乙醇等燃料,导致生物燃料"与人争粮"和"与粮争地"现象严重.文章综述了用于提取生物燃料的海洋微藻藻种的筛选、纯化、大规模培养及采收方法的优缺点以及生物燃料的提取工艺等方面的主要进展,并对该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0.
《水产养殖工程》是M.E.麦考密克和R.巴特塔里亚主编的《海洋工程》一套著名丛书中的一册。作者F.W.惠顿收集了大量有关水产养殖方面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资料,从理论上分析环境与水生生物的相互关系,重点介绍水产养殖,渔业以及其他水生生物环境系统的工程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1.
肖乐 《中国水产》2007,374(1):11-11
2006年l2月11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与世界渔业研究中心合作会议”暨“以可持续渔业生产促进农村发展和粮食安全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合成出席,世界渔业研究中心主任Stephen Hau博士到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肖乐报道)由日本海外渔业协办财团主办、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承办的第17届中日韩水产科研人员研讨会于2006年10月16日在北京举行。本届研讨会的主题是中日韩三国共同关心的议题:沿海水产资源生物学研究的现状和今后方向;影响沿岸水域生物与环境的原因及其管理措施的研究现状和今后发展方向。目的是:针对中日韩三国相邻水域的资源培育、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进行研讨,以促进各国水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促进中日韩三国在水产领域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农业部原副部长、中国渔业协会会长齐景发到会祝  相似文献   

13.
5月24日,以围绕“促进全球性交流合作,推动水产养殖可持续”这一主题展开对话的全球水产养殖论坛在厦门君泰酒店完满落幕。  相似文献   

14.
《渔业现代化》2016,(6):20-20
探索大型藻类用于生产生物燃料潜在可能的新研究目前正在进行中。海洋性生物燃料尤其是大型藻类生物燃料与陆生生物燃料相比有许多优势,包括减少淡水资源和土地使用上的竞争。糖类可从大型藻类中提取,并通过厌氧消化和发酵制成生物燃料。该制取工序生成大量的废弃生物物质,如能对其加以利用,可提高生物炼制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双壳类的养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单细胞藻类的产出,以用它来喂养稚贝,而对于阳光有限地区的双壳类养殖业,这意味着是一个瓶颈。以往有研究探索了将大型藻类经厌氧分解产生的残渣用作双壳类稚贝的替代食物或食物成分,拓展了有机颗粒物是此类动物天然食料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概念。使用来自新兴的生物炼制业的废弃物来解决双壳类养殖业的一个瓶颈,并由此改善两个产业盈利能力的前景,令人振奋。本文描述了所测试食料的营养特征(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酸),并通过用水产养殖业的标准(活微藻和市售藻膏)和由养殖海胆消化物构成的天然生物残屑为基准作测评,调查了将生物炼制副产品用作双壳类养殖生产替代食物选项的潜在可能。当使用两种物质包含率为50%的食料的一个为期4周的初步试验显示,海胆消化物和天然生物残屑均能供养双壳类稚贝的存活和生长。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液态生物质燃料发展的农林资源选择;阐述液态生物质燃料(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发展的农林资源潜力;提出我国在农业资源中开发生物质能源的条件和基础:表现为我国具有生物质能源大国、具备较强的生物质能源开发能力和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特征;发展液态生物质燃料对我国农业资源利用具有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日本Numazu已经设计了一种新的太阳能装置,用以控制池塘的温度使适宜养殖,以促进寒冷地区水产养殖的发展。提高水温能加快鱼类某些品种的生长,且太阳能的成本较一般燃料经济。  相似文献   

17.
正为促进我国水产生物病害研究和防治水平的提高,给广大水产科技工作者提供交流平台,第一时间发表创新性的科研成果,《水产学报》定于2022年第5期(正刊)出版"水产生物病害与防治"专辑,欢迎踊跃投稿。投稿时请注明"水产生物病害与防治"专辑,谢谢!  相似文献   

18.
正为促进我国水产生物病害研究和防治水平的提高,给广大水产科技工作者提供交流平台,第一时间发表创新性的科研成果,《水产学报》定于2022年第5期(正刊)出版"水产生物病害与防治"专辑,欢迎踊跃投稿。投稿时请注明"水产生物病害与防治"专辑,谢谢!  相似文献   

19.
芬兰技术研究中心(VTT)及合作伙伴启动了一项计划以发展将渔业废料转化成生物柴油的方法。这项名为“ENERFISH”计划的合作伙伴正在越南的一家水产品加工厂旁边建造一个生物柴油制造厂。芬兰技术研究中心的高级研究员奥利斯说:“这个厂将促进这一技术的测试和营销,鱼类加工产业的废料作为可再生资源将成为一项高利润的生意。这一计划的目的在于从中获取非常可观的利润。”  相似文献   

20.
关于转基因鱼研究的进展常建波近年来,世界各国水产界在生物技术工程特别是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进展迅速,为超越种间屏障、无限利用水产生物遗传资源提供了可能性。日本的尾里等(1989)使用青路成功地做出了转基因鱼。因青鳝的卵膜厚,显微注射困难,所以尾里等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