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评价新疆棉区土壤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对新疆棉区9个典型棉田进行土壤质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全氮、碱解氮、速效磷、有机质是影响新疆棉田土壤质量的主要因素,速效磷是其中的限制因子。高产和中产棉田土壤利用强度大,可加强土壤施肥管理,提高土壤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土壤适宜性评价是针对具体作物在特定地域种植的土壤适宜度所做出的定性、定量和定位的结论性评价,具有实践性、经验性、客观性及应用性的特点。本论文在采集、分析施秉县种植区70个土壤样品理化性质的基础上,基于GIS技术,采用检验指数和方法对复杂地理环境条件下的土壤适宜性评价进行研究,得出土壤适宜性评价结果以及适宜性评价图。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数据的无量纲处理确定土壤质量的单指标指数,用已修正后的内罗梅公式计算综合质量,对重庆市万州区1982年和2005年土壤质量单指标指数和综合质量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评价,得出土壤质量的演变特征:一方面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综合质量提高,土壤质量为“低”等级的耕地所占比例减少,土壤质量为“良好”、“中等”等级的耕地所占比例增加,旱地转变为菜地、园地或撂荒地,土壤质量也相应提高;另一方面是土壤酸化、土壤中养分不均衡,土壤质量为”优”等级的耕地比例减少。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变化的原因。并提出实现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数据的无量纲处理确定土壤质量的单指标指数,用已修正后的内罗梅公式计算综合质量,对重庆市万州区1982年和2005年土壤质量单指标指数和综合质量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评价,得出土壤质量的演变特征:一方面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综合质量提高,土壤质量为"低"等级的耕地所占比例减少,土壤质量为"良好"、"中等"等级的耕地所占比例增加,旱地转变为菜地、园地或撂荒地,土壤质量也相应提高;另一方面是土壤酸化、土壤中养分不均衡,土壤质量为"优"等级的耕地比例减少.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变化的原因,并提出实现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6.
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广西某蔗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4种重金属元素的地积累指数污染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Cd>Zn>Pb>Cu,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污染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Cd>Pb>C>Zn,其中Zn的影响程度发生了变化。2种评价方法的结果存在差异,蔗田土壤的地积累指数污染程度处于无污染情况,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污染程度处于低度危害程度。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考虑外源重金属的富集程度和不同重金属的生物毒性的影响,使其评价结果更准确。  相似文献   

7.
基于指数和法下的青阳县土壤肥力水平评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将青阳县10个乡镇采集测定的2 043个土壤样品的养分结果中的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作为评价指标,利用国家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和指数和法,对10个乡镇的土壤肥力水平进行评价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0个乡镇中的朱备、酉华和蓉城的土壤肥力水平较高,而其它7个乡镇的肥力水平为中等。由此可以看出,指数和评价肥力的方法相对于单项肥力指标评价方法,更能全面体现土壤的肥力状况。  相似文献   

8.
土壤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汪媛媛  杨忠芳  余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617-22622,22657
阐述了土地质量及土壤质量评价的内涵,综述了国内外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土壤质量评价方法,以反映土壤质量评价的发展过程。系统总结了土壤质量评价最新研究进展,指出土壤生物学指标的研究是我国土壤质量评价研究未来发展的方向,提出土壤质量评价指标除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外,将土壤质量与社会经济指标相结合能更有效地预警和监测土壤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土壤质量及土壤质量评价的内涵,并从土壤质量评价的3个过程,即评价指标的筛选、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评价方法的选择分别进行了分析。目前土壤质量评价工作中指标体系最小数据集筛选方法、评价指标转化的数学模型、定量化评价方法是当前土壤质量评价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张北县盐碱地为研究对象,选取50个采样点,分别采集深度为0~20cm和20~40cm的土壤样品,对其部分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并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进行评价,以期为张北县盐碱地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调查区土壤总体呈强碱性;土壤容重平均值为1.55g/cm3,土壤较为致密,不利于植物生长;土壤含水量平均值为7.71%,较为干旱;调查区土壤铵态氮含量平均值为18.91mg/kg,达到极缺乏水平的土壤占比高达82%,达到很缺乏水平的土壤占比17%,铵态氮含量处于严重缺乏状态。有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6.17、43.80mg/kg,均处于较为缺乏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毛乌素沙地南缘不同机械耕作措施(免耕秸秆覆盖(SM)、免耕留茬(NT)、翻耕覆膜(FM)、传统翻耕(CT))的土壤肥力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基于6年的试验基础,选取13项反映土壤肥力的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土壤肥力质量进行评价,将13项土壤肥力指标归纳为3个公因子,分别为潜在供肥因子F1、有机质因子F2、生物活性因子F3,计算各耕作措施的综合得分,并且用春玉米产量来验证评价结果。【结果】(1)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肥力质量得分大小变化趋势为翻耕覆膜>传统翻耕>免耕留茬直播>免耕秸秆覆盖,与春玉米产量变化趋势翻耕覆膜>免耕留茬直播≈传统翻耕>免耕秸秆覆盖基本吻合,评价结果可靠有效。2)免耕秸秆覆盖措施由于秸秆还田微生物消耗大量的养分,造成此措施下3个公因子得分较低,肥力质量综合得分最低;免耕留茬直播措施有机质因子得分最高,说明免耕留茬直播措施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传统翻耕措施潜在供肥因子得分最高,有机质因子得分最低,说明传统翻耕措施不利于有机质积累,不能作为发展可持续农业的首选耕作措施;翻耕覆膜措施生物活性因子得分最高,潜在供肥因子得分最低,说明翻耕覆膜措施有利于潜在养分有效化。【结论】基于因子分析的评价方法,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土壤肥力质量,可以用于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2.
开展3个施肥量(以单株计,FH 190.8 g,FM 127.2 g,FL 63.6 g)和3个灌水量(以单株计,WH 190.63 L,WM 158.86 L,WL 132.90 L)的2因素3水平完全组合试验,选取小粒种咖啡(Coffea arabica)根区土壤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  相似文献   

13.
土壤质量评价是分析土壤管理措施对土壤质量影响的最重要的手段。以松嫩平原草地为对象,分析玉米地、苜蓿地、自然恢复草地、羊草地和羊草割草地5种利用方式短期(4年)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采用土壤质量指数法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肥力质量进行定量评价,探讨基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酶活性指标的土壤肥力质量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脲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具有极显著(P0.01)的影响,而对过氧化氢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草地恢复明显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含量与土壤酶的活性,其中蔗糖酶活性增加幅度最大,4种草地利用方式的敏感性指数均大于1.94,响应最敏感,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增加幅度最小,4种草地利用方式的敏感性指数均小于1.13,响应最差。苜蓿地、自然恢复草地、羊草地和羊草割草地中分别有4个、3个、2个和1个土壤微生物指标的敏感性指数大于1.5,研究区内种植苜蓿对土壤微生物指标的改善作用最大。线性与非线性土壤质量指数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它们均能准确的反映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草地恢复显著提高了研究区内的土壤肥力质量,其中苜蓿地的土壤质量指数最高,其线性和非线性土壤质量指数分别为0.89和0.60,自然恢复草地、羊草割草地和羊草地次之,玉米地最低,其线性和非线性土壤质量指数仅为0.55和0.30。研究表明,在松嫩平原土壤条件较差的地区种植苜蓿可能是改善土壤肥力质量最佳的利用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4.
基于物元模型的森林资源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物元模型对森林资源质量进行评价,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评价目标和森林资源质量的定义建立森林资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1999年湖北省通山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例,建立森林资源质量评价物元模型。【结果】1999年湖北省通山县森林资源质量等级为Ⅲ级,即良。用模糊综合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森林资源质量等级也是Ⅲ级,证明物元分析法可用于森林资源质量评价的研究。【结论】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相比,物元分析法无需人为给定指标权重,减少了评价过程中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  相似文献   

15.
受污染农田修复技术应用效果的综合评价,在当前我国土壤污染管控与修复工作中尤为重要和紧迫。本文针对自主研发的改良剂,在我国华南地区受镉(Cd)污染的水稻种植区开展野外大田试验,重点围绕土壤环境、肥力和健康质量的变化,探索改良剂施用对土壤质量的影响;选择DTPA浸提态Cd、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阳离子交换量(CEC)、糙米Cd和稻谷产量构建指标体系,利用动态加权综合评价模型评判改良剂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当改良剂施用量为6 000 kg·hm-2和7 500 kg·hm-2时,DTPA浸提态Cd含量分别减少10.5%和8.8%。当改良剂用量为6 000 kg·hm-2时,有机质含量减小6.3%;改良剂没有显著影响碱解氮、有效磷和CEC含量,但是显著提高了速效钾含量。当改良剂用量为1 500 kg·hm-2时,糙米Cd含量增加23.9%;当改良剂用量≥4 500 kg·hm-2时,糙米Cd含量显著低于国家标准,且修复效率(RE)均超过40%。当改良剂用量为4 500 kg·hm-2时,稻谷产量增加18.7%。采用动态加权综合评价模型研究发现,当用量为6 000 kg·hm-2时,改良剂修复Cd污染稻田的综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采用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BI指数法对大浑太流域14个点位进行了水质评价,评价结果与理化监测结果基本吻合。共监测到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3门7纲12目25科62属90种,以水生昆虫为主,其次为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BI指数在2.56~8.82之间,评价结果清洁的点位6个,均位于河流上游地区;良好的点位2个,位于河流中上游地区;轻污染的点位2个;中污染的点位3个;重污染的点位1个。中污染和重污染点位均位于河流下游及河口地区。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与灰关联综合评价模型的土壤质量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研究探讨了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与层次分析模型和灰关联综合评价模型的结合在土壤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并以广东省东莞赤红壤农业现代化试验区为例 ,应用 Arc Info进行空间数据采取、处理与分析 ,采用叠置分析方法 ,以评价因素的组合确定评价单元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 ;构造灰关联综合评价模型 ,计算各单元的灰关联综合评价值 ,得出各单元按质量从劣到优排列的序列 ,应用 Arc View GIS绘制评价结果图。  相似文献   

18.
现有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尚未将土壤和农产品元素含量紧密联系起来,其科学性和可靠性往往受到质疑。本文将农田土壤和农产品中重金属的含量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污染评价中同时考虑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土壤元素背景值、农产品污染物限量标准和元素价态效应等,提出了适用于土壤重金属复合和单独影响的评价方法。主要步骤包括计算土壤相对影响当量(RIE)、土壤元素测定浓度偏离背景值程度(DDDB)、总体土壤标准偏离背景值程度(DDSB)、农产品品质指数(QIAP),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综合质量影响指数(IICQ),它为土壤综合质量影响指数(IICQS)和农产品综合质量指数(IICQAP)之和。同时,文中阐述了评价方法构建的依据和土壤环境质量状态描述与等级划分的建议,将在特定利用条件下的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划分为清洁(IICQ≤1)和污染两种状态。在污染中增加了亚污染的描述(土壤和农产品之一超标);而亚污染和污染可根据综合质量指数划分等级,当1IICQ≤2时为轻微污染,2IICQ≤3时为轻度污染,3IICQ≤5时为中度污染,IICQ5时为重度污染。  相似文献   

19.
基于质量和数量方法的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水稳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湿筛后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质量和数量分布特征以及水稳性,为土壤结构的改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黄土丘陵区不同撂荒年限(7,14和34年)的草地和坡耕地土壤(对照,CK)为研究对象,从质量和数量的角度探讨了不同恢复年限和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湿筛后粒径分布特征,选取粒径大于0.25mm团聚体含量(R0.25)以及平均质量直径(MWD)2个指标评价不同粒径团聚体的水稳性。【结果】(1)随着植被恢复年限的延长,土壤中粒径1mm的团聚体质量分数增加,粒径为0.25~1mm的团聚体质量分数增加不明显;团聚体数量与质量变化规律一致,但数量变化量随粒径减小而成倍的增加。(2)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湿筛后,粒径0.25mm微团聚体的质量分数最高;团聚体数量则表现为随粒径的减小而成倍增加。(3)当粒径为0.25~5mm时,随着粒径的增大,土壤团聚体的水稳性降低,其中粒径2~5mm团聚体的水稳性最差。(4)当粒径为0.25~5mm时,有机质含量随粒径的减小呈增加趋势,各粒径团聚体有机质含量与MWD减小比例呈负相关,与R0.25呈正相关。【结论】用数量方法评价团聚体分布特征的结果与用质量方法评价的结果存在差异,小粒径团聚体的水稳性更强。  相似文献   

20.
水土保持林土壤改良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土壤改良效益是水土保持林最直接、最基本的一项效益 ,评价的首要步骤是建立指标体系和确定指标权重 .该文依据水土保持林土壤改良效益评价目的 ,在听取和参考专家意见的基础上 ,确定指标体系的总目标层为效益评价综合指数 ;准则层为土壤肥力、抗蚀性能和抗冲性能 ;指标层为土壤酶活性、有机质含量、水稳性团粒含量和平均重量、直径、pH值、硬度、渗透系数、分散率和团聚度 .并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 ,得到层次单排序和层次总排序两种结果 ,二者均可用于效益的评价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