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1951-2011年重庆沙坪坝站的总云量、低云量、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等气象资料, 采用趋势分析、小波及相关等方法分析了重庆主城区总云量和低云量的变化特征及其与主要气象要素的关系,结 果表明:整个时间域内主城区年及春、夏、秋三季的总云量总体减少,其中秋季减少最为明显,而冬季则略有增加 的趋势;年及四季的低云量总体呈增加趋势,夏季和冬季增加相对明显.低云量的年际变化幅度大于总云量,但两 者年际和年代际变化趋势比较一致,阶段性特征大体上体现为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云量相对偏少,80年代至 90年代相对偏多,之后至今处于相对偏少的阶段.总云量年及各季节(除夏季外)均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转折;而 低云量年及各季发生了2次转折,分别在1964年和2005年前后(夏季除外).总云量1月、2月、10月和12月较 多,8月最少;低云量最多的是12月,8月最少.总云量和低云量冬季最多,其次为秋季和春季,最少的是夏季.总 云量和低云量与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关系显著,但与降水量的关系总体不太明显;冬季云量 和平均气温等气象要素的相关不太显著,其它季节云量和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及相对湿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气候倾向率、异常分析法、Spass22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清镇市1961 2013年逐月日照时数及日照时数影响因子总云量、低云量、水汽压和降水量、雨日数等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9612013年的清镇市日照时数年代距平呈明显的减少趋势。总体上,日照时数的月变化呈"M"双峰型,各季日照时数、年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清镇市季、年日照时数各季节均出现不同时次的异常年份。年平均云量、平均水汽压、降水量、雨日数的变化与日照时数的变化呈负相关,平均云量、平均水汽压、降水量、雨日数是影响日照时数变化的可能因素。近53年,清镇市年平均总云量呈减少趋势,分季节看均呈减少趋势,年平均低云量的气候倾向率呈增加趋势,水汽压呈增加的趋势,年降水、年雨日数变化趋势不明显,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3.
利用1951 ~2012年三江平原佳木斯降水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冰雪季节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佳木斯近62年平均降水量为532.1 mm,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减少速率为9.41 mm/10a,主要由于夏季降水减少造成的,冰雪季节、春季和冬季反而呈升高趋势,1、2、3、4、11、12月降水量均呈升高趋势;20世纪50、60和80年代降水比多年平均值偏多,其余年代偏少;冬季和春季50年代和21世纪前12年降水充沛、明显偏多,其余年代均偏少,其中2010年春季春涝增多91.6%,1970年春旱减少87.1%;秋季50、70和90年代偏多,其余年代偏少.各时段不同等级年降水日数气候倾向率≥0.1 mm和≥1.0mm呈减少趋势,大强降水有增多趋势,各年代各等级降水日数距平50年代均为正距平,70年代均为负距平;其余年代变化不大.50 ~ 70年代降雪日数少,但积雪时间长,降雪的初终日数也偏多.  相似文献   

4.
大连市近59年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冬艳  谷苹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614-6615,6660
[目的]分析大连市的日照时数变化特征。[方法]利用大连市1951~2009年日照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和累积距平法,对大连市日照时数的年代际、年、季、月变化特征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近59年大连市年代际、年、季、月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20世纪50年代年平均日照时数最多,21世纪以来最少;年平均日照时数最多为1978年,最少为2003年;1989年之前为日照偏多期,之后呈快速减少趋势;四季中,秋季日照时数减少最快,春季减少最慢;月平均日照时数最多的是5月份,12月份最少;各月日照时数减少最快的是6月,仅3月份日照时数呈现增加趋势。[结论]该研究为合理利用光能资源、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桓仁县近56年日照时数实测资料,分析了桓仁地区日照时数年代际、年际、各季和各月的气候变化特征以及与日照百分率、总云量、低云量和水汽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桓仁地区年、季、月日照时数皆呈减少趋势,春季减少最快,冬季减幅最慢。桓仁地区各月的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其中5月减少的趋势较为显著,2月减少的趋势较弱。日照时数与日照百分率的年际变化基本保持一致。年日照时数在1992年附近发生突变。年低云量、水汽压略呈增加趋势,低云量、总云量和水汽压与日照时数变化呈显著的负相关,是桓仁地区日照时数减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刘闯  祝奎  邵兵  廖晶晶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025-2027,2058
利用桓仁县近56年日照时数实测资料,分析了桓仁地区日照时数年代际、年际、各季和各月的气候变化特征以及与日照百分率、总云量、低云量和水汽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桓仁地区年、季、月日照时数皆呈减少趋势,春季减少最快,冬季减幅最慢。桓仁地区各月的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其中5月减少的趋势较为显著,2月减少的趋势较弱。日照时数与日照百分率的年际变化基本保持一致。年日照时数在1992年附近发生突变。年低云量、水汽压略呈增加趋势,低云量、总云量和水汽压与日照时数变化呈显著的负相关,是桓仁地区日照时数减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基于河西走廊中部1981—2020年玉米生长季逐日日照时数以及同期玉米发育期、播种面积和产量资料,采用回归、Mann-Kendall检验和距平法分析玉米生长季光能资源变化特征及其对制种玉米生长发育和制种规模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981—2020年河西走廊中部春玉米生长季内光能资源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均在前20年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后20年呈下降趋势。20世纪80年代年太阳总辐射为负距平,90年代为正距平,21世纪以来波动较大,但多以负距平为主。生长季4—6月日照时数呈上升趋势,7—9月呈下降趋势。春玉米播种期略有提前,成熟期推后速率为1.49 d/10 a,全生育期延长。玉米全生育期生长日数与同期日照时数均呈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2.87 d/10 a和9.61 h/10 a,两者存在显著正相关。近40年河西走廊中部玉米制种面积和规模明显增加,种植面积递增率为0.23×104 hm2/a,近10年年平均播种面积为8.93×104 hm2,现有规范化玉米制种企业近70家,杂交品种...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近50年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使黑龙江省气象资源更好地为农业服务,利用黑龙江省71个台站1961~2010年日照时数统计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与累计距平法分析黑龙江省日照时数的年、季和月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来黑龙江省年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趋势,平均每10年减少26.7 h ;20世纪60年代年平均日照时数最多,90年代最少;年日照时数最多为1967年,最少为2003年;四季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春季最为明显,其次为冬季、夏季,秋季最不明显;除8月、9月外,各月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其中6月最为明显;日照时数变化趋势转折时间大致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江夏国家基本气象站1970—2017年的48a日照时数资料,对江夏区48a来的日照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夏区的日照时数从20世纪80年代呈现减少趋势,21世纪00年代减少最为显著。四季日照时数变化趋势除春季不显著增多外,其他3季与年日照时数变化相同,呈减少趋势,其中8月减少更为明显。日照时数的减少与降水量的增多、空气质量的下降、云量、观测站环境变化及人为因素均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张立波 《浙江农业科学》2012,(10):1448-1452
利用1961-2010年浙江省16个气象站日照、降水、云量和风速材料,采用趋势分析和突变检测等方法,研究浙江省年、季、月的日照时数的时空特征和气候变化,同时对日照有影响的昼降水量、昼雨日、总云量、低云量和平均风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年、季、月的日照时数空间分布均呈东北多西南少的特征,夏季最多,其次为秋、春与冬季。近50年浙江省年日照时数普遍显著减少,区域平均每10年减幅为74.2 h,浙东南地区减少最多也最明显。各季的日照时数的变化也都是负趋势,夏、秋、冬三季减少显著,夏季减少最多也最明显,其次依次是秋季、冬季和春季。近30年的年及夏、秋和冬3季日照时数减幅缩小,春季则转为每10年以18.1 h的速率在增加。除鄞州、衢州、玉环和大陈岛年日照时数在20世纪80代中期有明显突变外,其他站点的年日照时数没有明显的突变。近50年浙江省年日照时数减少主要与低云量的增加和平均风速的减少有密切关系,这可能与气溶胶的云、反照率间接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61—2010年青州市日照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方法、Mann-Kendall方法、滑动t检验等,对近50年青州市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青州市平均日照时数为2 517.3 h,总体呈显著减少趋势,减幅为61.1 h/10 a,其年际变化振幅较大,并呈现出阶段性变化。20世纪60年代日照时数最多,70年代次之,80—90年代接近常年平均值略偏低,21世纪以来日照时数大幅减少。春、夏、秋、冬四季日照时数与年日照时数变化趋势相同,均呈减少趋势;夏季日照时数年际变化最大,秋季次之,冬季和春季日照时数减少缓慢,四季变化差异很明显。近50年青州市逐月日照时数变化趋势为双峰型,年内最高峰出现在5月,从6月开始雨量、云量增多,日照时数逐渐减少,7—8月降水日数最多,12月日照时数最少。  相似文献   

12.
基于1954—2010年川东地区和中东部地区若干站点的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对川东地区日照的年和不同季节的变化特征进行趋势分析,并采用Mann-Kendall(M-K)检验法对该地区日照变化进行突变检验。结果表明,近57年来川东地区年、各季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的变化均呈显著的减少趋势,且减少趋势主要体现在冬、夏两季,春、秋季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减少趋势不如冬夏季明显;1980年,川东地区的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存在显著的突变特征。  相似文献   

13.
马永忠  李明春  黄英华  杨学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225-20226,20270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光能资源,应用常规统计方法对建昌近50年光照资源进行趋势、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建昌光能资源属于丰富区,其年日照时数80%保证率为2 650 h;春夏秋冬四季80%保证率分别为750、685、660和585 h。建昌县年、季、月日照时数线性序列相关系数通过极显著检验,气候倾向率小于0,均呈下降减少趋势;并在1984~1985年出现气候"跃变",跃变之前(1960~1984年)处于下降减少阶段,跃变之后(1985~2009年)变化平稳。在近50年里,年日照时数趋势减少553 h;四季趋势减少分别为春季133 h,夏季181 h,秋季105 h,冬季128 h;各月中6、7月趋势减少最明显。  相似文献   

14.
利用塔额盆地4个常规气象台站1960—2009年的实测资料,分析塔额盆地日照时数的年平均变化、季节变化及年际变化规律,并通过Mann-Kendall法进行年平均日照时数变化的突变检验。结果表明:近50年来,塔额盆地年平均日照时数以2.9 h/10 a的气候倾向率波动式增加;日照时数的增加主要表现在春、夏、秋季,尤其是春季最为明显;塔额盆地年平均日照时数存在2个突变点;日照时数与总云量、低云量及≥0.1 mm的降水日数之间具有很好的负相关性,其中总云量与日照时数的相关性最好。  相似文献   

15.
该文利用奉贤区气象站1960—2015年日照时数及降水日数资料,分析奉贤区近56a日照时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6a奉贤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45.3h,异常年份9a,月日照时数呈现“一高峰两低谷”的规律,年、季度日照时数气候变化趋势呈现为一元二次方程,四季占年日照时数的比例值除春季外均呈现下降趋势,且21世纪以来各季占年日照时数均近1/4,如2011年、2014年、2015年;20世纪80年代以来年日照处于资源丰富、年际变化比较平稳的状态,尤其是1月、10月、11月日照时数变化较为稳定,但8月是日照资源丰富但变化幅度大的月份。通过相关分析得到日照时数的变化与降水日数呈负相关关系,年降水日数每增加1d,年日照时数减少7.4h,且当降水日数≤135d时日照时数一般≥1800h、降水日数>135d时日照时数一般≤2000h。  相似文献   

16.
利用宝丰站1957~2014年的温度、降水、日照资料,采用线性回归、距平、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了近58 a来宝丰县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8 a宝丰县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春季、秋季、冬季平均温度也均呈上升趋势,夏季平均气温呈下降趋势;年降水呈减少趋势,冬季降水为增加趋势,其他3个季节为减少趋势;年和四季日照时数均为减少趋势,季日照时数减少趋势从大到小依次为夏季、冬季、秋季、春季。  相似文献   

17.
程晓辉  刘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22-423,428
[目的]分析近40年来邢台地区日照时数变化趋势。[方法]选取邢台、沙河、内丘1971~2010年的逐年及季总日照时数资料,采用折线图、趋势图以及气候变率分析年、季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结果]1971~2010年邢台、沙河、内丘的年日照时数均呈现出系统减少的趋势,3站平均以77.7 h/10 a的速率减少,以邢台减少最为显著,内丘次之;3站的春、夏、秋、冬季的总日照时数均呈现出系统减少的趋势,以邢台减少最为显著,3站平均分别以10.7、18.7、21.6、26.6 h/10 a的速率迅速减少;无论年还是四季总日照时数均以邢台最为显著,体现出城市的浑浊岛效应特征;就3站的40年平均而言,冬、春、夏、秋季的季总日照时数为485.5、691.4、631.7、551.1 h,说明春季的日照最为充足,其次为夏季,冬季的气层稳定,日照时数最少。影响日照时数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城镇化发展及污染物排放的加剧。[结论]该研究为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利用南阳市气象站1971~2012年的日照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orlet小波分析、M-K检验等方法,研究了42年来南阳市日照时数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近42年来南阳市20世纪70、90年代平均日照时数高于42年年平均值;80年代、2000年以后平均日照时数低于42年年平均值。南阳市年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夏、秋、冬季日照时数也呈减少趋势,春季日照时数呈微弱的增长趋势;日照月变化趋势为1~4月逐渐增多,5月达全年最高值,9~12月一直为下降趋势;从气候变化趋势来看,1、2、5~12月月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3、4月月日照时数呈增加趋势;近42年南阳年日照时数变化存在3个明显的周期震荡,分别是6~8、26~28和35~36年的尺度:自1971年以来,南阳市年平均日照时数一直处于下降趋势,根据UF和UB曲线交点的位置,确定南阳市年日照时数21世纪的减少趋势是一突变现象,具体是从2001年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