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就家蚕彩色茧的饲养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对其推广前景进行分析,以期为家蚕彩色茧的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
家蚕黄绿茧色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黄绿茧色性状分离的遗传情况,调查了亲本大造绿和黄白限及其杂交后代经济性状成绩、蚕茧的颜色及丝胶含量.结果表明,杂种(大造绿x黄白限)F1的死笼茧优势率最大,平均为72.93%;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的优势率在15.6%~25%之间,结茧率和茧层率的杂种优势率在2.34%~7.88%之间;(大造绿×黄白限)F1代茧色全为绿色,(大造绿×黄白限)F2代茧色出现分离,有白色、浅绿色、绿色和深绿色,色度值分别为40.18、57.86、71.87、79.29;并对茧色的色度值与丝胶含量的关系作了相关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采用数量遗传学的世代分析和综合方差以及协方差分析方法,对破风茧率的各遗传效应参数,广义和狭义遗传力以及破风茧率与万蚕收茧量等的相关系数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6个世代之间,破风茧率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遗传生不符合加性-显性效应模型,而与加性-显性-上位铲应模型相符。在6个遗传效应参数中加入*显性的上位尖不显著。主要是中亲值和基因和性效应,其次为显性效应,上位效应较小。其中,显性效 和加性*加性的上位  相似文献   

4.
家蚕内印茧发生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家蚕天然彩色茧资源的研究现状与开发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然彩色茧资源是自然界原生品种,具有天然、绿色、低碳的特点,对其开发符合当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理念,有着十分广阔的开发前景。文章简要地介绍了天然彩色茧资源的多样性与优良特性,概述了它的利用现状,并对湖南进行天然彩色茧资源的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家蚕天然彩色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家蚕在常规饲养的基础上,在其人工饲料或桑叶中添加经过筛选和处理的各种色素,使蚕食后改变其丝腺着色性能,根据添食色素不同而呈现各种色彩,结出五彩缤纷的蚕茧.  相似文献   

7.
江燕 《农技服务》2009,26(10):61-62
从蚕室蚕具的准备、蚕种选择、催青、收蚁、小蚕饲育和大蚕饲养等方面阐述了家蚕天然彩色茧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彩茧品种M中的性状及对四川宜宾地区的适应性,于2011年春蚕期以四川省宜宾市大面积推广应用的871×872为对照品种,对彩茧品种M中进行了实验室春季对比试验和春季农村试养,结果表明:彩茧品种M中品种孵化齐一,2 d孵化高达97%以上,眠性快,眠起齐一,少有小蚕发生,健康性好,食桑活泼,抗病力强;与对照蚕品种871×872相比,春蚕期全龄缩短16 h,万头收茧量高5.5%。5龄50 kg桑产茧量高5.5%,解舒率高1.0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对家蚕饲养中发生色茧现象的研究结果表明,产生色茧的原因主要是桑园土壤和桑叶的金属离子(特别是重金属离子)含量严重超标所致。金属离子通过蚕卵遗传;同时也与不同年份的生态条件(主要是环境污染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家蚕荧光茧色分子标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家蚕荧光茧色基因的分子标记,以家蚕的荧光品种C408黄和C408紫为材料,采用400多个RAPD随机引物筛选分子标记,获得了与家蚕紫荧光茧色有关的1个分子标记CFP-01859.并通过设计特异引物转换成SCAR标记验证,证明获得的标记真实、可靠,并对该分子标记的片段进行了克隆和测序.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家蚕丝腺生物反应器这一蛋白高效表达系统,尝试建立一种高效、低廉、稳定生产狂犬病病毒核蛋白(RVNP)的技术体系,为生产基因工程疫苗奠定基础。【方法】通过RT-PCR方法克隆获得RVNP序列,采用家蚕丝胶蛋白基因(Ser1)启动子为特异性启动子,将RVNP构建到含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筛选标记基因的piggyBac转座子表达载体(pBA3EGFP)中,并采用显微注射转基因家蚕技术构建家蚕丝腺生物反应器。【结果】G1代通过EGFP标记的筛选获得转基因家蚕阳性蛾区26个,蛾圈阳性率为59.09%。PCR实验证实RVNP已经整合到家蚕基因组中,Western blot分析表明RVNP蛋白可能附着于丝胶蛋白并随家蚕吐丝行为分泌到蚕茧中。【结论】获得了能够表达外源的RVNP蛋白的转基因家蚕品系,该系统有望成为高效、低廉、稳定地生产狂犬病基因工程疫苗的技术体系之一。  相似文献   

12.
利用色素添食技术生产家蚕彩色茧,存在着三大需要攻克的难题。第一是色彩的深度、纯度如何提高的问题;第二是提高彩色茧的色牢度问题;第三是彩色茧色彩种类如何丰富的问题。经研究发现,利用色素添食技术生产家蚕彩色茧,其彩茧的深度、纯度以及色牢度与色素、蚕品种、添食方法、环境有直接的关系,色素的有效成分高低、浓度大小等起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家蚕(Bombyx mori)蚕丝纤维脱胶后蛋白质成分的变化,为了解丝蛋白在蚕丝纤维中的分布特征打下基础,并为改进蚕丝纤维加工工艺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木瓜蛋白酶、碳酸钠、尿素、中性皂和碱水法5种方法对蚕茧进行脱胶处理;并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不同方法处理的蚕丝和不同蚕丝加工产品的脱胶程度,以及脱胶对丝素的影响;利用FASP酶解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的技术鉴定不同方法脱胶后的蚕丝及各种蚕丝加工产品的蛋白组分;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鉴定到的丝蛋白进行注释并通过非标定量的方法比较各种样品中丝蛋白的丰度。【结果】通过5种方法对蚕茧丝进行脱胶,蛋白电泳检测发现木瓜蛋白酶法降解丝胶蛋白的同时基本不会破坏丝素蛋白;碳酸钠法对丝胶的降解能力较弱,但对丝素的降解较强;中性皂法和尿素法对丝胶蛋白和丝素蛋白的降解都比较严重;碱水法的效果不理想。通过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木瓜蛋白酶和中性皂法脱胶后的蚕丝中几乎没有丝胶蛋白,主要是丝素蛋白、seroin 1和甘氨酸富含蛋白等;尿素法和碳酸钠法脱胶后的蚕丝中残留蛋白最少,主要是丝素蛋白和甘氨酸富含蛋白等。通过蛋白电泳检测了6种蚕丝加工产品中的蛋白质,发现生丝和胚绸中的丝素蛋白比较完整,绸、缎和电力纺中的丝素蛋白出现了部分程度的降解,而丝绸旧衣中的丝素蛋白有严重的降解。通过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生丝和胚绸中的主要成分包括3种丝素、丝胶1、seroin 1、osiris 9a、甘氨酸富含蛋白和蛋白酶抑制剂SPI51等;绸、缎和电力纺的主要成分包括3种丝素蛋白和seroin 1,而丝绸旧衣中的主要成分包括3种丝素蛋白和甘氨酸富含蛋白。【结论】木瓜蛋白酶脱胶法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持丝素纤维的完整性,碳酸钠和尿素法的脱胶程度最高。生丝和胚绸中的丝胶蛋白含量很高,丝素纤维比较完整。绸、缎和电力纺中的丝胶蛋白很少,丝素纤维有部分程度的降解。蚕丝经过彻底的脱胶后还剩余的蛋白包括丝素重链、丝素轻链、丝素p25、seroin 1和甘氨酸富含蛋白。  相似文献   

14.
家蚕空泡型ATP酶(V-ATPase)基因的基本信息及表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鉴定家蚕(Bombyx mori)中的空泡型ATP酶(vacuolar-type ATPase, V-ATP酶)A、B亚基的编码基因,并调查其在家蚕幼虫5龄第3天不同组织和上蔟时期丝腺不同区段的表达特征。【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鉴定家蚕的V-ATP酶A、B亚基的编码基因并在线预测V-ATP酶两个亚基所具有的结构域,采用软件将其分别与其他物种中V-ATP酶A、B亚基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序列比对和进化树的构建,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家蚕V-ATP酶A、B亚基的编码基因在5龄第3天家蚕各组织的表达情况。进一步利用向家蚕幼虫上蔟时期的气孔注射pH值指示剂溴酚蓝,对丝腺进行染色,通过颜色变化对丝腺不同区段的pH值进行调查。最后,采用荧光定量PCR对家蚕上蔟时期丝腺不同区段V-ATP酶A、B亚基编码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获得了家蚕V-ATP酶A、B亚基的编码基因BGIBMGA008295(GenBank登录号NM_001098359.1)和BGIBMGA002241(GenBank登录号NM_001098358.1)。结构域预测发现这两个亚基均具有3个非常保守的结构域,分别为位于N端的β筒结构域、序列中部的核苷酸结合结构域和C端结构域。将这两个基因编码的V-ATP酶A、B亚基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V-ATP酶A、B亚基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和进化树的构建,同源比对结果发现不同物种中V-ATP酶A、B亚基的氨基酸相似度为90%,保守结构域间相似度高达95%以上,说明不同物种间V-ATP酶A、B亚基高度保守。进化树显示家蚕V-ATP酶A、B亚基与同属于鳞翅目的其他昆虫的V-ATP酶A、B亚基亲缘关系较近。5龄第3天家蚕各组织中V-ATP酶A、B亚基编码基因的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这两个基因主要在中肠、脂肪体、生殖腺和丝腺中表达。使用溴酚蓝染色的方法分析上蔟期丝腺不同区段的pH情况,结果显示家蚕后部丝腺、中部丝腺后区和中区为中性或碱性环境,中部丝腺前区pH急剧下降到酸性环境,前部丝腺也为酸性环境。进一步对V-ATP酶A、B亚基编码基因在上蔟期丝腺不同区段进行表达情况分析,发现V-ATP酶A、B亚基基因在前部丝腺和中部丝腺前区高量表达,推测V-ATP酶可能与这两个区域低pH环境的产生和维持相关。【结论】明确了V-ATP酶在家蚕各组织的表达情况,V-ATP酶可能与中部丝腺前区和前部丝腺腺腔的酸化相关,这为进一步研究V-ATP酶的生理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介绍利用煮茧水及缫丝厂的废液提取丝胶的方法,分析不同方法对丝胶的制取及水溶性的影响.结果表明,FeSO4和Ca(OH)2法提取的丝胶率最高,经盐溶液处理获得的丝胶蛋白粉末在室温下易溶于水.还探讨了丝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6.
根据GenBank已登陆的糖转运蛋白序列与家蚕基因组框架图和EST序列,获得家蚕同源糖转运蛋白基因BmST5。基因编码区长1 527 bp,编码508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质量为55.67 kD。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有典型的Sugar_tr结构域和12个疏水的跨膜结构域,与体虱等同源蛋白的一致性在50%以上。RT-PCR结果表明,该基因仅在家蚕的马氏管、生殖腺和头中有表达,在中肠、丝腺、血液、体壁和脂肪体中不表达。  相似文献   

17.
钟雁  朱立  储蓉 《安徽农业科学》2013,(26):10706-10707,10710
分析和总结出贵州彩色观赏植物的资源及观赏特性,以及贵州彩色观赏植物在园林绿化方面的应用,并进一步探讨彩色观赏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通过足部注射的方式将金纳米三角片导入五龄家蚕幼虫的体内,通过研究家蚕的生长状况以及蚕丝性质的变化,对金纳米三角片的生物安全性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金纳米三角片的摄入大幅度降低了家蚕的成活率,存活下来的家蚕的平均体重、体长相比起空白对照组有所降低,但外貌无显著变化。X射线衍射(XRD)和红外(FTIR)结果表明,与空白组蚕丝相比,摄入金纳米三角片的实验组的蚕丝的晶体或二级结构并未遭到破坏。该研究为金纳米三角片的生物安全性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家蚕NF-kB类转录因子BmRelish在抗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 BmNPV)感染的免疫应答中的作用,筛选和分析抗病毒细胞因子,完善对家蚕抗病毒免疫机制的认识。【方法】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当BmNPV感染家蚕BmE细胞后BmRelish全长形式(BmRelish-FL)是否转变成其活性形式(BmRelishact);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过表达BmRelishact的细胞在感染BmNPV后胞内病毒DNA的相对水平,观测在被荧光标记的BmNPV(BmNPV-EGFP)感染后呈现EGFP荧光的细胞数,并与作为对照的未表达BmRelishact的细胞相比较,以确定BmRelish是否参与抗病毒免疫;将新鲜细胞通过Transwell细胞共培养体系经过表达BmRelishact的细胞上清培养液孵育后,定量检测在感染BmNPV后胞内病毒DNA的相对水平,以探讨过表达BmRelishact的细胞是否产生并分泌抗病毒细胞因子;通过超滤等方法对过表达BmRelishact的细胞上清培养液予以初步分离,将滤过液和截留液分别孵育新鲜细胞,定量检测感染BmNPV后胞内病毒DNA的相对水平,从而确定抗病毒细胞因子的分子量范围;用高温处理滤过液和截留液后再孵育新鲜细胞,定量检测感染BmNPV后胞内病毒DNA的相对水平以确定抗病毒细胞因子的属性;利用LC-MS/MS对滤过液中的多肽做进一步鉴定和分析。【结果】BmE细胞被BmNPV感染后,部分BmRelish-FL转变成其活性形式BmRelishact;过表达BmRelishact的细胞被BmNPV感染后,胞内病毒DNA的相对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细胞,且呈现EGFP荧光的细胞数也较对照少;新鲜细胞经过表达BmRelishact的细胞上清培养液孵育后,胞内病毒DNA的相对水平显著低于用对照细胞上清培养液孵育的细胞;用100和3 kD超滤管超滤过表达BmRelishact的细胞上清培养液后,滤过液仍然具有显著降低所孵育细胞的胞内病毒DNA的相对水平,而截留液无此活性;经高温处理后,该细胞上清培养液不再具有降低所孵育细胞的胞内病毒DNA相对水平的作用;在滤过液中通过质谱鉴定到67个肽段,长度为9-45个氨基酸,富集到32个蛋白质,分子量均>3 kD,其中9个蛋白质含有信号肽。【结论】BmNPV感染导致BmRelish的激活;活化的BmRelish促进细胞产生抗病毒细胞因子并分泌到上清培养液中;该细胞因子具有增强细胞抗病毒能力的活性,为分子量<3 kD的多肽。  相似文献   

20.
家蚕第2煤色(so2)发掘于西南大学家蚕基因资源库保存的16-111系统,其主要特征为:幼虫体表污灰色,蛹色黝黑.其它性状均正常.遗传分析结果:第2煤色(so2)对正常型为隐性,单基因突变;是相似性状突变型煤色(so)的等位基因,对煤色(so)为显性.因此,家蚕第26号染色体上该基因座的3个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为:+>so2>so.
Abstract:
Sooty 2 (so2) has been discovered in silkworm strain 16-111 conserved in the Silkworm Re-source Bank at Southwest University. It is characterized by dirty grey colored body surface of the larva andblack-skin pupa. The other traits are all normal. Genetic analysis shows that it is controlled by a single re-cessive mutant gene. It is the allele of sooty(so)with similar characters, and so2 seems to be dominant toso. Therefore, the dominant-recessive relationship of the 3 alleles at the locus on the 26 th chromosome insilkworm is +>so2>s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