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国家气象中心实时预报业务数据库中的常规天气观测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1°×1°网格点逐6 h再分析资料,采用天气学原理和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方法,对2008年12月3~6日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此次寒潮天气过程是500 hPa鄂霍茨克海附近强大的暖性高压脊阻挡冷空气东移,使冷空气堆积加强,形成横槽并转竖;泰梅尔半岛旋转南下的极涡南掉与转竖的低槽携带的冷空气合并,使冷空气势力增强并取西北路径从黄河流域大举南下,造成此次寒潮天气过程。强盛的冷平流是造成气温骤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应用天气分析方法,对大连北部地区2013年11月9—10日寒潮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寒潮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为"一槽一脊"型,促使寒潮暴发的流场为横槽转竖型。高空500 hPa天气图上-44℃冷中心位于120°E;55°N~60°N;对应高空700 hPa天气图上冷中心为-32℃;而地面天气图上冷高压中心强度达到1 060 hPa,标志着冷空气的堆积达到了可产生寒潮的强度。由贝加尔湖暴发南下的冷空气偏北、偏东,大连地区只有最北部庄河站达到了寒潮标准,24 h内最低温度下降9.1℃。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出大连地区寒潮天气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3.
4.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应用天气分析和诊断分析方法,对2015年10月16-18日内蒙古新巴尔虎左旗寒潮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寒潮过程是极涡向南东移过程中的分裂槽发展、加强,在贝加尔湖附近形成冷涡;冷涡旋转南下是引发寒潮爆发的原因,在此过程中,EC数值预报的高度场、温度场、气压场都有很好的指示性意义。此次寒潮天气过程对当地预报指标很有指导性意义,对今后寒潮天气过程的预报预警和决策服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6.
2009年12月22-24日(简称"12.22"),新疆塔城地区出现了一场全区性的强寒潮天气过程,也是近50 a来(1960-2009年)历史同期(12月)最强的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基于此,利用欧洲数值预报中心高度场、温度场、海平面气压场各项资料及T213物理量场资料对此次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从中总结预报经验教训,以期提高寒潮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分析2010年3月成都一次寒潮天气过程。[方法]利用NECP 1°×1°的6 h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等资料,应用天气学分析和诊断方法,从前期环流背景、冷空气路径和预报着眼点等方面,对2010年3月21-24日成都地区出现的一次寒潮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500高空冷槽、700-850 hPa低层切变、地面冷锋是此次寒潮主要影响系统;500 hPa巴尔克什湖至贝加尔湖为一脊区,过程前期受高压脊影响,前期增温明显,日平均气温较高;地面冷高压范围大,中心强度达1 043.0 hPa;冷空气强而深厚,与地面强降温中心相对应;冷空气从新疆经河套到陕甘的西风路径再折向沿东北回流路径进入四川盆地。巴尔克什湖至贝加尔湖强偏北气流、地面冷高压中心强度变化情况、南北海压差和温差、850 hPa温度变化、冷平流移动路径以及强度等可作为预报寒潮强度的参考因子。[结论]该研究为提高对寒潮天气的预报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运天气学原理,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1 年5 月10~12 日发生在河套地
区的一次寒潮霜冻天气过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等,采用天气学原理和方法,对2009年1月21~23日发生在西北地区的一次寒潮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配置、冷空气移动路径及高低空环流形势演变和物理量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次"横槽转竖型"寒潮过程,冷空气路径属西北偏北型,有强冷空气在西西伯利亚及贝加尔湖堆积并向南侵袭造成的。物理量的诊断分析发现,正涡度输送对寒潮爆发有一定的作用;冷平流强度强,从温度平流的垂直结构来看,冷平流中心在700 hPa,冷空气主要集中在底层;水汽条件较差,所以降水较弱;地面正负3 h变压差达6 hPa,利于产生变压风,造成大风天气。 相似文献
11.
12.
13.
乌鲁木齐地区春季第一场暴雪型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常规天气资料、NCEP1°×1°的6h分析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对2008年4月18日~2008年4月20日强寒潮天气发生前后环流及物理因子分析认为,强寒潮天气暴发前期,里黑海脊发展东移与东欧脊同位相叠加后顺转,脊前东北风带加强,使泰米尔半岛冷空气沿脊前偏北气流在横槽中堆积。高压脊部分东南垮,导致强冷空气大举东南下,强寒潮天气暴发;里海到巴尔喀什湖的水汽在北疆上空聚积,为这次寒潮天气提供了水汽条件;ECMWF数值预报产品在这次强寒潮天气过程中准确的预报了高度场的环流场演变趋势,地面冷高压的位置、强度、路径和移速;850hPa格点温度预报值与最低温度实况值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甘肃冬季一次寒潮天气过程。[方法]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应用天气分析和诊断分析方法,对2008年12月2~5日甘肃的一次寒潮天气爆发的成因和物理量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此次寒潮过程属于"横槽转竖型"。乌山脊崩溃、横槽的转竖、地面冷高压的加强南下是引发寒潮爆发的原因。西伯利亚低涡发展带动极地小股冷空气补充南下,对寒潮的爆发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此次寒潮过程中,涡度、温度平流等物理量也有很好的表现。[结论]该研究对今后类似天气过程的预警预报和决策服务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2011年2月下旬准格尔盆地西北缘发生的一场寒潮天气,总结了形成这次天气的环流背景、中低层温度场及冷平流垂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欧洲脊主体稳定,脊顶缓慢东南垮,西伯利亚槽逆转南压西伸,槽前形成强盛的西南急流,使天气前期区域气温快速上升.槽后西北风带风速不断加强,输送高纬冷空气南下堆积,冷平流快速进入中低层大气,强冷空气在近地面猛烈暴发,是形成此次寒潮天气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6.
17.
利用Micaps处理客观分析、数值预报、卫星云图以及自动气象站等资料,对2001年4月8~10日发生在十堰市历史罕见的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表明:新地岛以西高空小槽引导极地冷空气不断南侵;垂直散度场、速度场配置与产生较大降水关系密切,寒潮过程中特征反映出与暴雨过程存在类似点;云图分析显示秦岭等大地形对北方冷空气南下速度存在阻挡作用,是预报这类天气的一个关键;槽底负涡度平流、槽前疏散场的正涡度平流是其动力因素,槽前暖平流提供了热力条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