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研究了填埋垃圾上层间歇曝气充氧或渗滤液回流前经好氧、硝化反应器处理的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系统中渗滤液的脱氮效果及其填埋垃圾的稳定化过程.结果表明,填埋垃圾上层间歇曝气充氧的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系统渗滤液NH4+-N浓度的衰减速度虽然比渗滤液回流前经好氧、硝化反应器处理的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系统慢,但其理论能耗可比后者节省98%左右,并且无需好氧、硝化反应器的基建投资和污泥处理.此外,填埋垃圾上层间歇曝气充氧的方式加快了填埋垃圾和渗滤液中有机物的降解,提高了填埋垃圾的稳定化效果,增加了10%~12%的沉降高度.而渗滤液经过好氧反应器处理后回流到填埋场,将会引起填埋垃圾降解后期碳源供应不足,减慢垃圾的稳定化过程.填埋垃圾上层间歇曝气充氧的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系统由于其中的反硝化作用有机物的消耗及好氧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其渗滤液CODCr和VFA最大浓度仅为对照的50%,并且产甲烷反应器的产气量也减少了42%~44%.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污泥处理处置应遵循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低碳化的原则,分析了不同污泥处理方式的优缺点,污泥处理应因地制宜,不能盲目追风,选择合适的污泥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3.
我国污泥堆肥相关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镇污水厂建设普遍存在"重水轻泥"现象,导致大量污泥不能进行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处置,我国污泥处理处置和生态环境将面临严峻挑战。简要介绍了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现状,着重就污泥堆肥相关技术进行介绍,并对污泥堆肥技术的发展方向作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北京海淀区六里屯卫生填埋场内设垃圾填埋模拟柱,对新鲜垃圾产生的渗滤液进行了好氧和厌氧两种条件下的自身循环回灌,对两种条件下渗滤液的产生量、常规水质指标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初步探讨了好氧回灌处理技术对城市垃圾渗滤液的影响。结果表明,好氧条件下,垃圾填埋柱中渗滤液产生量较少,填埋体系易形成中性偏碱的环境,温度较高,添加污泥与蚯蚓的作用有利于CODCr和氨氮的降解,比厌氧条件提早进入稳定阶段,进而加快了填埋垃圾的稳定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应用不同处理的土柱试验,分别测定城市污泥和福建红壤混合基质经淋溶后,铜(Cu)、铅(Pb)、锌(Zn)、砷(As)、汞(Hg)、镉(Cd)、六价铬(Cr~(6+))、镍(Ni)等重金属和矿物油、可吸附有机卤化物、挥发酚、多氯联苯、总氰化物等有机物在基质中的含量,以及其在渗滤液中的浓度,并应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分别评价污染物的生态环境风险。结果表明:土壤与城市污泥质量比为5∶4的试验处理中,基质重金属与大多数有机污染物含量最高,重金属综合污染均达到中等生态危害水平;单因子中Hg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最大,污染水平达强生态危害水平,其余元素均处于轻度危害水平;渗滤液中各重金属与有机物浓度均低于我国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值,在CT5处理中Ni的污染指数为2.16,达到重度污染水平,其余重金属均处于清洁水平。因此,在利用城市污泥改良红壤时,要充分考虑不同的污泥施用量对土壤及地下水的生态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黄土性土壤对垃圾渗滤液的净化作用,为黄土地区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污染控制,以及填埋场覆盖层的选材及厚度设计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采集耕层(0~25cm)、犁底层(25~60cm)、黏化层(60~120cm)和钙积层(120~175cm)土壤,按不同液土比(体积(mL)质量(g)比,下同;5∶1,10∶1,20∶1,30∶1)加入垃圾渗滤液,采用静态和动态吸附试验,研究不同土层土壤对垃圾渗滤液中COD、NH4+-N的吸附特征及COD去除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耕层、黏化层、钙积层土壤在振荡4h、犁底层土壤在振荡2h时,对垃圾渗滤液中COD的吸附量达到最大;犁底层、黏化层、钙积层土壤在振荡2h、耕层土壤在振荡1h时,对垃圾渗滤液中NH4+-N的吸附量达到最大;随着液土比的增大,不同土层(除犁底层外)土壤对渗滤液COD、NH4+-N的吸附量逐渐增加。【结论】黄土性土壤对垃圾渗滤液中的COD吸附净化可分为全吸附阶段、部分吸附阶段和基本饱和阶段。综合分析不同土层对垃圾渗滤液中COD、NH4+-N的吸附净化作用,填埋场覆盖层应选择耕层及黏化层土壤,覆盖层厚度以100cm为宜。  相似文献   

7.
<正>本报讯污水厂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附属产品,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近年来,随着城市污水处理量的增加,污泥的产生量也在增加。目前,山西太原市市区有7个城市污水处理厂,每天产生500余吨污泥。据太原市城管委负责人介绍,我国的污泥处理原则是"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但至今未形成较为统一的污泥处理、处置理念。2000年以来,污泥的处理、处置逐渐由过去的  相似文献   

8.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采用MBR(A/O)-NF-RO联合工艺进行试验,采用接种的方法进行污泥培养和驯化,污泥大量生成并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污染物去除效果较高。考虑到垃圾渗滤液中氨氮浓度较高的问题,采用A/O-MBR生物脱氮工艺进行分析,利用超滤膜强化系统的硝化反应,提高对垃圾渗滤液中氨氮的去除率。最后,采用纳滤和反渗透系统及联合工艺进行垃圾渗滤液的处理,高效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COD、NH3-N、TN,使出水水质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
试验研究了好氧稳定化处理沼液对玉米秸秆还田腐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量1 kg/m~2、破碎长度为3~5 cm、翻埋深度20~25 cm的条件下,不同处理组秸秆降解率为稳定化沼液组菌剂组沼液原液组秸秆还田组(ck),稳定化沼液组在处理150 d时,秸秆降解率达到79.2%,优于其他处理组。土壤营养成分变化结果显示,施用沼液和稳定化沼液的处理组,其土壤养分增加高于菌剂组,显著高于ck组;稳定化沼液组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土壤酶活性的考察结果显示,各处理组的酶活性变化规律与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基本吻合。施用稳定化沼液能促进秸秆降解并加快秸秆腐解程度,定期连续施用稳定化沼液比一次性使用市售秸秆腐熟菌剂更能促进秸秆降解。  相似文献   

10.
研究以好氧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城市垃圾渗滤液,以膜截留的有机物量的变化间接反映SMP在反应器中的积累情况,以及其对污泥活性和污泥混合液过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进水垃圾渗滤液可生化性由0.60降至0.28,MBR中被膜截留的有机物浓度由226.4 mg/L增加至504.0 mg/L,积累程度加剧,并会抑制污泥脱氢酶活性,对反应器中混合液过滤性能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定位施磷对土壤无机磷形态土层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 6 年田间定位试验,采用顾益初、蒋柏藩提出的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方法研究测定无机磷形态在 0~20cm(表层)和 20~40 cm(下层)土层的分布。结果表明不论是否施肥,6 年试验后无机磷形态分布特点为 Ca2-P,O-P(闭蓄态磷)含量表层高于 20~40 cm 土层;F3-P 相反,是下层高于表层。长期施磷表层和 20~40 cm 土层各形态无机磷以及土壤全磷均有增加,Ca2-P,Ca8-P,Al-P,O-P,Ca10-P 和土壤全磷均是表层增加明显,对 20~40 cm 土层影响小的特点;Fe-P 相反,是 20~40 cm 土层增加较 0~20 cm 显著,表明长期水旱轮作下,磷向下层移动。  相似文献   

12.
污泥中几种重金属元素在砂土中的运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土柱实验,研究了污泥中几种重金属元素Cu,Zn,Ni,Pb的运移特点和形态。实验表明,表层4cm土壤混入6%的污泥后,显著增加了Cu,Ni,Zn的淋出量,而Pb没有显著增加。淋出液中Cu,Ni几乎都是配位态重金属,Zn则有较高比例的非配位态离子。土壤对Cu^2+的吸附能力大于Zn^2+,Cu^2+与有机物的配位能力强于Zn^2+。水溶性有机物与重金属的配位反应对Cu,Ni运移影响较大。Zn的运  相似文献   

13.
心土混层耕改造白浆土效果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经过7年系列试验和两年心土混层耕改良白浆土效果试验证明:设计心土混层耕犁的理论依据是保持耕层,改造白浆层。淀积层与白浆层按1∶1或0.5∶1混拌,应用心土混层耕犁的农艺参数为上翻20cm,下混30-40cm。心土混层耕具有持续改土增产效果,粮豆作物第一年增产15.6%,第二年增产11.4%;心土层土壤硬度降低,抗穿透阻力从25kg/cm#+2降到5-10kg/cm#+2,土壤饱和透水系数提高1.7-7.3倍,土壤抗旱涝能力提高。心土混层耕改土经济效益显著,改土效益期内(两年)每台犁可获纯收益18.7万元。  相似文献   

14.
通过3 a的杉木施肥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对杉木树高、胸径和蓄积量以及土壤pH值、有机质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 a试验后,最佳处理为A处理(6孔袋控处理),树高(8.46 m)、胸径(8.96 cm)和蓄积量(98.16 m~3·hm~(-2)),分别比CK提高5.75%、降低0.56%、提高19.13%,分别比B(8孔袋控处理)、C(10孔袋控处理)、D(传统处理)处理的提高0.24%~5.75%、2.63%~5.78%和17.75%~18.71%。0~20 cm和20~40 cm的土层土壤pH值均以A处理最高(4.6),0~2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以B处理最高(37.77 g·kg~(-1)),A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与B处理相差不大,20~4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以A处理最高(25.75 g·kg~(-1))。施肥3 a后,土壤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总体上以A处理最高。各处理0~20 cm土层的速效钾含量较试验前降低,全氮、全磷、全钾和碱解氮在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含量均比试验前增加。相比常规施肥,袋控施肥对提高杉木早期生长量和林地土壤肥力上的效果较好,其中又以A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邹通  惠秀娟  唐凤德  薛爽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174-12176
[目的]探讨城市生活污泥在沙化林地利用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室内淋溶模拟试验,研究施用污泥对风沙土养分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施加污泥模拟淋溶后,风沙土总氮、总磷、速效氮、速效磷在各土层含量显著增加,且0~20 cm土层增幅明显大于20~40、40~60 cm土层;各重金属(Cu、Cr、Pb、Zn)含量在0~20 cm土层增加显著,40~60 cm土层增幅较小。施用污泥淋溶后,风沙土内梅罗指数(0.67)虽低于国家林地土壤质量标准(0.70),短期内未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但若长期施用污泥,应注意各重金属特别是Cd的累积效应所带来的潜在危害。[结论]城市污泥在沙化林地的短期应用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生动态膜污泥浓缩过程中脱水性能的变化规律。[方法]通过对自生动态膜污泥浓缩反应过程中污泥比阻的测定,研究了其污泥脱水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在微网污泥连续浓缩过程中,污泥比阻随着污泥浓度升高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污泥浓度从3.48 g/L升至28.00 g/L的过程中污泥比阻由1.53×1012cm/g下降至8.64×1011cm/g再上升至1.60×1012cm/g。批次污泥浓缩试验结果与连续浓缩试验结果相符。[结论]为污泥浓缩工艺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油罐底泥无害化及资源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油罐底泥的特性出发 ,分析了油罐底泥处理的必要性和经济性 ,介绍了国内外的油泥处理技术 ,以及本课题组在油罐底泥处理方面开发的国产化整套设备、处理流程和工业性处理试验结果。试验处理效果良好 ,碳氢化合物回收率达到 95 %以上 ,处理后废水符合排放污水处理装置的要求 ,残余污泥减量为原来的12 .2 % (质量比 ) ,可送砖瓦厂烧掉 ,为油罐底泥处理的国产化、资源化提供可借鉴范例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田间试验对承德围场地区紫花苜蓿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和不同茬次根系生长状况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不同土壤层次水分变化有所不同,深层土壤80 ̄120cm土壤含水量变化最大,表层0 ̄20cm次之,20 ̄80cm土层为相对稳定层;根系生长在不同茬次变化很大,呈逐渐递增的趋势,其中0 ̄30cm土层内的根量相当大,占到75% ̄95%之间。苜蓿根重密度与土层深度之间呈指数递减关系,20 ̄30cm土层根量在生长期间逐渐增加。总之,在苜蓿生长期间,水分消耗以表层为主;由于该地地下水位较浅,而苜蓿的主体根系分布的土壤层次在逐渐扎深,因此建议在充分利用相对稳定层土壤水分的基础上,适度控制苜蓿生长年限,达到苜蓿生长与水分利用“双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生物质炭施用对不同深度稻田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揭示生物质炭施用下不同深度稻田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的变化,为提高稻田土壤生物质炭施用下的固碳效应提供参考。以太湖地区施用生物质炭2 a后的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采集了7个不同土壤深度的土壤样品,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分析了生物质炭施用下不同深度土壤有机碳分布及矿化特征。结果表明,生物质炭仅显著增加了表层(0~10 cm)土壤总有机碳含量,而对深层土壤无显著影响。然而,与对照相比,施用生物质炭显著降低了土壤0~40 cm有机碳矿化强度,0~10、10~20、20~30、30~40 cm土层的降幅分别为23.74%、37.57%、37.62%和15.95%,并降低了10~40 cm土层的微生物生物量碳和0~40 cm土层微生物代谢熵,同时表层(0~10 cm)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显著增加11.3%,而以上各指标在40 cm以下土层未因生物质炭添加而产生显著变化。因此,生物质炭在2 a尺度上提高了稻田土壤0~40 cm有机碳的稳定性,有助于增加深层土壤固碳潜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城市污泥堆肥施加于菠菜地的可行性及其施加控制量。[方法]以北京市庞各庄污泥堆肥厂的污泥堆肥作为蔬菜地施用的有机肥源,采用自制土柱试验装置,研究不同用量污泥堆肥施用后菠菜的生长情况及对土壤的影响。试验设4个处理,污泥堆肥施用量分别为0(ck)、2、4、和6 kg/m2。[结果]壤土和沙土上不同用量污泥堆肥施用后,菠菜的株高、冠幅和叶面积都有一定的增加,对菠菜生长有促进作用,以4 kg/m2处理的效果最好。污泥堆肥施用后对菠菜重金属含量有显著影响,明显提高了菠菜地土壤中养分及有机质含量,污泥堆肥用量与污泥中重金属含量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结论]城市污泥堆肥可以施加于蔬菜地,施加量以4 kg/m2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