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介绍了航天蔬菜新品种科技成果转化成效、主要技术及成功经验,提出加快甘肃天水航天育种示范区建设步伐,深入开展航天育种遗传机理研究,积极示范推广航天蔬菜新品种,是提高农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太空黄番茄96-3是我单位于2008年从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引进的一个利用航天工程技术育成的番茄新品种,经过3年的示范种植,表现优质、抗病、高产,是一个适宜于做番茄深加工的优良品种。现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于无限生长型,植株长势强,茎蔓粗壮,叶量大,叶色浓绿,一般每隔3片叶着生一支花序,  相似文献   

3.
民勤县种植番茄时间较长,保护地番茄种植从1996年开始,由于保护地蔬菜单位种植面积效益好,配合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加上政府和农业部门积极引导,2005~2007年是保护地蔬菜种植发展迅猛时期,尤其是产量相对稳定、产品市场供应期长的蔬菜番茄在民勤县区也有了大面积的种植,但是由于传统品种单一、产量低,抗性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菜农种植番茄的积极性.因此,引进新品种试验,推广新品种种植便是解决相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番茄作为宁夏地区蔬菜种植的主导产品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产品除满足本地市场外,主要销往青海、甘肃、新疆、内蒙、陕西等地.为了加大番茄外销力度,增加蔬菜产值,提高农民的收入,自2003年以来,我区相继引进荷兰、以色列、西班牙选育的硬质大红番茄新品种进行试种、示范,经天缘中心、永宁县望远镇的越夏、越冬栽培,初步筛选出了几个适合我区栽培的品质好、耐贮运、市场潜力大的番茄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孙泉 《上海蔬菜》2010,(6):26-27
<正>番茄作为我市外销蔬菜的主要品种,2008年种植面积达2667hm2、产量20余万t。为推进我市蔬菜产业发展,提供适应本地自然条件、市场前景较好的番茄新品种,2009年我们引进10个番茄品种与本地主栽品种钢石308进行比较试验,旨在通过田间试验,从中筛选出优质丰产、抗逆性强、适销的番茄新品种,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国蔬菜》2006,(9):76-77
北京中农绿亨种子科技有限公司座落于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南院.是由刘铁斌博士等专家、教授发起。北农绿亨公司投资控股的一家专业从事蔬菜新品种选育与研究、开发与推广的新型种子科技公司。多年来.中国农业大学通过承担国家和农业部多项农业结构调整重大专项研究项目.积累和引进了大量国内外优秀种质资源。凭借这一资源优势,绿亨公司专家采用现代生物育种手段和传统育种方式相结合的办法,先后育成了一批优秀的蔬菜新品种和新材料.特别是在番茄和辣椒的转基因育种和雄性不育系育种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随着粉果番茄(绿亨108、绿亨109)、红果番茄(绿亨168、绿亨107)、  相似文献   

7.
樱桃番茄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宜上海地区栽培及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良樱桃番茄新品种,2019年作者引进9个樱桃番茄新品种进行品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珍味二号早熟、风味佳、果实耐裂性好、产量高,综合表现最佳,可作为樱桃番茄潜力品种推广种植;龙珠的整体表现较好,可进一步安排试种与示范种植;黄冠16风味佳、产量较高,但较易裂果,通过采用科学的田间管理措施适当控制裂果率后也可安排试种与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8.
正番茄是武汉地区主栽蔬菜品种之一,武汉市东西湖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多年来致力于开展番茄新品种的引进筛选及示范推广。2014年引种试种金石王子NS-1928,该品种从以色列引进,由广州南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销售。2014-2015年在武汉市东西湖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科研基地(柏泉杨湾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园区)进行品比试验,每667 m~2平均总产量8 281.9 kg,平均商品产量7 371.2 kg,分别比对  相似文献   

9.
番茄是宁波市春夏季主栽蔬菜之一,种植面积大,栽培范围广,消费量多,是深受人们欢迎的果菜之一。我市原当家品种早丰,由于种性退化,商品性变差,抗性降低,产量不高不稳,从而影响了番茄的生产和市场供应。为此,我们1994年从外地引进番茄新品种,进行引种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从中选出了适合本地大棚栽培的大红番茄良种——903,并总结出903大棚高效栽培技术。该良种已在宁波地区大面积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早熟番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我镇番茄等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特别是具有地域优势的冬春季蔬菜,因上市早、产品外销、效益高,大面积种植,成为我镇农业的主要项目。但在以往的生产中主栽品种单一,并因连续多年种植,出现了种性退化、抗性下降的现象,生产上迫切需要早熟、高产、抗病的优良新品种。为此,我镇2005年开始从省内外引进4个番茄品种,经多点多年试验,中杂9号综合表现优良:早熟,  相似文献   

11.
何锦豪  吾建祥  周华月 《蔬菜》2004,(10):31-34
近年来,番茄已成为大棚蔬菜栽培中经济效益较高的蔬菜品种,在我省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但种植品种比较单一,且目前本省中南部的主栽品种的品质及商品性均不及山东调进的以色列番茄,因此,主栽品种在市场竞争中常处于劣势,农民的种植效益逐年滑坡。为此,我们从2000年开始引进试种以色列番茄,2003年浙江省农作局又提供6个无限生长型以色列番茄新品种,为了筛选出适合我省中南部大棚冬春栽培的以色列番茄新品种,2004年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供生产上示范应用作参考。一、材料和方法1.供试材料FA-1402、FA-1414、FA-1420、FA-852…  相似文献   

12.
苏椒17号是江苏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最新培育的设施辣椒新品种,结合实施江苏省“设施蔬菜(辣椒、番茄)产业技术体系[CX (12) 1004]”项目新品种示范,2013年引进种植苏椒17号,先后在赣榆沙河万亩“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青口万亩设施蔬菜生态园等日光温室、塑料大棚进行多点栽培示范,表现出大果高产、皮薄好销等突出特点,生产与市场前景看好,现将该品种示范种植效果及主要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樱桃番茄自20世纪90年代从国外引进,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但我国一直以采用进口种子为主.近年来,国内许多育种单位都在开展樱桃番茄育种工作.为筛选出适应国内推广的樱桃番茄品种,挑选了国内16个樱桃番茄优良品种对其农艺性状、产量、品质进行对比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冬春茬樱桃番茄是陕西蓝田日光温室主要栽培茬口,为了加快良种推广步伐,笔者安排樱桃番茄新品种引进对比试验,以求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番茄新品种。1材料与方法1.1参试品种及育种单位参试品种共10个:"艾丽莎",北京富万家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选育;"金玲珑"、"粉秀"、"金妃"、"千禧",农友种苗(中国)有限公司选育;粉提,西安番茄研  相似文献   

15.
东圣一号番茄系西安皇冠蔬菜研究所培育的保护地专用品种,东台市自2005年开始引进示范种植,2006年全市推广种植1 000 hm2,已逐步成为我地大棚番茄的主栽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6.
小番茄以其色泽鲜艳、果实形美、籽少、肉质细嫩、营养丰富、酸甜适口等特点而深受广大消费者所喜爱。近年来,小番茄种植广泛,市场销路不断扩大,售价持续攀高,收益快,经济效益好,种植户的积极性较高。2013年,厦门市种子管理站引进台湾小番茄新品种种植,筛选出小惠番茄新品种,经2014~2017年区域试验和示范推广,文章总结出了小惠番茄品种特性和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根结线虫的危害已成为设施蔬菜生产中的一个严重问题。番茄是受根结线虫严重危害的蔬菜作物之一。种植抗线虫品种是最为经济、有效、安全的根结线虫防控途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中心经过多年的研究,培育出仙客1号、佳红6号、仙客5号和仙客6号等抗线虫番茄新品种。经在国内根结线虫严重发生地区如北京、河南和山东等地试验示范表明,种植这些抗线虫品种,在整个番茄生育期中,无需  相似文献   

18.
《西南园艺》2010,(4):116-116
吕中华,女,1953年生,重庆梁平人,汉族,中共党员。该同志从事蔬菜育种研究和新技术推广工作30多年来,致力于农业科技事业的发展,在蔬菜科研领域具有独到见解和深厚造诣,在蔬菜新品种选育及示范推广工作中创造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是重庆市蔬菜育种攻关首席专家、国家大宗蔬菜技术体系重庆试验站站长、  相似文献   

19.
烟粉一号番茄新品种选育报告崔万锁,邬振祥,刘连成,王海延(山东省烟台市农科所)(哈尔滨师范大学番茄研究室)番茄是市场重要蔬菜.常年种植面积2万亩以上,对解决市场全年蔬菜供应有着重要意义,原栽培使用的早熟品种如北京早红X古巴402等因不抗番茄病毒病,产...  相似文献   

20.
孙振元 《花木盆景》2006,(4):F0005-F0005
航天诱变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太空诱变育种(以下简称航天育种),是利用卫星、飞船等返回式航天器将植物的种子、组织、器官或生命个体搭载到宇宙空间,在太空诱变因子(微重力、宇宙射线、重粒子、高真空和交变磁场等)作用下,使植物材料发生有益遗传变异,进而经过地面繁殖、栽培、测定试验,筛选出新种质、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育种技术。航天育种技术综合了航天技术、太空生物学和现代遗传育种学等学科的高新技术,是航天技术与生物技术、传统农业育种技术有机结合,是植物遗传改良和种质创新的崭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