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介绍了晋城市蔬菜产业的现状,并根据实际情况,就如何发展好该地区蔬菜产业,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发展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阳泉市食用菌产业现状,针对存在问题,对该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提出了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3.
景旭  黄伟伦 《农业工程》2019,9(4):129-131
经过30多年快速的发展,江苏省的杨树产业已经成为了全国新兴产业之一,并且规模较大、较完善。兴起并不断发展的杨树产业,已经成为了全省内各市县与地区构建富强民主的一个重要举措。该产业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上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但是与此同时,这项产业中也存在着一些阻碍因素。针对这种情况,通过对杨树产业化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对策,为杨树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观赏鱼产业的发展对于北京市渔业产业结构调整、渔业资源充分利用、促进农(渔)民增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北京市观赏鱼产业发展现状,剖析了制约北京市观赏鱼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北京市发展观赏该产业的优势及发展该产业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长治市蔬菜(含食用菌)产业的调查分析,找准蔬菜发展优势与特色,提出了规模化、板块化发展蔬菜产业的对策,形成了全市蔬菜优势产业带,实现了全市蔬菜产业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创新驱动就是让创新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以黑龙江省为例,展开自主创新能力驱动智能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分析与研究。通过对自主创新能力重要性的阐述和智能农机装备产业瓶颈问题的分析,提出进一步促进该产业发展的相关对策,进而推动黑龙江省智能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相似文献   

7.
曾艳 《湖南农机》2016,(8):56-57
近几年,新化茶叶发展迅速。文章在分析新化县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新化茶叶产业存在的优势条件和面临的市场发展机遇,提出了新化茶叶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潘张磊 《农业工程》2014,4(S2):13-16
介绍了北京市蔬菜产业现状、蔬菜产业机械化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北京市蔬菜产业机械化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北京市蔬菜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世界蓝莓产业整体上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国际市场对于蓝莓的需求量逐年上升。我国发展蓝莓产业有着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和市场潜力等诸多方面的优势,但是目前我国蓝莓产业却面临着农民和政府对其重视不足及消费者认知度不足所导致的市场需求没有得到充分挖掘、产品开发缺乏深度等的困境。我国蓝莓产业要走出目前的困境,则需从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注重品牌建设与市场开拓、完善产业链以及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等方面着手进行产业建设。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目前农牧户发展苜蓿产业的有利条件及发挥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探讨农牧户发展苜蓿产业的模式,寻找一条符合中国基本国情的苜蓿产业发展道路,促进苜蓿产业健康、有序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业模型、农业人工智能及数据分析等技术贯穿于智慧农业的信息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与控制全过程,是智慧农业的核心技术。为进一步明晰农业模型的内涵和作用,促进农业模型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推动智慧农业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本研究采用系统分析、比较及关系框图等方法,分析了农业模型的内涵,阐述了农业模型和智慧农业要素与过程的关系,明确了农业模型的作用并附以应用案例,比较了农业模型的国内外重要发展动态与趋势。国内外农业模型研究与应用重要进展比较表明,农业模型研究应用需要考虑农业生物要素的4个水平、农业环境要素的6个尺度、农业技术与农业经济要素的6个层次并采用相应方法进行,农业模型环境要素空间多尺度研究应用有较大发展潜力;农业模型与分子遗传学、感知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农业模型研究应用的公私有组织协作,粮食安全挑战将成为农业模型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且需更注重将各种农业系统模拟、数据库、和谐性与开放数据及决策支持系统相连接。中国农业模型研究与应用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作物模型系列,也融入农业模型的互比较与改进、智慧农业等世界潮流,需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农业模型是农业系统要素内及要素间关系的定量化表达,是农业科学定量与综合的重要方法,具有认识论价值,它与感知技术的结合可以在智慧农业数据获取与处理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成为信息农业技术落地应用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12.
路新  金文光 《农机化研究》2006,(11):219-221
为了适应玉米加工企业连续化生产对电能安全稳定供应的要求,在变电站中实施了一个计算机保护监控综合自动化系统,使得继电保护、控制、信号、测量、电量、远动等系统功能一体化。同时,探讨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特点、系统结构和主要功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成功运用,简化了变电站设计、安装、调试,提高了运行、维护、管理水平,大大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和误操作率,提高了变电站设备的整体利用率,从而保证了企业生产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3.
荔枝定向去核剥壳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基于荔枝的物性特征和柔性去核刀具,设计了一种自动定向、去核、剥壳和分离一体联动的荔枝定向去核剥壳机,在不同的工况条件下考证其去核剥壳后果肉的完整率和果汁损失率,结果表明:在定向对辊直径为72 mm、对辊间隙为2 mm、转速为93 r/min、荔枝纵径比等效直径长为1.3 mm以上时,定向成功率超过90%;在刀管内径为10 mm、果顶余量为2 mm、刀轴转速为12 r/min时,去核成功率为80%;在进料口间距为16 mm、出料口间距为20 mm、剥壳辊倾角为0°、主轴转速为15 r/min时,剥壳成功率为100%,灯笼状果肉的完好率超过80%。  相似文献   

14.
绿豆种子离散元仿真参数标定与排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绿豆精密排种过程离散元仿真模拟试验所用仿真参数的准确度,进一步优化排种部件,基于绿豆种子的本征参数,采用Hertz Mindlin with bonding粘结模型建立种子仿真模型,分别采用自由落体碰撞法、斜面滑动法、斜面滚动法对绿豆种子与接触材料(有机玻璃、Somos8000树脂)间仿真参数进行标定,结果表明:绿豆与有机玻璃碰撞恢复系数、静摩擦因数、滚动摩擦因数分别为0.445、0.458、0.036,与Somos8000树脂碰撞恢复系数、静摩擦因数、滚动摩擦因数分别为0.434、0.556、0.049。以种间接触参数为因素,以实测堆积角与仿真堆积角相对误差为指标,进行了最陡爬坡试验、三因素五水平旋转组合设计试验,以最小相对误差为优化目标,对试验数据寻优分析得到:绿豆种间碰撞恢复系数、静摩擦因数、滚动摩擦因数分别为0.3、0.23、0.03。对标定结果进行排种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仿真试验漏吸率与台架试验漏播率最大相对误差为4.71%、重吸率与重播率最大相对误差为4.94%、单粒率与合格率最大相对误差为0.98%,证明标定结果可靠。该研究结果可为绿豆精密排种装置的设计与仿真优化提...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市农业发展以高新技术型、集约化、标准化、生态化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为目标,建设农业机械化全国农机科技新高地。采用走访调研、文献资料对比分析等方法,将北京市目前拥有的农业机械分为生态、粮经、蔬菜、林果、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农产品初加工七大产业类,论述各产业机械化技术发展现状,研究各自的发展特点,总体处于减速稳定、减量提质发展阶段。目前存在区域、产业间不均衡,装备结构性过剩,利用率低,先进智能农机装备发展不足等问题。未来发展趋势是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智慧农业等方面智能化技术及装备的推广应用。以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信息化融合为发展方向,提供全程机械化技术装备集成技术方案,提高薄弱环节农机装备水平。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设施蔬菜机械化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设施蔬菜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设施蔬菜的需求日益增加,实现机械化、智能化作业生产成为了设施蔬菜产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必要环节。虽然我国设施蔬菜面积、产量以及产值不断扩大,但与欧美等设施农业发达国家仍有很大的差距。为提高设施我国设施产业机械化水平,研制可靠的机械作业装备,综述分析美国、日本、荷兰等国家现代化设施蔬菜作业机械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总结归纳我国设施蔬菜作业机械的类型以及优缺点,指出我国设施蔬菜生产过程中存在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高、机具适应性差、农业机器人应用相对落后等问题。结合我国国情提出要加强研发智能化、信息化设施农业装备,推进新材料及农业机器人新技术的应用等提升设施蔬菜机械化水平的对策,为我国设施蔬菜机械化的发展指明方向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针对苹果园害虫识别过程中的粘连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形色筛选的害虫粘连图像分割方法。首先,采集苹果园害虫图像,聚焦于羽化害虫。害虫在羽化过程中已完成大部分生长发育,其外部形态、颜色、纹理更为稳定显著。因此,基于不同种类害虫的形色特征信息分析,来获取害虫HSV分割阈值和模板轮廓。其次,利用形状因子判定分割粘连区域,通过颜色分割法和轮廓定位分割法来实现非种间与种间粘连害虫的分割。最后,对采集的苹果园害虫图像进行了试验分析,采用基于形色筛选的分割法对单个害虫进行分割,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平均分割率、平均分割错误率和平均分割有效率分别为101%、3.14%和96.86%,分割效果优于传统图像分割方法。此外,通过预定义的颜色阈值,本文方法实现了棉铃虫、桃蛀螟与玉米螟的精准分类,平均分类准确率分别为97.77%、96.75%与96.83%。同时,以Mask R-CNN模型作为识别模型,平均识别精度作为评价指标,分别对已用本文方法和未用本文方法分割的害虫图像进行识别试验。结果表明,已用本文方法分割的棉铃虫、桃蛀螟和玉米螟害虫图像平均识别精度分别为96.55%、94.80%与95.51%,平均识别精度分别提高16.42、16.59、16.46个百分点。这表明该方法可为果园害虫精准识别提供理论和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滴灌+冠层弥雾微喷(降温增湿措施)模式对葡萄光合特性,生理指标及产量品质的影响,试验设定微喷处理(WP1,WP2与WP3)与对照处理(CK)4个处理,在果粒膨大期测定不同处理的光合特性,果粒体积,产量与品质等数据结果显示:微喷处理胞间CO2浓度日变化幅度均低于对照处理,微喷处理中WP1处理的胞间CO2浓度最低;各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均呈现“M”变化规律,在14:00出现“午休”现象,但微喷处理比对照处理“午休”时长较短,且WP1处理在14:00净光合速率降低幅度较小,各处理果粒体积与增长速率大小依次为WP1,WP2,WP3,CK,各处理的果粒体积增长速率均在7月15日达到最大.使用熵值法对各处理的产量与品质进行评价,各处理得分大小依次为WP1,WP2,CK,WP3.说明每日恰当的微喷处理可以显著提高葡萄净光合速率,果粒体积与果粒体积增长速率,产量与品质,但当微喷时间较长时也会影响葡萄产量与品质,因此以微喷1 h/d为最优.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没有干热处理专用装备,用普通烘箱对种子干热处理时温度准确性差、均匀性低、灭菌不彻底等问题,采用均匀加热、热风循环、智能控制技术,研发种子干热处理装备,主要由箱体、托盘车、加热系统和控制系统等组成。通过优化结构,使得气流和温度分布均匀,保证种子均匀受热。控制系统可按不同种子的干热温度—时间曲线自动处理,通过PID精准调节加热功率,实现温度波动小,均匀度高,湿度可控,可设置16段温度、存储10种处理工艺。测试结果表明,温度控制精度高,恒温时温度波动小,升温和降温时反应快、超调量小,在100 ℃时温度均匀度为1.34 ℃,温度波动度为0.15 ℃,可彻底灭菌并能保持种子活性,满足种子干热处理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单切双横流脱粒分离装置参数试验与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耀明  周伟  徐立章  孙韬  唐忠 《农业机械学报》2015,46(5):62-67,92
为解决全喂入式联合收获机收获秆青叶茂难脱高产水稻时脱粒分离损失大且容易出现堵塞的问题,设计了单切双横流脱粒分离装置,在单切双横流脱粒分离装置试验台上,通过对比试验分别对凹板筛栅条轴向间距、顶盖导向板个数和滚筒轴间距进行了优选,得到优选结构参数为:第Ⅰ切流、第Ⅱ横轴流和第Ⅲ横轴流凹板筛栅条轴向间距分别为10 mm、16 mm和16 mm,第Ⅱ横轴流和第Ⅲ横轴流顶盖导向板的个数都为4个,第Ⅰ切流和第Ⅱ横轴流以及第Ⅱ横轴流和第Ⅲ横轴流滚筒轴间距分别为645 mm和667.5 mm;在得到的优选结构参数下,以喂入量、脱粒间隙和滚筒转速为试验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极差分析得出试验范围内切双横流水稻脱粒分离装置的优选工作参数为:喂入量为5 kg/s,第Ⅰ切流、第Ⅱ横轴流和第Ⅲ横轴流脱粒间隙分别为40 mm、35 mm和40 mm,第Ⅰ切流、第Ⅱ横轴流和第Ⅲ横轴流滚筒转速分别为550 r/min、600 r/min和750 r/min。在此参数下,得到单切双横流脱粒分离装置的性能指标为:未脱净率0.05%,夹带损失率0.36%,脱粒总损失率0.41%,第Ⅰ切流、第Ⅱ横轴流和第Ⅲ横轴流脱粒滚筒功耗分别为3.33 k W、21.26 k W和12.58 k W,脱粒滚筒总功耗37.17 k W,脱出物杂余质量分数14.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