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鸡东方次睾吸虫病的临床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方次率吸虫引起鸡的肝病变早有研究报道[1]。但成年鸡群暴发此病的临床病症、诊治尚未见报道。我们在扬州郊区施桥乡的鸡病调查中.查见2户鸡群因喂江河小生鱼(麦穗鱼)而暴发鸡东方次睾吸虫病。本次所查鸡178只,发病鸡53只,发病率29.8%,死亡44只,死亡率24.7%,同群鸡虽无明显症状但使产蛋量大减。为此我们进行人工感染试验,并用吡喹酮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自然发病情况1.发病过程:扬州郊区施桥乡2养鸡户分别饲养98只和80只6月龄来航鸡,用占饲料半数的麦穗鱼(Pseudorasboraparva)饲喂该鸡,每只鸡每天平均喂125g麦穗鱼…  相似文献   

2.
次睾吸虫为鸭的常见吸虫,鸡、鹅偶见感染。江苏省家禽寄生蠕虫调查中,鸭的次睾吸虫感染率为10.68%,鸡的感染率为1.69%,鹅的感染率为2.27%。鸡暴发次睾吸虫病引起死亡的报告国内少见,报告如下。发病情况:江都县恩思乡养鸡户李××,  相似文献   

3.
东方次睾吸虫(Metorchis orientalis)为鸭的常见寄生虫,但鸡的感染少见。1989年6月,我市一饲养户的群鸡暴发了东方次睾吸虫病,现报告如下.一、发病情况五烈乡一养鸡户饲养成年蛋鸡160羽,1989年月初,鸡开始发病,产蛋量下降,6月10日起,病鸡陆续死亡,每天平均死亡2~3羽,至6月20日止共死亡21羽,病鸡占群鸡的26%,产蛋率由70%下降到40%,用青霉素、磺胺类等抗菌药物治疗无效.平时,在鸡的饲料中常加些小鱼和鱼肠等。  相似文献   

4.
武汉市郊某鸡场,2000年2月初从外地引进一批青年鸡,致使全场4万只蛋鸡暴发禽流感.现将暴发流行情况报道如下.1 暴发流行过程2月初,该场从外地引进6周龄青年鸡8000只,引进2d后,该鸡群开始发病,技术人员误认为是鸡群转群运输后的应激反应,仅作鸡群应激治疗处理.第4天,青年鸡开始死亡,而且病情逐渐加重.由于育成鸡舍与蛋鸡舍没有严格的隔离带,1周后邻近育成舍的蛋鸡群开始发病,5d内致使全场4万只蛋鸡全部感染发病.经治疗淘汰,6月底病情基本得到控制.整个发病流行过程持续4个半月.  相似文献   

5.
鸡大嗉子病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一种以嗉囊膨大为临床特征的传染病,多见于2月龄内鸡群,而青年鸡和产蛋鸡暴发流行极为少见。笔者曾遇到一起青年鸡因转群而暴发本病,现报道如下。1.发病过程运城某养鸡专业户饲养670只迪卡青年母鸡,1994年4月11日因平房鸡...  相似文献   

6.
在某次养鸡生产调查中,我们发现2个分别饲养98只和80只六月龄来航鸡的养鸡户,经常捕获江、河小生鱼喂鸡而暴发鸡东方次睾吸虫病,自然发病率29.8%,致死率24.7%。采用含东方次睾吸虫囊蚴的小生鱼进行人工感染试验,饲喂24天后,经扑杀剖检2只,虫体集中于胆中和肝脏内,分别有46条和38条不同发育阶段的东方次睾吸虫。用吡喹酮治疗,结果证明:按每千克体重150毫克吡喹酮治疗鸡东方次睾吸虫病,驱虫率100%,驱净率100%。  相似文献   

7.
某养鸡专业户因用江河小生鱼喂鸡而暴发鸡次睾吸虫药,发病率近30%,致死率达25%.我们用吡喹酮进行治疗,并进行人工感染试验。取得了满意效果.一、人工感染试验感染材料:用江河小杂鱼(以麦穗鱼为主)作为感染材料喂鸡.  相似文献   

8.
鸡球虫病是危害鸡群较严重的一类原虫病.进入雨季后由于空气湿度大,气温高、地面潮湿等原因,最易暴发鸡球虫病.该病分布广泛,发生普遍,对鸡的危害严重.15~50日龄的雏鸡发病率最高,死亡率高达80%~100%;即使不死的病鸡,因长期得不到康复,生长发育受到严重的影响,成年鸡多为带虫者,增重和产蛋能力极低.……  相似文献   

9.
丙硫苯咪唑对人工感染东方次睾吸虫病鸡的驱虫效果姚伟民(镇江市畜牧兽医站)王惠权(扬中市畜牧兽医站)某养鸡专业户因用江河小生鱼喂鸡而暴发鸡次睾吸虫病,发病率近30%,致死率达25%。我们用丙硫苯咪唑进行治疗,并进行人工感染试验,取得满意效果。人工感染试...  相似文献   

10.
鸡肿头综合症是鸡的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澄清的传染病。本病的主要特征是患鸡面部肿胀,故又称“脸肿综合症”。本病于70年代初,在南非鸡群中一次新城疫暴发的后期首次报道,并分离到一种冠状病毒。其后又陆续发生于英国、以色列、法国、荷兰等国家,我国近年也有发生此病...  相似文献   

11.
致病性鸡大肠杆菌流行情况对鸡大肠杆菌病的暴发具有积极的预警意义,鸡大肠杆菌的特定血清分型及其系统进化分群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鸡大肠杆菌致病力。为了了解哈尔滨地区鸡大肠杆菌致病力流行情况,为鸡大肠杆菌病的暴发提供预警,本研究对该地区健康鸡群携带的鸡大肠杆菌血清型以及系统进化分群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哈尔滨地区健康鸡群携带的鸡大肠杆菌O血清型有39种,其中O8为优势血清型。全部菌株中26.37%的鸡大肠杆菌系统进化分群为B2群和D群。研究提示当前哈尔滨地区鸡大肠杆菌血清型多样,毒力情况复杂,应建立针对性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12.
<正>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雏鸡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突然、感染率高、危害性大,是当前养鸡业上经济损失很大的传染病。1 病史沭阳县于1983年首次发现于罗斯鸡群,本地草鸡和其他品种鸡未见有发生,发病率仅为20%左右,死亡率为5%,88年再次暴发,损失严重。这次发生于三月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易感染,可以引起鸡群暴发传染,死亡率一般在20%~40%,严重影响家禽生长,降低产蛋率、种蛋受精率、孵化率,增加成本,降低饲料报酬,影响经济效益。1流行特点本病以秋季末、冬春季寒冷时多发,气候变化异常,刚暖还寒,温度忽高忽低,鸡群应激反应抵抗力降低,或者鸡舍湿度过大,闷热,通风不良,鸡群过分拥挤,密度大,可引起本病暴发传染。传染途径以呼吸道为主,可通过病鸡及污染的饲料、饮水、垫草、用具、野生飞禽等传染。鸡蛋也能传带病毒。易感鸡群不分品种与日龄大小,只要受到病源侵袭,即可引…  相似文献   

14.
环境应激引发鸡群患马立克氏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鸡马立克氏病是一种由疱疾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肿瘤性疾病.尽管可利用HVT疫苗接种,但因其免疫效果受多种应激因素的影响,在鸡群中发病率仍较高.原平市某鸡场去年一批雏鸡因环境应激暴发了马立克氏病,损失惨重.现报道如下:1 鸡群环境及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急性或亚临床性病毒性传染病。该病暴发突然,传染快,感染率高,并且导致感染鸡体液免疫功能不全,引起免疫抑制,使鸡体对某些传染病的抵抗力下降,导致对多种疾病易感性增加,对鸡群特别是大规模饲养的鸡群危害极大。目前尚未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对本病进行疫苗接种,不失为最有效的预防手段。但由于本病固有的流行病学特性,不同疫苗品种的生物学  相似文献   

16.
2002年秋冬季节,山东省日照市产蛋鸡群发生以产蛋下降为主的疾病,该病传播迅速,流行面广,危害严重,但未开产的鸡群不发病。经临床症状观察,结合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确诊为产蛋鸡变异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一)流行特点通过对我市各发病区域跟踪调查,本病具有如下特征:该病仅发生于产蛋鸡群,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开产鸡皆可发病,其中170~210日龄产蛋高峰期的鸡最易暴发。该病传播速度快,具有明显传染性,临近鸡舍的鸡很快感染;产蛋下降幅度较大,应激频繁鸡群可下降50%以上;发病鸡群多数未接种过变异型传支疫苗,普通传支…  相似文献   

17.
自1929迄今,北美鸡未曾再有类似鸡瘟疾病的严重暴发。我们描述的有病变的15羽鸡,5羽来自肉鸡群,10羽来自两个蛋鸡群,这些鸡群都是从1983年宾夕法尼亚开始爆发的一次高病致性禽流感病毒感染中发病的。  相似文献   

18.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名腔上囊炎,是由病毒引起的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当有继发感染或合并感染时,死亡率可超过40%,该病有明显的死亡高峰,多数鸡群在发病后6~7天疫情趋于平稳。鸡场一旦暴发该病,以后每批雏鸡均可感染发病。病鸡精神萎靡不振,瘫卧、震颤,排米汤样稀便鸡群在发病后3~4天达到死亡高峰。临床上以法氏囊肿大、肾脏损害为特征。该病是高度接触性传染的,病毒能持续存在于鸡舍的环境中在易感鸡群中,  相似文献   

19.
鸡球虫病是鸡常见、多发且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管理粗放的鸡群更容易暴发鸡球虫病。  相似文献   

20.
通过?1个自然发病鸡群共1138只病死鸡的随机抽样调查,检出肝脏肝大鸡837例,检出率为73.55%。根据613例的诊断结果确证有14种病,其中马立克氏病、鸡白痢、鸡伤寒、鸡白血病、脂肪肝综合症、大肠杆菌病和鸡副伤寒的构成比分别为21.53%、19.42%、15.99%、7.81%、6.85%、6.36%和5.87%,是本地鸡群中所谓大肝病的主要病群.本调查还初步揭示,该类疾病在肉用鸡群中的发生情况要比蛋用鸡严重一些(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