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关于农业生态补偿的政策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推动农业生态补偿在我国的实施,从政策的角度分析了实施农业生态补偿的政策背景、农业生态补偿的政策取向,提出应当从解决我国农业和农村突出问题以及我国农业支持政策的转型2个层面来深刻理解实施农业生态补偿的政策价值,农业生态补偿应定位于对农业的生态补偿,以激励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为目标,并对具体实施生态补偿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美国农业政策经历了从差额补贴为主的政府直接干预阶段到以强化农业保险为主的市场化阶段的转型,其中美国在促进粮食生产、减轻政府财政负担以及提高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对中国粮食产业发展具有借鉴意义。中国农业政策的实施要以法律法规为前提,保障市场主体合规运行,农业补贴要以保障农民收入为重点,确保粮食数量安全,通过加大粮食生产者和商业性保险公司进补贴等方式,减轻财政负担,不断探索可持续的新型支持政策,提高粮食产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国情和农业龙头企业的特征决定了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政策参与。本文根据广西农业龙头企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具体阐述了政府对农业龙头企业在财政、金融、税收等各种政策上的支持和引导措施。 相似文献
4.
5.
发展农业标准化是巫溪县实施现代农业的重要手段.近几年,在各级部门的努力下,已逐步完成了一些农产品的认证,农业标准化初见成效.随着我县农业标准化的稳步推进,根据山区实际特点,现就发展农业标准化的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我国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后,农机总动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从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来看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对大型拖拉机的拥有量影响较大,但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效率较低,发现我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农机购置补贴售后服务不到位、农机购置补贴没有因地制宜和覆盖面窄等问题,建议完善农机购置补贴的售后服务系统、因地制宜的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并扩大农机购置补贴的覆盖面。 相似文献
7.
国外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政策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重点分析了国外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措施与有益经验 ,并提出我国发展可持续性农业的政策建议 ,包括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 ,全面构思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新模式 ;根据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采取不同的政策取向 ;转变政府职能 ,建立和完善国家支持与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8.
9.
通过分析实现“九五”投入目标的艰巨性与可能性,提出进一步明确事权,调动各投资主体的积极性,保证“九五”计划指挥农业投资供给的具体措施,并对农业投资运行管理机制做了进一步的探讨,提出加强农业投资的使用与管理,提高投资效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由于农业的特有弱质性,决定了政府对农业的发展要采取支持措施。近几年,我国每年全国财政支农投资规模在2000多亿元,虽然现阶段政府对农业的支持采取了不少的投资举措,但由于一些不合理的支出结构及资金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导致了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在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13.
由于农业的弱质性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世界各国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越来越多地对农业采取了支持和保护措施。欧美国家已形成了农业支持政策体系,各种措施覆盖广泛,相互配套,共同发挥作用。归纳、总结和分析欧美国家农业支持政策的调整与改革及其成功经验,为建立健全我国农业政策体系提供有益的参考,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农业经济政策应从生态经济持续性的角度进行考察,并予修改、补充和完善,使之成为重要的农业宏观调控手段。这一政策体系包括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投入政策、支持农业生态系统工程持续性同经济政策、提高农业生态经济效益的技术政策和保持农业生态平衡的环境政策。 相似文献
15.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我国基本解决温饱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并保证了我国的粮食安全.但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我们为保障粮食安全也付出了沉重的生态环境成本.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生态环境安全并没有得到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6.
1环境现状 1.1工业生产对农业环境的污染 近年来,巫溪县工业生产造成的农业环境污染的比重正在上升,农田遭受不同程度的大气污染,污水灌溉面积占总灌溉面积的比例较之80年代成倍增加.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生态退耕政策实施效果及对农民生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国家把退耕政策作为推动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恢复的关键举措,以宝塔区和安塞县为案例区域,采用农户问卷调查方法,分析了近年来的退耕状况以及退耕政策对农民生计的影响。结果表明:被调查农户人均退耕坡地0.205 hm2,退耕指数达79.21%;2003年479农户因退耕导致的粮食减产量人均74 kg,得到政府补贴人均171元;退耕补贴对贫困农户的影响程度较大,停止退耕补贴后存在反垦可能性。2003年被调查农户人均现金收入1492元,主要来源于外出打工、卖粮菜、退耕补贴、卖畜禽产品和做小生意等。未来几年,能获得稳定收入且报酬相对较高的行业是农民谋生的首选,有资金积累或一定技能的农户正在将生计转向高附加值农业或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8.
安晓宁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1995,3(3):14-16
中国的农业经济政策应从生态经济持续性的角度进行考察,并予修改、补充和完善,使之成为重要的农业宏观调控手段。这一政策体系包括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投入政策、支持农业生态系统工程持续性建设的经济政策、提高农业生态经济效益的技术政策和保持农业生态平衡的环境政策。 相似文献
19.
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始终是国民经济不可动摇的基础。据悉,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继续聚焦"三农"问题,这也将是中央继2004年以来连续9年将"三农"问题置于全年工作之首。农业补贴问题是目前我国"三农"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20.
借助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方法,基于2001—2012年新疆布尔津县主要农作物类型、产量、牧民定居数量等统计数据和376名移民农户的调查数据,借助面板模型实证检验牧民定居政策对移民农户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牧民定居政策可显著提高移民地区农户农业生产水平和产量。而户主从事农业生产时长、是否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户主接受过政府的农业技能培训和参加农业合作社、人均耕地面积以及农资价值等变量对农业生产有显著正向影响,但户主性别对农户农业生产负向冲击具有显著作用。而家庭抚养比和户主是否为村民代表等两个变量则对移民农户农业生产没有影响。结果说明在生态脆弱地区,合理的牧民定居政策有助于提高农户应对脆弱生态环境的能力和农业生产水平。而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促使定居牧民通过农业生产实现安稳致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