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对麻纺产品原料生产、材料加工、消费市场的产业循环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国内原料供应、麻纺材料技术现状、终端产品品种、市场价格及消费者认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目前苎麻供应的对象主要是麻纺工业,而麻纺工业对原麻质量的要求较手工业对原料的要求更为深化。不但要求原麻的外观质量好(如色泽等),而且更侧重于纤维的内在质量。而内在质量的重心,又是单纤维支数的高低。  相似文献   

3.
黄麻长果种新品种——“宽叶长果”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麻是麻纺工业的重要原料,纤维品质比红麻优良,其中长果种黄麻的纤维品质又较圆果种黄麻好。但是,近几年来,长果种由于原有推广品种退化严重,抗逆性减弱,生产面积日趋缩小,满足不了麻纺工业对优质黄麻的要求。为此,选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长果种新品种,促进长果种黄麻生产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红麻、黄麻、苎麻是我省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是麻纺、造纸工业不可缺少的原料。麻类纤维原料的收构价格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到农民兄弟种麻的积极性,而且影响麻纺工业的正常发展。因此,如何尽快制定一个适宜麻类作物生产的合理价格,正确发挥价格的调节作用,稳步发展麻类作物生产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  相似文献   

5.
黄麻是麻纺工业的重要原料,纤维品质比红麻优良,其中长果种黄麻的纤维品质又较圆果种黄麻好。但是,近几年来,长果种由于原有推广品种退化严重,抗逆性减弱,生产面积日趋缩小,满足不了麻纺工业对优质黄麻的要求。为此,选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长果种新品种,促进长果种黄麻生产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省已育成一批丰产、出麻率高、抗逆性强的亚麻新品种应用于生产,基本可以满足我省亚麻生产的需要。但由于原料加工和麻纺工业迅速发展的需要,选育出麻率高、纤维强度大、分裂适宜的优质、高产、抗性强的亚麻新品种已是当务之急,它直接关系到我省亚麻生产的前途。  相似文献   

7.
《中国麻业》2003,25(2):104-104
2003年,一个经严格控制并通过国际操作方式产生的纺织类认证品牌——麻纺标志诞生了。日前,悬挂麻纺标志的江西井竹服饰有限公司的产品已经上市。麻纺标志产品认证诞生是麻纺界的盛事,中国纺织工业协会陈树津副会长、中国麻纺行业协会张世平理事长和认证机构有关领导亲临现场致贺。据介绍,该标志是由中国麻纺行业协会组建的、经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纺织行业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的产品认证机构——北京中纺联麻纺标志产品认证有限公司认证的。公司认证检测麻类纺织品、服装是否符合国家标准,麻纺织品、服装的麻纤维成份及…  相似文献   

8.
苎麻纤维是重要的麻纺工业原料。苎麻的育种目标,必须考虑品质好和产量高这两个方面,运用苎麻遗传特性,选育出优质、高产、多抗的新品种。过去苎麻育种偏重高产,不同程度的忽视了纤维品质.不能满足麻纺工业对优质原麻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黄、红、苎麻收获、剥制、加工机械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麻作》1980,(3):41-47
黄、红、苎麻都是我国的主要经济作物,也都是麻纺工业的重要原料,加速发展黄、红、苎麻,对于军需民用和出口贸易具有重要意义。但其收获和剥制加工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季节性强,用工占了全部生产用工的三分之一(黄、红麻)或二分之一(苎麻)。往往由于收获和剥制加工跟不上,造成产质下降。  相似文献   

10.
宁孝勇  曾厚明 《中国麻业》2003,25(4):196-201
四川省达州市苎麻种植历史悠久。目前种植面积达2万公顷。且优良品种多达9个,纤维支数均在1800支以上。麻纺工业发展较快,麻纺产品以外销为主。但布局不合理,原麻质量滞后;麻纺设备相对陈旧,生产工业落后。实现苎麻产业化的措施是:引进优良品种,建设高支良种繁育体系;实行规模种植,建设丰产麻园;推广科学技术,提升产品品质,增加经济效益;引进麻纺新设备,实行精深加工,努力开拓市场,创出名牌;创新体制.实行化经营:加大政策扶持.确保苎麻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亚麻外源DNA导入后代的遗传与变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亚麻是我国重要的天然纺织工业原料之一,亚麻加工企业是黑龙江省的支柱型产业和重要的出口创汇企业。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生产上对亚麻品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产上急需质佳、丰产、早熟、抗倒、出麻率高的品种。为了尽快地解决这一问题,从1993 年开始,对亚麻外源 D N A 导入技术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通过形态学观察,遗传学分析, 发现亚麻外源 D N A 导入后代在株高、工艺长度、麻率、抗倒伏性、花色、种皮色等性状有变异,一般 D3 - D4 代可稳定遗传,利用该技术进行育种,可缩短育种年限,加速育种进程。该项技术的研究丰富了亚麻育种的理论与实践的内函,对亚麻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12个亚麻品种亲缘关系的SRA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9对特异性引物对12个不同亚麻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SRAP分析,共扩增出1701条带,其中593条多态性带,多态率为34.9%。用UPGMA法建立了12个亚麻品种的亲缘关系树状图,并可将它们分为三组。其中,纤用亚麻和油用亚麻各自成类,表明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亚麻不同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是可行的,同时为新引材料SUZANNE的类型划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亚麻转基因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亚麻是我国重要的纺织工业原料及油料作物,每年亚麻产品出口创汇10-20亿美元。亚麻新品种对农业及亚麻产业具有重要意义。越来越多的科技工作者进行亚麻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并利用该技术改良亚麻品种。本文介绍了亚麻转基因技术的概况、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及国内外有关亚麻转基因信息。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近年来湖南亚麻引种栽培和祁阳县亚麻生产及初加工的实践,对湖南亚麻生产及其产业化的意义、优势和市场前景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分析了湖南亚麻生产及其产业化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具体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近年来湖南亚麻引种栽培和祁阳县亚麻生产及初加工的实践 ,对湖南亚麻生产及其产业化的意义、优势和市场前景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 ,分析了湖南亚麻生产及其产业化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具体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一直以栽培纤维型亚麻为主,进入21世纪后,国内外亚麻纤维市场需求发生较大变化,致使我省纤维亚麻种植面积逐步减少。为发挥我省亚麻产业资源优势,我省亚麻主产区用油用亚麻替代部分纤维亚麻种植,相继建设以亚麻籽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开发出亚麻油、阿尔法亚麻酸、亚麻胶、亚麻冲剂等多个新产品,销往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本文主要阐述黑龙江省油用亚麻栽培需要的生态环境,土壤、品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点。同时提出油用亚麻和纤维型亚麻不同的技术要求及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提升胡麻机械化收获水平,结合胡麻作物农艺特性,研制了自走式胡麻联合收割机,能够一次性完成胡麻切割、脱粒、清选等一体化作业工序。在设定联合收割机传动系统的前提下,对其关键作业部件进行设计与选型,确定了防缠绕收获割台、切流-横轴流组合脱粒分离装置和脱粒物料清选装置相关结构与运动参数,并进行了样机作业性能试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自走式胡麻联合收割机前进速度控制在2.92~6.00 km/h时,籽粒总损失率为2.26%、籽粒含杂率为1.82%,籽粒破碎率为0.98%,防缠绕合格率为100%,在机械化收获过程中割台无胡麻茎秆挂接与缠绕,排出胡麻茎秆夹带损失小,机收后胡麻茎秆割茬分布均匀,表明样机作业性能达到胡麻机械化联合收获需求,试验结果满足设计和实际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18.
Flax (Linum usitatissimum L.) is an important commercial crop that supplies both linseed and bast fibers for multiple applications. Retting, which is a microbial process, separates industrially useful bast fibers from non-fiber stem tissues. While several methods (i.e., water- and dew-retting) are used to ret flax, more recently enzymes have been evaluated to replace methods used currently. Alkaline pectate lyase (PL) from the commercial product BioPrep 3000 and 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 (EDTA) from Mayoquest 200 as a calcium chelator were used in various formulations to ret flax stems. Retted stems were then mechanically cleaned through the USDA Flax Fiber Pilot Plant and passed through the Shirley Analyzer. The PL and chelator effectively retted flax from both fiber flax and linseed stems, and the use of enzyme plus chelator retted flax stems better than either component alone. Fiber yield and strength were greater than retting with a mixed-enzyme product that contained cellulases. Retting with PL and chelator was optimized based on fine-fiber yield, remaining shive content, and fiber properties. PL at levels of about 2% of the commercial product for 1 h at 55 °C followed by treatment with 18 mM EDTA for 23–24 h at 55 °C provided the best fibers based on these criteria. Yield and fiber properties determined by these tests were not improved with PL levels of 5% of the commercial product.  相似文献   

19.
关凤芝 《中国麻业》2007,29(A02):396-398
本文提出了我国亚麻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具体差距,品种水平落后和机械程度低等六方面原因是制约我国亚麻原料产业发展的瓶颈。为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增加科研投入、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和发展机械收获等方式是解决产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亚麻原料生产的发展历史与现存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全国最大的原料生产基地,黑龙江省亚麻种植和原料加工历史悠久,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目前黑龙江省亚麻原料生产中存在着种植技术严重滞后、原料供给短缺等严峻问题。因此,应重点从实施种子工程,加大企业改革和政府支持力度等方面采取切实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