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β-葡聚糖酶对鲤鱼生长生能及饲料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β-葡聚糖酶属非淀粉多糖酶的一种,近20年来,北美和北欧等国对一些主要麦类饲料中的非淀粉多糖(NSP)及其抗营养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利用外源非淀粉多糖酶加入麦类饲料中,消除它们的抗营养作用,提高它们在畜禽日粮中的应用比例.  相似文献   

2.
β-葡聚糖酶在麦类饲料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一直是主要的能量饲料 ,但玉米的供应日趋紧张。应用丰富的麦类饲料作能量饲料越来越受到重视。β -葡聚糖是限制麦类饲料有效利用的主要因素 ,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 ,在麦类日粮中添加 β-葡聚糖酶可消除 β -葡聚糖的抗营养作用 ,提高麦类饲粮的营养价值。1 麦类饲料中β -葡聚糖的含量及其影响因素β-葡聚糖与阿拉伯木聚糖、戊聚糖、纤维素、果胶等均属植物细胞壁中的可溶性非淀粉多糖(SNSP)。小麦、小黑麦中每千克干物质分别含 5和 7g/kgβ -葡聚糖 ,而燕麦、大麦、黑麦中含量较高分别达到 37 5、33、1 2g(Choct等 ,1 9…  相似文献   

3.
小麦、大麦等麦类日粮中存在含量很高、黏度很强的非淀粉多糖,畜禽采食麦类日粮后,食糜黏度很高。从而降低养分的消化和吸收。在日粮中加入阿拉伯木聚糖、β-葡聚糖酶等酶可将高黏度的非淀粉多糖水解成多糖片断,这些小分子量多糖片断大为降低,食糜黏度也大为降低,从而对养分和内源消化酶的扩散阻碍作用消失,饲料养分的消化和吸收利用率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4.
<正>β-葡聚糖是一类非淀粉性多糖(NSP),作为谷物类植物细胞壁成分之一,在大麦、燕麦、小麦等胚乳细胞壁中含量尤为丰富。因为畜禽体内缺乏分解由β-葡聚糖的酶,β-葡聚糖在消化道中吸水膨胀,变得黏稠,使其难以被单胃动物消化利用,对饲料中各种养分的消化利用具有明显的干扰和抑制作用,成为麦类饲料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而β-葡聚糖酶属于外源性酶,虽然  相似文献   

5.
β-葡聚糖酶的特性、功能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β-葡聚糖是一类非淀粉性多糖(NSP),作为谷物类植物细胞壁成分之一,在大麦、燕麦、小麦等胚乳细胞壁中含量尤为丰富。因畜禽体内缺乏分解β-葡聚糖的酶,β-葡聚糖在消化道中吸水膨胀变得黏连等性质,使其成为限制麦类饲料营养成分有效利用的主要抗营养因子。研究表明,饲料中添  相似文献   

6.
<正>1引言从1926年起,就有家禽日粮中使用饲料酶来提高营养素利用率的报道。家禽饲料酶研究主要集中在非淀粉多糖降解酶,特别是小麦、黑麦和大麦型日粮中的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家禽体内无纤维酶,因此对非常规饲料的利用受到限制。外源酶能够降解肉鸡日粮中粘性谷物(包括小麦和大麦)非淀粉多糖,从而在生产实际中得到应用。家禽饲料原料中非淀粉多糖大多是果胶、纤维素、β-葡聚糖和阿拉伯木聚糖的交联混合物。研究表明,在大麦和小麦型肉鸡日粮中使用非淀粉多糖降解酶可改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饲用酶制剂开始广泛应用于畜禽饲料中,尤其是一些新的酶种的使用,标志着生物高科技在饲料工业开始应用。含有卜葡聚糖酶和阿拉伯木聚糖酶(或聚糖酶)等多酶种的复合酶,不仅直接促进畜禽日粮的消化吸收,同时,通过改善消化道食糜的物理性状,从而促进了体内消化酶本身的作用。后者主要是卜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能够分解植物细胞酶的主要成分水溶性非淀粉多糖(卜葡聚糖和木聚糖)这类抗营养因子,促进了所有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这些非淀粉多糖在非常规饲料原料,尤其是麦类及糠教类中含量最多,因此,添加这些酶制剂,还可以促进…  相似文献   

8.
非淀粉多糖酶是消除抗营养因子作用的主要饲料添加剂,该类制剂目前在畜禽养殖中越来越受到青睐。本文介绍了非淀粉多糖酶的作用机理,并分别简述了纤维素酶、木聚糖酶、葡聚糖酶、甘露聚糖酶等非淀粉多糖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饲用β-甘露聚糖酶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近年来,饲料酶制剂作为一种绿色饲料添加剂,在饲料工业和养殖行业中得到了普遍重视并广泛应用。例如,在以小麦为基础的日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在以大麦为基础的日粮中添加β-葡聚糖酶,可消除由可溶性的非淀粉多糖(SNSP),如木聚糖和β-葡聚糖等导致的抗营养作用,提高日粮的消化率,进而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应用植酸酶来消除饲料中植酸的抗营养作用,节约磷酸氢钙,并减轻磷的排放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等。但是,目前酶制剂在以玉米、豆粕为基础的单胃动物日粮中的应用还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10.
1复合酶制剂对抗营养因子的作用机理 1.1非淀粉多糖酶非淀粉多糖是存在于饲料中主要抗营养因子,其中β-葡聚糖和阿拉伯木聚糖一般占非淀粉多糖的30%。大麦与小麦饲料中的β-葡聚糖和阿拉伯木聚糖是引起非淀粉多糖酶抗营养作用的主要成分。非淀粉多糖不被消化道中酶所降解,遇水形成胶态溶液,使食糜粘度升高,阻碍消化酶与养分的充分混合,从而影响了营养物质的吸收。  相似文献   

11.
非淀粉多糖(NSP)酶主要包括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果胶、纤维素酶等,能降解饲料中NSP的多聚体,消除NSP抗营养特性[1-2]。许多研究表明,在畜禽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NSP酶,能够提高畜禽养分消化率,改善生长性能和健康状况,同时还能提高  相似文献   

12.
复合酶对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物的细胞壁主要由阿拉伯木聚糖、β-葡聚糖等非淀粉多糖(NSP)组成,这些多糖影响日粮的消化利用,降低了单胃动物猪和家禽的生产性能。单胃动物不能分解玉米、豆粕及麦类副产品中的NSP。NSP是谷物的重要抗营养因子,能结合大量的水,使消化道中食糜的黏度增加,养分与消化道内源酶的作用降低,营养物质的消化率下降。众多试验认为大麦型日粮中含有较多的NSP,因此添加NSP酶具有较高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麦类饲料中的几种抗营养因子,阐述了非淀粉多糖酶制剂(NSP)的作用机制及其在畜禽麦类日粮中的应用,并指出了NSP酶制剂重点研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小麦营养价值很高,但由于其富含具有抗营养作用的阿拉伯木聚糖等非淀粉多糖(NSP),从而降低了小麦中营养物质在家禽中的利用率。NSP主要通过增加动物消化道食糜黏度,阻碍消化酶与营养物质的接触,降低饲料利用率,导致动物生产性能下降。在麦类饲粮中添加NSP酶,可有效消除其抗营养作用。论文主要介绍了非淀粉多糖的抗营养作用、非淀粉多糖酶的作用机理及其在家禽生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小麦营养价值很高,但由于其富含具有抗营养作用的阿拉伯木聚糖等非淀粉多糖(NSP),从而降低了小麦中营养物质在家禽中的利用率.NSP主要通过增加动物消化道食糜黏度,阻碍消化酶与营养物质的接触,降低饲料利用率,导致动物生产性能下降.在麦类饲粮中添加NSP酶,可有效消除其抗营养作用.论文主要介绍了非淀粉多糖的抗营养作用、非淀粉多糖酶的作用机理及其在家禽生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麦类饲料中粘性多糖的抗营养性及多糖酶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麦类饲料电含有抗营养因子——粘性多糖(阿拉伯木聚糖和β-葡聚糖),限制了该类饲料的使用量。添加酶制剂可提高这些饲料的利用率。本文综述了麦类饲料中粘性多糖的含量、抗营养特性,酶制剂的应用及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7.
非淀粉多糖(NSP)是谷物饲料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和抗性淀粉等.非淀粉多糖分为不溶性非淀粉多糖(如纤维素)和可溶性非淀粉多糖(如β-葡聚糖),可溶性非淀粉多糖可直接与水分子作用增加食糜黏性,具有明显的抗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饲料的玉米-豆粕型日粮中,玉米作为主要的能量饲料,常占到日粮配方组成的60%左右。当玉米价格受某些市场因素的影响显著上扬时,饲料厂和养殖户就希望用其它能量饲料如小麦、次粉、糠麸等替代部分玉米以降低成本。但是麦类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非淀粉多糖(主要指木聚糖、β-葡聚糖等,溶于水后将形成粘性凝胶,引起胃肠道内容物的粘稠度增加),阻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使淀粉、脂肪等的消化率下降,导致能值降低。  相似文献   

19.
段素云 《饲料广角》2011,(2):31-32,46
谷物日粮中含有一定量的抗营养因子,如纤维素、非淀粉多糖等,由于禽类消化道相对较短,日粮在其消化道中的停留时间较短,再加上禽类不能分泌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等非消化酶,对日粮营养物质的利用有限,故在禽类日粮中添加酶制剂可以提高禽类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改善其生产性能,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据Business Communication Inc. 公司调查统计,1998年世界工业酶制剂市场销售额15.6亿美元,其中饲料用酶占9%,为1.4亿美元。饲料用酶销售额1994~1998五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1%,高于同期工业酶制剂总体增长率5%的一倍。    酶应用于饲料,其作用一为补充畜禽内源酶的不足。猪、禽等单胃动物消化道的内源酶系不全,不分泌NSP酶;幼龄畜禽缺乏淀粉酶、糖化酶和蛋白酶;处于疾病的畜禽,其内源酶(如淀粉酶、蛋白酶)急剧下降。因此,在日粮中添加相对应的外源酶,有助于提高畜禽健康水平和生产性能。另一作用为解除饲料中抗营养因子。所谓抗营养因子,是指饲料中对养分起拮抗作用的一些成分,比如大麦、小麦、次粉、麦麸、米糠、统糠等含有抗营养因子NSP(非淀粉多糖),其中包括纤维素、木聚糖、β-葡聚糖、果胶等,通过添加NSP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果胶酶等)将其分解,使包裹于籽实细胞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被释放出来,并降低粘度,利于畜禽消化吸收利用,可提高饲料转化率5%~15%。酶应用于饲料,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减少环境污染的作用,据报到,英国等西方国家已明文规定配合饲料应添加酶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