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平丹1号”余甘开花及坐果特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丹1号”余甘花期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其中春季花期花量大,花期长,为主要开花时期,秋季花期花而不实;春季花期大量生理落果发生在花后40d之后,主要是由营养竞争而引起。  相似文献   

2.
平丹1号余甘花粉特性及风力传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平丹1号余甘的花粉特性及风力传粉研究结果表明,平丹1号余甘花粉粒近球形,平均轴径为18.80μm,表面具有网状纹饰,萌发孔为4孔沟型且细长;开花当天花粉的生活力和萌发率均较高,分别为78.2%和73.8%,-18℃的条件有利于保持花粉萌发率,贮藏30 d萌发率仍保持在28.7%;平丹1号余甘的P/O值为8441.67,属于专性异花授粉类型;风力传粉作用与天气情况密切相关,干燥的天气和一定的风力是进行有效风媒传粉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经过7年的栽培试验,余甘果“平丹一号”在广西西南地区生产结果表现良好,具有早结丰产特性以及果大、肉厚、纤维少、可食率高等特点,有较大的发展前景。本文总结了该品种在广西西南地区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广西垦区发展“平丹一号”大玉余甘果的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余甘子(PhyllanthusemblicaL)属于大戟科植物。别名牛甘果、油甘子、滇橄榄(云南)、圆橄榄。我国主要分布于南亚热带地区 ,主产福建、广东、云南、广西、贵州、海南、四川、台湾等省(区)。品种有粉甘、枣甘、六月白、秋白、人仔面、狮头等。大玉余甘果是广西平南县丹竹镇廊廖村珍稀种养殖场场长高级农艺师黄雄芳 ,在全国名特优水果资源普查中发现的果体特大的优良单株。经过多年嫁接培育 ,定名为“平丹一号”大玉余甘果。1994年通过广西区科委、玉林地区科委等有关单位的专家鉴定 ,并荣获1995年广西新技术新产品金奖和2002年广州首届全国粮…  相似文献   

5.
6.
为提升热研11号黑籽雀稗(Paspalumatratumcv.Reyan11)种子生产技术和以热研11号黑籽雀稗为父本进行杂交育种,采用定株、定序的方法对热研11号黑籽雀稗开花习性进行了观察。研究表明:热研11号黑籽雀稗单个花序开花持续6 ̄9。日开花高峰在9:00 ̄13:00,该时段开花数占全日总开花数的93.6%。开花最佳温度是33 ̄37,最佳湿度是60% ̄70%。为提高热研11号黑籽雀稗种子产量,在开花期内,种子生产地日温度应在33℃ ̄37,湿度在60% ̄70%。热研11号黑籽雀稗开花期较集中,从开花初期至开花末期,历期7 ̄9,利用热研11号黑籽雀稗为父本进行杂交育种,杂交要选择盛花期的第2天到第4d的9:00 ̄13:00进行。  相似文献   

7.
“白珍珠1号”旱稻系中国农科院近年引进培育的最新品种。在我地连续2年示范种植表明:其适应性、抗逆性、产量、米质等多项指标均达优良,谷粒饱满度表现尤为突出。笔者在2001年引进时千粒重27克,经2年试验试种,千粒重均保持在32~33.5克。因此,推广种植“白珍珠1号”旱稻不仅是  相似文献   

8.
9.
"蓝丰”余甘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甘是南亚热带珍优水果,我国南亚热带地区野生余甘种质资源十分丰富.1986年以来,我们开展了惠安余甘优良单株普查选育工作,选育出高产、稳产、品质优异的余甘良种"蓝丰”.1989年在我县松溪、坝下、岩山、陈谷洋等果林场试种,1992年试产.1992、1993、1994年在岩山试验点测产,平均株产分别为3.2 kg、6.1 kg、10.4 kg,比主栽品种粉甘株产分别增长15.63%、11.5%、69.2%(1994年粉甘小年).此外还在余甘主产区蓝田、柯溪示范栽培,结果均表明:蓝丰余甘高产稳产遗传性状稳定.1993年以来在我省南安、同安、石狮、莆田、云霄等县市试种示范,均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蓝丰余甘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2006年早季,在我市海澄镇黎明村,中国粮食超高产协作网南方基地种植“特优航1号”8.5hm^2,平均亩产678kg,其中最高田块达711kg,最低田块达665kg。根据田间记载资料,现将该品种一些特性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余甘多糖对小鼠的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通过研究余甘多糖溶液对CCl4肝损伤小鼠的影响,以了解余甘多糖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余甘多糖能显著降低肝损伤小鼠肝脏中过氧化脂质(LPO)的含量,显著提高其全血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和谷胱甘肽(GSH)含量(P<0.05).说明余甘多糖具有抗氧化作用,可能有助于延缓衰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干旱胁迫下藜开花期基本光合特性的研究,初步探讨其耐旱机理。[方法]9月上旬选择典型晴天,对开花期的藜功能叶进行有关光合参数的测定。[结果]开花期藜的光合日变化呈单峰型,峰值出现在中午12:00左右,光合"午休"现象消失,与其营养生长期藜具有明显的午休现象不同。蒸腾速率呈双峰型,在上午8:00左右蒸腾速率达到最大,然后开始渐渐下降,到下午14:00左右达到谷底。在自然条件下藜的光饱和点(LSP)为1 300μmol CO2/(m2.s)左右,光补偿点(LCP)为37μmol CO2/(m2.s)左右,表观量子效率(AQY)为0.348 9。[结论]开花期藜的光合速率的限制因素主要是非气孔限制,光强也不再是控制气孔开闭的主要因素,温度和空气湿度成为控制气孔开闭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以凤仙花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一层遮阴(遮光度为45%,简称S45)、二层遮阴(遮光度为70%,简称S70)、CK(全光照)对凤仙花生长和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S45和S70的凤仙花株高分别增加了48.02%、34.16%,叶片数分别减少了8.28%、68.98%;两个遮阴处理组叶片叶绿素总质量分数分别比CK增加了1.31、1.39 mg· g-1,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p<0.01),净光合速率分别减少了0.93、4.52μmol· m-2· s-1,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p<0.01);S45和S70的开花持续时间分别比CK减少了18、19 d,植株成活率分别降低了17.63%、33.75%,同时,CK、S45和S70在盛花期当日的平均开花量分别为2.78、4.20、3.50朵·株-1,至观测结束,CK、S45和S70的平均结实量分别为89.13、112.29、54.00个。因此,适度的遮阴有利于增加凤仙花植株的单株开花量,提高凤仙花的观赏价值,而过度的遮阴则会对凤仙花的生长甚至繁育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岳桦  高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4,(17):5541-5544
通过采集33种哈尔滨春季观花植物的NCS色彩值、开花时序特征数据,及其温度相关数据,分析其观赏性状的时序性、相遇性与其气温变化的相关性,为植物景观季相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哈尔滨2012年春季共31d,植物总体盛花期覆盖17d,不同种类植物的盛花期在5~22d不等;以33种植物盛花期相遇性为切入点,将其分为3类:①最早时段(4月20日~4月26日,候温15~16℃)包含4种;②植物色彩层次最为丰富时段(4月27日~5月4日,候温17~20℃)包含16种;③开花植物种类最多时段(4月26日~5月12日,候温18~21℃)包含22种。观花植物的花色主要有白(6种)、黄(12种)、粉(3种)和紫(6种)四大色系。  相似文献   

15.
对大穗黑麦草 (L .grandispicumYJFei)生物学性状观察及叶片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等的测定结果表明 ,它具有较高的抗衰老能力和抗病性。为小麦的抗性育种提供了新的野生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6.
为了获得金玉甜1号高产制种的父母本最佳播期差以及母本最佳载培密度,研究了甜玉米金玉甜1号制种父母本的花期相遇以及栽培密度对其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金玉甜1号春季制种父本比母本迟播18~20 d,父母本花期达到最佳相遇。在父母本花期正常相遇的前提下,金玉甜1号制种母本的最适栽培密度为4.76万株/hm2。  相似文献   

17.
不同品种丁香开花习性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丁香是重要的绿化树种,其开花习性除因每年春季气候不同而有差异之外,也取决于品种间的差异。通过对包头地区14个丁香品种的开花初期、盛期、末期3个生长时期的调查和统计,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丁香适应性差异较大,其中羽叶丁香和花叶丁香表现最差,未见开花结实;紫丁香开花最早,约在5月1日左右;最晚为暴马丁香,在6月16日左右。对开花初期与花期接近的紫云丁香等7个品种的花期通过SPSS软件进行Duncan单因素方差分析(α=0.01),品种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8.
以紫丁香和什锦丁香为试验材料,对其开花习性和授粉特性进行调查研究。观察了紫丁香和什锦丁香的花器结构、开花形态、开花顺序、开花持续期、花粉活力及结实率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紫丁香和什锦丁香均为两性花,紫丁香1 a开花1次,什锦丁香1 a开花2次。紫丁香群体开花大约在4月上中旬开始,5月初进入盛花期,5月中下旬开花基本结束;什锦丁香第1次花期在4月下旬~5月下旬,第2次花期在7月下旬~9月上旬。紫丁香和什锦丁香的花粉活力相对较高,放置5 d后紫丁香花粉基本降至无活力,而什锦丁香第1次开花的花粉活力可持续到第5 d;紫丁香的自然授粉结实率和自花授粉结实率都很高,而什锦丁香第1次开花的自然结实率仅为5.12%,第2次开花的自然结实率和自花授粉结实率均为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