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乡村民宿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载体,其在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和活跃乡村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乡村民宿的发展也给乡村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因此,从乡村的角度出发,在探究乡村问题形成的原因以及乡村民宿的起源和概念界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乡村民宿发展给乡村造成的影响。研究发现:乡村民宿的发展契合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有利于缓解乡村民宿发展给乡村带来的消极影响,推动乡村民宿的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随着乡村旅游进入新发展阶段,游客对乡村旅游的需求体验越来越高,乡村民宿的发展速度加快,极大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加快了乡村振兴发展步伐。本文对林州市乡村民宿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包含乡村民宿发展要求和服务规范、经营模式、品味分类、发展成效等方面进行研究,寻找乡村民宿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林州市乡村民宿产业的发展路径,寻求发展策略,以期促进林州市乡村民宿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及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物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逐渐成为我国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黔西南州以发展全域乡村旅游为抓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带动全州乡村旅游发展,拓宽乡村产业发展路径,为乡村景区民宿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下,民宿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酒店的情怀产业一直受到游客的追捧和喜爱。因此,黔西南州出现了一批经典民宿,乡村民宿发展已有蓬勃之势。但是,纵观黔西南州民宿研究和整体发展情况,民宿理论研究水平相对薄弱,同时,缺少系统设计策略引导的民宿设计均质化严重,应该突出特色体验和乡村情怀,并展现民宿地域特质和文化内涵,这些都需要建筑设计进行专业引导。  相似文献   

4.
自海南成为全国首个"全域旅游示范省"后,制定了建设"1000个美丽乡村"的计划和"海南共享农庄"政策,给海南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机遇。在乡村旅游中,乡村民宿作为核心要素,对乡村建设和社区营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海南第一家乡村民宿——花梨之家与博学生态村为例,分析乡村民宿发展与乡村社区营造之间的关系。根据花梨之家民宿的发展现状、博学生态村的建设及营造现状、博学生态村未来的发展计划等方面的剖析,推断以博学生态村为首的"海南共享农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民宿产业发展对乡村振兴意义重大,并深刻影响着乡村空间的转型重构进程。探索民宿对乡村空间的重构研究,对该领域研究进行回顾与展望尤为重要。通过梳理旅游民宿重构乡村空间的机制路径,围绕民宿对乡村物质空间、乡村社会空间和乡村情感空间3方面的重构文献,对现有文献进行评述,从拓展探索旅游民宿对乡村空间的整体性构建影响研究、探讨旅游民宿对地方情感空间的影响研究、拓展旅游民宿对乡村空间治理的影响与效益研究3方面,并提出研究展望,以期助推民宿对乡村空间重构的理论研究及发展实践。  相似文献   

6.
乡村民宿旅游开发能有效促进乡村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运用田野调查法及访谈法,以温州泰顺畲族左溪村和竹里村为例,分析其民宿旅游经营现状及其产业发展难题,结合乡村振兴发展要求,提出"民宿 + "的乡村民宿旅游开发路径:"民宿 + 生态环境"、"民宿 + 文化传承"、"民宿 + 运动休闲"、"民宿 + 健康养老"、"民宿 + 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7.
发展乡村民宿既是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海南省实现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采用爬虫技术获取的网络大数据,分析了海南省乡村民宿的发展质量。结果表明,海南省的乡村民宿发展整体较好,但不同类别的乡村民宿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从不同地区的角度来看三亚市的乡村民宿规模大、质量高、发展均衡,其他地区的乡村民宿都存在短板,卫生、环境、服务和设施是影响乡村民宿发展质量的重要因素。基于SWOT分析框架,对海南省乡村民宿发展的前景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我国民宿行业近年来发展迅猛,浙江省作为我国民宿发展的先驱,目前在省内多地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民宿集群。这些各具特色的民宿集群利用当地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对乡村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的构建产生的重要影响。以浙江省为例,探究乡村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构建的影响因素以及民宿集群对于品牌形象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乡村旅游业迅速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契机。这些年来,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民宿业飞快发展,民宿旅游可以更好地与农村农业结合,扩大当地旅游业,提高农民收入,有助于加快实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本文从乡村振兴背景展开,从产业深化、生态宜居性、乡村文明建设、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等不同角度探讨了民宿旅游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并探讨了乡村振兴的方向,以期为乡村振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旅游业越来越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人们看惯了城市的热闹,旅游需求逐渐趋向于田园风光、空气清新的乡村生活,寻找一份安逸的享受。乡村民宿则在乡村旅游的带动下迅速发展,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将对乡村民宿的现状进行分析,明确其不足,对其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在新视角下提高乡村民宿在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民宿旅游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新生力量,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菏泽这种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的农业大市来说,大有可为。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单县伏龙湖民宿旅游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威胁,并提出相应对策,为民宿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契机下,北京市怀柔区乡村民宿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乡村民宿现已发展成为该区实施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成为乡村旅游提质增效的新抓手。然而,怀柔乡村民宿的火热发展中也逐渐暴露出规划用地审批较为困难、装修设计缺乏创新、文化内涵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提档升级问题迫在眉睫。今后,怀柔区还应强化政府扶持引领,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强装修设计,构建独特场所精神;立足主题特色,打造主人文化;丰富产品类型,拓展产业链条;拓展营销渠道,打响民宿品牌;重视人才培养,促进乡村民宿品质升级。  相似文献   

13.
《天津农业科学》2016,(8):76-80
作为国内"洋家乐"民宿经济发源地的浙江德清,乡村民宿已经成为德清乡村旅游的重要支撑,探讨其乡村民宿发展问题,对于引导国内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德清乡村民宿的发展具有较好的资源基础,经过探索起步和规模扩张两个阶段以后,现进入到提升发展阶段。目前,德清乡村民宿的发展面临着生态环境破坏、农旅融合度不高、乡村性丧失等问题,应从构建和谐生态环境、促进农旅深度融合、实施多元化发展、创新文化内涵设计等方面,积极推进县域乡村民宿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旅农融合发展推动了乡村民宿的形式多样化,莫干山地区通过文旅农融合发展乡村民宿,不仅改变了当地农民单一的收入渠道,也改变了当地的旅游环境,同时带动了乡土文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以文旅农融合为视角,分析浙江莫干山乡村民宿发展现状及其发展困境,最后提出构建独具特色设计风格的乡村民宿、提升乡村民宿管家服务素养、发挥乡村民宿行业协会的协调带动作用、发掘乡村民宿文化传承的价值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一起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于北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性,北京走农业绿色发展道路尤为重要.乡村民宿作为北京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高级发展模式和主导产业形态发展态势迅猛,以大隐于市、隐居乡里为代表的一系列民宿品牌正在迅速进行品牌扩张以及代运营业务,乡村民宿发展趋势走向品牌化与职业化.同时,民宿范畴与产业定位模糊、行业标准不够细化与完善,品牌培育意识淡薄、农耕文化内涵不足等问题也显而易见.研究通过数据分析和实地考察指出了北京乡村民宿的类型、空间分布和价格上的特征,分析北京各个郊区县乡村民宿产业发展定位、水平、经营方式的诸多差异,提出乡村民宿良性发展的有效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民宿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针对仍延续"农家乐"发展模式的京郊乡村民宿,以车耳营村为案例地,从游客需求出发探讨其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提出可将商务市场作为主要的客源市场,主打商务民宿品牌,借助中关村的科技优势,提升整体民宿氛围。同时提出商务市场极有可能成为京郊民宿继亲子、家庭两大旅游市场之后的另一重大客源市场。  相似文献   

17.
乡村民宿作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还丰富了旅游市场供给,满足了多样化消费需求。福建省太姥山镇乡村民宿存在概念界定混乱、基础设施不健全、服务质量低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引进相关人才,改变营销策略,以此推动乡村民宿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乡村旅游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满足城乡居民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民生产业。通过PEST方法分析宏观环境对目前北京民宿市场的影响,立足北京市民宿品牌发展的现状,提出提升乡村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打造民宿知名品牌,提升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的发展建议,带动乡村旅游,促进北京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3):106-107
乡村旅游强大的经济效益让其成为旅游扶贫的主要途径。乡村民宿旅游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乡村旅游升级发展、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另一方面又体现着强村惠民的重要功能。深入分析我国乡村民宿旅游发展的现状及问题,提出精准扶贫背景下乡村民宿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基于文化真实性的乡村民宿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宿一种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符号,文化真实性是乡村民宿发展的重要原则。做好乡村民宿的文化真实性建设,有利于维护乡村聚落的文化结构,丰富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增加游客的体验价值。基于文化真实性原则,乡村民宿可以寻求"文化原真型"和"文化建构型"两种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