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空间句法理论,建立轴线模型,通过Depthmap软件运算,从全局可达性、局部可达性、感知可达性三个维度对驻马店中心城区20处公园绿地进行综合定量评价,并相应提出完善道路系统、适当增加公园绿地、提高公园自身景观的吸引力等的优化建议,期望对今后公园建设提供参考,使居民能最大程度地享受公园绿地的游憩和服务功能,更好地发挥公园绿地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防灾公园是城市防灾避难的重要基础设施,内部空间的可达性对其防灾功能的有效性和防灾效率最为重要。该研究以苏州桐泾公园为研究对象,根据人群平时与灾时空间活动的不同,通过空间句法专用分析软件Depthmap对城市防灾公园空间分别进行视线可达性和通行可达性分析,量化研究桐泾公园防灾避难空间的通行与视线可达性差异,并基于结果对桐泾公园防灾避难空间布局提出建议,为城市防灾公园的空间组织提供新的角度与方法,为防灾避难公园规划设计及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为构建适宜郑州地区的花境景观评价体系,探索郑州地区优秀花境营建模式,以郑州北龙湖湿地公园内54个花境景观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从生态性、观赏性、主观感知和经济性4个方面构建花境评价指标体系,提出14个花境景观综合评价指标。研究结果表明,54个花境样地中共有植物320种,涉及80科;4个评价准则所占权重从高至低依次为生态性(0.343 2)>主观感知(0.280 2)>观赏性(0.277 4)>经济性(0.099 1);公园花境总体质量较好,共有5个花境景观的建设水平处于Ⅰ级。探索了5个Ⅰ级花境景观构建模式并给出优化意见。  相似文献   

4.
珠江是广州城市发展的母亲河,珠江滨水区对广州城市景观、生态、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建设有着重要作用。正确认识珠江滨水空间并优化珠江两岸景观,才能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基于空间句法的理论和方法,以量化的手段揭示前航道滨水景观空间与城市的结构关系和景观空间的建构问题,主要考察前航道滨水景观空间的分布特征和景观空间的渗透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景观偏好理论,以杭州柳浪闻莺公园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了公众对植物景观的偏好情况,用SPSS20.0对调研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卡方分析、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公众对不同地表特征的林下群落植物空间偏好具有差异,偏好结果为道路类型空间(M=3.91)>草坪类型空间(M=3.82)>亲水类型空间(M=3.56)>铺装类型空间(M=3.42);2)年龄、访问公园的频率以及对植物的关注度会显著影响偏好结果;3)植物颜色数量、植物种类丰富度、植物群落结构、植物空间视线开敞与植物景观空间的偏好得分显著相关。最后,基于以上基础,探讨了如何营造更符合公众偏好的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6.
色彩丰富的季相植物景观能提供丰富的视觉感受,营造良好生活环境。以郑州市龙子湖滨水公园为研究对象,基于季节性色彩量化分析,采用AHP法与SBE法对选定的20个植物群落进行植物景观色彩评价,分析影响植物景观色彩质量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样地植物种类多样,色彩丰富度较高,对比度较低,景观整体色相值偏低,饱和度及明度适中,色彩特征鲜明;AHP法与SBE法虽侧重点不同但二者评价结果具有一致性,可共同应用于景观评价中;根据评价模型可知色彩数量C1、明度指数C8是影响植物景观美景度的主要因子。本次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种类的选择及景观塑造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周婷瑞 《湖南林业科技》2023,(6):63-67+2+103
钱学森“山水城市”理念的提出,给予新时代背景下构建城市山水园林新的思考方向。基于空间句法,是对园林空间进行图形描述与数据的定量分析,通过对苏州拙政园的解析,结合对比昆明大观公园,探索建立完善的景观山水轴线,实现现代城市公园的传承与创新。依此建立空间拓扑关系、空间轴线、园内视域模型,计算其四个数值。研究结果表明:(1)拙政园穿行率:中园>西园>东园,大观公园造园规则式,近华浦处穿行率最高,其余相差不大;(2)拙政园的连接度大于大观公园,空间的渗透性较强;(3)在整合度的可视层中,大观公园山水格局空间营造道路宽、水域广,便捷度高于曲径通幽的拙政园;(4)拙政园的平均深度呈现散点式,而大观公园为中心发散式。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空间句法理论,选取琼北山尾头村作为研究样本,利用相关分析软件,解析其内部空间形态,结果表明,山尾头村空间整合度较低,核心区域较少,公共空间不足;空间可理解度较高,能够通过局部空间的形态理解感知整体空间;空间可选择度较高区域与空间整合度较高区域较为一致。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合理规划组织、完善交通网络,优化景观效果、增强空间活性等对策,以优化村落全局整合度和可理解度,提升村落空间品质。  相似文献   

9.
以郑州龙子湖大学城滨水景观设计为例,通过对规划设计定位、构思、功能结构及分区景观设计的介绍和分析,探讨了在设计中如何融入校园文化特色,体现人文关怀,营造一系列富有大学特色又为师生喜爱的交往活动空间,使郑州龙子湖大学城滨水区域成为校际交往的文化舞台.  相似文献   

10.
以河南省濮阳市戚城遗址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空间句法的凸空间和轴线分析方法,对公园的节点和园路的选择度、连接度和整合度进行计算,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AHP),构建遗址公园使用后评价体系,最后根据反馈的信息对公园的更新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研究发现,公园南门与西门的部分节点通达性较低,应加强引导性,增加节点与园路利用率;公园的人文景观与基础设施评分较低,需要加强公园整体文化性,并完善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整个公园植物空间布局情况以及公园内园林植物所形成的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覆盖空间和垂直空间4种景观空间的造景特点、植物构成进行分析。尝试摆脱以园林植物为审美主体的静态观赏模式,提出园林植物应从装饰性的栽植配角转变为景观空间营造的主角,即营造舒适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才能达到园林营建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12.
基于空间句法中整合率与穿行率2个指标,对清华大学校园景观空间形态及其演变展开建模、分析与论述。通过对景观形态特征与历史社会经济特点的讨论,将清华大学校园景观形态的演变分为4个时期作为理解景观形态发展的框架,包括熙春园时期、美式校园时期、单位制时期和书院回归时期。结果表明,熙春园时期的3个重要历史景观均为现代校园师生出行的重要空间节点。不同时期关键景观节点具备通过空间形态特征,反映校园发展过程中典型文化意识形态的潜力。历史与人文景观空间节点在师生出行中逐渐向穿行地的角色靠拢。同时基于聚类分析,发现清华大学1954年前后建成的景观空间差异性较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儿童与自然的联系逐渐割裂,自然缺失症问题的发展态势愈加严重.在此背景下,自然教育开始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社区公园交互性景观作为儿童最易接触到的自然教育形式,能够有效提升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其成长发育道路注入强劲的动力.本文基于自然教育理念,对社区公园中的交互性景观偏好展开研究,运用...  相似文献   

14.
绿色健身空间将人们的健身活动融入了自然环境的美妙景观中,能够达到绿色生态健身的效果。笔者以晋中体育公园的空间景观营造为例,在分析了体育公园空间景观营造原则和设计目标的基础上,重点针对体育公园的体育文化内涵营造进行探讨,提出了城市体育公园空间景观营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对沈阳市北陵公园进行了可达性的分析,为北陵公园以后合理规划、沈阳市三环内城市公园绿地建设和道路空间网络系统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通过空间句法Dethmap得到的全局整合度、局部整合度、可理解度变量值,对沈阳市三环内北陵公园全局可达性、局部可达性、感知可达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局部整合度图中心和西南方向路网暖色范围较...  相似文献   

16.
苏志龙  赵晨  叶毅 《绿色科技》2021,(7):8-10,25
指出了湿地公园一方面承担着生态建设的功能,另一方面也担负着休闲游憩的功能.以普洱市梅子湖湿地公园为例,从市民休闲的角度,以景观分析的手法探讨了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空间营造.研究表明:梅子湖湿地公园整体分为入口景观空间、儿童景观空间、游赏景观空间,各景观空间依据空间构成要素及周围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空间类型,可满足市民不同群体...  相似文献   

17.
浅析公园景观的空间设计手法——以深圳市人民公园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永宏 《广东园林》2009,31(4):53-56
公园是为人们提供游览观赏景观和休闲活动空间的地方。景观空间的设计显得尤其重要。而如何创建优美的空间,营造怡人的环境.是景观设计师要面临的问题。通过深圳市人民公园的实例,对其实地调查以及所营造的各类怡人空间进行分析,总结其园林空间艺术特色,探究其处理方法,以期对公园空间环境处理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景观生态学的空间格局分析法,可以对城市公园绿地系统进行更加准确的分析研究,主要景观指数能够更加直观的评价空间格局问题.同时,利用研究分析结果可以制定出更加符合城市生态园林要求的公园绿地系统模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大连四个有代表性的公园:劳动公园、鼎山公园、大连森林动物园、星海公园的实地踏勘和问卷调查,了解了公园景观环境的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善公园景观环境的一些建议,为做好公园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节约型园林思想理论为基础,以贵溪市市民休闲公园为例,强调尊重场地原有的自然地形和生态景观特征,因地制宜,探索丘陵地形空间与景观空间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融合的关系,提出了空间特性的耦合性设计、空间形态的耦合性设计以及空间尺度的耦合性设计,总结出适用于丘陵地区自然地形的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法和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