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栽培食用菌产生大量的菌渣,资源化利用菌渣,实现低碳农业发展是目前所关注的重要课题。从二次种菇、生物炭、肥料和栽培基质等7个层面综述了食用菌菌渣资源化利用方向,分析了目前菌渣利用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菌渣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菌渣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用菌菌渣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核心就是利用蚯蚓消解菌渣,产生大量蚯蚓动物蛋白与蚓粪生物有机肥。对食用菌菌渣资源及利用情况、食用菌菌渣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内涵及意义、蚯蚓处理食用菌菌渣研究三个方面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食用菌菌渣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菌渣的资源化利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食用菌菌渣理化性质对栽培基质理化性质的影响、菌渣复配基质在蔬菜栽培中的配比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食用菌菌渣在蔬菜生产领域的高效转化利用提供理论基础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促进食用菌菌渣的高效利用,在介绍食用菌菌渣理化性质的基础上,从食用菌栽培再利用及用作饲料、肥料、生态环境的修复材料等方面综述了食用菌菌渣利用途径的研究进展,指出菌渣利用中存在的理化性质研究薄弱、研究应用缺乏协作、应用性研究不足等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如加深基础研究;加强学科间的融合和行业间的合作;加强菌渣利用的应用研究等。综合来看,食用菌菌渣的高效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食用菌菌渣利用研究现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食用菌菌渣的开发利用受到广泛关注。详细综述了食用菌菌渣利用的研究进展,从食用菌菌渣成份到综合利用各方面,包括食用菌栽培再利用以及用作饲料、肥料、生态环境的修复材料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总结和概括,并提出菌渣利用研究中存在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探究食用菌菌渣组合猪粪好氧堆肥的效果。对比纯菌渣组及菌渣1∶1猪粪组在堆肥过程中物料的理化性质及养分变化,结果表明,菌渣猪粪堆肥可缩短堆肥周期,提高堆肥质量,物料含有机质34.6%,pH 8.1,含水率27.6%,含总养分8.26%,含机械杂质0.46%,均满足《有机肥料:NY/T 525—2021》中的指标要求。菌渣组合猪粪堆肥是一种有效、可持续的农业废弃物处理方法,具有环境效益和农业效益,有助于农业部门的循环经济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实践。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菌渣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食用菌栽培后产生了大量的菌渣。但目前我国对菌渣的综合利用率还很低,大量的可再生资源菌渣被废弃,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详细综述了食用菌菌渣利用的现状,对代替原材料栽培食用菌以及用作肥料、饲料、基质、生态环境的修复材料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总结和概括,并提出菌渣利用研究中存在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菌渣的妙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同均 《食用菌》2002,24(5):41-41
大面积栽培食用菌,其下脚料——菌渣的处理与利用,是栽培者必须面对和经常咨询的问题之一。为此,笔者查阅有关菌渣的分析资料,进行菌渣的再利用尝试。至今已取得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1 作为酸性有机肥改善盐碱地 当栽培袋出三潮菇后,基料的pH值大部分降至5~4,所以可作为一种很好的酸性农家肥,施用在盐碱地里。据笔者试验,施用后的碱地小麦,茎秆粗  相似文献   

9.
提高环境效益的食用菌菌渣循环再利用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用菌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菌渣如不能妥善处理,易造成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从提高环境效益的角度出发,综述了食用菌菌渣的循环再利用方式,包括菌渣直接燃烧和用作养殖场垫料等直接再利用方式,厌氧发酵制取沼气、发酵腐熟生产有机肥等菌渣的发酵处理再利用方式以及菌渣回收提取酶类修复环境污染等再利用方式,以期为提高菌渣的利用效率,解决菌渣乱堆乱放造成的环境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菌渣的利用—生产燃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松林 《食用菌》2002,24(1):6-6
本文比较了多种碳源、氮源、碳氮比对大球盖菇液体培养菌丝生物量的影响,提出碳源以蔗糖为佳,氮源以铵盐为好,碳氮比以24为最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园林绿化废弃物的数量也逐渐增加,处理方式稍有不当,就会造成资源浪费,引起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破坏城市生态环境。因此,合理利用园林绿化废弃物生产园艺基质、土壤改良剂、有机覆盖物等技术成为风景园林、园艺等学科的研究热点。本文阐述了园林绿化废弃物的概念和发展,并对其应用前景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食用菌菌渣问题日益突出。简要总结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和面临问题,菌渣的处理和再利用的重要性,重点阐述了食用菌菌渣再利用的研究现状和应用领域,包括用作肥料、饲料、沼气原料和制作燃料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粱丽红  杨春鹏 《蔬菜》2012,(8):25-26
承德市栽培食用菌效益颇丰,但在菌糠处理上暴露出一系列问题,这些营养丰富的菌糠往往被丢弃或燃烧,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通过对食用菌菌糠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介绍了综合利用菌糠的多种途径,包括制作成有机肥料、废料重复再利用、作为沼气原料、加工成饲料以及作为燃料。  相似文献   

14.
张淑琴 《中国食用菌》2020,(11):196-199
食用菌栽培后,会留下固体废物,称为菌渣、菌糠等。食用菌采收后,食用菌菌渣不仅占地方,也污染环境。科学有效利用食用菌菌渣,对于实现循环利用、生态农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多层次利用生物资源,通过食用菌菌渣配制生物有机肥,能够用于园林绿化,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鸡腿蘑对食用菌菌渣的再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6个鸡腿蘑菌株分别接种在新料和含30%金针菇菌渣的原种培养基上,比较菌丝生长速度及生长势。结果表明,在含菌渣培养基上所有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均更快;且在新料上菌丝长速愈慢的菌株,在含菌渣培养基上生长速率的增加愈明显。出菇试验表明,不同菌株在新料和含菌渣培养料上的产量表现不同,这表明,不同菌株对菌渣的利用能力存在差异。6个菌株中,5号菌株在新料和含菌渣培养料上的产量均最高。  相似文献   

16.
食用菌菌渣循环再利用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我国食用菌菌渣的应用现状、利用价值和不同菌渣的理化性质差异,以大量实例详细介绍目前菌渣的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包括种菇再利用技术、肥料化利用、基质化利用(无土栽培)、饲料化利用、垫料化利用、能源化利用和生物活性物质提取等。  相似文献   

17.
食用菌菌糠综合再利用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食用菌栽培后产生了大量的菌糠。食用菌采收后,大部分菌糠得不到及时处理,这不仅给农业生态环境造成污染,而且会给之后的食用菌栽培带来很大隐患。当今世界资源短缺,能源匮乏,因此及时科学地处理食用菌菌糠,实现废物再利用,变废为宝,形成农业经济循环刻不容缓。菌糠已成为数量十分可观的重要资源,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菌糠不但可以再利用栽培食用菌,还能应用于种植业、养殖业等方面。菌糠的转化再利用,解决了环境问题,也产生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总结了食用菌菌糠在食用菌栽培、食用菌菌种生产、做菌糠饲料、做栽培基质以及土壤改良方面的再利用研究情况,提出了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对菌糠再利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快速发展,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必然趋势。为促进城市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剖析了国内外园林废弃物的利用现状,总结出4种资源化利用方式:有机覆盖物、堆置有机肥、生物质能源和生态材料。通过分析,指出了3个存在的问题:对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价值认知不充分;资源化处理成本高,缺少政策和市场;机械粉碎品质低。提出了3条合理性建议:科学规划,制定规范完整的产业链;政府扶持,校企联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扩大宣传,提高民众资源化利用意识。  相似文献   

19.
杏鲍菇菌渣循环利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杏鲍菇菌渣成分进行分析,明确菌渣再利用的可能性,并对菌渣进行堆制发酵,堆制后的菌渣通过配比进行蘑菇的制种和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只采摘1茬的杏鲍菇菌渣仍含有丰富的碳源和氮源,可以利用杏鲍菇菌渣替代部分培养料用于双孢蘑菇制种与栽培,提高资源利用率。从杏鲍菇菌渣堆制过程温度变化曲线可以看出,料堆最高温度可升至70℃。堆制后的菌渣加深了腐熟度,适合双孢蘑菇菌丝生长。杏鲍菇菌渣添加10%牛粪进行堆制发酵后按30%。50%的添加比例与棉籽壳混合制作双孢蘑菇菌种,既可降低制种成本(节约制种原料成本约40%),又能保证蘑菇菌丝正常生长。杏鲍菇菌渣栽培双孢蘑菇,菌渣使用量可控制在20%~30%左右,从示范栽培结果看平均单产可与常规堆肥的单产持平,而使用30%杏鲍菇菌渣可降低栽培投料成本约25%。  相似文献   

20.
中药废弃资源的循环再利用是当前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目前主要以堆放、燃烧等方式处理中药废弃物,这不仅浪费了资源,同时污染环境.食用菌富含多种纤维素和木质素等分解酶系,可转化利用中药废弃物.以中药废弃物栽培食用菌,不仅为食用菌栽培提供新型栽培基质,同时还产出美味、富含高蛋白、药食兼用的食品,可实现生态循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