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致密储层的关键地层参数如何影响水平井体积压裂缝网效果这一问题,应用岩石力学参数计算方法和储层压裂裂缝启裂和延伸基本原理,建立了岩石脆性系数、水平应力差异系数、天然裂缝密度3个地层参数对缝网影响的模拟模型,计算和评价了页岩储层的缝网效果,分析了3个地层参数不同情况下对缝网的有效压裂体积、增产储层体积、增产储层体积百分比等参数的影响变化规律,算例分析认识到:岩石脆性系数越大或者水平应力差异系数越小,分支缝密度会越大,缝网区域半长相反越小,早期生产优于后期;天然裂缝密度越大,近井缝网沟通越密集,缝网区域外仍可参与渗流,由此可弱化缝网半长。模型的建立和参数影响分析可以为现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勘探阶段精确定量计算储层流体性质的方法主要是钻杆中途测试技术(DST),但海上DST评价费用较高。为此,提出利用电缆地层取样技术,将取到的地层流体样品在地面条件下进行气液分离,记录气体和液体样品的体积;利用现场水样分析技术,快速有效地确定液体样品中的各离子浓度,判断样品中泥浆滤液与地层水的体积比例;根据体积系数计算模型,将气体和地层水在常压下的体积折算到地层条件下的体积,得到地层条件下的气水比例,即定量地确定储层的流体性质。该方法进一步量化了测井解释结论,特别是气水同层,得到了地层产水率等参数,有效指导了油田的勘探开发作业。  相似文献   

3.
对新疆台5井区储层的地质特征进行了探讨,评价了该区块的敏感性,并对该区块储层的潜在损害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井区储层为强水敏性损害,具有较强的水敏性、中等速敏性、中等碱敏感性及中等偏强的酸敏感性。针对该地区储层孔渗特征,结合储层敏感性评价资料,初步确定适合该区域储层特性的射孔液体系,该体系性能稳定,流变性能好;抑制黏土膨胀的能力强;热滚回收率为95.5%;降低射孔液表面张力明显,降低率超过50%;缓蚀效果好,腐蚀速率仅为0.00213 mm/a。岩心损害试验结果表明,该体系对储层岩心的渗透率恢复值在90%以上,能够有效保护新疆台5井区的储层。现场应用效果优良,试验井的产量比对比井的产量提高约10%~30%。  相似文献   

4.
X区块是南堡油田典型的深层低渗透储层,具有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从而造成储层品质以及产能定量预测评价难以确定。利用物性和压汞试验数据,提取出能表征储层孔隙结构进而有效反映储层渗透性的储层品质指数和压汞系数,再结合常规测井资料以及试油生产数据建立储层品质评价方法,总结出研究区的储层品质评价标准。在储层品质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开发需求,对低渗透储层提出建立综合评价指数与米产液指数关系的产能预测方法,预测结果与生产测试结果较为相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集约度与粗放度在判定土地发展模式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根据C-D生产函数理论推导定量评价建设用地的集约系数与粗放系数模型逻辑关系的合理性,然后采用势分析方法确定河南省及其各市劳动和资金产出的弹性系数,最后计算其建设用地的集约系数与粗放系数,并根据建设用地利用集约系数和粗放系数这2个重要参数确定其建设用地利用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太原组储层具有特低孔-低孔、特低渗-低渗以及非均质性强的特征,因而对储层的分类评价和预测有较大难度。结合该研究区的地质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太原组储层为研究对象,选择了资料丰富的30口井的参数数据,运用Q型聚类分析的方法对该区域进行了分类,得到了分类评价指标;应用判别分析法对Q型聚类分析的分类指标进行验证,给出了储层分类评价的定量描述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所给出的评价方法与其他评价方法具有高度的吻合度。  相似文献   

7.
系统而准确的页岩气储层参数评价对页岩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测井资料的连续性建立有效的页岩气储层参数测井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探索了页岩气储层的测井曲线定性识别标准,建立了适合该地区的页岩气储层参数定量解释模型,并通过岩心分析资料对部分解释模型加以校正,完成了S1井的页岩气储层识别、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储层物性、含气量以及地质和测井岩石脆性的评价,并借用岩心分析资料加以验证。实际结果表明,该页岩气测井评价体系能够有效的对页岩气储层参数进行评价,可以为该地区后期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测井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基于EFAST方法的CERES-Wheat作物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有效识别作物模型关键参数,减少模型模拟的不适用性,根据中国农业大学上庄实验站小麦田间实测数据,应用EFAST方法对CERES-Wheat模型输入参数进行定量的全局敏感性分析,分析小麦模拟产量对作物参数、土壤参数和田间管理参数变化的敏感性。结果表明:CERES-Wheat模型的作物品种型参数中,标准籽粒质量参数对模拟结果影响最大,而生态型参数中影响最大的是营养生长末期叶片面积质量比率;土壤参数中的矿化系数对模拟结果影响最显著;管理参数中的施氮量、播种日期、施肥日期、播种深度对模拟结果影响较显著。基于EFAST方法的敏感性分析对作物模型修正具有指导意义,可为确定模型关键参数及模型进一步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泥页岩储层既是生油层也是储集层,具有典型的自生自储特征,有效烃源岩的测井识别及评价是整个泥页岩储层评价的关键一环。M凹陷沙河街组四段下亚段(E2sL4)是一套以泥页岩为主的非常规储层,在地球化学试验数据的基础上,结合该地区测井响应特征,建立了有效烃源岩测井识别方法及参数定量计算方法。应用该方法对研究区100多口井有效烃源岩进行了测井评价,划分出了单井油气储层的位置,取得了较好效果。在该基础上,绘制了优质烃源岩的平面分布图,为后续水平井的部署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农业采摘可调节六连杆机构的运动特性,通过考虑自变量计算运动系数的方法结合连杆运动输入参数,建立可调控制连杆位置的六连杆机构的运动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使用引入自变量的方法提高模型计算效率,建立运动系数与自变量之间关系和建立运动系数与输入参数之间关系;通过对六连杆机构参数修正后控制连杆的运动范围和输出端角度较修正前得到提高,模型整体控制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1.
煤层气已进入大规模开发阶段,但相关的煤储层参数定量计算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达不到应用效果。以试验分析资料为依据,提出了使用自然伽马相对值计算煤岩组分、使用可变的煤岩骨架值计算孔隙度、使用电阻率校正方式进行含气量计算的煤储层参数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上述方法适合于应用测井资料进行逐点数字处理,提高了参数计算的精度,能够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2.
针对高30断块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下亚段岩性、孔隙结构复杂的储层特征,直接利用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τ2)分布谱提取表征孔隙结构的参数,经过参数优选构建储层品质指数,进而对储层进行分类,形成相应软件处理模块,能够连续地对储层进行定量评价。通过试油结果统计建立了研究区储层分类标准及对应的产液能力评价标准,准确率高达85%,应用效果明显。最后以核磁共振测井评价结果为基础建立了常规测井资料评价储层品质的模型,使得储层品质及产能评价在整个研究区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类几何压力系数的新概念,导出了类几何压力系数及齿面承载能力增大率的计算公式。通过对计算公式和计算数据的分析,可以定性和定量地对同一对齿廓上不同啮合点处的齿面接触应力以及在标准中心距相同情况下对取不同设计参数的齿轮传动的接触强度进行分析比较。提出的类几何压力系数的功用已涵盖原有的几何压力系数,可取代原有的几何压力系数作为评价和比较齿面承载能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射孔工艺技术的选择关系着射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油气井的产能及后续改造措施的效果。针对目前常用的射孔技术普遍存在的射孔压实带地层污染严重、射孔能量利用率不高、安全隐患大及成本昂贵等问题,采用后效射孔技术,即采用双靶向高速金属射流爆燃和云雾化高能粒子螺旋爆轰震荡双重射孔方法,扩大孔径,瓦解孔眼周围压实层,减少孔道周围地层压实污染,增加孔眼导流能力。在地面上开展了钢靶试验、标准混凝土靶试验和渗流试验3种不同类别的试验,以研究后效射孔技术的可行性,钢靶试验后效射孔所形成的射孔孔径增大22.6%,孔道容积增加44.9%;标准混凝土靶试验后效射孔所形成的射孔深度增加22.3%,孔径增加19.2%,后效射孔形成的孔道周围为均匀开放的状态;渗流效果试验后效射孔形成的孔道流动效率比常规射孔形成的孔道提高了38.0%。后效射孔技术在海上油田应用效果表明,东海油田M井采用后效射孔技术后地层表皮系数降低了78.6%;南海东部油田T井采用后效射孔技术后日产油量超出预期计划的6.5倍,显著提升了油田产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断层封闭性评价是气藏改建储气库前期评价的重要内容.以川东WSC气田为例,针对高陡构造带碳酸盐岩地层断层封闭性评价方法开展研究,基于地震解释剖面和三维构造模型,建立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高陡构造带碳酸盐岩地层断层封闭性评价流程与方法.基于工区资料优选了断层产状、断层性质、组合特征、上下盘岩性配置等4个定性评价指标进行断层封闭性评价;针对高陡构造带断层上下盘岩性组合特征,修正了定量评价参数断层横向封堵系数FH中的岩性封堵系数G,并应用其进行了工区断层封闭性定量评价,所得FH平均值大于20;针对碳酸盐岩地层岩性特征,修正了定量评价参数断层泥比率SGR (RSG)中发挥封堵涂抹作用的灰泥岩定义,并应用其进行了工区断层封闭性定量评价,所得RSG均大于50%;综合4个定性指标和2个定量参数进行评价,认为研究工区断层封闭性好,适宜改建储气库.  相似文献   

16.
利用张东地区沙三段储层取心岩样,研究了储层岩石的速度敏感性、水敏性、酸敏性和碱敏性。研究结果表明,张东地区沙三段储层岩样速敏损害指数为0.271~0.288,速敏损害程度弱;岩样的水敏损害指数为0.757~0.767,水敏损害程度为强水敏;岩样的土酸酸敏损害指数为0.232~0.280,为中等偏强酸敏;岩样的碱敏损害指数为0.261~0.347,碱敏损害程度弱。储层敏感性评价为后期油田的合理开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青海东昆仑八宝山盆地三叠系八宝山组为一套高原陆相碎屑岩及火山岩沉积,目前对于高原陆相泥页岩缺少有效的测井评价方法。参考传统页岩气评价思路,挖掘研究区重点井常规及成像测井响应特征与岩心实验数据的关系,对储层关键参数进行评价:(1)基于常规测井曲线,利用相关性分析优选9个岩性敏感因子,通过最优化算法求取6种主要矿物含量;(2)利用基于常规曲线的多元线性回归、电阻率-声波时差重叠、体积模型、铀含量计算等多方法进行总有机碳含量(w(TOC))计算及方法优选;(3)基于矿物体积模型进行变骨架的基质孔隙度计算、利用微电成像进行裂缝拾取及裂缝参数评价、利用PoroTex图像处理技术刻画溶蚀孔缝发育程度、基于阵列声波波场分离技术进行斯通利波界面反射、幅度衰减计算及渗透率反演;(4)岩心实验刻度测井,优选关键地质参数,构建吸附气、游离气及总含气量计算模型;(5)基于阵列声波岩石力学静态转换参数及矿物体积模型,优选适宜研究区的岩石脆性及可压裂性评价方法。结果表明,基于测井的储层关键参数多方法优选结果取得了较高的精度,建立的研究区储层品质评价标准解决了八宝山盆地高原含气泥页岩储层评价的难题,取得了较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加热炉热效率计算普遍采用正平衡计算方法,该方法通过直接测量加热炉输入热量和输出热量而计算得到。为了研究燃气加热炉热效率与燃气气质参数、排烟温度、过量空气系数等可控参数的关系,对热效率的正平衡计算方法进行改进,采用反平衡热效率计算方法,通过对加热炉排烟损失、散热损失、气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的计算从而求得热效率。根据热效率计算方法编制计算软件,并在软件计算界面保留过程参数,可以为分析热效率影响因素、制定节能措施、评估节能效果提供基础数据。该计算方法和软件已在某油田进行现场应用,完成了不同型号燃气加热炉热效率的计算。(表8,参10)  相似文献   

19.
在录井技术及常规测井难以有效确定储层的流体性质时,基于电缆测压取样,在地面进行油水样分离后,采用现场水分析技术和现场原油高温高压物性分析技术,可以快速有效地解决该难题。对于水样,利用现场水分析技术可以确定其离子组成、总矿化度以及泥浆滤液与地层水的体积,再根据图版法,可以计算出地层水在地层条件下的体积。对于油样,利用现场原油高温高压分析技术,可以确定原油的黏度、体积系数等高压物性参数,并计算出原油在地层条件下的体积。根据取样在地层条件下原油与地层水的比例,即可定量地确定储层的流体性质。该判别结果较目前测井解释结论进一步定量化,且可有效确定储层,特别是油水同层的含水比例或产水率,有效指导油田的勘探开发作业。  相似文献   

20.
在胜北地区低幅度构造背景下,上侏罗统喀拉扎组(J3k)油藏Ⅲ、Ⅳ油组储层微观结构复杂,油、水分布关系多样,油、水层电性对比度低,测井识别难度大。以胜北地区J3k油藏基本地质特征为出发点,分析了储层微观结构特征和影响储层渗透率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油水界面以上近似油柱高度情况下孔隙结构是控制含油饱和度的最主要因素,并以此得出了油气的深度剖面分布规律。基于此,给出了针对性的测井储层评价方法,利用测井资料定量计算方解石含量及多元渗透率模型判别储层类型;并针对不同储层类型,采用符合储层微观特征的、差异化的岩电参数精准计算含油饱和度,核磁共振成像测井识别孔隙分布及流体性质等。该研究方法在现场推广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极大地推进了胜北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