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梅花鹿再生茸产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1990年3月-6月分别在黑龙江省海林县三部落鹿和吉林省松花湖鹿场进行试验。用止血,提高动物营养和人工降雨增加鹿舍相对湿度的三种方法对梅花鹿再生茸生产生长的影响和潜力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单纯进行锯茸止血或提高动物营养对再生茸的产量没有明显影响(P>0.05);在止血和提高动物营养的基础上同时进行人工降雨,可明显中再生茸的产量175±28g(P<0.01),使锯口愈合时间提前4.6±0.4d  相似文献   

2.
对51只马鹿进行再生茸生长剂增茸试验,结果试验组34只鹿100%长出再生茸,对照组只有23.5%长出再生茸,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增产0.613kg,增增13.93倍,平均增收89.00元;以33只马鹿进行再生茸生长剂与CA增茸素的对比试验,再组均100%长出再生茸,平均产量分别为1.196kg和1.134kg,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张化  贾放 《特产研究》1995,(3):52-53
选择400头4-10岁雄性梅花鹿随机分为两组,日粮中添加0.5%碳酸氢钠为试验组,未加大风大浪酸氢氢钠对照组,在生茸期饲喂91天,其头茬三杈鲜茸增产差异极显著(P<0.01),提高产茸量14.80%,提高饲料利用率17.23%。  相似文献   

4.
复方增茸剂对提高梅花鹿鹿茸产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L_4(2~3)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在相同基础日粮及饲养管理条件下,“复方增茸剂”各成分不同剂量组合对梅花鹿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分9组,共262只二至八锯龄产茸鹿,试验期108d(4月10日至7日28日)。结果表明,配方中各成分增茸效果的水平顺序为:腐殖酸钠1,异丁叉二脲1,沸石2,即最佳组合为A_2×B_1×C_1配方组。平均增茸9%以上,而且降低饲养成本,增强鹿的机体免疫力,提高养鹿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6.
梅花鹿添加剂预混料增茸效果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考察梅花鹿添加剂预混料增茸效果和进一步优化其配方,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将试鹿分三组,每组头数分别为26头、31头、22头,分别接受Ⅰ:基础料不加添加剂预混料组、Ⅱ:基础料加1号添加剂预混料组、Ⅲ:基础料加2号添加剂预混料组的处理,进行饲养试验。结果表明:鲜茸产量Ⅱ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Ⅲ组与其它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剂预混料的添加量和各微量成分间的配比对增茸效果亦  相似文献   

7.
梅花鹿的鹿茸作为商品是由其形态、质量决定价格,而生长着的鹿茸形状、质量每天都在变化。我场饲养公鹿500头,根据公鹿的年龄、茸形和茸的生长发育趋势,我们结合公鹿历年的产茸情况及其需要,合理掌握收茸种类,采用科学的方法,做到适时合理,在生产实践中证明这是提高鹿茸产量及质量,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的有力措施,现将有关措施  相似文献   

8.
技术简介鹿茸为梅花鹿雄性第二性征,对生于雄鹿头部两侧额外脊部,初角茸形成后,每年于4~5月份开始,再生一对,7~8月形成标准二杠茸,年产二杠茸鲜重3~5kg。本技术依据鹿茸发生再生机理,通过外科手术操作,对鹿头部两侧生茸部位及生茸部位中间偏前的部位进行人工处理,使不具有生茸能力的部位获得完全的生茸能力,并与次年开始,生一支标准二杠  相似文献   

9.
比较梅花鹿红茸与黑茸营养成分的差异,为评估两种茸的质量等级、指导鹿茸市场价格和育种方向提供参考。本研究参照国家食品检测标准以及文献中的方法测定两种茸的水分、灰分、蛋白质、粗脂肪、多糖、胶原蛋白和17种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红茸与黑茸中水分、灰分、粗脂肪、蛋白质和多糖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 0.05);红茸中的胶原蛋白含量显著高于黑茸(P <0.05);黑茸中的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红茸(P <0.05),黑茸中Asp、Thr、Glu、Val、Leu、Tyr和Phe的含量显著高于红茸(P <0.05),Ile和Lys的含量极显著高于红茸(P <0.01),红茸与黑茸中其余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 0.05)。红茸比黑茸的胶原蛋白含量更高,而黑茸含有更丰富的氨基酸,尤其是人体必需氨基酸。  相似文献   

10.
近年,随着市场对再生茸的需求量增大,巳呈供不应求之势.为了给市场提供优质再生茸,特向生产者介绍提高再生茸产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选用4头成年梅花公鹿,通过饲养,消化、代谢试验及呼吸测热试验,并结合鹿茸中能量、蛋白及干物质含量的分析,对年梅花公鹿生茸能量、蛋白的需要量及茸中干物质沉积规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进行东北梅花鹿引种驯养及取茸试验,观察其生物学特性及生长特点,总结驯养、取茸技术及管理措施,以为当地及南方引种东北梅花鹿进行特种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不同精饲料补充料对生茸期梅花鹿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选择健康、年龄一致、体重相近的141头生茸期公鹿,随机分成3组,每组分别为48,45,48头,饲喂3种不同组成的精料。日粮精粗比均为35∶65。结果表明:生茸期成年公鹿干物质、有机物质采食量、蛋白质、粗纤维消化率随日粮中蛋白水平的提高而提高,采用Ⅰ组试验日粮(粗蛋白含量20.05%的精饲料配方)时,采食量及营养物质的消化率最高;在试验设计范围内,日粮精饲料补充料水平对鹿茸产量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4.
饲粮不同蛋白质能量水平对四岁梅花鹿生茸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四岁梅花鹿生茸期饲粮适宜营养水平,本研究采用2(CP18%和15%)×2(GE17.15MJ/kg和16.32MJ/kg)二因子交叉设计,选用四岁(三锯)梅花公鹿40头,分为四个试验组,进行了饲养试验和消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饲粮蛋白质水平对鹿体增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饲粮蛋白质水平为18%处理组鹿的体增重显著高于15%蛋白组;鹿茸产量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蛋白质消化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高蛋白组显著高于低蛋白组;饲粮能量浓度对粗纤维消化率影响显著(p<0.05),高能量组显著高于低能量组;四岁梅花鹿生茸期饲粮中能量、蛋白质适宜水平分别约为16.4MJ/kg(GE)和15.9%(CP);平均每头鹿每天对消化能和可消化蛋白质的需要量分别为33.94MJ和330~360g。  相似文献   

15.
复方增茸剂对梅花鹿茸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体质、体型、健康状况、产量性能相接近的梅花鹿50头,随机分为2组即试验组与对照组,将复方增茸剂混全饲料中投喂,每日1次,连续饲喂70d,观察该药对试验动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复方增茸剂后,试验组鹿的血液中红细胞、血红蛋白、碱性磷酸酶、血钙和血磷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鹿茸中各种氨基酸的含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该药具有促进造血机能,加快麂茸生长,提高鹿茸品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饲粮营养水平对五岁以上生茸期梅花鹿公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2(CP20%和17%)×2(GE17.6MJ/kg和16.7MJ/kg)二因子交叉设计,选用5岁(4锯)以上梅花公鹿100头,分为4个试验组进行饲养试验和消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饲粮蛋白质水平和能量浓度对鹿体增重产生的互作效应显著(P<0.05),高能高蛋白组鹿体增重显著高于高能低蛋白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蛋白质消化率和纤维消化率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较高的饲粮蛋白质水平,蛋白质和纤维消化率均较高;饲粮能量浓度对蛋白质消化率影响显著(P<0.05),低能量浓度组蛋白质消化率显著高于高能量浓度组,5岁以上生茸期梅花鹿饲粮中能量、蛋白质适宜水平分别约为16.8MJ/kg(GE)和16.6%(CP);平均每头鹿每天对消化能和可消化蛋白质的需要量分别为36~37MJ和366~382g.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市场对再生茸的需求量增大,并且成型的价格较高,呈供不应求之势。为了给市场提供优质再生茸,特向生产者介绍提高再生茸产量的技术。  相似文献   

18.
为了获取梅花鹿生茸骨膜干细胞可溶性总蛋白抗体。本试验培养了梅花鹿生茸骨膜干细胞,从该细胞中提取可溶性总蛋白。以其可溶性总蛋白为抗原,通过淋巴结和皮下注射两种方式免疫试验动物,注射的抗原量分别为70μg/只和280μg/只。分别于末次免疫后第10天和第20天采血,分离血清,通过ELISA试验检测血清中抗体滴度。结果表明,280μg皮下免疫和70μg淋巴结免疫均获得了较好的免疫效果,末次免疫后第10天的抗体滴度较高。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三化夜生茸期精实补充料中适宜的Ca,P水平,选择4只健康和生茸正常的梅花鹿,采用三个处理组的对比消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三岁梅花鹿生茸期产补充料中适宜的Ca,P水平分别为1.23%和0.64%;饲粮Ca,P水平对梅花鹿生茸期的Ca,P能量和粗蛋白质的消化率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根据鹿茸的组织结构,阐明了锯茸时出血特点收取初角茸时呈渗出状出血;收取二杠茸时呈线状出血;收取三杈茸和怪角茸时呈喷射状出血,并且有节律地进行搏动.出血量则随着鹿茸的产量和茸围的增加而增多,但是当收取茸围为20.3±0.6cm的怪角茸时却不存在着这种明显的相关关系.同一茸形不同年龄的鹿,因茸重、茸围的不同出血亦有差别.锯茸时由于茸皮下和茸髓质的动脉、静脉血管被横断,还可能发生纵断,血流较急,它不同于一般的血管损伤,止血时又不能采用钳夹、结扎血管断端的方法控制血流,烧烙法也不适宜,因此研究锯茸止血机理时重要的是机械性止血,同时应有利于创面的愈合,对鹿茸的再生长无任何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