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贵州省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至2001年底,贵州省已建立86个自然保护区,面积58.58万hm^2,占国土面积的3.33%;分析了贵州省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认为保护和管理资金匮乏、技术能力不到位、自我发展发能力差是导致贵州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提出贵州省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生物多样性、生态脆弱性、保护区面积有效性定性、定量评价的基础上,参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标准"(修改稿)的评价体系对黎平太平山、湄潭百面水等7个自然保护区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黎平太平山、湄潭百面水2个自然保护区具备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条件;石阡佛顶山、台江南宫、正安桴鄢、兴义坡岗等4个保护区具备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条件;瓮安朱家山自然保护区建议作为地(市)级建设。  相似文献   

3.
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价体系设计与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面积覆盖率已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保护管理的有效性低。自然保护区管理对象异于其他地区,是以自然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种群为主要保护对象,管理有效性评价应从种群安全、自然保育、社区和谐3个目标层次的实现程度进行考量,评价体系设计重点应把握管理基础、机制、决策、实施、监督5个管理的关键环节,并提出了包括16个评估因素44个评估指标的设计方案。评价方案选择1 394个国家级和地方自然保护区进行应用,取得了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河南省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价研究,总结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价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根据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目标,选取保护区机构能力(A)、长期管理工作(B)、资金筹措(C)及当地社区参与(D)4个方面的标准及管理有效性评价的12项评分指标,对全省62处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有效性进行逐项评分,根据得分高低,将管理效果分为“极好”、“好”、“一般”及“差”等4个等级。评价结果表明湖南省一半以上的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6.
参与式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理论基础及管理模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生态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参与式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理论基础和两种管理模式的特点,以期为社区参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深层次开展和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大沙河自然保护区评价及其保护与管理对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位于贵州省北部的大沙河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6990hm^2,是以银杉、黑叶猴等珍稀濒危物种及自然生境为重点保护对象,但目前存在诸多外部和内部威胁因素,据此提出了信后的保护与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生态质量、管理水平、经济现状等方面进行评价,提出了科学的开发与管理对策,以促进动植物资源保护,协调好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从而推动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针对茫荡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植物资源、森林资源与景观资源的现状,应用其独特的地理环境,资源的典型性、多样性、稀有性、脆弱性等标准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当今世界一个重要的生态环境主旋律,自然保护区作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石,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对于保护特定区域生态系统、丰富和发展生物多样性、平衡区域内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根据调查问卷分析、资料收集以及近几年保护区建设管理数据的统计,研究了贵州省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的现状,得出了贵州省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是保护区管理机构不完善、资金保障不足、保护区重叠、人地矛盾、生态环境恶化等,权属不清,缺乏执法权。针对贵州省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保护区需要更加重视科学管理、整合优化保护地、推动社区共管、给予管理局适当的行政执法权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实现保护区管理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参照国家有关标准,借鉴国际保护地管理先进经验,首次对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进行科学评估.通过评估,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制、管理机构建设、资源的保护与适度开发利用、科学研究与宣传教育等方面分析了云南省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的现状,总结了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健全资金投入、开展资源本底调查、强化队伍建设、完善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管理考核评估制度等促进保护区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过程中存在的"以调代改",破碎化程度增加,相邻保护地整合随意,不实事求是地分析保护空缺,保护区功能分区调整随意等问题进行分析.藉此提出禁止借机洗白原有违法违规行为,保持保护地的完整性和连通性,规范整合,科学如实地分析保护空缺,合理地评估保护地边界区划等有关自然保护地整合的对策、方法、措施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保护区游客管理模式的演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游客管理的难题包括游客对资源的影响控制、游客不良行为控制、游客体验质量的下降以及游客服务设施的兴建等。经过30余年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全球保护区游客管理形成了多种模式和框架。文章初步分析了这些模式的管理目标、管理方式和决策模式等演进轨迹。  相似文献   

14.
自然保护区是人类生态文明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我国自然保护区经过5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 取得了显著成效。文中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式现状及存在的法律规定不完善、管理理念不准确、管理权责不明晰与监督体制不健全等问题, 结合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与资源属性等特点, 提出自然保护区地方管理模式的初步设想, 即形成一个由政府、公众与其他组织三方共同参与的管理委员会来协调相互之间的关系, 监督政府管理行为, 并从管理主体、经济支撑、监督主体与法律保障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可以有效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 并促进其生态系统平衡。截至2012年底, 我国已建立自然保护区2 669个, 总面积达149.79万km2, 约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14.94%。由于自然保护区数量众多, 难以对其采用统一的保护投资水平, 所以对已建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价值评价尤为重要。文中从定性、定量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3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价方法, 并分析了三者的优缺点, 以期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价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中的和谐社会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有效措施,从其特点及结构上符合社会学中狭义社会的标准,其和谐与否决定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最终实现。明确和谐自然保护区的涵义,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审视自然保护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于指导其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物资源、动物与昆虫资源、水资源及景观资源进行了客观的分析与评价,并与邻近的2个自然保护区对比,结果表明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种资源丰富,包含有大量的国家级保护动、植物种类,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41种(Ⅰ级5种,Ⅱ级36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38种(Ⅰ级5种,Ⅱ级33种),具有重大的保护与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扼要阐述了岛屿生物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自然保护区建设中的应用,并结合生物多样性理论及其研究的新成果,对自然保护区的设计原则进行了探讨,进而就山东省的自然保护区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