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橙翅噪鹛的生态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橙翅噪鹛(Garrulax elliotii)为中国特产鸟类.我们于1990至1991年,在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橙翅噪鹛的生态进行了观察.1993年5至7月又作了补充调查,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王建萍 《野生动物》2012,33(4):184-186
2009~2011年5~8月,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四声杜鹃的生态习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四声杜鹃在本区为夏候鸟,最早5月上旬迁来,最晚8月下旬迁走,居留期为99~111 d。迁来后,该鸟在本区主要在低山疏林地带和村庄附近活动,活动较为敏锐和隐蔽,常能听到叫声,但很少暴露在人前。四声杜鹃在本区的种群密度6、7月最大,每公里遇见数分别为1.17只和1.25只;在8月种群密度最小,每公里遇见数0.47只,种群密度平均为0.89只/km。该鸟为卵寄生性繁殖,自己不营巢,本区发现雌鸟把卵产在山噪鹛的繁殖窝里,让山噪鹛代其孵化和育雏,本窝寄生卵2枚,卵重3.3 g和3.5 g,卵大小为22×17 mm~23×18 mm。卵经山噪鹛义鸟孵化18 d后出壳,雏鸟仍由山噪鹛喂育14 d后离巢。四声杜鹃主要以昆虫为食,昆虫食物量占总食物量的95.5%,其中松毛虫所占比例最大,占昆虫食物重量的24.1%。该鸟为重要的农林益鸟,应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3.
短翅鸲(Hodgsonins phenicureides uhangensis)在四川省卧龙自然保护区是留鸟,常见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中。有关短翅鸲的繁殖生态在国内未见报道,为此,笔者于1980年5—8月,1987年4—7月分别在英雄沟、五一棚对短翅鸲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整理报道于后。栖息环境卧龙保护区的五一棚,海拔2520米,属针阔混交林带,此带具有多样的环境、食物丰富,隐蔽条件较好,不仅是短翅鸲喜居的地方,也是其它动物喜居的地方。鸟类主要有:橙翅噪鹛、斑背噪鹛、褐头雀鹛、柳莺、红腹角雉、血雉等。兽类主要有:大熊猫、小熊猫、隐纹花鼠、岩松鼠、竹鼠等。两栖类有:中华大蟾蜍、树蛙等。五一棚的林木主要是原始次生林,林内主要有  相似文献   

4.
向海自然保护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海自然保护区是一九八三年三月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划定的,位于吉林省西北部的通榆县境内。建立向海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保护丹顶鹤等珍贵稀有鸟类及其栖息环境。一、保护区概况地理位置:向海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的西北部,在省版图上与东南部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遥遥相望,地理座标为东经122℃5′—122℃35′,北纬44℃50′—45℃19′。东与南与  相似文献   

5.
褐马鸡冬季种群数量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马鸡(crossoptilonmantchuricum)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山西吕梁山脉及河北小五台地区。冬季呈集群活动,多出没于1650~1960m的低海拔向阳坡的林缘灌丛。以往大都采用路线统计法调查褐马鸡冬季种群数量。1989年冬季,我们首次在芦芽山自然保护区试探性地采用了均匀布样、就地访问、路线调查和围山哄赶相结合的综合调查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们简称之为样地调查法。现报道如下:芦芽山自然保护区概况芦芽山自然保护区(111“to”~112”S肛E,gy”有攸rtMrtx”坷N)。位于吕梁山系北端的宁武县西南面_与五寨\奇岚…  相似文献   

6.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组织部分常务理事于1985年8月31日至9月12日对吉林省长白山和向海两个自然保护区进行了考察。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和世界同纬度带原始状态保存较完整的典型自然综合体,森林植被随海拔的增高呈现明显的垂直分布带,具有重要的保护和科研价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保留地。向海自然保护区在其十万五千多公顷的土地上,  相似文献   

7.
斑背噪鹛(Garrulax lunulatus lunulatus)属雀形目画眉亚科,是我国的特有种类,它和大熊猫同栖于竹林内,是一种重要的竹林益鸟。关于它的繁殖生态,国内报道甚少。我们于1981年9—10月、1982年3—6月和1983年3—6月对其繁殖生态等方面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分布与数量斑背噪鹛在秦岭南坡属留鸟。根据历年的观查及50小时的统计结果(见表1),它分布在海拔1300—2600米之间,而且主要分布在海拔1300—2200的针阔混交林带的竹林内,可谓该林带及竹林益鸟代表种之一。  相似文献   

8.
长尾鸭在中国被认为是旅鸟和冬候鸟,受关注度极低。2018年5月25日笔者等人在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现1只长尾鸭雄性个体。经认证后,发现该物种在向海保护区首次出现,是向海保护区鸟类新纪录。基于本次发现,结合相关文献,笔者对长尾鸭在中国各省的记录进行了汇总分析。  相似文献   

9.
张掖东大山的甘肃马鹿甘肃马鹿又叫青鹿,是我国主要的经济动物之一,属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多栖息于海拔3500至5000米的高山森林或森林草原地带,有时也在稀疏的灌木丛中活动。它分布在西北地区的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境内。张掖市东大山自然保护区的马鹿又...  相似文献   

10.
一、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安图、抚松、长白三县交界处,一九六○年经吉林省政府批准建立,面积十九万公顷。一九八○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长白山是我国同纬度带上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有高等植物一千六百多种,野生动物三百多种,在整个远东地区也是少有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在开展科研、教学以及进行对外科技交流等方面已发挥了重要作用。二、向海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通榆县境内。一九八一年经吉林省政府批准建立,面积十万五千多  相似文献   

11.
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大兴安岭南部东侧松辽平原西部边缘,地形特征为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过渡地带,是以保护丹顶鹤为主的珍稀水禽和沙丘蒙古黄榆天然林为目的的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她是我国东北松辽平原的一块宝地,科尔沁草原的一颗璀璨明珠。 向海自然保护区美在天然,贵在原始,地广人稀,气候适宜。在保护区内有三大水系交汇贯通,南有霍林河,西有额穆泰河,北有挑儿河引水系统,从而形成向海水库和兴隆水库两个大面积的芦苇沼泽区。风积沙丘呈带状分布,草原、湖泊、沼泽、沙丘、榆林、灌丛交错相间,…  相似文献   

12.
自2004年至2008年,在白鹤GEF项目的支持下,全国鸟类环志中心于每年5月在东北松嫩平原的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即黑龙江的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蒙古的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吉林的向海和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繁殖水鸟的地面调查。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各个保护区繁殖水鸟的分布和种群动态。丹顶鹤(Grus japonensis)是本调查活动的重要目标物种。通过5年的调查,了解到松嫩平原的扎龙保护区是目前丹顶鹤最为重要的繁殖地,逾90%的繁殖丹顶鹤种群分布在扎龙保护区,但种群数量变动较大,变动幅度介于112–275只之间。良好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生境是丹顶鹤的繁殖种群保持稳定和增长的首要条件。通过给湿地供水可以缓解丹顶鹤繁殖栖息地的快速退化,但科学合理的供水机制是保证丹顶鹤繁殖成功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蓑羽鹤的繁殖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蓑羽鹤(Anthro poides virgo Linnaeus)又名闺秀鹤,是鹤类中最小的一种。关于它的繁殖生态研究至今在国内尚缺乏详细资料。我们于一九八四年三月至一九八六年七月在向海自然保护区对其繁殖生态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位于吉林省通榆县西北部,向海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05.467公顷。区内景观多样,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是鸟类生息繁殖的重要场所。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向海列为国家级保护区。本文仅对向海保护区十种繁殖鸟生态习性简要介绍如下。一、黑颈(?)Padicepsc·caspicus 黑颈(?)俗称水驴子,为夏候鸟,每年四月中下旬迁来,九月下旬迁离本地,停留约160天。栖息环境为沼泽、湖泊、池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类型及湿地保护的重要性,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索目前向海湿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向海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利用的科学对策。  相似文献   

16.
马麝(Moschus si fanicus) 又称香獐、山驴,属偶蹄目(Artiodactyla)麝科(Moschidae)麝属(Moschus),反刍动物,是麝属中体型最大的一种.主要栖息在海拔2 000~4 500 m之间的高山草甸、裸岩山地的灌木丛或草丛等地,是典型的灌木丛和森林边缘动物.  相似文献   

17.
琵嘴鸭(Anas clypeata)又称琵琶嘴鸭,隶属于雁形目、鸭科,河鸭属。数量大、分布广,是我国重要的狩猎鸟类之一。内味鲜美、羽毛保温性好,是优良的填充材料。此外,雄鸭的灰蓝色肩羽(商品名蓝鸭公子)、翠绿色翼镜(商品名鸭翠)均可作饰羽用。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然而,国内对琵嘴鸭的繁殖和生态方面的研究甚微,只有零星的记载。作者于1988年和1989年,在吉林省通榆县向海自然保护区对琵嘴鸭的繁殖习性进行了研究,现整理报道如下: 自然概况向海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通榆县境内,东经122°5′—122°35,、北纬44°50′—45°19′。地处松嫩平原边缘,是霍林河下游的沼泽平原,属于古北界东北亚界的蒙新区,保护区总面积1055km~2。保  相似文献   

18.
2010年5月1日,笔者在陕西省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鸟类调查时于上竹保护站八匹山保护点(31°57.102(?),109°30.386(?),海拔1 390 m)观察到7只褐灰雀(Pyrrhula nipalensis)在次生落叶阔叶林中下层活动。同年8月5~11日分别在陕西省镇坪县牛头店镇红星村、上竹乡瞎马洞、八匹山和曾家镇红星村先后发现了数量4~13只不等的小群体,且以家族群觅食活动于海拔1 300~1 600 m间的落叶阔叶林带,  相似文献   

19.
褐头雀鹛(Alcippe cinereiceps)在卧龙自然保护区是留鸟。数量多,分布广。我们于1986年9月到1987年7月在五一棚野外观察站进行了详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红尾水鸲(Rhyacornis fuliginosus)别名铅水鹟、燕石青等,为山地溪间常见的鸟类,在居留期间捕灭大量农林害虫,有关该鸟的研究曾有记述。1993~1998年的4~10月份,笔者在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红尾水鸲的习性进行了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