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元谋干热河谷区余甘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柚木(Tectona grandis LinH)为马鞭草科落叶大乔木,原产东南亚热带地区,其木材具很高的经济价值,六十年代后期已陆续在我国一些地区引种。  相似文献   

3.
林木种子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条件。从发展林业生产的角度,研究种子品质对发展林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元谋县大面积荒山,1966—1969年几次用飞机播种思茅松,十几年过去了,现在法旦、炼黄及丙令,局部地区还留下有几块疏林。继元谋县林业局在丙令办林场,1972年  相似文献   

4.
在对元谋小横山试验林多年跟踪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19个参试树种生长量、生物量和热能产值的测定,筛选元谋干热河谷区适宜的薪材树种。同时,比较撩壕、大塘和牛犁沟3种整地方式、不同定植时间、不同定植密度等因素对造林后幼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赤桉、银合欢、苏门答腊金合欢、念珠相思、山毛豆等5个树种为元谋干热河谷区适宜的薪材树种,其造林3年后,林木的生物量(气干材)达9.0 t/hm2以上(年平均3.0 t/hm2),其中薪材7.65 t/hm2。最适造林模式为:(1)撩壕整地;(2)造林密度:桉树类5 000株/hm2,银合欢、苏门答腊金合欢、念珠相思、山毛豆等10 000株/hm2;(3)定植季节是夏至到大暑节令之间。  相似文献   

5.
陈宝昌 《林业调查规划》2004,29(Z1):289-290
1990年在南涧县安定办事处左所村进行了余甘子的采种育苗、造林试验.介绍了选种、果实处理、育苗、造林等全过程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云南干热河谷地区余甘子转录组特征进行描述,旨在为余甘子微卫星标记的开发和功能基因的挖掘提供较全面的背景信息。[方法]采用Illumina Hiseq 4000测序平台对余甘子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对原始数据进行过滤、de novo组装及聚类去冗余等处理后,再与公共数据库进行比对,对Unigenes进行基本功能注释、CDS预测、TF编码能力预测及R-Gene预测等分析。[结果]本研究共获得10. 52 Gb的Clean reads,Q20、Q30分别为98. 47%、95. 28%。组装并去冗余后获得76 881条Unigenes,平均长度、N50分别为713、1 257 nt。通过与NR、COG、KEGG和Swiss Prot数据库进行比对,44 768条Unigenes获得功能注释。余甘子转录组Unigenes根据COG功能注释信息大致分为25类;按GO功能注释信息划分为生物学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3大类47亚类;参考KEGG注释信息,可归为6大代谢通路、21类代谢途径,其中约3/5为代谢相关通路。根据以上注释结果共检测出42 953个CDS,其余未比对上的Unigenes用ESTScan预测后得到2 058个CDS。同时,预测到56个TF家族以及18种RGene。[结论]本研究获得的余甘子转录组Unigenes序列的组装质量较高、完整性较好、基因丰富、功能多样,极大地扩充了余甘子基因信息库,为今后余甘子乃至叶下珠属植物功能基因挖掘、抗性机理分析、分子标记开发、分子辅助育种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一、自然概况 1.地理位置元谋干热河谷区为云南高原地势较低层,位于北纬25°31′—26°07′,东经101°36′—102°07′,地处金沙江支流—龙川江下游河谷地段,海拔1500m以下。 2.地形特点东边大营盘山为屏,南面三月山做嶂,西靠新华大尖山,北有阿拉益山,中间龙川江由南向北成阶梯状下降至龙街流入金沙江,海拔最高2835.9m,最低898m,垂直高差1937.9m,地势东高西低均向龙川江倾斜,形成四周高、中间低洼闭塞的“筲箕凹”地形。 3.气候特点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气温  相似文献   

8.
元谋干热河谷区冲沟形成原因及植被恢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元谋干热河谷冲沟的立地条件和形成原因等方面进行研究,认为侵蚀沟的形成与发展可分为纹沟、细沟、切沟、冲沟侵蚀沟发育的不同阶段,冲沟侵蚀发展的结果,使当地成为严重的侵蚀劣地。把冲沟按垂直和流域方向各分成3个层次。针对冲沟的土壤、自然植被及水土流失等特点,选择适宜干热河谷林草种,并根据各层次的特点进行林草配置,配置时充分考虑所选物种的生物学特性及生态学特性,林草措施与工程措施的密切结合,并注重在植被恢复过程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经过多年的治理研究已经达到较为理想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元谋干热河谷的自然生态特点及开发利用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谋是我省著名的干热河谷,这里具有丰富的光热资源、多种热带和亚热带经济作物可在此生长,但本地气候十分干燥,给经济作物和其它植物生长带来影响。本文拟对元谋的自然生态特点作具体分析,并提出一些初步的开发利用意见  相似文献   

10.
元谋植被演替与干热河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元谋考古、植物区系研究、植被和气候的古今差异分析和元谋植被逆行演替的论证,阐明了元谋干热河谷稀树灌草丛是该地区干热条件下植被逆行演替相对稳定的终极。演替的原因并非人为活动干扰和火灾,它是外因气候性演替改变基质性质、改变生境条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区营造水土保持林的技术措施及初步成效陈玉德,吴陇,喻赞仁关键词云南元谋,干热河谷,水土保持,造林技术元谋坝区是云南典型的干热河谷区。由于气候异常干旱炎热,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造林极度困难。30多年来不少单位和部门先后多次到该地区进行...  相似文献   

12.
8月~11月元谋干热河谷晚秋季节引种玉露、1885、1736、天女、秋华2号甜瓜品种表现了较好适应性。采取露地覆膜搭架栽培甜瓜可行。耐蔓枯病的能力为玉露>秋华2号>1885>天女>1736。试验中用70%甲基托布津5倍液涂抹病部,100倍液灌根防治患蔓枯病病株可获得较好效果。建议玉露、1885、1736甜瓜品种在热区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通过样地调查,采用Patrick物种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D)、Alatalo均匀度指数(E)、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比较了元谋干热河谷10个主要自然植物群落与人工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并测定了不同群落的土壤养分.结果表明:(1)元谋干热河谷主要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水平较低,S、H、D值分别为3.92319.583、0.9132.000和0.1780.510,且人工植物群落的S值明显低于自然植物群落,具优势种乔木群落的H值较高,人工植物群落E值大于自然植物群落的特点;(2)物种多样性与植物生长型的分析表明,按S指数排序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按H指数排序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按D指数排序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3)自然植物群落对立地土壤的维持明显高于人工植物群落,前者的有机质、全氮、全磷、水解氮、速效钾明显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4.
惠安县余甘子资源开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甘子具有较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惠安县是余甘子生产区,余甘子资源极为丰富。文章对余甘子资源利用价值、用途、经济价值及开发的优劣势做了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15.
元谋干热河谷不同人工林土壤肥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测定元谋干热河谷3个试验点8种不同人工林地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变化,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人工造林后的林地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人工林地的土壤肥力均有提高,尤其小叶型豆科树种及其与非豆科树种的混交林,对干热河谷退化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呈现出造林时间越长,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效果越明显的趋势.但应加强林地土壤管理,减少和杜绝人为干扰.  相似文献   

16.
元谋干热河谷林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以元谋县为研究区,基于生态学、RS和GIS理论和方法,研究干热河谷林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特征,以期丰富干热河谷林地生态研究,为区域生态环境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08年Landsat 7ETM及2016年Landsat 8 OLI 2期遥感影像、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及ASTER GDEM数字高程模型为数据源,利用ENVI和ArcGIS软件对2期遥感影像进行解译,获取林地土地利用数据,分析林地的时空特征;调整林地生态系统服务当量因子系数,计算单位面积农田食物生产功能价值及单位面积林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分析林地生态系统静态价值特征及其变化;以支付能力指数、支付意愿指数和环境能力指数为参数构建林地生态系统服务动态价值调整系数,分析林地生态系统服务动态价值特征及其变化。[结果]林地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南部和东部的中高山,在西部、西南部和北部及东部边缘的中高山有少许分布,在河谷坝区有零星分布;2008—2016年林地面积增长了64.24 hm~2,变化幅度达到11.42%;有90.53 km~2的林地转为非林地,有154.77 km~2非林地转为林地。林地向草地转移了73.61 km~2,草地向林地转移123.11 km~2;2016年研究区林地生态系统服务静态价值为14.97亿元,较2008年的13.44亿元提高了1.53亿元。2016年林地在研究区生态系统总静态价值的比例为56.41%,较2008年的51.73%提高了4.68%;2008年和2016年林地生态系统服务动态价值分别为4.758亿元和9.027亿元,仅为同期林地生态系统服务静态价值的35.40%和60.30%。[结论]研究区林地面积迅速增长,林地与非林地相互转换频繁,林地净增长明显;林地面积的增长提升了生态系统服务的静态价值。林地的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土壤形成与保护、气体调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价值最大,食物生产的价值最小;林地生态系统服务动态价值虽然远低于静态价值,但其变化幅度明显高于静态价值。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林地对社会和环境调节能力的增长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7.
于2004--2005年对云南元谋干热河谷捕食性昆虫多样性进行调查,报道元谋干热河谷捕食性昆虫89种(含待定种10种),其中印度暗带螳为中国新记录,云南新记录有11种;步甲科种类最丰富,占所有捕食性昆虫种类的19.1%.元谋干热河谷9种生境捕食性昆虫群落多样性的排序为:桉树印楝林>多树种混交的人工林>印楝林>明油子--扭黄茅灌草丛>云南松林>桉树新银合欢林>桉树林>牛筋条一黄荆林>余甘子一明油子灌木林.许多人工植被与自然植被捕食性昆虫群落之间相似性较高,反映出人工种植的乔木尚不能影响植物群落发展.人工封育措施对桉树印楝林的多样性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草本层和地被物不发达、地表裸露是制约捕食性昆虫群落多样性的主要因素.提出对分布较狭窄的自然植被及草本层不发达的人工植被进行优先保护和修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元谋干热河谷区9种造林树种的水分生理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1998年对元谋干热河谷区的9个造林树种的水分生理特性进行了观测。经对各观测树种水分状况、保水能力、蒸腾速率的分析对比表明:多数相思类树种主要通过减少叶子蒸腾耗水以提高其抗旱能力,蒸腾强度小有利于这些树种渡过旱季。乡土树种坡柳和桉类树种(除大叶桉)旱季蒸腾作用比较强烈,但离体叶片失水速度不快,它们具有特殊的水分平衡机制和较强的水分吸收能力,以此增强对干热河谷环境的适应性。此项研究为正确选择元谋以至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的适宜造林树种,以及人工林的水分管理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2008—2016年元谋干热河谷植被覆盖的时空异质性,分析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原因,为区域植被生态保护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以2008,2010,2012,2014和2016年5期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以ENVI为技术平台,采用像元二分法获取研究区5个时期的研究区植被覆盖度数据,确定植被覆盖度等级和分类标准,利用地理空间分析法研究不同年份植被覆盖度特征,分析各高程带植被覆盖度的构成状况;在Arc GIS支持下提取各年份不同等级植被覆盖度的面积,通过GIS叠置分析获取2008和2016年的植被覆盖度转移矩阵;以与研究区等面积的空间格网对不同年份的植被覆盖度进行空间采样,以多元统计法计算格网点植被覆盖度标准差和回归斜率研究植被覆盖度的时间演变特征。【结果】研究区植被覆盖度以龙川江河谷及金沙江河谷为界表现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且自河谷坝区向中高山呈现中低—低—中—中高的整体空间格局;5个时段植被覆盖度分别为0.562,0.586,0.494,0.578和0.566;中高山区Ⅰ和Ⅱ级植被覆盖度的区域面积分别占研究区Ⅰ和Ⅱ级植被覆盖度总面积的60%和50%以上,坝周低山区和中低山区Ⅲ和Ⅳ级植被覆盖度的区域面积分别占研究区Ⅲ和Ⅳ级植被覆盖度总面积的70%~80%;河谷区坝区的Ⅴ级植被覆盖度的区域面积占研究区Ⅴ级植被覆盖率总面积的60%以上;8年来不同等级植被覆盖度的转移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61.03%,Ⅰ级植被覆盖度中有95.19km2向Ⅱ级植被覆盖度转移;年际间植被覆盖度标准差(SD)为0~0.541,植被覆盖度增加的区域面积和减少的区域面积之比为10∶9,呈显著性减少和显著性增长的区域面积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9.132%和6.794%。【结论】干热河谷植被覆盖度空间地带差异明显;植被覆盖度偏低,植被覆盖度等级间转换较为频繁;植被覆盖度年际间变化幅度不大,植被覆盖度呈增长的区域面积略大于减少区域面积,但呈显著性减少的区域面积大于呈显著性增长的区域面积;东部和南部的中高山地带植被覆盖度的结构恶化。应继续强化退耕还林还草、强化天然林保护等措施的力度,降低中高山和中低山的人为干扰强度,在河谷坝区和坝周低山积极开展人工植被恢复工作,促进区域植被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元谋干热河谷麻疯树白粉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疯树白粉病在干热河谷时有发生,通常危害麻疯树茎杆、枝叶、花果,降低麻疯树光合作用与生长势,影响其结实.通过室内镜检和田间系统观察发现:引起麻疯树白粉病的病原为串珠状粉孢Oidium monilioides Nees真菌,白粉病发生在年度内呈现单峰曲线;温度与湿度是影响此病发生发展的主要气候因素,地理位置、种植方式等环境因子的影响也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白粉病发生的是麻疯树的抗病性.用4种高效低毒农药进行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4种药剂均有一定防治效果,其中70%甲基托布津400~1000倍使用效果最好,防治效果在88.15%~96.92%之间;5%云大翠丽1000倍、2000倍效果次之,防治效果在76.56%~81.38%之间;50%百菌清200~600倍与15%粉锈宁500倍、1000倍效果较差.防治效果也可达64.00%~77.27%.喷洒次数的增加可明显提高低浓度杀菌剂的防治效果,因此生产上应尽量使用低浓度药剂连续喷洒2~3次,可延缓麻疯树白粉病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