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选取仙人掌多糖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料液比3个因素进行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试验,利用响应面法对其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提取时间为132 min、温度为74℃、水体积为276 ml的条件下,仙人掌多糖提取产量最高,最大提取产量预测值为89.77μg/ml,实际提取值89.48μg/ml,二者基本相符。利用优化工艺参数提取仙人掌多糖时,具有最大的提取产量。  相似文献   

2.
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温度、时间及料液比对湘西刺葡萄皮色素(VSP)提取量的影响,利用响应面法对其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从刺葡萄皮粉中提取色素宜采用70%乙醇(含0.03%盐酸)作为提取剂;刺葡萄皮色素提取的响应面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6.7,提取温度46.7℃,提取时间68 min,该条件下提取量指标为8.125 9,模型预测精度达99.9%,比单因素组合条件下的提高了4.94%;回归方程优化明显提高了第一级、第二级提取率,使二级提取率由单因素最优条件下的90.18%提升到了97.35%.  相似文献   

3.
响应面法优化黄芪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为确定黄芪中黄酮类成分乙醇回流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4种黄芪黄酮(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素和芒柄花苷)的含量进行测定;以黄酮得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对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得到回归模型。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回归模型较好地反映了黄芪黄酮得率与浸提时间、浸提温度、乙醇体积分数和液固比的关系;最优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5℃,提取时间2.5 h,乙醇体积分数88.3%,液固比25 mL/g。此工艺条件下提取黄芪黄酮得率为0.977 mg/g,回归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1%,该回归方程与实际情况拟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EDTA-Na2法提取硫琼脂,采用硫酸钡比浊法及苯酚-硫酸法分别测定硫琼脂的硫酸根含量和总糖含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曲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建立了EDTA-Na2加入量(A)、洗脱时间(B)和洗脱温度(C)与硫琼脂的主要理化指标(硫酸根+总糖)含量(Y)之间的数学模型,确定了硫琼脂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EDTA-Na2加入量为5.90g.L-1、洗脱时间2.2h、洗脱温度为53℃。按此最佳工艺提取的硫琼脂的主要理化指标(硫酸根+总糖)含量为(84.00±0.45)%。  相似文献   

5.
对锁阳熊果酸的乙醇回流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乙醇体积分数为80%、提取温度78℃、提取时间1.6 h、液料比14∶1(m L∶g)、提取2次的条件下,锁阳熊果酸的提取量为6.43 mg/g,提取率为97.72%。  相似文献   

6.
以水为溶剂提取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用单因素试验研究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水溶性茶多酚含量的影响,然后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的中心组合设计,采用4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依据回归分析得出水提茶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料液比为1 g∶20 mL,提取温度60℃,提取次数为3次,提取时间为60 min.得出的提取条件简便、经济、可行性高,可作为工业生产中茶多酚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7.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优化了用冰乙酸预处理鸭蛋后真空入味腌制咸蛋的工艺条件。各因素影响咸蛋蛋黄硬化率的大小顺序为:食盐浓度>腌制时间>真空度,其中食盐浓度和腌制时间对蛋黄硬化率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得到的真空入味腌制咸蛋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真空度-0.07 MPa、食盐浓度20%、腌制时间21 d,在此条件下咸蛋蛋黄的硬化率达到96.91%。  相似文献   

8.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优化了用冰乙酸预处理鸭蛋后真空入味腌制咸蛋的工艺条件。各因素影响咸蛋蛋黄硬化率的大小顺序为:食盐浓度腌制时间真空度,其中食盐浓度和腌制时间对蛋黄硬化率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得到的真空入味腌制咸蛋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真空度-0.07 MPa、食盐浓度20%、腌制时间21 d,在此条件下咸蛋蛋黄的硬化率达到96.91%。  相似文献   

9.
以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选千里光总黄酮提取工艺,得优选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62%,提取时间51 min,液料比34 m L·g-1,在此条件下千里光总黄酮提取率理论值为10.40%;经三次验证实验得千里光总黄酮的提取率为10.34%,与理论预测值比较相对误差为0.58%。结果表明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千里光总黄酮提取工艺参数可靠,实验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响应面法优化五味子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药五味子提取液对·OH清除率为指标,对五味子提取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应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提取工艺。试验结果表明,五味子提取液提取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温度75℃,料液比1∶12(g/mL),水提5h。提取液浓度为0.06mg/mL时,五味子提取液对·OH的清除率达75.53%,与预测值75.56%接近(PI95%)。  相似文献   

11.
乌龙茶加工过程中色差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美能达CT310色差计测定了金萱、翠玉、黄棪、白叶单枞茶4个品种闽南工艺传统乌龙茶加工过程中的色差变化.结果表明,原料经晒青、晾青后,L值(明亮度)和b值(黄蓝色度)增加,a值(红绿色度)减少(即绿度增加),其可能与茶青经摊放后"回水返阳"有关;做青使L值和b值降低,a值增加,白叶单枞茶表现尤为明显,这与其多酚类物质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高有关;随着工序进程的不断深入,L值、b值继续下降,a值不断增加,4个品种趋势相同,仅在量上稍有差异.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福建乌龙茶产业及相关产业链发展现状的调研,分析该产业存在问题,查阅相关资料,提出福建乌龙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注重茶园的生态建设和休闲旅游开发,提高茶叶的品质及安全,将茶产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实现茶产业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跨越升级,更要借鉴国际茶产业应用精深加工开发茶叶副产品的先进经验,重视精深加工技术的研发,提取茶中含有的各种既有“有效成分”又有“活性成分”化学物质,发挥茶的医疗效能,弘扬中医和茶文化结合的荼疗生态文化,为“十二五”实现福建乌龙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闽台合作交流史与成效入手,概述了新形势下闽台乌龙茶产业合作的必要性,分析了闽台茶产业合作的优势条件,提出了深化两岸合作交流方向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应用响应面法优化精播排种器性能检测试验设计.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以合格指数为响应值,进行2因素5水平的响应面分析,建立二次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对响应值的效应关系.优化后获得试验条件为:转速42 r/min,气压472mmH20,在此条件下测得合格指数为94.8712,与模型预测值92.7688基本相符.试验表明,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结合响应面法可用于排种器性能检测试验的优化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以日照白毫乌龙茶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初制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如茶多酚、儿茶素总量、游离氨基酸、咖啡碱以及儿茶素组分(EGC、C、EGCG、EC、ECG),儿茶素氧化产物(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水浸出物含量高于国家标准;茶多酚、儿茶素总量明显下降;游离氨基酸含量在整个初制过程中总体呈上升趋势;咖啡碱与可溶性糖含量在整个初制过程中总体呈下降趋势;儿茶素组分以酯型儿茶素EGCG和ECG变化剧烈;儿茶素氧化产物TF、TR和TB含量呈上升趋势,毛茶的TR/TF比值约为12.10。此外,还对日照白毫乌龙茶与红茶、闽台乌龙茶主要生化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以研究日照白毫乌龙茶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核心是充分发挥产业带内各区的比较优势,形成合力,推动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本文从乌龙茶的地位入手,探讨构建福建、广东和台湾两岸三省乌龙茶产业带的设想和具体内容,并就该产业带的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福建闽南、闽北和广东乌龙茶为样本,开展基于茶汤色差和pH的乌龙茶产品判别模型分析.结果表明:(1)在评饮温度范围内,温度对乌龙茶茶汤的色差和pH均无显著影响.(2)(45±2)℃下,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多,茶汤明亮度表征量(L)升高,第1泡茶汤的L显著低于第3泡;3泡茶汤间红绿度(a)和黄蓝度(b)的变化均不显著;3泡茶汤色差的衍生值色相(b/a)、色调彩度(Cab)和色彩饱和度(Sab)均无显著差异,色相角(Hab)差异达显著水平;3泡茶汤间的pH存在显著差异.(3)(45±2)℃下,以第1泡茶汤的色差和pH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对茶样进行产地、品种、级别和品类鉴别,建立判别模型,得到正判率达92%的产地判别函数3条,正判率均达100%的肉桂和凤凰单丛生产商判别函数2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与杨梅素的相互作用对绿茶茶汤色泽呈现的影响。【方法】以茶叶中主要的多酚类物质EGCG和杨梅素作为研究对象,将单独的EGCG、杨梅素以及EGCG与杨梅素混合母液分别溶于pH 5.0磷酸缓冲液,在100℃水浴中热处理10h,观察其颜色变化,采用色差仪、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3种溶液的颜色变化规律,并根据溶液的色度值结合动力学方程,建立3种溶液颜色变化的动力学模型。【结果】光谱及色度变化结果显示:EGCG与杨梅素混合母液的色泽变化较其单独母液明显,从淡黄色变成红色;EGCG与杨梅素的相互作用能加深色度的变化,且两者均对混合母液的黄变、红变起作用。互作试验表明,杨梅素能加速EGCG黄变、红变的趋势,EGCG对杨梅素色泽变化有辅助作用。结合颜色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在色泽变化中杨梅素对混合母液的红变起到主要作用,EGCG对混合母液的黄变起到主要作用。【结论】EGCG与杨梅素对色泽变化存在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9.
以苦荞麦为原料,超微绿茶粉为辅料,混匀后与熬制好的糖浆搅拌均匀,经压制、切割、成形等工艺制成绿茶荞麦酥。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感官指标为评定指标,采用中心组合试验优化绿茶荞麦酥的配方。结果表明,绿茶荞麦酥的最佳配方是:苦荞麦100%,超微绿茶粉3.3%,麦芽糖浆20%,果葡糖浆29%,小苏打0.6%,食盐0.8%,奶油4.0%,此时的绿茶荞麦酥口感酥脆,而且具有茶香和苦荞麦清香。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小麦辅料麦汁浸出物收得率,采用四因素五水平(1/2实施)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安排试验,研究糖化工艺参数对麦汁浸出物收得率影响,对小麦啤酒糖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利用SAS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响应面分析,得到最佳糖化工艺参数为:小麦芽比例40.0%,52℃保温时间为36 min,65℃保温时间为72 min,水料比4.7(W/V),在此条件下麦汁浸出物收得率为69.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