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确定MTT(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中华鳖脾淋巴细胞体外转化的条件,对脾淋巴细胞浓度和培养时间、丝裂原种类和浓度等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结果显示:2×106 cells.mL-1的脾淋巴细胞用10μg·mL-1Con A(伴刀豆蛋白A)诱导培养120 h或用5μg.mL-1 PHA(植物血凝素)诱导培养144 h,能获得良好的检测效果.研究表明,采用MTT法测定中华鳖脾淋巴细胞体外转化方便可行,可为中华鳖脾淋巴细胞体外转化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筛选出具有增强鸡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的硫酸化多糖复方。以前期筛选出的硫酸化黄芪多糖sAPS60、硫酸化淫羊藿多糖sEPS5和硫酸化香菇多糖sLNT2组成4个复方sPSP1、sPSP2、sPSP3和sPSP4,测定它们对鸡脾淋巴细胞的安全浓度后,取安全浓度范围内的各复方分别单独或与植物血凝素(PHA)、细菌脂多糖(LPS)或伴刀豆素球蛋白(ConA)加入到培养的鸡脾脏或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培养体系中,培养48 h后,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的变化。4种硫酸化多糖复方可以单独或协同PHA、LPS显著刺激鸡脾淋巴细胞增殖、协同ConA显著刺激外周血淋巴细胞,且有一定的浓度依赖关系,综合评价以sPSP1、sPSP2的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3.
黄芪多糖脂质体对鸡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观察黄芪多糖(APS)被制备成黄芪多糖脂质体后是否能够提高其生物活性,用MTT法测定了其对鸡T、B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以APS溶液和空白脂质体作为对照。结果显示:APS脂质体在125~15.625μg.mL-1时无论是单独作用还是协同植物血凝素(PHA)作用均能显著促进鸡T淋巴细胞的增殖,并且在125~31.25μg.mL-1时,效果显著优于APS溶液和空白脂质体(P<0.05);APS脂质体在125~15.625μg.mL-1时无论是单独作用还是协同脂多糖(LPS)作用均能显著促进鸡B淋巴细胞的增殖,并且在31.25μg.mL-1的效果显著优于APS溶液和空白脂质体(P<0.05)。表明:APS脂质体能够提高APS促进鸡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因此,脂质体作为APS的载体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马尾藻多糖(Sargassum polysaccharide,SP)对正常猪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及其感染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后培养活性的影响,并用Griess和ELISA法分别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试验结果表明:25~400μg.mL-1的SP能协同伴刀豆球蛋白(ConA)显著促进T淋巴细胞体外增殖,400μg.mL-1的SP显著促进脂多糖(LPS)刺激的B淋巴细胞体外增殖活性。SP提高正常猪脾细胞体外培养不同时间段的NO分泌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不同浓度SP提高PRRSV感染的猪脾细胞体外培养分泌NO量,与病毒对照组比较,培养8 h时200μg.mL-1SP、12 h时100~400μg.mL-1SP、24 h时100μg.mL-1和400μg.mL-1SP均能显著地促进NO分泌(P<0.05)。400μg.mL-1SP极显著促进体外培养的猪脾细胞分泌IL-2(P<0.01),100μg.mL-1和400μg.mL-1SP显著促进PRRSV感染猪脾细胞IL-2和IFN-γ的分泌。结论:马尾藻多糖通过促进猪脾细胞增殖和分泌NO、IL-2和IFN-γ来调节免疫细胞活性和抗病毒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雪樱子多糖(AcLP)对鸡淋巴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AcLP的安全浓度,并检测不同浓度的AcLP单独或协同伴刀豆球蛋白(ConA)对鸡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AcLP对鸡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最大安全浓度为13.625 mg·mL-1.AcLP浓度在0.026~1.703 mg·m...  相似文献   

6.
姬松茸液体发酵各组分多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MTT法依次用热水、冷碱、热碱浸提姬松茸菌丝体,研究得到的3种水溶性多糖及胞外多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多糖在不同质量浓度下可单独或协同Con A刺激淋巴细胞增殖;以0.5-0.25μg.mL-1冷碱提取的水溶性多糖,可促进LPS诱导的脾淋巴细胞的增殖(P>0.05).  相似文献   

7.
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鹅细小病毒(GPV)和番鸭细小病毒(MDPV)的基因序列,针对两种病毒非结构蛋白(NS)和VP1基因序列的相同区段,分别设计两对引物GPV U·L-1和MDPV U·L-1,以GPV-GZ1株的鹅胚尿囊液和MDPV的番鸭胚尿囊液提取核酸作为模板,分别建立了检测GPV和MDPV的PCR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引物GPV U·L-1仅特异性扩增出GPV-GZ1和GPV-GZ2株分子长为622 bp核酸片段,引物MDPV U·L-1仅特异性扩增出MDPV分子长为624 bp核酸片段,而对DPV、GPMV的核酸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建立的PCR方法能检测到0.144 Pg的GPV核酸和28.8 pg的MDPV核酸.结果表明,建立的PCR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用于GPV或MDPV临床感染病例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VIPR-1基因是研究家禽就巢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VIPR-1基因的克隆和测序能为进一步研究黑番鸭就巢性状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奠定理论基础,为鸭分子遗传育种提供基因素材.本研究以黑番鸭基因组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取黑番鸭VIPR-1基因序列[1 864 bp(序列1)和1 673 bp(序列2)的基因片段],并进行目的基因片段克隆和测序.结果分析表明,序列1包含第5外显子(101 bp)、第5内含子(1 630 bp)及第6外显子(133 bp)的完整序列;序列2包含第12外显子(42 bp)、第12内含子(1 455 bp)的完整序列和第13外显子(176 bp)的部分序列.根据基因序列特征,对获取的2段黑番鸭VIPR-1基因序列分别设计4对引物,进行扩增序列测序比对.结果发现:在序列1第318处、454处存在C/T突变,第547处存在A/G突变,第923处存在A/T突变;序列2第89处、944处存在C/T突变,第662处存在G/A突变,第1 031处存在A/G突变,第1 334处存在A/C突变.黑番鸭VIPR-1基因序列的克隆与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突变位点的发现为进一步开展VIPR-1基因的多态性与黑番鸭就巢性状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报导了用猪脾淋巴细胞制备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 2,IL_2)的方法.用不同来源的植物血凝素(phytohemagglutinin,PHA)作为刺激剂,研究体外诱导猪脾细胞产生IL_2的最适条件.采用IL_2依赖T细胞株(FI_2)的增殖反应3H—TdR掺入法进行IL_2的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诱导IL_2产生的最适条件是:脾细胞悬液浓度为5×10~6个细胞/ml,PHA(国产)的刺激浓度是350μg/ml,培养时间以48小时为宜,用相同剂量的PHA刺激猪脾细胞,Difco产的PHA—P诱导IL_2产生的效果优于国产PHA:在培养液中加入2—巯基乙醇(2—mercaptoethanol,2—ME)未见IL_2的活性增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不同浓度神经介素U(NMU)对外周血单核源树突细胞(DC)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和相关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采集小梅山猪外周血,用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IL-4联合诱导外周血单核细胞形成未成熟树突细胞,再加入脂多糖(LPS)刺激获得成熟的树突细胞,同时观察DC形态。加入不同浓度(0.01、0.1、1、10、100、1 000 nmol·L~(-1))NMU并分别培养2、4、8和12 h后,收集细胞上清液,用ELISA法测定IL-4、IL-5和IL~(-1)3的浓度。加入不同浓度(0.1、1、10、100、1 000 nmol·L~(-1))NMU培养24 h后,收集细胞,用CCK-8试剂盒和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分别检测DC刺激混合淋巴细胞时细胞的增殖和DC凋亡率。[结果]NMU(0.1~100 nmol·L~(-1))能够抑制未成熟树突细胞(i DC)的细胞凋亡(P0.01),且NMU与NMU+LPS作用效果相一致,10 nmol·L~(-1)NMU组与10 nmol·L~(-1)NMU+LPS组都能降低i DC凋亡,凋亡率分别为2.383%和2.360%,与LPS组相比,NMU+LPS组抑制i DC细胞凋亡效果极显著(P0.01),说明NMU与LPS协同发挥抑制i DC细胞凋亡作用;与对照组相比,0.1~100 nmol·L~(-1)NMU能极显著促进m DC分泌IL-5(P0.01)和抑制IL-4分泌(P0.01)。NMU对IL~(-1)3的影响呈现多样性,低剂量(0.01~0.1 nmol·L~(-1))NMU在2、4 h抑制m DC细胞分泌IL~(-1)3(P0.05),中剂量(1~10 nmol·L~(-1))NMU在2 h先抑制m DC分泌IL~(-1)3(P0.05),4 h后又促进其分泌(P0.05),高剂量(100~1 000 nmol·L~(-1))NMU则促进m DC分泌IL~(-1)3(P0.05)。经NMU诱导后,i DC和m DC均能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P0.01)。[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NMU能够抑制猪树突细胞的凋亡,并提高其细胞活性和促进树突细胞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功能,并能影响树突细胞细胞因子分泌,提示神经介素U参与了对猪免疫功能的调节。  相似文献   

11.
饲料中有效能是供动物生长发育的基础.不同动物所用的有效能体系不同,目前大多数动物采用消化能、代谢能体系,但随着研究的发展与深入,发现最能反映饲料有效能的是净能体系.无论哪种体系,采用合理的测定技术准确测定饲料中的有效能值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对饲料有效能值的准确测定可以实现动物所需能量的精确供给,减少养殖成本,使经济效益最大化.文章综述了几种有效能评价体系的测定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客源市场生态旅游消费的潜在特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就长沙市居民对湖南金洞生态旅游开发的意向等问题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生态旅游符合人们“回归自然”的旅游新时尚,有着极大的开发空间,指出生态旅游的开发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开发的产品要以休闲度假类的大众产品为主,开发生态旅游都市客源市场还要多种渠道并用,尤其是要注重媒体的宣传.  相似文献   

13.
采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对山茱萸浸提液中山茱萸多糖的酶水解法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并对浸提液的中有效成分马钱苷含量进行了HPLC法分析。结果表明,山茱萸多糖浸提的最佳工艺为:液料比1∶5,浸提时间4 h,浸提温度80℃,果胶酶添加量0.55 g/L。用HPLC法测定出的山茱萸浸提液中马钱苷平均含量为0.512 ...  相似文献   

14.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创刊年代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河北农业大学前身—直隶农务学堂诞生,经几易其名,于1958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至今。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直隶高等农业学堂时期创办了《北直农话报》,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更名为《直隶农务官报》,中华民国七年(1918)改出《农学月刊》,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易名为《河大农刊》,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更名为《河北通俗农刊》,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易名为《河北农林学刊》,1948年更名为《河北农学院研究专刊》,1959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学报》至今。《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前身诸刊都与现时的《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有着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各刊之间联系紧密,连续性、继承性强。因此,《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的创刊时间应追溯至1905年创办的《北直农话报》。  相似文献   

15.
板栗属壳斗科栗属(Castanea mollisima Blume),其种子属于顽拗型种子,不耐贮藏。基于近年来板栗贮藏保鲜技术研究成果,从合理采收、贮前处理、贮藏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切花菊耐热性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8个切花菊品种为材料,通过对离体叶片进行50℃高温胁迫后,采用电导法、电阻抗图谱法测定电导率、电阻,并对大田栽培植株进行田间高温胁迫试验,比较品种间的耐热性。结果表明:电导法测得的50℃直接相对电导率、修正相对电导率和电阻抗图谱法测得的胞外电阻在品种间有明显差异,但与田间高温胁迫法测定的热害指数不完全一致。电导法和电阻抗图谱法都可以作为测定切花菊耐热性的方法,但需要结合田间耐热性观察。  相似文献   

17.
应用萄聚糖凝胶柱层析对水牛梭形住肉孢子虫包囊包溶性抗原进行了纯化。结果表明:纯化水牛梭形住肉孢子虫包囊抗原的最适条件为:选用萄聚糖凝胶G—100柱层析系统;洗脱液为03MPBS(pH72),床体积为10cm×165cm,上样体积为500HL;流速为12mL/h。纯化抗原可使琼脂凝胶双扩散试验的阳性检出率提高30%。  相似文献   

18.
郑艳霞  王永刚  李志忠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7075-17076
[目的]寻找开发啤特果产业的新途径,提高其附加值。[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啤特果中的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多糖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对影响啤特果多糖提取工艺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确定了提取啤特果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温度95℃,料液比1∶2,乙醇浓度67%。在该工艺条件下,啤特果多糖的得率为1.05%。[结论]该研究为开发利用啤特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体外抗氧化体系比较黑豆不同部分馏油抗氧化性活性。[方法]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索氏提取黑豆馏油的最佳工艺,提取黑豆不同部分馏油;研究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羟基自由基(·OH)、DPPH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结果]在样品浓度为1.0 mg/mL时,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OH的清除率分别为全豆馏油83.9%、豆黄(黑豆去皮部分)馏油64.8%、豆皮馏油17.3%,对DPPH·的清除率分别为全豆馏油41.3%、豆黄馏油33.2%、豆皮馏油77.9%。[结论]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是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OH的清除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全豆馏油、豆黄馏油、豆皮馏油,对DPPH·的清除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豆皮馏油、全豆馏油、豆黄馏油。  相似文献   

20.
利用已构建的过表达拟南芥(Arabidopsis)GEF7基因植株,在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并与野生型植株进行对比分析,对GEF7基因过表达植株的幼苗表型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GEF7基因过表达植株幼苗的根长比野生型对照明显增加;其子叶形态、数目和幼苗形态等方面均有异常表型,表明GEF7基因的功能与根的发育有关,并参与调控植物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