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假苍耳根系分泌物对土壤中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土壤培养法系统,研究了假苍耳根系分泌物对土壤中土著菌及有益、有害菌的影响。结果表明,假苍耳根系分泌物对土壤中土著菌及有益、有害菌的菌体生长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并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土著菌中,2 mg.L-1的假苍耳根系分泌物对土壤中真菌菌体数量抑制作用最弱,最小抑制率为2.52%;2 000 mg.L-1的假苍耳根系分泌物对土壤中放线菌菌体数量抑制作用最强,最大抑制率为67.11%;对土壤细菌的最大抑制率为15.73%。有益、有害菌中,2 mg.L-1的假苍耳根系分泌物对土壤中根瘤菌的菌体数量抑制作用最弱,最小抑制率为7.44%;2 000 mg.L-1的假苍耳根系分泌物对土壤中镰刀菌的菌体数量抑制作用最强,最大抑制率为57.85%。  相似文献   

2.
周慧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3880-13882
[目的]研究棉花根系分泌物对棉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方法]采用水培养法收集棉花根系分泌物,在棉田土壤中添加棉花根系分泌物,培养15 d后测定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结果]中、高浓度的棉花根系分泌物能显著增加土壤中细菌的数量,表现出中高浓度促进的效应(P<0.01);而不同浓度处理的土壤放线菌的数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该研究探讨了棉花根系分泌物对棉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为棉花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大豆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团聚体大小和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培实验法收集大豆植株根系分泌物,添加到黑土中,在25 ℃下培养30 d,研究了大豆根系分泌物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大小、稳定性、土壤有机碳矿化率、土壤水溶性糖和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根系分泌物添加到土壤中,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矿化率(P<0.05),增加了土壤中水溶性糖和多糖含量(P<0.05),但二者均随培养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大团聚体(粒径>1 mm)的比例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P<0.05),小团聚体(粒径<0.1 mm)的比例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显著降低(P<0.05).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皆显著高于对照(P<0.05).培养时间越长,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越高.培养1 d时,添加大豆根系分泌物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比例是对照的2.7倍.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间作体系中土壤微生物对根系分泌物的响应机制,设计桶栽试验,于2020-2021年在江西农业大学科技园种植冬季作物,探索紫云英与油菜间作根系分泌物与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的互作机制。结果显示,紫云英和油菜不同种植模式下根系分泌物特征差异明显,与单作紫云英相比,间作显著增加了单糖类化合物含量,降低神经递质类化合物含量。氨基酸、单糖、神经递质类等化合物与土壤微生物显著相关,其中,单糖类化合物与酸杆菌门、绿弯菌门等微生物呈显著正相关;神经递质类化合物与绿弯菌门、厚壁菌门、芽单胞菌门、蓝藻细菌等微生物呈显著正相关。紫云英单作(A)、油菜单作(R)和紫云英与油菜间作(AR)3种模式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油菜单作模式下分泌物与微生物的相关性和整体结果差异最大,同时,紫云英单作和油菜单作模式下单糖类化合物与酸杆菌、绿弯菌均没有显著相关性,而紫云英与油菜间作模式下单糖类化合物与酸杆菌、绿弯菌呈极显著正相关。紫云英与油菜间作模式中酸杆菌群落相对丰度显著高于紫云英单作,微生物覆盖度指数也显著大于紫云英单作。因此,根系分泌物很可能是紫云英和油菜间作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单糖化合物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作物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团聚体大小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土培试验将玉米和大豆植株根系分泌物添加到黑土中,25 ℃培养30 d,研究根系分泌物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大小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作物根系分泌物添加到土壤中,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矿化率、土壤水溶性糖和多糖含量及水稳性大团聚体(>1 mm)比例(P<0.05),显著提高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P<0.05).玉米和大豆根系分泌物对土壤结构特性影响趋势基本一致,玉米根系分泌物提高土壤稳定性的幅度显著高于大豆根系分泌物.培养1 d时,添加玉米和大豆根系分泌物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比例分别比对照增加2.38倍和1.71倍;培养30 d时,添加玉米和大豆根系分泌物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52.0%和28.4%.因此,新鲜的作物根系分泌物能快速黏结土壤颗粒,避免遭水破坏,保护团聚体,从而提高团聚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为收集生物土壤添加剂处理的黄瓜根系分泌物,比较不同处理根系分泌物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利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处理根系分泌物对枯萎病镰刀菌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土壤添加剂浸提液的处理能够明显促进黄瓜种子萌发,对下胚轴的伸长具有促进作用;生物土壤添加剂浸提液对枯萎病菌抑菌率可达98.1%,与根系分泌物混合后的抑制率仍达87.3%,根系分泌物对枯萎病菌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豆连作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根系分泌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试验对大豆连作胁迫下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幅度很大,连作3年酶活性下降21.4%。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明显下降,使其解毒能力减弱,从而导致土壤中过氧化氢的积累,对大豆根系毒害作用加重。由于根系受毒害作用,使根系吸收养分受阻,在营养胁迫下,又使根系分泌物的种类和数量都发生改变。反过来,又抑制了土壤中酶活性。为此,我们认为这是连作胁迫条件下产生的生化互作效应(Allelopathy),也是连作下产生生物障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赣南脐橙土壤生物学性质及其根系分泌物对生草栽培的响应机制,以赣南脐橙土壤为研究对象,设计盆栽试验围绕土壤微生物、土壤酶及根系等开展研究,按生草方式,共设置清耕(CK)、无分隔(T1)、尼龙袋分隔(T2)、塑料盆分隔(T3)4个处理,对土壤微生物、土壤酶以及根系分泌物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试验时间的增加,无分隔(T1)、尼龙袋分隔(T2)、塑料盆分隔(T3)处理较清耕(CK)处理可不同程度提高土壤的微生物数量,且无分隔(T1)、尼龙袋分隔(T2)处理大都高于塑料盆分隔(T3)处理。生草栽培下脐橙土壤酶活性亦表现出相同的趋势,生草模式可不同程度提高土壤酶活性,且对根际土影响较大。生草栽培下无分隔(T1)处理脐橙根系分泌物的种类较清耕(CK)处理多,相对丰度大都较其他处理高,且与其他处理有明显差别。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生物学指标大都与脐橙根系分泌物呈正相关。综上,与清耕(CK)相比,生草栽培有助于增加土壤的微生物数量,提升土壤酶活性,提升脐橙根系分泌物种类及增加丰度,且无分隔(T1)、尼龙袋分隔(T2)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根系分泌物与根际微生物互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系分泌物是植物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重要载体,与根际微生物具有紧密的互作关系。重点概述了根系分泌物对根际微生物种群、数量、分布和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根际微生物对根系分泌物的影响与机制。深入研究根系分泌物和根际微生物是根际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微生物非培养新技术的创新与突破将有助于揭示根际微生态规律,挖掘和利用根际功能微生物。  相似文献   

10.
采用原位根系分泌物收集法,研究了不同林分下(樟子松纯林、樟子松落叶松混交林、樟子松杨树混交林)樟子松根系分泌物对土壤环境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林分下根系分泌物对土壤肥力、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并以樟子松杨树混交林分下樟子松根系分泌物对土壤有机碳、氮磷钾,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的提升效果最佳。与纯樟子松林相比,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76.06%、78.21%、81.82%、57.68%、40.83%,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数量均显著增加。通过连续观测分析发现,无论是对于土壤过氧化氢酶还是磷酸酶而言,其活性与全磷之间的相关性尤为突出,且通过了0.01的显著检验;对于土壤脲酶和蔗糖酶而言,其活性不仅与有机碳、速效钾密切相关,而且与全氮及全磷关系密切,二者的相关性尤为突出,且通过了0.01显著检验。无论是真菌还是细菌,其分布数量受碱解氮的影响较为突出,其相关性尤为突出,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其分布不仅受到过氧化氢酶、磷酸酶的制约,还受到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的制约,其相关性达到了0.05显著水平;对于放线菌而言,其数量...  相似文献   

11.
以5种对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SCN)不同抗性的大豆品种为试材.对其根系分泌物中的氨基酸组分进行测定,并对氨基酸组分与抗大豆胞囊线虫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感病品种根系分泌物能够刺激胞囊的孵化,而抗病品种根系分泌物对胞囊的孵化未表现明显刺激作用.同时,在研究不同抗性品种根系分泌物对SCN二龄幼虫趋化性的影响时还发现,感病品种根系分泌物对SCN二龄幼虫表现了明显的吸引性.在供试的5种大豆品种根系分泌物中共检测到了14种氨基酸,只有精氨酸和脯氨酸在抗感品种中均未检测到.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的总含量在感病品种中的平均表达量为87.90mg·L-1,显著高于在抗病品种中的平均表达量(26.77 mg·L-1),其中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亮氨酸、赖氨酸和苯丙氨酸等的表达量与抗病性呈一定负相关.而酪氨酸和半胱氨酸的表达量与抗病性呈一定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根系分泌物及其对土壤污染物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系作为植物和土壤的重要界面,是强大的分泌器官。根系分泌物组成和含量的变化是植物响应环境胁迫最直接、最明显的反应,这对实现污染根际的生物修复及植物受毒害症状的减轻和恢复均具有积极的意义。就根系分泌物对土壤中主要污染物的作用在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评述,并指出其存在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辣椒根系分泌物化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根系分泌物是引起连作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了辣椒根系分泌物对自身的化感作用及根系分泌物中有机化合物种类。根系分泌物为水培获得,处理采用盆栽,有机化合物利用气质联用仪(GC-MS)测定。结果表明:根系分泌物中的化感物质,对辣椒幼苗生长有抑制作用,对生理有非常明显的伤害作用。这种作用随根系分泌物处理的含量增加、处理时间延长而加强。根系分泌物处理后,辣椒的根、茎、叶均受到影响,其中根鲜重受到的抑制作用最大,辣椒根系活力、抗氧化的保护酶(SOD,POD,CAT)活性明显下降,逆境生理指标丙二醛(MDA)生成量和相对电导率值明显增大。辣椒根系分泌物对辣椒有自毒作用。辣椒根系分泌物的化感物质共有24种。  相似文献   

14.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有显著的影响.与常规耕作相比,免耕、沟播显著提高了土壤的微生物量碳和氮的含量,以及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蛋白酶活性;而套作显著降低了土壤的微生物量碳和氮的含量,以及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蛋白酶活性.土壤有机物质输入量少,土壤耕作是套作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玉米、大豆与马铃薯间作、套种或轮作的生化关系,研究了玉米、大豆根系分泌物对马铃薯块茎萌发和萌芽生长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玉米、大豆根系分泌物均能促进马铃薯块茎萌发和萌芽生长,但2种根系分泌物及其不同浓度(100%、50%、25%)对马铃薯块茎萌发和萌芽生长的效应不同。高浓度(100%)玉米根系分泌物能显著促进马铃薯块茎萌发,提高马铃薯块茎发芽势,而低浓度(25%)则抑制马铃薯块茎萌发;大豆根系分泌物高、中、低浓度均能显著提高马铃薯块茎的发芽率和发芽势;2种根系分泌物所有浓度处理均显著提高了马铃薯块茎的活力指数,以100%玉米根系分泌物处理提高的幅度最大。玉米和大豆根系分泌物显著增加了马铃薯萌芽的鲜质量、干质量及长度,其中高浓度的根系分泌物表现出较强的促进作用。2种根系分泌物显著提高了马铃薯块茎中的淀粉酶活性,其中高浓度玉米根系分泌物提高的幅度最大,其次是高浓度的大豆根系分泌物。由此可见,玉米和大豆是马铃薯的良好前茬作物,其也可与马铃薯进行间作、套种。  相似文献   

16.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applying organic matter in wind blown soil on microbial biomass and enzyme activ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icrobial biomass and enzyme activity keep dynamic changes during wheat growing season in wind blown soil, and reached the peak level in wheat booting stage. Compared with chemical fertilizer ,all the other treatments could increase the microbial biomass in different degree, the same as catalsae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But urease activity was slightly difference from them.  相似文献   

17.
研究长期免耕土壤微生物活性能及时准确反映免耕土壤质量的演变趋势,探求最佳免耕年限。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调查了水旱轮作条件下,不同免耕年限土壤微生物量的变化,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壤微生物活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旱作和水作后,免耕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均显著高于常规每年翻耕的耕作方式,微生物量磷则相反。随着免耕年限延长,旱作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水作后,则呈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而微生物量磷在不同免耕年限间无显著差异。②主成分分析表明,旱作后免耕土壤微生物活性高于常规每年翻耕,水作后则相反。随着免耕年限延长,免耕土壤微生物活性呈先降低再增加的趋势,旱作后免耕7—8 a土壤微生物活性最低,水作后免耕5—6 a土壤微生物活性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