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超 《果农之友》2011,(1):31-33
按照"果、畜、沼、窖、草"的生态管理模式,大力发展果园生草、奶畜、沼气、集雨窖,以草养畜、以畜供沼、以沼促果,促进果园管理向生态化迈进。土壤管理上以生草为主要模式,肥料以畜禽粪、沼渣沼液为主要肥源,综合改  相似文献   

2.
晋中市地处山西省中部,具有发展优质苹果的自然优势。目前,我市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五配套生态果园模式技术。五配套生态果园模式就是通过果—畜—沼—窖—草五配套建设,达到果园保墒、果树抗旱、增草促畜、肥土改土的目的,其做法如下。在果园种草,实行生草制,生草为养猪提供饲料,同时减少水土流失,改善果园环境。每0·33hm2成龄果园建10m3沼气池1个,沼气池所产生的沼气能解决80%日常生活所需燃料,节省买煤、电费用,每个沼气池每年产35t沼肥为果园提供有机肥。同时无害化处理了生活垃圾和废弃物。在沼气池上建20m2太阳能猪舍1座,在太阳能猪舍…  相似文献   

3.
渭北地区果园普遍授粉树配置不合理,常导致坐果不良、落花落果。调查发现,个别果园或毗邻地块种植油菜后普遍落花少,坐果率高。于是我们根据果、畜、沼、窖、草五配套循环经济模式的思路,对5~8年生初结果期果园及改形全部到位的盛果期果园在缺树部位和空隙度较大的区域大力推行果园种植油菜技术,这既解决了授粉问题,又可利用秸秆覆盖,增加果园土壤团粒结构,增加有机质含量。同时,油菜秸秆还可铡碎做沼气原料,做到以沼促果。  相似文献   

4.
李振山 《河北果树》2005,(5):11-11,15
提倡果园种草,多施有机肥,推广果园畜、沼、果生态模式。华北地区一般选择三叶草,每667m^2播种量在0.5~1.0kg,4~5月播种,距树干1m左右不播种。播种的深度,一般是种子上覆土1cm左右。草出来后把其它杂草及时除掉,在雨后撒一些尿素,加速草的生长。另外,提倡果园养猪、养鸡、养羊,增加有机肥。  相似文献   

5.
果园生草技术的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果园生草栽培是在果园行间播种豆科或禾本科植物,并定期刈割,用割下的茎杆覆盖树盘,让其自然腐烂分解,从而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果园小气候的栽培模式。通过这一栽培模式的全面普及,不仅可以改善果园的土壤肥力状况和环境状况,更重要的是可以改善生态大环境。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推广生草栽培模式,至今已全面普及,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宝鸡地区以果、畜、沼、窖、草为基本模式的生态果园发展较快,果品质量及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实践证明,生态果园是实现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孙兆军)近年来,陕西省淳化县以建设果业强县为目标,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果业生产提质增效为重点,通过推广“果、草、畜、沼、窖”五配套生态果园建设和“大改形、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的四项关键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全县的苹果优质率。  相似文献   

8.
果园生草技术是国外发达国家开发成功的、现已普遍采用的一项果园管理技术。我国传统的果园管理方式多强调清耕除草,由此导致果园生态退化、地力下降、投入增加、果树早衰、品质下降。果园实行生草制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这已是有关专家的一致共识。1998年10月,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把果园生草纳入绿色食品果业生产技术体系,向全国推广。为了摸清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 L.]在我市果园的生长状况以及配套的栽培管理技术,自1998年以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在豫西黄土丘陵区建设生态果园,分析了该区气候、地貌、土地、植被及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条件,介绍了"草-牧-沼-窖-果"、"草-牧-果"和以旅游观光为主的3种生态果园复合模式。并对生态果园建设中果园的规划和布局、水土保持措施建设、保水耕作技术及生物防治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为生态果园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生产指导。  相似文献   

10.
樊红霞 《现代园艺》2013,(18):22-22
"果、畜、沼"生态循环经济模式,是一个循环集成农业经济模式,涉及果业、畜牧、沼气等行业领域。具体模式为:果园牧草促养畜、养畜促沼气、沼气促果品。通过这个模式的研究与推广,达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静宁县今后该项技术的普及推广和果园"三沼"综合利用的规范化、标准化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果园生草栽培与利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园生草栽培作为一种先进的果园可持续发展土壤管理模式,能有效协调果树与环境的关系,在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果园微域环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该研究分析了果园生草的作用,介绍了果园生草栽培技术和生草综合利用技术,指出了生草栽培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期为生产实践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果园生草应用实践及生态效应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秀华 《现代园艺》2011,(21):47-48
果园生草是果树行间长期种植多年生豆科或禾本科牧草作为土壤覆盖的果园土壤管理措施,是培肥果园地力、控制果园水土流失的一种生态栽培模式。但选择草种要遵循选择适应性强、不与果树竞争水分和养分.并有利于水土保持和病虫害防治的原则。在此本文就果园种草对环境温度、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及在水土保持方面的作用等主要生态效应做了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3.
研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苹果现代宽行高干省力高效栽培模式及果园生草培肥地力技术是未来苹果无袋化栽培的基础和前提。解析了苹果园生草不能在我国有效推广的原因,从生草与争肥、土壤综合肥力、我国三化土壤改良、果园病虫害防控、果园小气候和果实品质等6个方面介绍我国果园生草的研究进展。针对我国苹果主产区果园生草必须关注的"培肥""节水"及"省力"3个问题,提出了单一性与多样性有机结合的"春季长柔毛野豌豆+秋季自然生草"果园生草模式。  相似文献   

14.
柑桔是我县继永定红柿之后的第二大宗水果,瑁溪蜜柚、芦柑、特早熟温州蜜柑是我县柑桔的主要品种,其中特早熟温州蜜柑是优势品种。我县从2000年开始逐步推广“猪-沼-果”生态果园、草生栽培、柑桔果园释放捕食螨、悬挂频振式杀虫灯等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现将主要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果园生草技术是我国果园土壤管理中新兴起的一种制度。果园生草是果园土壤管理的一次大变革,它解决了土壤有机质多年短缺的难题,也开辟了利用生草来调控土壤中水分含量的节水农业这一新思路,同时也简化了果树栽培方面的许多管理环节,使生产绿色果品変成了现实。1生草技术发展趋势目前国内以生草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果园土壤管理制度有自然生草制(图1)、人工种草制及覆草制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6.
果园生草技术已成为较为先进的水果园土壤管理方法之一,是果园土壤管理制度一次重大变革。果园生草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有机质含量、调节果园的微生态环境、增强土壤抗侵蚀能力等。本文通过简单介绍34个果园人工和自然生草培肥地力的生产实践,整理了适合沂蒙山区果园的生草模式和技术,提出了临沂市水果园人工生草选择黑麦草、紫花苜蓿、鼠茅草,自然生草以马唐、狗尾草、荠菜等为宜。生草园需做好肥水、刈割等管理环节,实现树、草的营养良性循环,以园养园。  相似文献   

17.
果园生草是现代苹果生产中普遍提倡的技术措施之一,也是目前最有争议的技术。为了掌握生草果园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我们通过不同时间对生草果园土壤不同土层水分含量进行测试,发现生草果园地表湿润是以消耗深层土壤水分为代价的。苹果树为深根性作物,深层土壤水分的减少势必影响树体正常生长结果。在降水量少、没有浇水条件的果园不适宜进行生草栽培,应以清耕栽培为主,以集中水分供给,保证树体健壮生长,促进产量提高,提升苹果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50年代,欧洲、美国、日本、意大利、波兰、苏联等国家,开始实行果园生草栽培.日本青森苹果试验场从1931年开始进行果园生草栽培试验,并自1952年起在生产中推广.现在苹果园生草率接近100%;波兰果园几乎全部采用生草法,有行间、全园两种;朝鲜也大力发展生草法;美国果园普遍采用行间生草,株间和树盘施用除草剂的管理办法.果园生草技术已成为发达国家开发成功的一项现代化、标准化的果园土壤管理技术,它符合果业可持续发展及生态农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以贵州山区梨园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果园生草栽培管理方法,研究了鸭茅(Dactylis glomerata)、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和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3种生草处理对梨园温度、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以期为当地果园生草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果园生草对果园近地面土层、地表及低层空间的温度具有调节作用,与清耕对照相比,3个生草处理均能提高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改变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增加细菌群落的丰度和多样性。果园生草能改善梨园小生态环境,且豆科牧草改良效果优于禾本科牧草。  相似文献   

20.
<正>果园生草对保持果园水土,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改善果园生态环境,增加天敌数量,控制害虫发生,促进果树生长发育,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等方面作用显著。果园生草栽培模式有全园生草、行间生草及株间生草3种。可人工种草和自然生草,其中人工种草由于选择了生长量大、营养丰富的草种,通常肥田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