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的果桑种植面积居全国首位,桑葚菌核病是危害果桑产业最重要的一个病害,除攀西地区外,桑葚菌核病的发生和危害给很多果桑基地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文章简要介绍了桑葚菌核病在四川的发病规律、分析了防效不佳的原因,针对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操作问题提出了桑葚菌核病防治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桑椹菌核病是严重影响桑椹质量的病害,对果桑产业造成严重危害。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总结近年来桑椹菌核病的相关文献,发现引起该病的主要致病病原菌的种类为桑实杯盘菌、白井地杖菌和肉阜状杯盘菌,其生物学特性及侵染机制存在差异;通过查阅文献和总结生产实践经验,对桑椹菌核病的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措施进行分类阐述,并对桑椹菌核病今后的绿色防控工作提出建议,以期为防控桑椹菌核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不同果桑品种菌核病发病情况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椹菌核病是危害果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结合近年桑椹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就不同果桑品种菌核病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病原因,并提出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桑椹菌核病是危害桑树的主要病害,随着广西果桑种植面积的扩大,桑椹菌核病发生逐年严重,已成为制约广西果桑生产的关键瓶颈。通过对广西桑椹菌核病的病原传播侵染过程、病症以及发病规律及其综合防治技术进行论述,为桑椹菌核病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玉琴 《蚕学通讯》2005,25(2):21-22
本文介绍了有关桑枝枯性菌核病的病害症状、病原、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张玉琴 《广西蚕业》2005,42(3):22-23
本文介绍了有关桑枝枯性菌核病的病害症状、病源及侵染循环、发病因素以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新常态下,奉节县蚕桑产业加快了转型升级的步伐,果桑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桑椹菌核病是果桑产业的毁灭性病害,结合奉节县近几年桑椹菌核病的发生及防治情况,通过调查、分析和总结,提出相应的综合防控措施,只要准确掌握用药时期及用药品种,能够有效防控桑椹菌核病的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8.
近年果桑发展迅速,桑椹菌核病成为影响果桑收成的最主要病害。桑椹菌核病共有三种病原,均属真菌类子囊菌亚门。3种桑椹菌核病病原菌侵染循环与发病规律基本一致,其发病范围广,难根治,传染性强,危害严重。生产中结合耕种处理、除草、化学防控等措施可有效防控桑椹菌核病的暴发,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桑椹菌核病是危害桑果常见的病害,是桑果生产潜在最大的威胁。桑椹菌核病是真菌性病害,试验使用在农业生产上应用的多菌灵、甲基托布津、腐霉利等真菌杀菌剂在田间试用防治桑椹菌核病,并检测农药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应用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进行喷洒,相对防治效果分别达到了53.22%和61.18%,达到显著防治桑椹菌核病效果,腐霉利也有一定防治效果;在使用各种农药中,多菌灵的残留量超过国家规定的限量值,而甲基托布津和腐霉利农药残留量低于国家规定的限量值,食用安全可靠。在桑果生产中,合理利用有效药物,并结合配套一些技术管理措施,既有效减少桑椹菌核病的发生,提高桑果产量,也达到保证桑果食用安全目的。  相似文献   

10.
从果桑园区生态系统整体观念出发,以优质高产为中心,组建了桑椹菌核病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以桑椹菌核病害为防治目标,通过选栽抗病品种调控措施,充分发挥抗性品种对桑椹菌核病的控制作用;通过农业防治措施冬耕、清园、摘除病果等降低病原基数;通过物理防治地膜覆盖、红外线照射等措施切断传播途径或杀灭子囊孢子,减少病害的发生。通过科学合理使用农药,优先考虑使用生物制剂,降低农药使用量,减少对农田生态环境的污染;桑椹菌核病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的组建和实施,增强了桑椹菌核病防治措施的规范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