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镜泊湖鱼类调查与水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淼等 《黑龙江水产》2014,(2):25-29
于2013年夏季,对镜泊湖鱼类和水环境理化因子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对整个湖泊鱼类组成的调查发现镜泊湖现有鱼类10科34种,比以往调查的种类有所降低。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镜泊湖水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老鸪砬子的污染最为严重,根据水体富营养化类型评价参数指标及分级标准发现镜泊湖属于富营养型湖泊。  相似文献   

2.
镜泊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6年春、夏、秋3个季节对镜泊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和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镜泊湖大型底栖动物主要隶属于3门、9科、26种.其中水栖寡毛类2科、8属、11种,为绝对优势类群,其密度呈现季节性差异,在春季最高(951.45个/m2),夏季最低(706.40个/m2);其次,优势类群为水生昆虫,夏季密度最高(840.26个/m2),秋季最低(319.47个/m2).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和前突摇蚊(Proeladius sp.)幼虫等耐污种为底栖动物的优势种,同时也是镜泊湖水体污染的指示生物.底栖动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都表现为春季最大,夏季次之,秋季最小;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在各季节差异不大;Simpson优势度指数(D)和BI指数都表现为秋季最大,夏季次之,春季最小.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BI指数对该水体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该湖区水质污染程度为轻度一中度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3.

为了从常用的水质评价方法中筛选出适合珠三角河网的方法,该研究对2015年珠三角河网的水环境因子和浮游植物数据进行了初步的评价分析。运用自组织映射模型 (SOM) 从6种浮游植物评价指数中筛选出香农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和生物量指数4种相似性高的指数,将上述指数和环境因子的水质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基于溶解氧和氨氮的水质评价结果可以较好地反映城市周边与其他区域的空间差异,而总氮和总磷不适用于研究水域的水质等级评价;基于香农指数和生物量指数的水质评价结果可以较好地反映出城市周边与其他区域的差异,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不适用于研究水域的水质等级评价。除总氮、总磷外,其他环境因子和4种浮游植物指数的评价结果均反映为研究水域水质整体良好,城市周边站位水质略差。研究表明,溶解氧、氨氮、香农指数、生物量指数是适合研究水域水质等级评价的环境因子和浮游植物评价指数。

  相似文献   

4.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军山湖水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江西省军山湖水质现状进行评价。利用2013年5月—2014年3月军山湖15个位点水质周年实际监测数据,确定5个指标(DO、CODMn、NH3-N、TN、TP)作为评价因子,建立评价矩阵,计算出影响因子的权重,最后对军山湖水质现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发现,军山湖水质总体状况良好,各监测月份的水质状况达到Ⅰ类水或Ⅱ类水,其水生态环境适合长江江豚的栖息。  相似文献   

5.
根据2017年4月对黄骅市近岸海域的调查结果,分析该海域营养盐基本特征。结果显示,DO、COD全部符合一类标准,表明该海域水体中DO充足,不易出现缺氧现象,COD含量值比较低,表明该海域调查期间有机物含量较低,无机氮所有站位均超四类标准,该海域受到无机氮污染十分严重。采用有机污染指数和海水营养化指数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了水环境质量状况,表明该海域水质开始受到污染,调查海域为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6.
2011年7月对潭江的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潭江丰水期147种浮游植物,隶属于6门67属,而其中以绿藻门种数最多,硅藻门次之,分别为66种和47种,各占据了种类总数的44.14%和32 41%,在各采样断面,绿藻、蓝藻、硅藻、裸藻的频度均为100%;多度方面,绿藻最高为59.14%,硅藻次之,为30.16%,说明了丰水期潭江浮游植物以绿藻和硅藻为优势类群.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90.73×104个/L,各采样断面有明显差异.根据Shannon- 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三种指数结果,可判断潭江丰水期水质污染较轻,属于寡污染或者无污染,但部分水体属于β-中度污染,需要加强管理,控制向中污染类型转化.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黄壁庄水库春、夏、秋三季浮游植物的群落分布特征和水质状况,分别在2019年的春、夏、秋三季对黄壁庄水库进行浮游植物样品的采集、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黄壁庄水库浮游植物主要分布在硅藻门、绿藻门和蓝藻门,浮游植物种类的季节分布很稳定,浮游植物的数量主要分布在硅藻门和绿藻门,利用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H和J以及水文因子来综...  相似文献   

8.
2015年4月在三峡水库库首、库中、库尾分别选择香溪河、澎溪河、御临河进行采样,比较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和浮游植物功能类群的异同,并用综合营养指数对水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3条支流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各有不同。3条支流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46属、68种,其中,御临河口(50种)>澎溪河口(33种)>香溪河口(20种),主要为硅藻和绿藻。御临河、澎溪河、香溪河的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分别为19.6×104 个/L、1.18×104个/L、0.9×104个/L,平均生物量分别为0.64 mg/L、0.07 mg/L、0.035 mg/L,御临河现存量明显高于其它2条支流。3条支流共得到23个功能群,优势功能类群为御临河(G, C, P),澎溪河(LM, MP),香溪河(F, Y)。研究表明,库尾、库中和库首河口浮游植物种群结构组成相似,从库尾支流到库首支流浮游植物种类和现存量逐渐减少。浮游植物库尾支流由硅藻为优势种的功能群转变为库中甲藻为优势种和库首绿藻为优势种的功能群。浮游植物现存量从库首到库尾支流逐渐增加,对透明度的变化有所影响;而库首到库尾支流水体氮、磷营养更多地取决于蓄水产生的水文水动力变化。  相似文献   

9.
基于三角模糊数-贝叶斯方法的九洲江水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为全面考察水质评价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将模糊集理论和贝叶斯理论引入河流水质评价中,建立了三角模糊数-贝叶斯方法的水环境质量评价模型,并选取2016年7月九洲江跨省交界处5个断面的溶解氧、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作为水质评价因子,将该模型应用于九洲江跨省段的水质评价中。结果表明,九洲江文车桥、圭地河下游、温水浪、山角、石角蟠龙桥断面水质区间数分别为[3.320,3.365]、[3.120,3.179]、[3.178,3.196]、[3.432,3.428]、[3.404,3.470],均在[3,4]区间范围,为III类水质;断面水质优劣排序为:石角蟠龙桥山角文车桥温水浪圭地河下游。该模型与综合污染指数法相比,断面水质优劣排序情况一致,除圭地河下游断面外,其他断面的水质评价结果也一致。由于模型计算过程中考虑了历史先验信息,并采用了三角模糊数及区间数的结果表达方式,有利于更客观反映流域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掌握济南市水域的生物资源状况,于2020年秋季调查分析了济南玫瑰湖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共采集到浮游植物6门47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数最多,占浮游植物总种类数的38.30%,硅藻门次之,占比为31.91%。浮游植物优势种主要为四尾栅藻、双对栅藻、四角十字藻、小席藻、细小平裂藻、湖泊鞘丝藻。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04.49~793.47×104cell/L、0.40~39.10mg/L,平均值分别为402.72×104cell/L、9.84mg/L。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3.085、0.780。生物多样性指数水质评价结果表明,湖区水质整体处于轻污染-清洁状态。建议进一步加强玫瑰湖水文连通、增加蓄水量,合理增殖放流虑食性鱼类,充分利用饵料生物,以鱼养水,为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1.
巢湖周年水质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巢湖富营养化问题,对东、西、中3个湖区的水质进行了周年监测,利用多指标综合评分,并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3个湖区的水体类别作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巢湖3个湖区中心的水质类型为Ⅳ类水体,不符合城市环境水域规划用水的Ⅲ类标准。治理巢湖富营养化根本途径是必须实行全流域的生态恢复与建设,严格控制水土流失和污染物入湖,恢复植被,科学调节入湖径流量。  相似文献   

12.
渔业养殖和供水的兼顾是水库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内容。分析了许家崖水库水质现状和可能造成水质污染的不合理养殖方式,提出了以大水面放养鲢、鳙为主,有限度地发展网箱养鱼,确保库内鲢、鳙生物量达40 g/m2以上等5项有利于水环境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刘萍  王文君 《河北渔业》2009,(8):3-5,20
通过对明月湖水源、上、中、下游水域进行布点采样,对水样的温度、pH、物理性状、溶解氧、化学需氧量进行测定,并与国家标准进行对比分析湖水的污染现状,阐述其对水产养殖业可能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湖泊围网养殖与水环境保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关海 《淡水渔业》2000,30(7):36-37
湖泊水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既有湖泊水体本身生产潜力的发挥 ,又有湖泊相关经济因素的协调。湖泊由于水质肥沃 ,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优越 ,水深适宜 ,水草茂盛 ,历来是洄游性鱼类良好的育肥场所和定居性鱼类、虾类、贝类生长、繁殖的地方。合理开发利用湖泊渔业资源 ,加快湖泊渔业发展 ,对振兴我国湖泊渔业具有战略意义。近些年来 ,由于河蟹价格的攀高 ,湖泊围网养殖河蟹效益的提升 ,不少湖泊出现了生产单一 :畸型发展的局面。加上不合理的操作方法及人为的酷渔滥捕 ,影响了湖泊渔业资源和湖区的生态平衡 ,严重制约了湖泊渔业的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永年洼水体环境状况,在春季采集该地区底泥及浮游生物进行测定。采用时空分布取样法,设置五处取样地点(东部、西部、南部、北部和合理利用区),每处选择底泥表层样品,测定pH值、总氮、总磷、铅及镉的含量;采集水样,对其中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底泥测定结果表明,各取样点区域呈现碱性、高氮磷,存在重金属污染。浮游生物检测结果显示,该区域浮游植物以绿藻门为主,浮游动物以原生动物和桡足类为主。分析结果表明浮游动物的水平分布为由西南方向向东北方向逐渐增多,垂直分布上,由浅到深,浮游动物的数量逐渐降低,永年洼西部的污染度最低。  相似文献   

16.
鄱阳湖水域渔业资源现状调查及主要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2011年对鄱阳湖水域渔业资源与环境进行了动态监测,统计渔获物34 893.66 kg,其中鲤科鱼类种类最多,占37.01%。鄱阳湖现有鲤、鲫产卵场33处,主要分布在湖区东、南、西部,年均有效产卵面积186 km2,年均产卵量33.68亿粒。监测结果表明,鄱阳湖水域湖水的铅、总氮、铜、总磷和高锰酸盐等为主要超标污染物,导致湖区水质下降。结合水质状况对鄱阳湖的渔业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物种与生物资源保护、生境保护与修复、管理与监测等可持续发展对策,以保障鄱阳湖水域作为我国重要生态屏障的作用,使鄱阳湖水域渔业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7.
水质标识指数法在太湖渔业生态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9—2014年太湖整个湖区平水期和丰水期的实际监测结果,依据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选取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_(cr))、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氨氯(NH_3-N)、总氮(TN)、总磷(TP)6项参数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应用水质标识指数法对太湖水环境状况分别综合水质评价。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太湖主要污染因子的污染程度排列次序是:TPTNCOD_(cr)COD_(Mn)NH_3-NDO,TP、TN的超标造成太湖出现严重的富营养化问题,DO全年处于Ⅰ—Ⅱ类水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结果表明:2009—2014年间,太湖丰水期水质总体优于平水期,且有继续变好的趋势,能达到水环境功能区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8.
1. Despite the importance of Llangorse Lake as the largest natural body of fresh water in South Wales, no long‐term limnological project has ever been planned for the lake. 2. A mass of data is available from sampling carried out at intervals since 1961, but these visits were for various reasons and used widely differing levels of expertise. However, from these data some indications of seasonal variations, effects of climate and human interference on the lake system over 30 years have been inferred. 3. Depth soundings revealed the general shallowness of the lake with two deeper basins. Wind action oxygenated the water and stirred up sediments releasing nutrients and resting algal stages into the water column. Periods of thermal stratification were transient in summer. Secchi disc and light readings showed greatest light penetration in April/May. The lake water remained alkaline throughout. Dissolved ammonia values were low in the 1960s, increased in the 1970s and decreased again in the 1980s. Nitrite‐ and nitrate‐nitrogen showed a converse pattern over the years. Phosphate (PO4 P) and silica (SiO2) values were highest in the 1960s, showed a decrease in the 1970s and early‐1980s, and rose again towards the end of the decade, as did the chloride values. Seasonal fluctuations of all nutrients were observed. 4. Diatoms dominated the phytoplankton, with highest production in summer and early autumn. The Cyanobacteria (blue–green algae) produced blooms in the 1960s and 1970s, but Chlorophyta (green algae) increased over the years and dominated in the 1980s after a diversion of sewage from the lake. Diatom production followed a vernal and late summer periodicity common in temperate lakes. Results from diatom stratigraphy of the deep sediment cores indicated a change from epiphytic to planktonic species related to land‐use change and a subsequent increase in soil erosion and turbidity. Copyright © 199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9.
水源地保护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程。总结并分析了影响水源地保护的6个因素,提出了加强水源地保护的7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