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冲泡水温和时间对高级绿茶滋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高级绿茶的形状类型、冲泡水温和时间三因素进行重复正交试验和数理统计结果表明:采用3g茶样150ml水杯泡法,高级绿茶的冲泡条件与滋味评分呈二元二次曲线关系,其最佳冲泡条件组合为93℃、3.0min。其中:烘炒类型(扁条或卷曲形)的最佳冲泡组合为85℃,3.5min;全烘类型(条形或朵形)为100℃、2.8min。冲泡水温间和时间间存在显著差异,二因子互作效应达极显著水平,说明不同水温下对时间的要求不尽一致,即:若水温为85℃,冲泡时间则以4min最佳;若水温为100℃,时间则以2min为宜;若水温为70℃,冲泡时间则需要4—6min。  相似文献   

2.
典型造型名优绿茶茶多酚浸出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冲泡时间与水温对不同典型造型名优绿茶茶汤中茶多酚浸出浓度与浸出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冲泡时间的延长与冲泡水温的升高,茶多酚的浸出浓度不断上升,浸出速率逐步降低;造型、冲泡水温、冲泡时间对茶汤中茶多酚的浸出浓度与浸出比率的影响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各造型名优绿茶茶多酚的浸出浓度与速率快慢顺序为:卷曲形(以碧螺春为代表)>针形(以雨花茶为代表)>直条形(以信阳毛尖为代表)>单芽形(以竹叶青为代表)>扁形(以西湖龙井为代表)>朵形(以黄山毛峰为代表).  相似文献   

3.
绿茶三种冲泡方法及其特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5℃常温冷泡、80℃热水冲泡和沸水(100℃)对绿茶进行冲泡,分析比较茶汤内含成分,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当冲泡水温较低时,绿茶茶汤游离氨基酸、黄酮等有效成分含量较多,茶多酚和咖啡碱相对较少,茶汤没有沸水冲泡时出现的苦涩味。常温下冷泡的绿茶不受热泡法最佳饮用时间的限制,不会出现热泡太久出现的水闷气,汤色更绿,滋味更为鲜爽;绿茶以80℃热水冲泡,汤色整体表现较绿,香气比沸水冲泡更显清香,滋味醇爽,叶底保留了嫩绿明亮的特点,且更耐冲泡。固绿茶以桶装水冷水或热水冲泡是值得推广的绿茶冲泡方法。  相似文献   

4.
浅析高级绿茶的冲泡水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叶是用水冲泡饮用的,水质对茶叶品质有重大的影响已为广大饮茶者所熟悉。然而,关于茶叶的冲泡水温,尤其是高级绿茶的冲泡水温,究竟是100℃好,还是90℃或80℃好,则有不同的看法。为此,笔者选用一级龙井茶作了不同水温(70℃、80℃、90℃、100℃)的冲泡试验,进行茶汤品质的感官审评比较,此外还测定了茶汤中主要品质成分的浸出率,以探析高级绿茶适宜的冲泡水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冲泡条件对金骏眉感官品质的影响,为科学泡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22年生产的金骏眉茶为对象,采用白瓷盖碗以茶水比1∶22(w/v)进行冲泡,研究不同水质对其感官品质的影响;同时以感官品质、香味风味强度、茶汤浓度(Brix值)为指标,以浸泡水温、注水方式、浸泡时间为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分析不同冲泡条件对其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不同水样中,可溶性固形物(TDS)含量越高,香气越低闷、欠优雅,滋味越粗涩。高温、短时冲泡时,香气丰富、愉悦,滋味鲜爽;低温、长时冲泡时,口感粗涩,且有熟闷味,香气低。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金骏眉感官品质的影响顺序为浸泡时间>注水方式>浸泡水温;对茶汤浓度的影响顺序为注水方式>浸泡时间>浸泡水温。【结论】TDS≤40 mg·L-1的水质有助于体现金骏眉的品质风格,采用水温不低于95℃、淋茶或冲茶的注水方式、浸泡时间<30 s的冲泡方法,可使金骏眉丰富的香气和滋味品质特征得以充分体现,且耐泡性好。  相似文献   

6.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不同投茶量(6 g、8 g)、冲泡水温(70℃、85℃)和冲泡时间模式(15 s-20 s-25 s、20 s-25 s-30 s和25 s-30 s-35 s) 3个影响因素对盖碗冲泡滇红工夫茶茶汤滋味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茶汤滋味醇度和浓度变化无明显规律,投茶量8 g,茶汤滋味易显涩;采用投茶量6 g、水温85℃、冲泡时间模式20 s-25 s-30 s方式冲泡的滇红工夫茶滋味品质较优;滋味总评分>80分的5个滇红工夫茶样9泡茶汤的水浸出物总量为10.61%~11.90%。  相似文献   

7.
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茶汤风味是评价其感官品质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和生物碱类物质等主要内含物以不同浓度复合形成了茶汤的独特风味。不同的冲泡方式对茶叶内含物质浸出的量和比例均有一定的影响,本文从水温、冲泡时间、冲泡次数等方面综述了冲泡方式对茶叶内含物浸出率的影响,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8.
冲泡条件对永川秀芽感官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感官审评的方法,通过正交试验探讨了水质、冲泡水温和冲泡时间等冲泡条件对永川秀芽感官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永川秀芽采用处理A1B3C3(桶装水,90℃(沸水),5分钟)和A2B3C1(纯净水,90℃(沸水),3分钟)冲泡,其感官品质最佳;采用自来水冲泡茶叶时宜进行必要前处理。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制一种木蝴蝶-苦荞-绿茶复合袋泡茶,并进行配方工艺优化、冲泡条件优化和抗氧化活性评价。先以感官审评为指标,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配方工艺最优配比;在最佳组基础上,以感官得分和黄酮含量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试验进行冲泡条件优化,得出最佳冲泡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袋泡茶最佳配方工艺为:绿茶0.5 g,苦荞、木蝴蝶比例3∶1,粒度为10目,每包质量3 g;最佳冲泡方法为:水温93℃、水量120 mL、时间6 min。上述条件下得到的袋泡茶综合得分为0.909 6分,总黄酮含量为75.8 mg/L,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到(88.62±0.46)%,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为(68.42±1.83)%,说明抗氧化活性能力佳。在此条件下得到的袋泡茶茶汤香气浓郁、滋味醇爽、回甘明快、澄清不浑浊,该研究为木蝴蝶-苦荞-绿茶复合袋泡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茶汤浓度对绿茶水浸出物含量及其感官审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徐准盾  龚淑英 《茶叶》2005,31(3):166-169
本文对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和嫩度所加工出来的且其外形有较大差异的绿茶进行不同冲泡方法试验,测定其水浸出物的浸出速度和浸出总量,以及水浸出物含量对感官品质审评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水浸出物的浸出速度和总量与茶叶的加工方法、嫩度、造型及冲泡时间、冲泡温度有关。感官审评时感觉茶汤最为适宜的浓度在0.45g/ml左右。  相似文献   

11.
胡舒静  陈凯莉  徐悦 《茶叶》2015,(4):212-217
为探索绿茶冷茶饮主要品质成分的浸出规律,按不同的冲泡水温、茶水比、茶叶粉碎程度进行了比较试验,并对茶汤中的咖啡因、茶多酚、氨基酸以及茶汤色泽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在冲泡水温15℃~35℃,茶水比1∶100~1∶25范围内,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的溶出量随温度升高、茶水比减小而增加。试验范围内,冲泡30min后,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的溶出率分别达35%、35%、70%以上。咖啡碱和茶多酚在冲泡后4 h溶出量达最高点,氨基酸在冲泡后1 h达最高,之后均变化较小。在15℃、25℃和35℃3种冲泡温度冲泡后4 h,各处理酚氨比随冲泡时间延长而升高,其中以25℃冲泡获得的茶水中酚氨比最低。茶汤色泽测定表明,随茶叶粉碎粒度减小以及冲泡时间的延长,色泽由清澈偏绿向浑浊偏黄转变。冲泡温度低,茶水色泽优。根据绿茶鲜爽度考核,茶叶不粉碎直接冲泡口感较好。  相似文献   

12.
冲泡条件对福鼎白茶茶汤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鼎白茶为材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冲泡条件对其茶汤茶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及其相关性。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冲泡温度、时间、次数能够显著影响福鼎白茶茶汤茶多酚含量,而不同因素对DPPH清除率的影响较不规律;茶汤茶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在冲泡温度方面显著正相关,而在冲泡时间和次数方面相关性较弱。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茶汤茶多酚含量的影响程度大小为:冲泡温度>冲泡次数>冲泡时间,最高茶多酚含量(146.37 mg/g)的冲泡条件为:冲泡时间7 min、冲泡次数1次、冲泡温度100℃。各因素对DPPH清除率的影响顺序为:冲泡时间>冲泡温度>冲泡次数,最高清除率(93.59%)的冲泡条件为90℃下冲泡5 min、冲泡1次。  相似文献   

13.
揉捻工艺对夏茶品质影响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束鲁燕  汤一  仇平  宋晓  龚淑英 《茶叶》2010,36(3):148-151
本文以鸠坑种鲜叶为原料,研究不同嫩度和揉捻程度对夏茶品质的影响,设计三因素三水平实验,感官评定不同茶叶的品质,并测定冲泡茶汤的水浸出物含量。结果表明:采用一芽二叶的鲜叶原料,轻揉5min,重揉25min,所得成茶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14.
《茶叶》2020,(2)
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设计,分析了温度、时间、茶水比等对可可白茶冲泡后感官品质和有效成分浸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冲泡一芽二叶可可白茶选择冲泡水温为100℃、浸泡时间为20 s、茶水比为1∶35时,茶汤的有效成分较为丰富,其汤色、香气、滋味协调性最佳,可充分展示出可可白茶的风味品质。  相似文献   

15.
以茉莉银毫和茉莉银针为试验材料,探讨了冲泡水温对茉莉花茶主要生化成分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冲泡水温对茶汤中各种成分的浸出浓度和浸出率呈正相关关系,各冲泡水温处理之间茉莉银毫和茉莉银针茶多酚浸出率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冲泡水温在25~100℃条件下,茉莉银毫茶汤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黄酮类化合物的浸出率均显著高于茉莉银针,而茉莉银针的酚氨比明显高于茉莉银毫。茉莉银毫和茉莉银针茶汤主要生化成分的浸出率存在明显差异,游离氨基酸的浸出率显著高于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冲泡用水是茶叶风味呈现的关键介质,对茶汤品质影响显著.文章选用3种常见的市售瓶装饮用水分别冲泡六大茶类的代表茶样,结合感官评价与理化测定,分析冲泡用水对不同类型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冲泡用水对不同茶类茶汤的风味品质及其理化特性影响不同;为使待泡茶叶品质的最优化呈现,应选用不同类型的冲泡用水.研究结果为消费者合理...  相似文献   

17.
自明代冲泡饮用法推行以来,一直提倡以开水现泡现饮为佳,但相比于液态茶或其他不含酒精的饮料,此法不能满足常温下随时饮用的便利化需求。为此,以古丈毛尖绿茶为泡饮对象,设计不同的浸泡时间、茶水比,在低温或常温下浸泡,通过感官结合生化鉴定筛选出最佳的浸泡组合,为优质、方便的冷泡饮茶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古丈毛尖绿茶冷水泡饮的最优冲泡方法为:浸泡2 h—茶水比1:40—水温25℃。此外,与习惯的热泡法对比,更长时间的冷水浸泡使古丈毛尖绿茶茶汤品质成分逐渐浸出而在量上与前者差距不大,且其茶汤的鲜度与醇度也较好。因此,绿茶冷泡饮用是值得进一步研发推广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自明代冲泡饮用法推行以来,一直提倡以开水现泡现饮为佳,但相比于液态茶或其他不含酒精的饮料,此法不能满足常温下随时饮用的便利化需求。为此,以古丈毛尖绿茶为泡饮对象,设计不同的浸泡时间、茶水比,在低温或常温下浸泡,通过感官结合生化鉴定筛选出最佳的浸泡组合,为优质、方便的冷泡饮茶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古丈毛尖绿茶冷水泡饮的最优冲泡方法为:浸泡2 h—茶水比1:40—水温25℃。此外,与习惯的热泡法对比,更长时间的冷水浸泡使古丈毛尖绿茶茶汤品质成分逐渐浸出而在量上与前者差距不大,且其茶汤的鲜度与醇度也较好。因此,绿茶冷泡饮用是值得进一步研发推广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西湖龙井茶主要呈味物质浸出浓度与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邵晓林  龚淑英  张月玲 《茶叶》2006,32(2):92-96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冲泡水温与冲泡时间、冲泡水温与冲泡次数对西湖龙井茶冲泡效果的影响.对茶汤中的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一次冲泡时,茶汤中各种成分的浸出浓度与冲泡时间呈正相关,各种成分的相对浸出速率为咖啡碱〉氨基酸〉水浸出物〉茶多酚.分次冲泡时,酚氨比随冲泡次数的增加而大幅增加.各种成分浸出浓度据温度的不同在第1泡或第2泡出现最高值,第3泡之后开始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20.
将不同揉捻工艺处理的绿茶原料加工成绿茶饮料,比较其浸出特性以及品质稳定性。研究表明,边烘边揉处理样的浸出特性较好,浸提10 min时茶多酚浸出量约为60 min时的92.9%;在4℃、37℃下贮藏7 d后,4种揉捻工艺处理中以边烘边揉、趁热揉捻处理样的氨基酸总量、色差值(L、–a/b)和感官品质得分较高,稳定性较好;灭菌后边烘边揉、趁热揉捻处理样的EGCG、GCG等酯型儿茶素总量相对较低。综合分析,饮料用原料茶的揉捻工序宜采用边烘边揉等热揉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