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一.仔猪腹泻 仔猪腹泻是一种综合性疾病,主要病因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KoBu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轮状病毒(RV)、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病原引起。临床症状为呕吐、腹泻,发病急,死亡快,传播迅速,发病率20%~50%,死亡率50%~80%,10日龄以内的仔猪高达100%,主要防治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2.
《畜牧与兽医》2017,(5):142-148
调查江苏某集约化管理的大型种猪场的仔猪腹泻情况及分析病因,为有效防控仔猪腹泻提供参考。通过对该场腹泻仔猪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进行观察、记录,对采集的发病仔猪病料进行细菌学和病毒学检查以及细菌的药敏试验,并统计、分析仔猪腹泻发病的主要原因。结果发现在临床上观察到仔猪发生严重的呕吐、腹泻和脱水症状,病理变化主要出现在胃肠道。腹泻主要发生于3~19日龄的仔猪,症状随着日龄增大而逐渐减轻。病原体为大肠杆菌的病例占70.0%、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占42.5%、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占15.0%、A群轮状病毒(GARV)占2.5%。本场的腹泻以大肠杆菌和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为主,也存在一定的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和轮状病毒病的混合感染,故发生仔猪腹泻病时做多种病原检测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利用Vero细胞自安徽合肥腹泻仔猪小肠内容物中分离到一株病毒,经胶体金、PCR方法和攻毒试验,确定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命名为SD株。SD株在Vero细胞上传代,第8代(F8)开始出现稳定的细胞病变(CPE),F8代的毒价(TCID50)为10-6.25/0.1 m L,F8代细胞培养物接种未吃初乳仔猪,接种仔猪均出现典型腹泻症状,死亡仔猪3头(50%),未死亡猪生长严重发育不良,说明SD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4.
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呕吐、腹泻和食欲下降。各年龄段的猪均易感,其中1周龄以内仔猪常常在持续腹泻3~4d后因脱水而死,死亡率平均为50%,但有时高达100%。猪流行性腹泻的疫情首  相似文献   

5.
猪腹泻是全球养猪生产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病毒性腹泻具有传播快、致死率高和防控难的特点。常见的引起仔猪腹泻的病毒包括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轮状病毒(PoRV),近几年新发现的猪δ冠状病毒(PDCoV)、猪嵴病毒(PKV)和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SADS-CoV)也与仔猪腹泻相关。病毒分离是病毒感染诊断的金标准,也是进行病毒研究的前提。对上述6种常见猪肠道病毒的分离进展进行综述,可为掌握这些病毒的分离情况、疾病发展动向监测、疫苗研发以及猪腹泻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贵州省仔猪病毒性腹泻病原流行情况,对2013—2015年贵州省7个市(州)采集的35个规模养猪场316份仔猪腹泻粪便样品进行病原核酸检测。结果显示,各地均存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轮状病毒(PoRV)感染,PEDV阳性率为62.43%,TGEV阳性率为7.91%,PoRV阳性率为11.76%。不同病原在不同地区呈显著流行趋势,且存在不同程度的混合感染,PEDV与PoRV混合感染率为18.04%,PEDV与TGEV混合感染率为5.06%,TGEV与PoRV混合感染率为3.80%,PEDV、TGEV与PoRV混合感染率为1.90%,近3年主要流行病原为PEDV。为临床防控仔猪病毒性腹泻发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弄清三峡库区仔猪传染性腹泻病原的感染及流行规律,本试验于2013-2015年从三峡库区的18个规模化猪场采集了180份发生腹泻的病料进行猪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猪流行性腹泻病病毒(F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轮状病病毒(RDV)4种病原的检测,结果表明,三峡库区6个地区4种仔猪腹泻传染性病原检出率由高至低顺序为PEDV、RDV、TGEV和EPEC,依次为22%、12.7%.5.5%和3.8%,表明三峡库区规模化猪场PEDV和RDV感染广泛,且三峡库区规模化猪场存在多种病原混合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8.
猪流行腹泻(俗称“寒泻”、“水泻”)是由类冠状病毒属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以排水样稀便、呕吐、脱水为特征。流行特点:病猪是主要传染源。各种年龄的猪都能感染发病.哺乳仔猪和育肥猪发病率达100%,母猪为15%~90%。有明显季节性,主要发生于冬春季,且感染力强,有的地方习惯称“寒泻”。做好猪群防冻保暖,增强猪群抗病力有助于本病预防及减轻病势。临诊症状:病猪表现为呕吐、脱水和腹泻,粪稀如水,灰黄色或灰色。年龄越小,症状越重。一周以内仔猪发生腹泻后2~4d脱水死亡,死亡率达50%;断奶仔猪、肥育猪及母猪常厌食、腹泻…  相似文献   

9.
为确诊广西一存栏1000头母猪的某规模养猪场2耀3日龄仔猪临床持续表现严重拉稀症状的病因,研究对拉稀仔猪进行了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对拉稀仔猪的发病情况调查,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观察,实验室细菌分离培养及鉴定,进行PCR/RT-PCR方法检测可能引起仔猪腹泻的常见疫病病毒(如猪瘟病毒、猪蓝耳病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和猪圆环病毒3型)以及常见肠道腹泻病毒(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轮状病毒和猪丁型冠状病毒)。结果在2窝拉稀仔猪肠系膜淋巴结中均分离到猪链球菌2型(S.s2),同时在拉稀仔猪肠道中均检测到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而其它病原检测均为阴性,表明S.s2和PEDV混合感染可能是引起本次仔猪拉稀病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与兽医》2014,(9):96-97
采用RT-PCR方法对从连云港市64个规模猪场(发生腹泻病)采集的960份猪肛拭粪便样本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检测(其中腹泻样品640份、非腹泻样品320份),所有样本PEDV感染阳性率为38.33%(386/960),其中腹泻样本达46.25%(296/640),非腹泻样本达22.5%(72/320),哺乳仔猪达41.23%(336/815),育肥猪达22.07%(32/145),猪场阳性率为78.125%(50/64)。结果表明PEDV在连云港地区规模猪场腹泻猪群中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为冠状病毒属(Coronavirus)不分节段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对仔猪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发病仔猪表现为呕吐、腹泻和脱水等临床特征。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步和测序技术的发展,大量的猪流行性腹泻毒株基因组序列被测定,极大丰富了该病的分子流行病学信息。论文结合近年来关于猪流行性腹泻基因组(尤其是主要抗原变异区S基因)结构特征做一简要综述,为丰富究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和疫苗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保山市隆阳区规模养猪场仔猪病毒性腹泻的病原感染情况,应用RT-PCR或PCR方法对采自保山市隆阳区不同地方16家养猪场腹泻仔猪的肛门拭子样品进行了5种病毒性病原的检测。结果显示阳性检出率最高的为猪圆环病毒(PCV-2),16家猪场均检出阳性样品,阳性样品率最高达到100%,最低33.33%;其次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16家养猪场有4家猪场检出了PEDV阳性样品,占采样养殖场数的25.00%,阳性样品率分别为25.00%、33.33%、25.00%、20.00%。但此次所采样品中未检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轮状病毒(PoRV)及猪瘟病毒(CSFV)3种病原,3种病原的阳性样品率都为0;检测的这93份样品中存在部分混合感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对人工感染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仔猪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人工感染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仔猪,一共50头,均采取抽签分组方式分为两组,收取时间在2015年1月2日~2016年2月10日之间,分为观察组一组(25头应用中药复方治疗)、对照组一组(25头应用西药治疗),将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人工感染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仔猪的总有效率(显效20头、有效3头、无效2头)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人工感染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仔猪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00%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仔猪体重(1.81±0.25)kg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通过对人工感染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仔猪实施中药复方后,取得显著效果,其与西药治疗相比,具有多种优势。  相似文献   

14.
2010年以来,华东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仔猪腹泻病.部分省份的仔猪发病率高达87%.其主要病原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2012年1月,重庆长寿区一规模猪场暴发严重的仔猪腹泻病.仔猪多在吃初乳后1天左右发病.出现水样腹泻、呕吐、脱水等症状。发病率高达70%,病死率达90%。经血清学和病原学诊断,该病主要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猪A群轮状病毒引起,并伴发了大肠杆菌病和Kobu病毒病。  相似文献   

15.
黄毓茂 《中国猪业》2012,7(11):21-22
<正>猪病毒性腹泻是指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轮状病毒(RV)三种病原单独或混合感染引起的临床上只以急性水样腹泻为主要症状疾病的统称。1临床症状与流行特点猪病毒性腹泻的临床特征是发病突然、传播迅速、水样腹泻,个别猪伴以呕吐。各种年龄的猪全易感,发病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可造成初生仔猪大量死亡,耐过的仔猪生长缓慢,变成僵猪;成年猪主要为一过性腹泻,基本不会造成死亡,一般3~7天可自然康复;腹泻严重时可导致怀孕母猪流产、产弱仔、产后奶水下降;育肥猪生长期延长,饲料  相似文献   

16.
《畜牧与兽医》2016,(9):116-118
为了查清山西省猪流行性腹泻的流行情况,对山西11个地市的30个规模化猪场的仔猪腹泻发病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并对采集的253份病料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检测。结果:共有5 158窝、52 533头仔猪发生腹泻,死亡40 059头,死亡率为76.25%;病料检测PEDV阳性率为73.26%,TGEV阳性率为7.36%。表明山西省猪群发生的腹泻,主要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贵州省规模化猪场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情况,从5个地区9个规模化猪场采集的腹泻仔猪的粪便和病死猪的肠内容物及肠系膜淋巴结共66份,采用PCR或RT-PCR方法,分别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轮状病毒(R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核酸检测。结果显示,PEDV、TGEV、RV和PCV-2检出率分别为72.72%、1.52%、12.12%和3.03%;PEDV/PCV-2、PEDV/RV、PEDV/TGEV混合感染率分别为3.03%、15.2%和1.52%,总混合感染率为19.70%,其中5个猪场为PEDV单独感染。结果表明,贵州省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发生腹泻病的主要病原为PEDV,其次是TGEV、RV和PCR-2,且存在混合感染,为贵州省猪病毒性腹泻的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8.
赵勤辉 《猪业科学》2019,36(5):80-82
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epidemicdiarrhea,PED)是一种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epidemicdiarrheavirus,PEDV)引起的,以严重的肠炎、腹泻、呕吐、脱水和仔猪高死亡率为显著特征的猪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PEDV主要侵害哺乳仔猪,7日龄以内的仔猪死亡率可高达100%。  相似文献   

19.
仔猪流行性腹泻是由流行性腹泻病毒所引起仔猪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肠道传染病。本病的特征为:排出水样粪便、呕吐、脱水。1流行病学本病于1971年在英格兰猪群中首次发现,1982年定名为流行性腹泻。以后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均有本病存在。该病在冬季和早春发生,每年12月~次年1月多发。呈地方流行性。不同性别、年龄、品种的猪均可感染发病,但哺乳仔猪和育成猪易感性强,发病率为100%,病死率平均为50%。1周龄内的仔猪死亡率可达100%。成母猪发病率为15%~90%,育肥猪死亡为1%~3%,病猪是主要传染源。病毒在肠绒毛上皮和肠系膜淋巴结构内存在,随粪便…  相似文献   

20.
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引起猪的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感染PEDV的猪群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厌食、脱水等临床症状。PEDV可感染各个阶段的猪群,临床上PEDV主要造成7日龄以内的仔猪高发病率及高死亡率(可达100%)。PEDV的迅速传播给养猪行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针对PEDV的病原学、病毒编码蛋白及其生物学功能、感染细胞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深入研究PEDV的致病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