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11-2012年在天柱县进行了油菜“3414”试验,通过产量与氮磷钾变化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施用氮(N)19.14kg/667m2、磷(P2O5) 14.37kg/667m2、钾(K2O)6.88kg/667m2,得到最佳经济产量134.19kg/667m2.  相似文献   

2.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水稻上的应用与效果初探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采用“3414”肥料试验方案设计田间小区试验,通过田间试验结果建立本地区水稻的肥料效应函数,获得土壤肥力中等水平的水稻最佳经济产量为642 kg/667m2,氮、磷、钾肥最佳施用量是N 5 kg/667m2,P2O5 3 kg/667m2,K2O 4.5 kg/667m2,N、P2O5、K2O比例1.0:1.0:1.5。该地区水稻生长发育所需氮、磷、钾三要素中氮肥对水稻产量作用大于磷钾肥。研究结果为本地区水稻合理确定肥料品种、配比及数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氮磷钾油枯配施对烤烟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D-饱和最优回归设计,通过氮、磷、钾、油枯配比田间试验,建立烤烟施用氮、磷、钾、油枯对烤烟产量、产值、含钾量及施肥利润的效应函数。结果表明,产量极大值氮、磷、钾、油枯优化施肥组合为N=0.405 9,P2O5=0.095 9,K2O=0.560 3,油枯=0.518 8,此时的产量为3 867.76 kg/hm2;烤烟产值极大值氮、磷、钾、油枯优化施肥组合为N=0.437 6,P2O5=-0.102 7,K2O=0.511 4,油枯=0.405 6,此时的产值为45 194.40元/hm2;烤烟含钾量极大值氮、磷、钾、油枯优化施肥组合为N=0.501 0,P2O5=0.062 3,K2O=0.866 3,油枯=0.359 3,此时的含钾量为3.31%;最佳施肥利润的氮、磷、钾、油枯优化施肥组合为N=0.354 5,P2O5=-0.032 7,K2O=0.169 7,油枯=0.276 6,其最佳施肥利润为41 766.49元/hm2,此时经济产量达3 821.33 kg/hm2,产值达44 894.43元/hm2,含钾量为3.22%。  相似文献   

4.
绥阳县水稻施肥3414肥料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稻施肥“3414”小区试验,经方差、多重比较,氮磷钾不同处理间产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显著性,回归分析表明,在绥阳县水稻每667m2最佳施肥量为:氮(N)11.60kg、磷(P2O5)6.75kg、钾(K2O)7.49kg,水稻可获得最佳经济产量为:827.13kg/667 m2.  相似文献   

5.
摘要:大田试验研究了夏播黑花生干物质积累及其对氮、磷、钾的吸收特点,结果表明:植株总干重自出苗后随生育期的推移而持续上升,以8月中下旬增长速度最快;总过程可以分为缓慢增长期、快速增长期和稳定期3个不同时期,并分别以7月中旬和8月下旬为两个重要转折点。对氮、磷、钾的养分需求为前期少,出苗后前70天养分吸收量不足总量1/3,以后迅速上升,至收获前仍保持缓慢上升势头,后40天左右养分吸收量占总量的2/3。每生产100Kg荚果需吸收N5.65Kg,P2O50.83Kg,K2O3.84Kg,N: P2O5: K2O =1:0.147:0.648.  相似文献   

6.
通过进行玉米NPK3因素肥效试验,探索玉米氮、磷、钾最佳施肥配比,旨在提高玉米产量和种植效益.试验结果表明,玉米靖丰8号在中等黄泥土中的最佳施肥量为N15.43 kg/667 m2,P2O5 9.27 kg/667 m2,K2O14.92 kg/667m2,可获玉米产量525.12kg/667m2.  相似文献   

7.
基于较高土壤磷钾养分含量的玉米测土配方施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建立较高土壤磷钾养分含量下玉米施肥的技术指标,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减少玉米生产成本和环境污染,选择土壤磷钾养分含量较高的紫色土,按照“3414”回归最优设计方法实施玉米随机区组小区肥效试验,同时设置简易对比校正试验。结果表明,较高土壤磷钾养分含量下磷、钾肥当季利用率很低,NK或NP配施可以增强土壤对另一不施元素(磷或钾)的供给能力,但PK配施(不施氮)却削弱了土壤对氮的供给能力,而且玉米容易受高磷或高钾的胁迫,氮是玉米产量的限制因子;氮、磷、钾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符合报酬递减律,并能得到拟合度较高的一元二次和三元二次函数方程以及线性加平台。由此综合决策得出试验点的最高施肥量为N 238.2 kg/hm2,P2O5 67.5 kg/hm2,K2O 153.6 kg/hm2;最高产量是8604 kg/hm2;最佳施肥量为N 224.6 kg/hm2,P2O5 64.7 kg/hm2,K2O 135.8 kg/hm2;最佳产量是8563 kg/hm2;最佳N、P2O5、K2O比例为1:0.29:0.6。通过简易对比校正试验,找到农民不平衡施肥的原因,并做了分析预测。认定测土配方施肥必须根据不同的生态区和不同的农田生态系统建立不同的技术指标,才更具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魏成熙  刘鸿雁 《种子》2005,24(11):60-62
采用三因素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玉米高产平衡施肥的模式.试验结果表明,该地区以施用N 25.3 kg/667 m2、P2O5 19.49 kg/667 m2 、K2O 26.41 kg/667 m2时,玉米产量可达到705.4 kg/667 m2;施肥量以氮(N)27.45~30.11 kg/667 m2、磷(P2O5)22.80~27.98 kg/667 m2、钾(K2O)15.88~19.21 kg/667 m2为合理施肥量.合理施氮可以提高玉米籽粒中蛋白质的含量,施用磷肥对提高蛋白质的作用次于氮,而钾肥的施用对蛋白质影响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氮磷钾用量及其配比对杂交玉米新品种黔单21产量的影响,探索氮磷钾的最佳施肥量和配施比例.结果表明:黔单21氮磷钾的最佳施肥量是N11.1 kg/667 m2,P2O57.5 kg/667 m2,K2O 7.5 kg/667 m2,产量达686.11kg/667m2,纯收入选641.80元/667m2.较不施肥处理、P2K2、N2P2、N2K2处理分别增产176.02%、50.88%、50.88%和25.33%.较不施肥、P2K2、N2P2、N2K2处理分别增收525.10、550.10、329.53、265.0元/667 m2.氮磷钾的增产增收效果从高到低的排列为:氮>钾>磷.  相似文献   

10.
通过时天柱县水稻氮、磷、钾"3414"肥效试验,综合分析其6个试验结果,得出天柱县水稻产量高于600kg/667m2的化肥用量为:N9.57 kg/667 m2、P2O5 5.93kg/667m2、K2O9.83kg/667 m2;产量在500~600kg/667 m2之间的化肥用量为:纯N7.37kg/667 m2、...  相似文献   

11.
设施韭菜幼苗施肥方案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确定高质量韭菜幼苗的施肥方案,试验采用饱和D-最优试验设计,研究氮、磷、钾对设施韭菜幼苗质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以韭菜幼苗质量得分为目标函数,氮、磷、钾编码值为自变量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合理的氮磷钾配施可以显著提高韭菜幼苗质量,其中钾肥对幼苗质量的影响大于磷肥、氮肥,且磷肥和钾肥之间交互作用显著。同时,通过对模型解析,确定在本研究条件下韭菜幼苗质量综合得分超过90的施肥方案,即N施用量为205.65~304.95 kg/hm2、P2O5为164.10~225.00 kg/hm2、K2O为228.45~328.50 kg/hm2时,才有望获得高质量韭菜幼苗。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玉米主产区农田土壤施肥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邢月华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9):166-169
2005年春季对辽宁省玉米主产区147个农户施肥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玉米主产区施用尿素、复合肥和磷酸二铵的样本比例分别为84.6%、80.3%和40.1%,有机肥施用比例仅占34.2%。从不同区域施肥量来看,尿素用量大致相同,磷酸二铵用量趋势为辽中北>辽西>辽南,复合肥用量趋势为辽中北>辽南>辽西,有机肥用量趋势为辽西>辽中北>辽南。全省玉米氮磷钾肥的平均用量分别为234.4 kg/hm2、104.8 kg/hm2和53.5kg/hm2,且氮磷钾的投入以化肥为主。不同区域氮磷钾肥用量不同,氮磷肥用量为辽中北>辽西>辽南,钾肥用量为辽南>辽中北>辽西。从玉米施肥氮磷钾的比例来看,各地均相对重视氮肥的施用,而磷、钾肥的比例相对偏低,尤其是钾肥的比例。不同产量水平的玉米养分施用量和氮磷钾比例结果表明,高产水平玉米的K肥用量和比例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3.
摘要 为了探索扬麦12高产栽培条件下N、P2O5、K2O三因子的最佳组合,采用三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3因子对扬麦12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的效应,建立了33套试验因子与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的回归模型。分析得出产量≥400kg/667m2的主要经济性状的指标值及相对应的农艺措施:有效穗24.98~25.72万/667m2、株高84.50~86.67cm、穗长6.57~6.86cm、小穗数15.49~15.68个、穗粒数37.48~38.88粒、千粒重44.45~45.49g,纯N17.29~19.30 kg/667m2、P2O57.58~9.43kg/667m2、K2O 8.53~10.35kg/667m2。最高单产为473.5kg/667m2,对应的农艺措施为:纯氮量18.0kg/667m2、P2O512 kg/667m2、K2O 12kg/667m2。  相似文献   

14.
肥料用量及施用方法对烤烟漂浮育苗烟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小拱棚vaulted shed进行烤烟virginal tobacco漂浮育苗试验,以烤烟育苗肥(N 14.76%P2O57.33%、K2O 18.66%)用量及施用方法为参试因子,从出苗率emergence rate和成活率,烟苗的主要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量accumulation、各部位营养元素含量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烤烟漂浮育苗施肥量以0.9kg/池(以可放入34个长66cm、宽34cm、高5cm的育苗盘的育苗池计)、并采用出苗期施60%和大十字期施40%的两次施肥方法的处理,其烟苗N、P、K、Ca的吸收量absorption amount,根部最高,茎部较高,而叶部适中,相应培育出的烟苗,其茎高、茎直径、根部干重、茎部干重及根冠比最大,因此烟苗的综合素质最好。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明施肥对马尾松人工幼林新鲜针叶及其林地枯枝落叶养分含量的影响,在桂西北干热河谷地区选择4年生马尾松人工林建立固定样地,采用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不同肥施量进行施肥试验,即A、B、C施肥量分别为1.0、1.5、2.0 kg/株以及CK(不施肥),各3个重复试验。结果表明:(1)各施肥处理新鲜针叶的N、P、K元素含量分别比不施肥(CK)提高3.5%~40.7%,并大致显示出施肥量C>B>A的变化规律,其元素含量排序为N(11.710~16.480 g/kg)>K或Ca(4.362~5.685 g/kg)>Mg(1.323~1.430 g/kg)>P(0.690~0.932 g/kg)>Mn(0.243~0.268 g/kg)>Fe(0.193~0.247 g/kg)>Zn(0.016~0.024 g/kg)>B(0.005~0.009 g/kg)>Cu(0.003~0.004 g/kg)。(2)各施肥处理林地枯枝落叶的N、P、K元素含量分别比不施肥(CK)提高10.4%~49.9%,其元素含量排序为Ca(10.008~12.942 g/kg)>N(6.357~7.281 g/kg)>K或Mg(0.715~1.216 g/kg)>Mn(0.391~0.740 g/kg)>P(0.230~0.327 g/kg)>Fe(0.210~0.253 g/kg)>Zn(0.023~0.028 g/kg)>B(0.008~0.012 g/kg)>Cu(0.002~0.003 g/kg)。(3)马尾松人工幼林新鲜针叶及其林地枯枝落叶养分含量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其中新鲜针叶的N、P、K、Mg、Cu养分含量分别比林地枯枝落叶有所提高,而Ca、Zn、Fe、Mn、B养分含量则分别比林地枯枝落叶相应下降。  相似文献   

16.
小麦套玉米平衡施肥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3414”完全设计方案,对参试肥料因子N、P、K 在小麦套玉米上进行肥效试验,从而获得本县不同农田等级种植小麦套玉米的最高产量和最佳经济合理产量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时期、施肥方法。分析N、P、K三因子之间的主效因和交互效因,构建本县不同肥力水平农田(不同农田等级)小麦套玉米的施肥配方,为肥料配方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供科学的依据。研究结果:本地区与该试地验肥力相当的中产田可按照上述经济合理产量的施肥量进行小麦套种玉米生产。每公顷应施:纯N=571.23 kg P2O5=121.38kg、 K2O=68.6kg,氮磷钾比例为N:P2O5:K2O=8.3:1.77:1。  相似文献   

17.
旱地春谷子不同生育期吸收氮、磷、钾养分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研究了在施肥与不施肥处理情况下,半湿润偏旱区春谷子不同生育期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特点。结果表明,在供试土壤条件下,施肥可明显提高春谷子产量、干物质累积量、体内氮、磷、钾含量及其累积量。施肥或不施肥,春谷子地上部干物质的累积量随生育期呈典型“S型”曲线增长,其中抽穗灌浆期为累积高峰期,占总累积量的50%左右。植株氮含量随生育期呈曲线下降趋势;整个生育期植株含磷量呈 “W型”变化;植株含钾量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拔节期。植株氮、磷、钾累积吸收量随生育期的延长和施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但各生育期相对累积吸收比例,施肥与否差异不大。苗期氮、磷、钾的吸收量约占总吸收量的1%~3%,拔节期约占总吸收量的30%、20%、37%,是钾素吸收的高峰期,孕穗期约占22%、21%、34%,抽穗灌浆期约占43%、53%、23%,是氮、磷吸收的高峰期,籽粒形成期约占3%~5%。不论施肥与否,地上部氮、磷、钾累积吸收量与干物质累积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植株氮、钾含量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甜菜氮、磷、钾肥料效应模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414"设计方案进行田间试验,探讨施用氮、磷、钾肥用量及其比例对黑龙江省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甜菜产量、含糖率及产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施用量以120kg/hm2N、90kg/hm2P2O5、90kg/hm2K2O获得甜菜最高产量和最高产糖量,对甜菜的增产效果为氮>磷>钾,在试验条件下的最佳施用比例为:西部地区1∶0.60∶0.44,中部地区1∶0.41∶0.19,东部地区1∶0.51∶0.48。  相似文献   

19.
春小麦施肥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氮、磷、钾肥料不同配比对春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对小麦生长及产量均有促进作用。在施肥的六个处理中,处理2(N:P2O5:k2O=6:8:3)的小麦生长具有明显的优势,表现为小麦各生育时期干物重、叶绿素含量增加,硝酸还原酶活性(NRA)及籽粒含氮量较高,与产量有关的性状如:穗长、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及干粒重等得到明显改善,籽粒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742.6kg /hm2,增产率为18.8%,小麦品质也表现较好,蛋白总量高达804.7 kg/hm2。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明增苗节氮技术高产群体的适宜群体指标,在大田裂区试验下比较了3个氮肥水平[N1:105 kg/hm2(节氮)、N2:135 kg/hm2(节氮)、N3:165 kg/hm2(常氮)]和3个抛秧密度[M1:27万穴/hm2(常苗)、M2:31.5万穴/hm2(增苗)、M3:36万穴/hm2(增苗)]对‘湘早籼45号’抛秧群体质量及光合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下,氮肥用量能比当前习惯施氮量减少18.2%,但进一步降低施氮量(减少36.4%)存在减产风险;氮肥、密度对作物生长率、净同化率、叶面积指数、叶面积衰减率、叶面积比率、表观转运率、光合势、粒叶比等群体指标均有一定影响,产量最高组合(N2M3)各项指标值位于中间范围内;N2M3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率也处于适中水平。综上所述:“增苗节氮”下早稻抛秧高产群体各项群体指标应该在适中范围内,实行合理搭配,以构建适宜群体来实现高产,而不是为了追求高产而盲目地增加氮肥用量,从而减少过度施用氮肥对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