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油松纯林进行混交改造试验,比较了混交林在改善林间气候、调节林木生长的效果,结果表明:改造成混交林后可以加大林木生长、提高林间单株蓄积量,降低林间温度、提高林间相对湿度;以油松+紫穗槐混交林树高最大,达8.78 m;平均胸径以油松+小叶锦鸡儿混交林最大,达12.26 cm;单株平均蓄积量以油松+小叶锦鸡儿最大,为0.045 2 m^3;改造成混交林后,相对湿度有所提高,温度下降,以油松+小叶锦鸡儿的降温效果最明显,比纯林下降了3℃。  相似文献   

2.
太岳山林区油松侧柏材积生长量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油松、侧柏的单株材积生长量解析资料,应用费尔哈斯(Verhulst)非线性微分动态模型进行油松、侧柏材积生长量的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际值基本一致,与林木生长规律拟舍得十分满意,因此,Verhulst 模型可以作为调控生物种群生长发育的依据。通过预测,对于了解林木生长规律、提高森林经营管理水平、土地利用率和林业经济效益都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3.
油松飞播幼林抚育间伐技术的研究(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项研究首先对油松飞播幼林的生长过程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林分密度对林木各个生长因子的影响程度。除对高生长影响不明显外,对胸径、冠幅、单株材积等都有明显的影响。其次,确定了油松飞播幼林抚育间伐的技术指标,即确定了抚育间伐的起始期、间隔期、间伐强度、合理保留密度及抚育间伐方法等指标。并编制了“油松飞播幼林抚育间伐技术要点一览表”。  相似文献   

4.
抚育间伐对鲁中山区油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淄博市鲁山林场的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从胸径、单株材积和单位面积蓄积量3个林木生长指标来分析抚育间伐对林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样地相比,2000年抚育间伐的油松人工林在2001—2004,2005—2008和2009—2012年的平均胸径生长量分别提高了7.28%,78.95%和205.00%,平均单株材积生长量分别提高了15.38%,101.75%和312.24%。此外,与对照样地相比,2000年抚育间伐的油松人工林在2005—2008和2009—2012年的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别提高了84.18%和294.50%。可见,抚育间伐可有效促进油松的生长,该研究为人工林抚育间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北京西山地区人工油松栓皮栎混交林根系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油松栓皮栎混交林,油松纯林和栓皮栎纯林三种林分的根系形态,分布和生物量分别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栓皮栎纯林、混交林,油松纯林的细根(<2毫米)量和粗根(2-10毫米)量分别为:2440.18公斤/公顷和3897.11公斤/公顷;1861.65公斤/公顷和3323.87公斤/公顷;1441.98公斤/公顷和1767.93公斤/公顷。2.在混交林中,栓皮栎平均单株细根量和粗根量均大于纯林栓皮栎,而油松平均单株细根量和粗根量小于纯林油松。3.在混交林中,各树种的根系分布合理,没有观察到两种林木根系间有排斥现象。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油松人工幼龄林采用强度(50%)、中度(35%)、轻度(20%)间伐,以未处理作对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度间伐对促进树木高生长的效果最为明显;间伐强度越大,胸径和单株材积也随着增大;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与单株材积、单位面积林木数量有关,间伐后前几年虽然单株材积增大,但是由于单位面积林木数量低,单位面积蓄积量也比较低,随着间伐后年限的延长,仅强度间伐在5年后单位面积蓄积量才超越对照。  相似文献   

7.
林木混交对土壤性质及肥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油松、刺槐人工混交林和油松纯林生长状况及土壤肥力进行了样地调查。其结果表明,在0~20cm土层中,混交林土壤总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土壤pH值分别比油松纯林增大7.59%、2.31%、6.46%;土壤容重和可溶盐含量分别减小1.63%和10.88%。混交林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分别比油松纯林增大10.95%、15.80%、12.02%;速效钾含量减小1.36%。油松在混交林中,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分别比油松纯林增大5.32%、5.11%和19.51%。因此,混交林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林木生长,增加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8.
在林木选择育种工作中,早期选择及其适宜年龄的确定,对提高早期选择的成功率,加速选择的进程,缩短育种周期意义很大,因而受到人们的关注,林学家从不同角度对此课题进行探讨。如陈铁英等从研究林木在林分中的生长过程和分化规律入手,确定了樟子松的早期选择年龄;孔祥阳等在对人工林内各单株的生长和分化进程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在油松人工林中9—12龄前可以淘汰劣株,选优宜在15龄后进行。本文应用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中的单株林木调查资料,对其生长过程和林分中林木的分化状况等进行分析,提出华北落叶松早期选择年龄的研究结果,为该树种进行早期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晋西黄土地区造林密度的研究,得到刺槐的合理初植密度为2330株/hm2;油松为3670株/hm2;根据林木水量平衡分析,得到单株林木水分营养面积的确定公式和合理成林密度的确定公式,据此算出不同径阶刺槐林和油松林合理成林密度表。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现有防护林体系无论是初植密度,还是成林密度均偏大。  相似文献   

10.
1965年引进东宁赤松种子育苗,1967年春造林。28年的引种实践证明,引种是成功的。东宁赤松在辽西干旱地区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抗逆性;林木12年生开始结实;其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量明显超过本地油松,27年生平均树高6.0m,平均胸径9.5cm,林木单株材积0.0247m ̄3;林分质量比油松林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晋西黄土地区合理造林密度的确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晋西黄土地造林密度的研究,得到刺槐的合理初植密度为2330株/hm^3;油松为3670株/hm^3;根据林木水量平衡分析,得到单株林木水分管理面积的确定公式和合理成林密度的确定公式,据此算出不同径阶刺槐林和油松林合理成林密度表。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现有防护林体系无论是初植密度,还是成林密度均偏大。  相似文献   

12.
1965年此进东要赤松种子育苗,1967年春造林。28年的引种实践证明,引种是成功的。东宁赤松在辽西干旱地区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抗逆履;林木12年生开始结实;其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量明显超过本地油松,27年生平均树高6.0m,平均胸径9.5cm,林木单株材积0.0247m^3;林分质量比油松林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对辽东山区部分红松人工林分杈树的结实和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林木早期分杈与生长、结实的关系。结果表明,早期分杈林木的单株材积比林分的平均单株材积大27.1%,分杈树的平均单株结实量是林分的平均单株结实量的3.76%,林木早期分杈有利于增加结实量和促进林木材积生长。  相似文献   

14.
<正> 1981年7—8月,在甘肃省林业局林木种子站支持下,庆阳地区林业局组织进行了林木良种资源普查工作,普查的树种有油松、文冠果、泡桐、核桃等四个树种。外业调查分为四个小组,其中一组对正宁县中湾林场八只窑一带分布的油松天然林,进行了油松自然类型的调查,初步摸清了子午嶺次生林区136.7公顷  相似文献   

15.
<正> 小蠹虫体形微小,在树身和采伐的材段内部危害。发生数量多,其危害十分严重。此类害虫除少数为初期害虫外,大部分为次期性害虫并喜侵入衰弱林木,入侵后加速衰弱林木的死亡。作者在该县大滩林场的千松坝发现云杉小蠹(Scolytus sinopiceusTsal),危害31—45年生天然白(木千)林,并造成许多单株枯死。在邓栅子等林场的油松针叶林和天然长叶白榆林内林木受害死亡率高达5%左右,给林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自治区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于4月27日在呼和浩特市召开全区林木良种审定会 ,对全区申报的20个品种进行了严肃、认真的审核。审定通过了赤峰杨、赤峰小黑杨、昭林6号杨和黑里河林场油松种子园种子共4个林木良种 ;认定通过了黑里河林场油松母树林种子、华北落叶松种子园种子、翁牛特旗白柠条种子、巴林右旗良种苗圃银中杨、通辽白榆种子园种子共5个林木良种。会议还研究部署了进一步加强林木良种的引、选、育、繁、审、推工作全区林木良种审定会召开@周凤娴  相似文献   

17.
<正>油松是我省山地造林的主要树种,它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的特点。是深受欢迎的优良用材树种。油松在漫长的系统发育过程中,由于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原因,种内个体在形态特征上出现了多样性,选择出优良的变异性状,将具有这种优良性状的单株或群体,通过母树林和种子园的形式给以扩大繁殖,用于林业生产,是早日实现林木良种化加快林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曾到我省燕山山地,遵化县境内东陵林场(海拔225米)、兴隆县  相似文献   

18.
选用优良林分建立母树林,是实现林木良种化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于1973年7月结合教学,进行林分踏查和标准地调查,协助耀县柳林林场从现有人工林中建立油松幼龄母树林346.5亩。其中马家梁工区化塔作业区331亩,蔡家庄工区献头原作业区11.5亩。化塔作业区母树林在工区西向约2华里处,地势平缓开阔,坡向为北偏西—北—北偏东,坡度一般在15°左右。土壤系碳酸盐褐土,深厚,肥沃。油松幼林为1962年春单株  相似文献   

19.
燕山山地人工油松林单株生物量与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燕山山地9~48a生油松人工林20株标准木的研究表明:林木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情况表现为干>枝>根>叶,建立了多个油松林木及器官生物量预测模型;提出油松人工林的RSR变化为0.135~0.293,平均值为0.193;分析了油松人工林中多年平均生产力与年生产力的变化情况,利用Logstic模型估测树龄48a时生产力为14205.3g/a,为本次调查的最高值,因此建议生产上主伐林龄应推迟到50a以后。  相似文献   

20.
红松生长结实与分杈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辽东山区部分红松人工林分杈树的结实和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 ,分析了林木早期分杈与生长、结实的关系。结果表明 ,早期分杈林木的单株材积比林分的平均单株材积大 2 7.1% ,分杈树的平均单株结实量是林分的平均单株结实量的 3.76倍。林木早期分杈有利于增加结实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