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方法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俊  孙玉军 《林业资源管理》2007,(1):102-104,86
介绍了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方法,对当前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的几种主要方法模型进行了概述,主要有Miami模型和Thornthwaite模型、Chikugo模型和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法等。  相似文献   

2.
碳循环研究是目前全球科学家关注的焦点之一,碳循环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至关重要。目前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已成为全球碳循环的研究热点之一,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资料,笔者分别从森林生态系统碳贮量、碳平衡及其研究方法等三方面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生态系统作为地球上陆地碳的主要储存库,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京都议定书》生效和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的召开,森林固碳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精确估算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已成为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热点问题之一。研究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主要研究方法:生物量清单法、微气象学法、蓄积量法、生物量回归模型、模型法和遥感估算法进行了评述,提出了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估测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 其碳交换对全球碳平衡有着重要影响, 研究其碳储量具有重要的科研和社会意义。文中阐述了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进展及估测方法, 并展望了未来森林生态系统碳研究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森林生态系统综合优化设计规划模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森林生态系统综合优化设计规划模型技术的内容、功能及适用范围,对该系统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陆地生态系统扰动(火灾、病虫害、氮沉降、极端气候事件等)可以极大影响并改变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结构,进而对陆地碳循环的时空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定量估算自然扰动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对于深入理解陆地生态系统循环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文中针对几种主要陆地生态系统自然扰动(火灾、虫害、氮沉降、干旱和洪水等)分析扰动过程与陆地碳收支动态变化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综述近年来相关研究的主要进展,总结生态系统扰动过程的主要研究方法和各自特点,重点介绍运用生态系统过程模型方法研究陆地生态系统对各种扰动过程的响应,分析当前相关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确定性,最后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森林生态系统综合优化设计规划模型技术的内容、功能及适用范围,对该系统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Kimmis教授的森林经营理论-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一个经营管理以及模拟模型FORCYTE-11机理、安装,使用和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9.
区域尺度上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估算方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估算的精度,在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从生物量和净初级生产力角度出发,综述了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估算的主要方法及手段,阐述了综合遥感、地面观测数据及生态系统过程模型来研究特定区域特定时段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及碳储量的必要性,探讨了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的发展趋势和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与方法   总被引:42,自引:4,他引:42  
介绍了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及其特征,以及在中国进行森林健康评价的必要性。以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持续性和整合性为目标,提出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组成、结构、生物多样性、NPP等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撑下,结合现代数学统计方法进行生态系统健康的定量化研究,提出了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模式,对森林资源及其健康状况进行科学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11.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平衡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它不仅具有改善和维护区域生态环境的功能, 而且在全球碳平衡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充分发挥森林的固碳能力关系到能否降低大气CO2浓度和抑制全球变暖趋势。文中就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固碳功能和碳储量的研究进行了概括, 并对未来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森林土壤氮转化与循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N是植物生长必需的矿质元素, 土壤中N的迁移转化既影响土壤的供N能力和林地生产力, 也与环境污染紧密相关, 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领域.文中综述了土壤N的来源和转化问题, 重点介绍了凋落物归还、施肥、大气沉降和生物固N等4个来源以及矿化与固持、反硝化、氨挥发和硝态N淋溶等4个转化, 讨论了需进一步加强的研究领域, 以期为以后的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碳储量估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从时空尺度、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因子三方面总结了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碳储量估算研究进展.阐述了在国家尺度、区域尺度和林分尺度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碳储量的地域分布、在不同植被类型中的分布、龄级分布、林分内的分布以及时间动态变化;探讨了经济和人口、气候条件、造林和抚育、林龄、林型种类等对植被碳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青岛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进行研究,掌握青岛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碳密度分布,为青岛市林业行业和相关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165块典型样地调查数据并结合2021年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数据,估算青岛市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和碳密度。【结果】(1)青岛市森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为1 831.58万t,其中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枯落物、粗木质残体、土壤碳储量分别为460.35×104 t、89.09×104 t、28.30×104 t、2.01×104 t、1 251.83×104 t,分别占总碳储量的25.13%、4.86%、1.55%、0.11%、68.35%;(2)青岛市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密度为115.16 t·hm-2,碳密度的大小顺序为土壤(78.73 t·hm-2)>地上生物量(28.92 t·hm-2)>地下生物量(5.60 t·hm-2)>枯落物(1.78 t·hm-2)>粗木质残体(0.13 t·hm-2);(3)青岛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北部、东南部和南部三大山区,碳密度较低的区域则主要集中在中部平原地区。【结论】青岛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略高于山东省平均值,但与林业发达地区还存在一定差距,未来可通过加强幼、中龄林经营管理进一步提升青岛市森林生态系统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   

15.
森林生态系统碳通量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陆地生态系统是\"温室气体\"的一个主要排放源, 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 研究其系统与大气界面的碳通量变化具有重要的科研和社会意义。文中简述了森林生态系统碳通量研究的意义和进展, 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6.
城市森林与城市生态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提出了以森林为主体的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循环经济”体制得以完善的“硬件”的观点;认为城市森林生态系统能有效调节城市生态物流、能流平衡,特别能实现有效控制“C”过量排放(人均森林面积至少要达到9 m2),控制环境污染;森林在城市生态化建设中的地位具有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17.
浅谈城市森林及宝鸡市城市森林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宝鸡市城市生态环境现状,提出了城市森林建设原则及宝鸡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基本构架设想,认为宝鸡城市森林系统宜按“点、线、面三级格局”构架,人均森林覆盖面积需达到10 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