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02年广东省畜牧业生产继续呈现稳步、健康发展的态势,主要畜产品持续增长,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畜牧业继续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全年肉类总产量347.25万t,其中猪肉222万t,禽肉117.16万t,同比分别增长4.2%、3.9%、3.3%;奶产量11  相似文献   

2.
生猪生产形势喜人,价格稳中有升,养猪普遍有利可图。2003年由于外省生猪调入有所减少,而市场消费旺盛,致使生猪价格一直坚挺,瘦肉型猪价格保持在7.2元/k以上,在饲料价格狂涨的第四季度,价格达10元/k。无论是散养农户,还是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企业,全年养猪平均每头盈利80~100元。  相似文献   

3.
1 2000年全省畜牧业生产形势与特点   据初步统计, 2000年全省出栏生猪 2931.14万头,产肉 221.54万吨,分别比前年同期 (下同 )增长 5.9%和 6.2%;出栏肉牛 43.01万头,产肉 4.58万吨;山羊出栏 26.67万头,产肉 0.52万吨;出栏家禽 92863.19万头,产肉 133.3万吨;全年肉类总产量 359.9万吨、奶类产量 8.98万吨、禽蛋产量 32.16万吨,分别比增 6.9%、 15.6%、- 3.85%;工业饲料产量 850.8万吨,比增 12.1%。   2000年我省畜牧业生产有如下特点:   1.1饲料主原料玉米价格下降,比 1999年同期下降 9.6%,配合饲料价格略有下…  相似文献   

4.
2004年,我省畜牧业经受禽流感的严峻考验,克服饲料原料价格上涨的不利影响,畜产品市场供求平稳,生产呈现波浪式曲折发展态势。畜牧业在稳定增长中实现新的突破和发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卓有成效,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显著转变,规模化水平得到较大提升,生产布局不断优化,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行业效益突出,  相似文献   

5.
罗建民 《广东饲料》2002,11(1):11-12
1概况和特点 2001年广东省畜牧业以调整生产结构为重点,以质量、效益为中心,坚持科技兴牧,加大依法治牧的力度,强化牧业管理,畜牧业生产继续呈现稳步、健康发展的态势,主要畜产品持续增长,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畜牧业继续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相似文献   

6.
近10年来,世界家禽业稳步发展,无论是家禽的饲养量,还是禽蛋肉产量及人均占有量都呈明显上升的趋势。但是,在不同的地区和国家这种变化趋势有较大差异,并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各国经济发展的差别。1禽肉生产衡量禽肉生产的主要指标是肉禽的屠宰数量和禽肉的产量。1.1家禽的屠宰量在过去的10年中,全球家禽的年屠宰量增长了49.67%,见表1。在各大洲之间家禽屠宰量增长的幅度差异较大,其中,亚洲的屠宰总量增加最多,达到78.93亿吨;尽管南美洲的增幅最大,但是其肉禽屠宰总量的增加仅为37.39亿吨。在肉禽屠宰数量中鸡占有绝对的多数,其它家禽的屠宰量…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多地少,且面临着人增地减的双重压力,人均粮食难以提高;我国粮食的生产能力,足以满足人们的口粮之需,缺口的是间接消费的粮食(饲料粮)和工业用粮。饲草生产营养素产量高于粮食生产,而草食动物是节粮型动物,种草养畜是解决我国饲料短缺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种草养畜具有节粮、高效、优质、安全和可持续的特点,是中国现阶段及未来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相似文献   

8.
9.
畜牧业现代化是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工业来武装畜牧业.用现代经济管理科学来管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现代人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简单地说.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畜牧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没有畜牧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没有可持续发展,就不可能实现畜牧业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木聚糖酶在畜禽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利伟 《饲料工业》2008,29(12):15-18
<正>如何合理利用麦类及杂粕类等非常规饲料原料来降低养殖成本,已成为近年国内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但非常规饲料原料小麦和杂粕中含有的阿拉伯木聚糖等抗营养因子难于被单胃动物消化吸收,使谷物籽实中的营养物质不能被充分  相似文献   

11.
The economics of intensive livestock produc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林省是我国的粮食大省、牧业大省.目前,吉林省农区的牧业生产向工厂化生产转型已具契机.一是吉林省规模生产已具雏形.二是养殖者专业技术储备已达一定水平.三是政策、措施的拉动使生产力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3.
A. Blasco   《Livestock Science》2008,113(2-3):191-201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 use of genetic engineering in livestock production. We examine the main two different aspects of genetic engineering: cloning and transgenesis. After commenting what has been expected from both techniques in livestock production in the last 25 years, the practical difficulties for implementing cloning and transgenesis are examined. Apart from technical difficulties, problems derived from the detection of genetically superior animals and evaluation of the clones and the transgenic animals make these techniques less interesting than they appear to be. Most of the observed variability of the economically interesting traits is not genetic, genetic evaluation needs a large number of animals and cloning success will represent a serious loss of genetic variability and the loss of the flexibility needed for markets in constant evolution. There is a risk in transgenic animals of production of new intermediate biochemical products that may be toxic, allergenic or carcinogenic. The benefits produced by transgenic animals hitherto hardly justify this risk. The expectations that genetic engineering produced 25 years ago should be re-examined, considering the risks and the high investment required.  相似文献   

14.
15.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