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索‘红地球’葡萄果实性状的遗传规律。【方法】以‘红地球’为母本的8个杂交组合的384个F_1植株为试材,测定其果皮颜色、果肉香味、质地、果粒质量及种子发育状况等,并进行遗传倾向分析。【结果】红地球与白色和红色品种的杂交组合均出现了白色单株,白色∶红色比为51∶141(白色包括绿色、黄绿色、绿黄色、黄色;红色包括:微红、粉红、红、暗红、紫红、红紫);与香味品种(系)杂交的组合中出现了少量香味单株;与脆肉型或软肉型杂交,组合表现连续分布,软肉型:中等型:脆肉型比约为5.3∶6.0∶1.0;各组合F_1代的平均粒质量大多低于或接近亲中值;与有核品种(系)杂交的组合中出现了无核后代,而在有些与无核品种杂交的组合中却未出现无核后代。【结论】‘红地球’可能携带有微效或隐性香味基因,与香味品种(系)杂交时,表现少量表达;红色性状在F_1表现分离;脆肉和果粒质量性状呈减弱趋势,但也有获得大果粒的可能;无核性状在后代中的遗传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2.
红阳猕猴桃杂交后代果实性状的遗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红阳猕猴桃作母本、SF0611作父本进行杂交,获得32株雌株,对杂交后代单株果实性状分析。结果表明,所结果实性状具有广泛的分离;从杂交单株中,有望选育出多个性状超过红阳猕猴桃的优良单株。  相似文献   

3.
以红阳猕猴桃为母本与10个不同的雄株花粉进行杂交,获得115株雌株,对杂交后代果实大小、红色素表现、干物质含量等进行了测定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后代的果实重量普遍比母本小,果肉红色素表现有向非红色偏离母本的遗传趋势,但干物质含量表现出极强的遗传力。  相似文献   

4.
利用香梨杂种F1代作杂交亲本,通过回交、近交等有性杂交方法,对其后代果实性状如果实大小、果实形状、果实肉质、可溶性固形物、果心大小、耐贮性等性状的遗传进行研究,对今后的杂交育种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中国樱桃花和果实的若干性状在后代中的变异和遗传倾向,对中国樱桃‘红妃’(大果,综合性状优良)和‘蒲江红花’(半野生,小果)杂交F1代708株个体的17个花和果实的性状进行了观测和分析。在四川成都,F1群体2021年花期为2月7—17日,盛花期为2月12—14日;果实成熟期为3月30日—4月19日,集中在4月5—15日。F1代的花蕾、花瓣和果实的颜色遗传变异丰富,其中果实颜色有橙红、红、紫红和黑紫等表型。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横径、侧径、果形指数、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果柄长度均呈正态分布,广义遗传力为60.12%~84.90%。F1代果实质量为1.60~6.37 g,呈变小趋势,变异系数为20.75%,超中亲率和超高亲率分别为28.81%和2.26%。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8.38%~20.53%,呈升高趋势,后代超高亲率为47.60%。果实风味总体表现为甜酸、酸甜和甜。果柄长度表现为超亲遗传的倾向,超高亲率为51.13%,更有利于果实采摘、采后储运以及观赏品种的选育。单果质量与果实纵径、横径...  相似文献   

6.
杂交是选育葡萄新品种的主要手段,分析后代果实酿酒品质,阐明品质性状遗传倾向,为选育葡萄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以‘黑比诺’和‘马瑟兰’杂交后代果实为材料,研究果实基本品质及果实不同部位酚类物质含量的差异,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F1代果实性状均为数量性状,广泛分离呈连续分布。其中F1代果形指数和出汁率变异系数较大,果形指数表现为较高的超低亲遗传;F1代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的优势率为正值,表现出一定的强亲优势;F1代平均穗重呈小于双亲遗传,存在皮肉比是其母本3倍的后代,出汁率表现为趋双亲遗传;F1代出现了红色葡萄和绿色葡萄的后代,且红葡萄后代总花色苷含量超低亲率为67.24%,呈趋于低亲遗传;后代果皮中酚类物质呈超双亲遗传,且存在种子中总酚和单宁含量高于双亲2~3倍的后代;后代总类黄酮物质含量在果皮和种子中含量较高,呈广泛分离;72.37%的后代果皮中原花色素含量低于‘黑比诺’,表现为减性遗传。杂交后代平均粒重和可滴定酸含量表现一定的超高亲遗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介于双亲间遗传。果实不同部位不同酚类物质遗传规律不同,果皮中总酚和单宁含量表现为较高的加性遗传,具有一定的强亲优势。  相似文献   

7.
梨果实若干性状的遗传倾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梨12 个杂交组合和138 个栽培品种为试材, 研究几个果实性状的遗传倾向, 结果如下: 栽培品种果实含糖量集中在6 %~9 % , 平均为7. 39 %; 果实含糖量表现为数量性状, 呈正态分布, 杂种后代果实含糖量主要分布在6 %~10 % , 平均为7. 8 % , 遗传传递力平均为90. 8 %。栽培品种含酸量介于0. 08 %~0. 74 % , 平均为0. 238 %; 杂种后代果实含酸量为数量性状, 组合遗传传递力平均为69. 2 %。梨果实挥发性物质共检测出5 种酯类、8 种醇类和乙烯、乙醛、丙酮类共16 种化合物。杂种后代果实中发现了其亲本果实中所没有的戊醇成分。果实肉质性状表现为质量性状, 脆肉对软肉为显性。杂种后代表现为果点变大、密, 果柄变长, 果汁变少, 果皮厚度相当于亲中值。  相似文献   

8.
梨果实部分性状遗传倾向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以梨12个杂交组合、342株实生树为试材,进行了各组合亲本和后代的性状分析,探讨了各主要性状的遗传趋势。结果表明,梨果实大小为数量性状,杂种后代果个趋于变小,分离广泛,各组合杂种后代果个的传递力平均为75.2%,平均变异系数为37.5%,果个与亲中值、母本和父本的相关程度相近。梨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数量性状遗传,杂种后代分离较广,其组合传递力平均为100%。以浓香型大南果梨为父本的两个组合后代中分别出现15%和38.1%的浓香型品系。果形指数的遗传传递力平均为98.1%,遗传力为0.446。果心总体呈增大趋势;石细胞数量呈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蓝莓杂交后代果实性状遗传倾向及果实性状间的相关性,为蓝莓育种科学选配亲本提供参考。【方法】对森茂一号与绿宝石正反交后代10个果实性状进行调查以及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在正、反交组合中,单果质量分别呈趋小、趋中偏大遗传;果实纵/横径、固酸比分别呈趋小和趋中遗传;可滴定酸含量分别呈趋中和偏小遗传;果形指数、果蒂痕均呈趋中变异;果柄长度、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呈趋小遗传。单果质量与果蒂痕呈正相关,与可滴定酸含量呈负相关。果实硬度与可滴定酸含量呈正相关,与固酸比呈负相关。5个主成分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2.92%。【结论】单果质量、果实纵/横径可稳定遗传,而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遗传效应小,易受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0.
红阳猕猴桃果实套袋对品质的影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阳猕猴桃进行果实套袋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套袋果面比未套袋果面光洁,色泽均匀一致,果面机械损伤极少,无日灼和病虫果,果实外观品质好于对照;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虽稍低,但仍表现风味浓甜,与对照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利用室内离体根接种鉴定法,研究了6个杂交组合后代601个株系对葡萄根瘤蚜抗性的遗传特性,以期为葡萄抗根瘤蚜砧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亲本中SO4、5BB、1103 P、河岸葡萄580、燕山葡萄0947、香槟尼1148抗根瘤蚜,而贝达和山葡萄对根瘤蚜敏感;6个杂交组合后代的葡萄根瘤蚜抗性分离呈连续性分布,表现出数量性状遗传的特性;在双亲组合过程中,美洲种群组成比例的多少,与其后代根瘤蚜抗性强弱呈正相关,表现为基因的累加作用;杂交后代的葡萄根瘤蚜抗性呈现普遍下降的趋势;葡萄根瘤蚜的抗性在传递过程中表现向弱的方向回归,在葡萄砧木育种工作中,选择葡萄根瘤蚜抗性强的亲本是育种工作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串番茄”( Truss toma to)果实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娜  冯辉  王五宏  吴志刚 《园艺学报》2006,33(1):146-148
 02S02和02S18是“串番茄”育种的好材料, 02S35 ×02S45、02S15 ×02S51是综合性状优良的组合。单花序果实个数和果实横径性状狭义遗传力较高, 在早期世代选择效果明显, 单果质量、小区产量等性状遗传力较低, 宜在高世代进行选择。相关分析表明, 单果质量是串番茄最重要的产量组成因子,单果质量与单花序果实数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何建文  姜虹  赖卫 《长江蔬菜》2012,(14):19-22
以10个辣椒亲本为材料,按5×5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25个杂交组合,分析F1代杂种优势。结果表明,辣椒杂种优势普遍存在,各性状间优势差异较大,且各性状在不同组合间优势的表现也不同,其中,单株产量、侧枝数和挂果数的超亲优势率较为明显,在辣椒育种中,要充分利用这些性状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4.
 利用气—质联用(GC-MS) 及毛细管电泳技术, 对‘凯特’杏与‘新世纪’杏及其F1 代65个株系的香味成分及糖酸组分的遗传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所分析的49种香味成分中, 有37种为双亲所共有, 12种双亲之一具有。在37种双亲共有成分中, 有20种在杂交后代中未出现分离, 呈连续性变异,具有典型的数量性状遗传特征, 其中有9种为果实的特征香气成分, ( E) - 2 - 己烯醛、γ - 癸内酯、己醛及γ- 十二内酯等特征香气成分, 其子代平均值明显高于亲中值, 说明其遗传不仅存在加性效应, 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非加性效应; 有17种在杂交后代中出现1∶1、1∶3、1∶7或1∶15分离, 可能是受一对或几对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遗传, 其中有8种为特征香气成分。糖酸总量及各组分在后代中虽然均表现为连续性变异, 但各组分的基因效应存在较大差异, 其中苹果酸、总酸、总糖及蔗糖的子代平均值都低于亲中值, 其遗传主要表现为基因的加性效应; 柠檬酸、果糖和葡萄糖的子代平均值高于亲中值, 其遗传不仅存在加性效应, 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非加性效应, 通过杂交选育高柠檬酸、果糖及葡萄糖含量的株系或品种具有很大优势。  相似文献   

15.
节瓜果皮颜色遗传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2个果皮青绿色自交系桂优1号毛节瓜、环江节瓜和1个果皮深绿色自交系七星节瓜作亲本,通过正、反交及回交组配,对其杂交组合(桂优1号毛节瓜×七星节瓜、环江节瓜×七星节瓜)的F1、F2、BC1和BC2各世代的果色进行统计.结果表明:F1果色表现一致,无论正、反交均表现为深绿色;F2果色无论正、反交都分离出深绿色和青绿色两种果色,且分离比率接近3:1;BC1(以深绿色的自交系作父本进行回交)果实颜色均表现为深绿色,BC2(以青绿色的自交系作父本进行回交)果实颜色则表现出深绿色和青绿色的分离,分离比率接近1:1.根据经典遗传学原理对节瓜果皮颜色的遗传效应进行了研究,初步推断出:节瓜果实的深绿色与青绿色受一对核基因控制,深绿色对青绿色为显性.  相似文献   

16.
杏杂种一代群体S基因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以4~5年生的凯特(自交亲和) 、新世纪(自交不亲和) 以及凯特×新世纪、凯特×红丰(自交不亲和) 、凯特×泰安水杏(自交不亲和) 等杏群体为试材, 采用田间授粉试验及S-allele-specificPCR扩增等方法对杏S基因的遗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如果按照自交坐果率≥6%为自交亲和的标准,上述3个杂交组合的F1 群体自交亲和与自交不亲和的比例分别为27∶25, 9∶12和15∶19, 经X2 检验, 均符合1∶1的分离比例, 证明凯特的自交亲和性是可遗传的, 并且其S 基因型是杂合的, 自交亲和对自交不亲和为显性; 对凯特( ScS8 ) ×新世纪( S9 S10 ) F1 群体38 个株系进行S-allele specific PCR, 共扩增出21(ScS8、S8S9 ) ∶9 (ScS10 ) ∶8 (S8S10 ) 4种基因型, 经X2 检验, 符合1∶1∶1∶1的理论比例; 但自交亲和性表现数量性状变异的特点, 并且相同S基因型的F1 自交亲和性强度存在明显差异, 如杂种8、14、16、20、22、27、33、34、38号的S基因型都为ScS10 , 但自交坐果率从1.1%到22.9%不等, 表明杏的自交亲和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不仅与S基因及其基因型有关, 还可能受修饰基因等其它遗传因素的调控。  相似文献   

17.
黄瓜嫩果果皮叶绿素含量的遗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用4个皮色性状不同的黄瓜品种配成正反杂交组合8个,测定结果表明相同亲本正反交组 合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表明黄瓜嫩果果皮叶绿素含量受核基因控制。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模型,对黄瓜嫩果果皮叶绿素低含量品种‘海阳白皮’与高含量品种‘济宁秋黄瓜’杂交组合的6个家系世代(P1、F1、P2、B1、B2和F2)进行群体叶绿素含量的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显示:该组合叶绿素含量的遗传受2对加性一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E-2模型)控制。其B1、B2和F2群体叶绿素含量主基因遗传率(h2mg%)分别为83.94%、62.12%和86.98%,多基因的遗传率(h2pg%)为5.86%-18.15%。主基因中加性效应明显,第一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显著高于第二对主基因的效应值,2对主基因对叶绿素含量的贡献率差异较大。两主基因的显性效应差异不大,分别为2.7762(ha)和2.3392(hb )。多基因效应主要表现为显性效应[h],效应值为-5.5243。  相似文献   

18.
曹森  江彤  马超  江盼  雷霁卿  王瑞 《北方园艺》2021,(4):101-106
以"东红"猕猴桃为试材,通过采后用不同浓度(0、0.25、0.50、0.75μL·L-1)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进行处理后,将果实至于(20.0±0.5)℃层析冷柜中对其进行货架期贮藏,研究"东红"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变化,以期为延长猕猴桃货架期品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0.75μL·L-11-MCP能够有效地抑制"东红"猕猴桃果实硬度、b*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下降;0.75μL·L-1及0.50μL·L-11-MCP均能够显著降低"东红"猕猴桃果实呼吸强度、乙烯生成速率和脂氧合酶(LOX)活性;0.25、0.50、0.75μL·L-11-MCP能够更好地推迟"东红"猕猴桃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上升,而不同浓度1-MCP处理间对"东红"猕猴桃果实可滴定酸含量的作用效果无显著差异。综合比较,0.75μL·L-11-MCP能够更好地保持"东红"猕猴桃的货架期品质,其次为0.50μL·L-11-MCP。综合考虑"东红"猕猴桃货架期品质变化及成本,建议"东红"猕猴桃的1-MCP使用浓度为0.50~0.75μL·L-1。  相似文献   

19.
果树抗寒性的遗传与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冻害胁迫下果树体内的水分从生长的组织流失迁移,在其周围区域形成冰核保护生长组织,不形成冰核发生冻害;ABA和Ca(2+)在植物低温胁迫的信号转导中起重要作用;DTA法测定的LTH温度与花芽的半致死温度一致;果树杂种后代的抗寒性遗传具有母性遗传特点。还总结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果树抗寒性鉴定的有效方法以及部分抗寒资源,以期为果树抗寒育种的亲本选择及不同品系抗寒力的早期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